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三中八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9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三中八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9月份)(含解析)第1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三中八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9月份)(含解析)第2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三中八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9月份)(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三中八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9月份)(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三中八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9月份)(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三中八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9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26分)
    如图是微信启动页“变脸”后的地球照片,它是我国地球同步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拍摄的。据此完成各小题。


    1.​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下列关于其运行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约为24小时 B. 约为1周 C. 约为12小时 D. 约为1年
    2.​
    “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下列地理现象与材料中“春夏秋冬自己变”的成因一致的是(  )
    A. 太阳东升西落 B. 地球昼夜交替 C. 地球上的海陆变迁 D. 昼夜长短变化
    2021年3月27日晚8:30,世界各地城市纷纷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与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读图,完成各小题。


    3.图中四个城市熄灯的先后顺序是(  )
    A. 堪培拉、北京、伦敦、雅典 B. 伦敦、雅典、北京、堪培拉
    C. 堪培拉、北京、雅典、伦敦 D. 北京、雅典、伦敦、堪培拉
    4.世界各地熄灯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纬度差异 D. 海陆差异
    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各小题。


    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均是(  )
    A. 顺时针转 B. 逆时针转 C. 自东向西转 D. 自西向东转
    6.神舟十六号飞船出舱活动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哪一段(  )
    A. a段 B. b段 C. c段 D. d段
    7.宇航员出舱活动当天,西安市的同学们感受到(  )
    A. 天黑的很早 B. 天亮的很早 C. 下午天气很冷 D. 中午太阳很柔和
    读“地球某日光照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8.​
    图中四地正值日出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9.​
    图中四地中,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严寒的地区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10.​
    此图大致是北半球哪个节气的地球日照图(  )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某日,西安某中学组织学生前往“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开展地理研学活动。同学们参观了赤道式日晷,并利用自制的日晷进行了计时实践活动,体验了“做中学”的乐趣。图1为学生自制的日晷简易模型,图2为研学当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1.​
    古代人类利用日晷计时,运用的地理原理是(  )
    A. 地球绕太阳公转 B. 地球是个球体 C. 地球不停地自转 D. 海陆分布不均
    12.​
    正午12时,测得的晷针影子长度是西安一天中影子的(  )
    A. 最长值 B. 最短值 C. 较长值 D. 较短值
    13.​
    下列诗句描写的现象,与研学当日(图2所示)实际相符的是(  )
    A.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B.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C.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D. 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峰会。读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路径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14.​
    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的原因是(  )
    A. 地球的公转 B. 地球的自转 C. 地球的形状 D. 地球的大小
    15.​
    当太阳直射点运行到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光照图。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光照图,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6.​
    会议举行期间,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A. 太阳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 B. 中亚五国昼短夜长
    C. 适合进行南极科考 D. 黄河进入凌汛期
    17.地球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它由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完成下面15~18小题。
    能正确反映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关系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8.如图为“枕面地图”,读图完成14~15题。

    在“枕面地图”中有一条横线,该线最有可能示意的是(  )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极圈 D. 南回归线
    读世界水半球和陆半球分布图,完成各小题。


    19.甲、乙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
    A. 直布罗陀海峡 B. 白令海峡 C. 马六甲海峡 D. 苏伊士运河
    20.以下不濒临丙大洋的大洲是(  )
    A. 非洲 B. 南美洲 C. 亚洲 D. 南极洲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读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如图),完成各小题。


    21.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2亿年前大陆的分布状况(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 陆地多成三角形 B. 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 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是无数登山运动员向往的高山之巅。如图为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23.下列关于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主要分布在板块内部 B. 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C. 集中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D. 阿空加瓜山位于北美洲
    24.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发现了一组远古海洋生物菊石的化石标本,由此可以推断出(  )
    A. 珠穆朗玛峰会变成海洋 B. 菊石曾经生活在陆地上
    C. 珠穆朗玛峰曾经是海洋 D. 生物不断死亡、不断进化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5月6日21时23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61度,东经102.03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读图完成各小题。


