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后测评
展开课时评价作业(三)
地球的历史
(一)基础巩固
科学家对古生物化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下图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和北京猿人复原图片。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幅图片,按地质年代由老到新的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甲—丙—乙 D.丁—甲—乙—丙
2.乙图中的生物繁盛的地质年代是 (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解析:第1题,甲为三叶虫,早古生代寒武纪三叶虫最为常见;乙为恐龙化石,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丙为北京猿人,出现于新生代第四纪;丁为鱼类化石,晚古生代泥盆纪又有“鱼类时代”之称。结合地质年代划分,按地质年代由老到新的顺序为:甲-丁-乙-丙,故选B项。第2题,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乙图为恐龙化石,C项正确。
答案:1.B 2.C
从地质年代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地球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古生代时现代地球的基本面貌已经形成
B.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时期
C.植物界经历了由海生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
D.动物界经历了由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
4.有关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
B.在生命出现以后,生物对地球表层的发展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C.地球上生命的进化经过了从陆地到海洋,又从海洋到陆地的螺旋式的进化
D.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第3题,新生代形成了现代地球的基本面貌;地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成煤时期:一个是古生代,另一个是中生代;植物界经历了由海生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演化;动物界经历了由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第4题,地球上生命的进化经过了从海洋到陆地的变化过程,而不是螺旋式的进化,C项错误。
答案:3.B 4.C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5~7题。
5.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6.爬行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宙 D.新生代
7.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解析:第5题,结合动物演化的规律,四个选项中生物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第6题,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期。第7题,新生代为哺乳动物大发展时期。
答案:5.D 6.B 7.B
(二)拓展提高
(2023·广东顺德一模)藏南地区发育着连续的海相古近纪地层,是西藏保存最年轻的海相沉积,指示着古海盆的消亡时间。位于藏南地区的古鲁浦剖面,地层中含有丰富的钙藻化石,下图示意古鲁浦剖面钙藻化石丰度及海水深度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8.有关该地古近纪钙藻化石的丰度、海水深度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
A.钙藻化石丰度呈不断减少趋势
B.海平面由深变浅再变深
C.钙藻化石丰度最大值在灰岩段
D.钙藻化石丰度与海水深度负相关
9.钙藻化石丰度最大时,该地的海洋环境可能是 ( )
A.寒冷的浅海 B.寒冷的深海
C.温暖的浅海 D.温暖的深海
10.导致该地古海盆最终消亡的主要原因是 ( )
A.火山喷发 B.板块碰撞
C.板块分离 D.断层上升
解析: 第8题,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近纪钙藻化石的丰度数值越来越大,整体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A项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水的深度数值越来越小,整体呈现变浅的趋势,B项错误。钙藻化石丰度在灰岩段的数值在0-30之间波动,钙藻化石丰度最大值在砂页岩段,数值达60个,C项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近纪钙藻化石的丰度数值越来越大,整体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海水的深度数值越来越小,整体呈现变浅的趋势,二者呈负相关,D项正确。第9题,由图可知,钙藻化石丰度最大值在砂页岩段,数值达60个,此时深度为10m,为浅海环境,钙藻生长需要温暖的环境,C项正确。第10题,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藏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地带,板块碰撞下古海盆最终消亡,B项正确。
答案:8.D 9.C 10.B
(三)挑战创新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地带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们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 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 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 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气候、植被的特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①地理环境经历了从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
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 (填“抬升”“下降”或“水平”)运动。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主要是根据化石推测所在地层。第(2)题,野外考察需要准备野外用的指南针、锤子,记录用的笔、纸等。第(3)(4)题,化石形成的岩层主要是沉积岩;抓住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如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即可判断。三叶虫生活在海洋里,故其生活时期主要是海洋环境;恐龙生活在陆地上,故其生活时期主要为陆地环境,且恐龙为大型动物,需要充足的食物,故其生存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利用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地壳的运动过程。
答案:(1)生物化石
(2)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
(3)①沉积 古生 ②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4)①海洋 陆地 ②抬升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①②③④岩层具有的特征是,甲、乙、丙、丁依次为,①②③依次为,联合古陆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下列山脉中,属于新生代形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课堂检测,共7页。
人教版 (2019)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存在化石花标本的岩层最可能是,人们推测原始大气的成分接近于,原始生命的摇篮是,生命起源的过程是,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