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讲 内力作用(讲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讲 内力作用(讲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表形态的塑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讲 内力作用一、考点汇总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内力作用与地貌3.山地的形成二、考点精编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特点分类形成特点常见岩石应用举例岩浆岩喷出岩出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流纹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侵入岩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人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矿物结品颗粒较大花岗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变质岩原有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其原来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变质岩铁矿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2.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代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a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b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c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高温、高压)变质岩d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判读方法①关键是判断岩浆与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②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它。③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3)循环的意义①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典型例题】1.图1为“福建省著名的花岗岩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2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壳运动 B.④—固结成岩 C.⑤—重熔再生 D.⑥—变质作用
(2)图1的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3)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地壳抬升—岩浆侵入—搬运堆积
C.岩浆喷出—冷却凝固—风化侵蚀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2.在海拔约1700m的北大山,绵延的山脊上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花岗岩地貌——阿斯哈图石林(如下图)。“阿斯哈图”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险峻的岩石,阿斯哈图石林位于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北部。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阿斯哈图石林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 D.地壳抬升—岩浆侵入—搬运、沉积
(2)阿斯哈图石林雏形阶段主要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影响,石林雏形阶段的地貌最可能是( )
A.角峰 B.冲积扇 C.海蚀柱 D.风蚀蘑菇
(3)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所处的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其表现为( )
A.阔叶林带向针叶林带过渡 B.湿润区向半湿润区过渡
C.水田耕作区向旱地耕作区过渡 D.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 【参考答案】1.答案:(1)B; (2)A; (3)D
解析:(1)该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①为岩浆形成甲岩石,甲应为岩浆岩,①为冷却凝固作用,A错误;④为沉积物形成丙岩石,丙应为沉积岩,④为固结成岩作用,B正确;⑤为沉积岩形成丁岩石,丁为变质岩,⑤应为变质作用,C错误;⑥为变质岩重新形成岩浆,⑥为重融再生作用,D错误。(2)根据材料,图甲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根据图乙可知,岩浆形成甲后抬升出露地表,因此甲为侵入型岩浆岩,A正确;乙是岩浆直接喷出地表迅速冷却形成,应为喷出型岩浆岩,B错误;丙是沉积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应为沉积岩,C错误;丁是变质岩,D错误。(3)根据材料可知,图中花岗岩首先是由于岩浆侵入缓慢冷却后形成,经过抬升作用出露地表,又经过风化侵蚀形成独特的性质,D正确。2.答案:(1)B; (2)A; (3)D
解析:(1)该地貌为花岗岩石林地貌,首先应发生岩浆侵人活动,形成花岗岩,花岗岩在地壳的抬升作用下出露地表,经过风化、侵蚀后,形成石林地貌。故选B。
(2)由于阿斯哈图石林雏形阶段主要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影响,因此石林雏形阶段的地貌应为冰川地貌。冲积扇,为流水沉积地貌;海蚀柱为海浪侵蚀地貌;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故选A。
(3)由图可知,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高原南侧、大兴安岭末端,其过渡性表现为森林向草原过渡,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农耕区向畜牧区过渡,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故选D。 2.内力作用与地貌1.内力作用的概念及其能量来源(1)概念:能够引起地表形态,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2)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3)各种内力作用的差异: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快,如火山喷发、地震;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2.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其含义如下表所示:内力作用形式含义地壳运动地壳的内部动力作用引起的各种地壳变化和活动,它使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形成各种地质构造,并引起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地球内部的熔岩及其气体喷出地表或侵入岩石圈上部的活动,包括喷出活动(郾火山喷发>和侵入活动变质作用地下岩石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形成其他岩石的过程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2)板块的运动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相对运动图示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典型板块背离运动(张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板块相对运动(挤压碰撞)生长边界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和巨大的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沟、海岸山脉、岛弧等马里亚纳海沟、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 【典型例题】3.华南大陆位于青藏高原以东,显生宙以来发生了三次主要的构造运动,下图为“华南大陆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图中①处的地貌可能是( )
A.裂谷 B.山脉 C.海岭 D.海沟
(2)如果构造应力方向不变,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古特提斯洋规模扩大 B.造山带将逐渐消亡
C.华南地块的海拔将持续下降 D.华南地块内部形成以东西走向为主的褶皱4.下图为世界某海峡示意图,灰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陆地,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抬升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抬升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抬升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抬升
(2)我国有一艘货轮从上海运往图中的丹吉尔,最短航线途经的海峡或运河可能是( )
A.土耳其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英吉利海峡 【参考答案】3.答案:(1)B; (2)D
解析:(1)首先可以看出这是两个陆地板块之间的运动,故海岭海沟错误,C、D错误。从运动方向可以看出,①处应为消亡边界,故应为山脉,B正确。故选B。
(2)根据图片,图中构造应力的方向大致是自西南向东北,若方向不变,羌塘-印支地块将向东北方向移动,古特提斯洋的面积逐渐缩小,造山带逐渐出现,华南地块的海拔逐渐抬升,华南地块的内部受挤压将形成东西走向为主的褶皱,D正确,A、B、C错误。故选D。4.答案:(1)B;(2)B
解析:(1)根据经纬网和海陆位置可知,甲山脉位于非洲北部,受非洲板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抬升作用,形成山脉,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海峡和运河的分布位置。根据题意,我国有一艘货轮从上海运往图中的丹吉尔,最短航线途的海峡或运河是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B正确;土耳其海峡是亚欧分界线,A错误;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分界线,不满足最短航线要求,C错误;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更不符合题意的最短航线要求,D错误。故选B。 3.山地的形成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判断方法从形态上褶皱是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背斜向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侧上升的岩层,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或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底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实践应用资源石油、天然气地下水泉水出露、河谷发育原因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底部低凹,易存水岩层断裂、地下水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工程建设挖隧道建大坝不宜建大坝、交通干线等原因稳定,不易积存地下水,工程难度小地下岩层坚硬稳定大坝易损坏,库区易渗漏;交通干线易遭破坏 【典型例题】5.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与华山属于同一地质构造类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丙地地下岩层中最丰富的资源最可能是( )A.锌矿 B.石油 C.天然气 D.地下水6.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地层界线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其成因分别是( )
A.背斜山地 外力作用 B.向斜山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向斜谷地 内力作用 D.背斜谷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天然大理石最佳开采点 B.乙处可能发育河流
C.丙处地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D.丁处陡崖的高差可能为870米 【参考答案】5.答案:(1)A;(2)D解析:(1)华山为断层中上升地块形成的地垒山,与图中甲地质构造类型相同。图中乙为断层中下降地块形成的地堑,丙为向斜,丁为背斜。(2)丙地为向斜构造,石油、天然气、地下水三者比较,天然气的密度最小,石油次之,水的密度最大,且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即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有色金属矿产(如锌矿)大多为岩层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6.答案:(1)B; (2)D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特点及成因,由图可知:该地区地层年代中间新两翼老,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自中心向四周海拔高度降低,判断地形是山地,故该地的地貌类型为向斜山,向斜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因底部受挤压力的作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所以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故B正确,其它三个选项自然排除。
(2)甲处为大理岩分布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开采大理岩难度大且易引起崩塌等地质灾害,A错误;乙处等高线向外凸出,说明乙位于脊线上,不能发育成河流,B错误;丙处为花岗岩,化石分布在沉积岩处,C错误;D处有三条等高线叠加,为陡崖,等高距为300m,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600-900m,D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4 考点1 内力作用(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图中甲处,判断岩层新老关系,根据岩层如何判断地壳运动状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11 内力作用与地貌,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六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构造地貌和河流地貌(讲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点,知识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