    25.泸定县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 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D. 位于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上
    26.如图为三中初二地理实践社的同学针对地震而提出的“防震避险”的建议,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4分)
    27.【地理实践知行合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安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地球运动的知识后,地理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
    活动材料:2米长的竹竿1根、量尺1个、绘图工具1套。
    【实验过程】
    第一步:在春分日、秋分日分别在日出后、9点、12点、15点、日落前测量并绘制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正午时刻太阳光照和竹竿影子的长度。

    第二步:在夏至日、冬至日正午时刻测量并绘制太阳光照和竹竿影子的长度。

    第三步:冬至日这一天正午时刻学生小磊邀请家住北京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高度的两栋楼的影子长度,记录并绘制图片。


    【实验结果】
    (1)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从日出到日落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 ,此现象与地球的 ______ 运动有关。
    (2)一年中正午时刻竹竿影子长度不同,最短的一天是 ______ (填节气名称)。
    (3)冬至日这一天,正午时刻不同地区相同高度楼房的影子长短不同,西安比北京的要 ______ (填“长”或“短”)一些。
    【拓展延伸】
    (4)为了更好的采光,与西安相比,北京的房地产开发商应考虑把楼间距设计更 ______ (填“大”或“小”)一些,如果居民想购买楼房,最佳看房时间应该选择 ______ (填节气名称)前后。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唐)韦应物(注:“晷”是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5)“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是指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诗句描述的当日正午时,是西安一年中竹竿影子 ______ (填“最短”或“最长”)。
    28.【思维推演以古鉴今】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将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轨迹划分 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活动安排。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立秋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______ 半球,此时西安(位置如图2所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______ 。
    (2)图2中,③地一年中会出现 ______ 次太阳直射现象,当太阳直射④时,地球大致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 ______ (节气)附近。
    (3)图2中,①、②、③三地中,一年中有极昼现象是 ______ ,四季分明是 ______ 。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北京版“九九歌”
    (4)“数九”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出现时,北京 ______ (填字母)。
    A.大雁落在田地头
    B.河上冰坚可行走
    C.沿河岸边看嫩柳
    D.耕牛遍地犁田畴
    29.读某太阳能飞行器环地球飞行线路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A城市位于 ______ 洲,该大洲与甲大洲的分界线是 ______ 运河。
    ( 2)图中D城市位于 ______ 洲,该大洲的大陆部分和丙大洲是一个整体,称为 ______ 大陆,它是世界上面积最 ______ 的大陆。
    ( 3)图中B城市位于 ______ 洲;E城市位于 ______ 洋上,该大洋形状略呈“ ______ ”形。
    30.【对比探究善于发现】当地时间 2021年5月19日8时26分,位于尼泊尔中北部地区的拉姆琼县再次发生5.3级地震。在此之前,当地时间5时42分当地已经发生了一次5.8级地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 ______ (填“内部”或“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读图可知,红海的面积在逐渐 ______ (填“扩张”或“缩小”)。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① ______ (填名称)板块和② ______ (填名称)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4)汤加、日本多火山地震共同的原因是 ______ 。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处于板块张裂处
    C.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与印度洋板块运动有关
    (5)某班学生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尼泊尔地震同 ______ 实验演示的现象类似。

