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学案 3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学案 2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学案 2 次下载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人的生殖,青春期,尿的排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人、猿分界的标志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进化
环境发生变化 生活在草地 现代人类
森林古猿 进化
生活在森林 现代类人猿
3. 人、猿的区别: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脑发育程度
二、人的生殖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2.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内生殖器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外生殖器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内生殖器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最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球形,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在输卵管中),胚泡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怀孕),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38周)。
(2)营养: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胎盘是物质交换的器官
三、青春期
1.青春期身体发育:
神经系统
功能特点 心脏 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性发育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2)有了强烈的 独立意识增强
(3)遇到挫折有依赖性,渴望家长老师关怀
(4)性意识萌动
3、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3)心理卫生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很师长密切交流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蛋白质
有机物
能源物质 脂肪
糖类
维生素
无机物
非能源物质 无机盐
水
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
3、无机盐的作用:
4、维生素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二、消化和吸收
1、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初步消化淀粉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消化道 胃: 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
小肠: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位于消化道内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胆汁、胰液、肠液最终流到小肠中,在小肠中完成消化
3、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等各种消化液
利于消化的特点 长,5-6米,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利于吸收的特点
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5、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三、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早中晚比例:30%-40%-30%)
1、合理营养 不偏食、不挑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不暴饮暴食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2、食品安全 防止食品被细菌等污染,食用前要加热煮熟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鼻腔:鼻毛:过滤空气;黏液:润湿空气;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呼吸道
咽: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喉:有会厌软骨和声带。会厌软骨,呼吸时打开,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盖住喉口,使食物进入食道;声带通过振动可发音。
气管和支气管:内部有纤毛,纤毛上面覆盖着黏液,黏液可以粘附灰尘和细菌,随着纤毛的摆动,将粘着灰尘和细菌黏液推向咽部,形成痰。
呼吸道: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呼吸系统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氧气
氧气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高浓度 低浓度)
氧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外界空气 肺泡血液 组织细胞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 肺泡内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内气体交换
2、呼吸的实质:肌缩胸扩氧气来,肌张胸缩废气去
吸气:呼吸肌收缩(膈肌下降) 胸廓增大 肺内气压减小 气体进入肺部
呼气:呼吸肌舒张(膈肌上升) 胸廓减小 肺内气压增大 气体排出肺部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和保护
血浆 成分:水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血液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含血红蛋白(含铁) :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数量最多
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心壁:由心肌构成
四个腔
心脏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瓣膜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房心室动脉)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四 输血与血量
1、血量:占体重的7~8%
2、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3、法定献血年龄18—55周岁。
4、人体失血1200ml-1500ml时可危及生命
人体失血800ml-1000ml时头晕、眼发黑、心跳加速、出冷汗。
人体失血400ml以下,2-3周可以得到补充而恢复。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2、途径:
1)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2)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3、排泄不同于排遗:排遗是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小球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形成尿的场所:左右各一,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小囊
肾单位
输尿管:输送尿液
肾小管
膀胱: 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 排尿的通道
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四种液体成分的比较:
血液: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
血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
原尿: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四、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第六章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
外膜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白眼珠)
眼球壁 虹膜:有色素,中央是瞳孔,通光(黑眼珠)
中膜
脉络膜:有血管、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晶状体:双凸镜,曲度可以调节,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内容物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
1)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 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形成视觉 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 视觉神经
2)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传导声波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1) 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半规管
内耳 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将震动转化为神经冲动
沿着听觉神经
沿外耳道
(2)听觉的形成
沿着听小骨传导
声波 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大脑的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结构 细胞体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突 起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膝跳反射的实验:
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跳起来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效应器: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脊髓内的膝跳反射中枢
3.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五个环节缺一不可。
4.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脑干内,生来就有、永不消失
例: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发射
复杂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后天获得、暂时的
例:惊弓之鸟、谈虎色变、鹦鹉学舌
四、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性腺:睾丸(男性):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女性):分泌雌性激素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4、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计划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二、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大肆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草原过度放牧,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环境等
三、环境污染:
1、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 :酸雨(PH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重点知识点过关(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共7页。
这是一份生物知识点背诵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共19页。
这是一份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共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