    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位置如图中所示),大部分是由火山喷发形成,最有名阿贡火山是一座活火山,被当地人奉为圣山;岛北火山带,土壤肥沃,稻田广布,盛产稻米。
    (6)【跨学科学习】结合巴厘岛的位置,从土壤方面说说阿贡火山附近看到“稻田广布”的原因。(提示:火山灰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A、D
    【解析】解:“风云四号”气象卫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则其运行周期约一天即24小时。
    故选:A。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属于基础题,牢记即可。
    解:“春夏秋冬自己变”的成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选项中昼夜长短的变化也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
    故选:D。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叫自转。自转造成的现象有: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自西向东环绕太阳的运动。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的划分。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产生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3~4.【答案】C、A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城市,位于不同的经度,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经度不同的地点,时间不同,并且东边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图中所示的城市中,相对于日界线来说,位置由东向西依次是堪培拉、北京、雅典、伦敦,因此堪培拉熄灯最早,其次为北京、雅典,伦敦熄灯最晚。
    故选:C。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熟记地球自转的方向特点,在此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导致世界各地熄灯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故选:A。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牢记即可,属于常见的选择题。
    5~7.【答案】D、B、B
    【解析】解: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地球自转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故选:D。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方向,要理解记忆,属于基础题。
    解:7月20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夏至日与秋分日位置之间即图中的b段,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
    故选:B。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解:7月20日是我国的夏季,此时西安天黑的较晚,天亮的很早,中午太阳照射的比较强烈,下午天气比较热。
    故选:B。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等,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8~10.【答案】A、B、B
    【解析】解:读图可得,①地位于晨线上,该地正值日出时刻。
    故选:A。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叫自转。自转造成的现象有: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自西向东环绕太阳的运动。据图中不同序号的位置解答。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特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解答即可。
    解:读图可得,②地位于北极圈内,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严寒,该地位于北寒带;①地、③地、④地纬度较②地低,气温较②地高。
    故选:B。
    五带的划分: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一年之中,不同纬度的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据图中不同序号的位置解答。
    本题考查不同温度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解: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
    故选:B。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极圈以内的昼夜特点解答,牢记即可。
    11~13.【答案】C、B、D
    【解析】解:读图及材料可知,晷针指向北极星,即晷针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则晷面与地面的夹角与当地纬度互余,赤道式日晷是古代人类利用日影测时刻的仪器,其用到的地理原理是地球自转运动,周期是一天,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本题主要考查日晷的地理原理,理解解答即可。
    解:一天中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晷针投影长度逐渐缩短,因此正午12时,该日测得的晷针影子长度是西安一天中晷针影子最短值,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太阳的高度为低-高-低,投向日晷面的晷针影子长度变化情况为长-短-长。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据图中信息解答。
    此题是对地球自转特点的考查,结合教材和图示多角度掌握,并熟知。

    解:读图2可知,当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日。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描述的是春分,A错误;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描述的是秋分,B错误;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描述的是夏至,C错误;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描述的冬至,D正确。
    故选:D。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理解诗句的含义是答题的前提。
    14~16.【答案】A、B、A
    【解析】解:由于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形成了黄赤交角的存在,而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与地球的自转、形状、大小无关。
    故选:A。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脚跨。
    解:读图可知,地球公转到①位置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②位置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③位置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④位置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B符合题意。
    故选:B。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解: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一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太阳直射点位于①一②之间,A正确;中亚五国昼长夜短,B错误;南半球冬半年,不适合进行南极科考,C错误;黄河此时过了凌汛期,D错误。
    故选:A。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据图中不同序号的位置解答。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等,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脚跨。
    17.【答案】D
    【解析】解: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读图可知,D图符合。
    故选:D。
    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概况,牢记课本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18.【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得,在“枕面地图”中有一条横线,该线是赤道,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故选:A。
    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其中特别重要的纬线有赤道(0°)、南回归线(23.5°S)、北回归线(23.5°N)、南极圈(66.5°S)、北极圈(66.5°N)。
    本题考查重要的经纬线,读图解答即可。
    19~20.【答案】B、A
    【解析】解:读图可知,甲是北美洲,乙是亚洲,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是白令海峡,该海峡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
    故选:B。
    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本题考查洲界线,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教材中世界海陆分布图比较记忆。
    解: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丙为太平洋,位于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之间。由此可判定,选项中不濒临太平洋的大洲是非洲。
    故选:A。
    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四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图的判读,在把握大洲大洋分布的基础上,读图解答即可。
    21~22.【答案】C、C
    【解析】解: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读图可知,图③表示的是2亿年前大陆的分布状况。
    故选:C。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解:A、陆地多成三角形,只表明了陆地分布特点,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A不符合题意;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表明了陆地轮廓的形状,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B不符合题意;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说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C符合题意;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是海陆变迁的证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理解记忆即可。
    23~24.【答案】B、C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世界七大洲最高峰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世界七大洲最高峰低中高纬度都有分布;阿空加瓜山位于南美洲。
    故选:B。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本题主要考查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难度适宜。
    解: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发现了一组远古海洋生物菊石的化石标本,由此可以推断出珠穆朗玛峰曾经是海洋,后因板块运动,碰撞挤压而形成山峰。
    故选:C。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变迁的相关知识,难度适宜。
    25~26.【答案】C、D
    【解析】解:由图可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故选:C。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5月6日21时23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61度,东经102.03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例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点,理解作答即可。
    解:针对地震而提出的“防震避险”的建议:平时学校防震演练提高同学对地震的应变能力;使用木质等轻质材料修建房屋,较少房屋倒塌对人们的伤害;修建房屋时,可以在房屋放置弹簧、橡胶等减震装置;在户外,应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不要躲在电线杆下,那样有被砸伤和触电的危险。
    故选:D。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当地震发生时,要保持镇静,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避震,在户外时,立即跑到开阔地带;没时间跑到户外时,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椅子下,千万不能跳楼、躲在窗下或乘电梯下楼,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
    本题考查预防地震的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27.【答案】由长变短再变长  自转  夏至日  短  大  冬至日  最短
    【解析】解:(1)由于地球的自转,一天中,早晨晚上太阳高度小,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变长。
    (2)西安一年中正午时刻竹竿影子长度不同,最短的一天是夏至日,此现象与地球的公转运动有关。
    (3)冬至日这一天,正午时刻不同地区相同高度楼房的影子长短不同,西安比北京的要短一些,西安比北京的太阳高度大一些。
    (4)为了更好的采光,与西安相比,北京的房地产开发商应考虑把楼间距设计更大一些,如果居民想购买楼房,最佳看房时间应该选择冬至日前后,该节气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小。
    (5)“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是指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诗句说明当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西安影子最短。
    故答案为:(1)由长变短再变长;自转;(2)夏至日;公转;(3)短;(4)大;冬至日;(5)最短。
    (1)由于地球的自转,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变长。
    (2)北西安一年中正午时刻竹竿影子最短的一天是夏至日,此现象与地球的公转运动有关。
    (3)冬至日这一天,西安比北京的太阳高度大一些。
    (4)冬至日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小。
    (5)夏至日西安题意高度最大。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及地球自转的特点和自转运动产生的现象等,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8.【答案】北  昼长夜短  两  冬至日  ②  ①  B
    【解析】解:(1)图中1,立秋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西安昼长夜短。
    (2)图2中,③地一年中会出现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该点位于赤道上;当太阳直射④南回归线时,地球大致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冬至日位置附近。
    (3)图2中,①、②、③三地中,一年中有极昼现象是②,该地位于北寒带;四季分明是①,该地位于南温带。
    (4)“数九”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出现在1月,此时北京寒冷干燥,有河上冰坚可行走的景观。
    故答案为:(1)北;昼长夜短;(2)两;冬至日;(3)②;①;(4)B。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据题干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9.【答案】亚  苏伊士  欧  亚欧  大  北美  大西  S
    【解析】解:( 1)图中A城市位于亚洲,该大洲与甲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
    ( 2)图中D城市位于欧洲,该大洲的大陆部分和丙亚洲是一个整体,称为亚欧大陆,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 3)图中B城市位于北美洲;E城市位于大西洋上,该大洋形状略呈“S”形。
    故答案为:( 1)亚;苏伊士;
    ( 2)欧;亚欧;大;
    ( 3)北美;大西;S。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不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及特点不同。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30.【答案】交界地带  扩张  亚欧  印度洋  C  甲
    【解析】解:(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读图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红海的面积会不断扩大。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①亚欧板块和②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4)汤加、日本多火山地震共同的原因是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故选C。
    (5)甲实验模拟了板块的碰撞挤压,某班学生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尼泊尔地震同甲实验演示的现象类似。
    (6)巴厘岛位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地震、火山多发。火山灰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故答案为:
    (1)交界地带;
    (2)扩张;
    (3)亚欧;印度洋;
    (4)C;
    (5)甲;
    (6)巴厘岛位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地震、火山多发。火山灰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内容,要分析理解解答。

    相关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月考):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月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