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20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20含答案,共11页。
课时跟踪练20
(60分钟 59分)
题组一 专项对点练
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除,指任命官职,如“授”“拜”也是指任命官职。
B.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C.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D.至顺,是元文宗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元贞”“延祐”“仁宗”“至正”。
解析:“仁宗”是庙号,而非年号。
答案:D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泛指粮食。古代对其有多种说法。
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C.“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
D.“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解析:“指国家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密,“国子监”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答案:D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鸿门宴》中有“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这句话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应该是指“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
B.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
C.“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D.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解析:“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错误,应该是“常用来指少女,‘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答案:B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B.“齐宣王”,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
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D.“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为“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称国家。
解析:“齐宣王”应改为“齐桓公”。
答案:B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
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解析:“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此处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内外亲属,而不是“外亲”。
答案:C
6.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解析:A项,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礼部派官员主持。
答案:A
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C.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始于秦,完善于汉,东汉以后刺史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解析:刺史,官职。西汉初年,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使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全国分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可见刺史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
答案:C
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解析:“在各乡举行”错误,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答案:C
9.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解析:“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答案:B
10.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
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族”。
C.《昌黎先生文集》是韩愈的作品集,这是以籍贯命名其文集。
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解析:“以籍贯命名”错误,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
答案:C
1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的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解析:“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的羊和豕,没有牛。
答案:D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元嘉三年,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彦之等北侵。及还,凡百荡尽。文帝收彦之下狱,免官。九年,复封邑,固辞。
(节选自《南史·到彦之传》,有删改)
A.篡虐,指徐羡之等人在文帝刚刚当皇帝时有夺取君位和残暴肆虐的思想行为。
B.朝服,指在重大典礼时所穿的礼服,主要用于朝会,是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C.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吏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等可以开府,后来开府资格有时会放宽。
D.封邑,指君主赐以领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解析:A项,“篡”,臣子夺取君位,“虐”,残暴狠毒,“篡虐”即做事残暴有夺权的言行。前文“入奉大统”即登上皇位。综合分析,A项正确。B项,“朝”,有“朝见、朝廷、拜见、聚会”等意;“服”,服装。据此可判断“朝服”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把“朝服”狭隘地理解成上朝穿的衣服,从而缩小了它的意义。C项,拆分“开府”,“开”有“开创、建立”等意思;“府”有“官府、府衙”的意思。综合分析,“开府”有“建立府衙”的意思。选项正确。D项,从“复封邑,固辞”可知,“封邑”表示的是一种封赏、赏赐。拆分“封邑”,“封”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邑”指城镇。由此判断,“封邑”的意思是“朝廷赐给领地”等。再联系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权特点,可知选项中的“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中的“所有权力”错误。
答案:D
【参考译文】
到彦之字道豫,是彭城武原人。等到宋文帝即位,认为徐羡之等人有篡位谋反之意,(宋文帝)害怕,想派彦之带兵担任先锋去攻打(他们)。彦之说:“如果对对方非常信任,便应该放手让对方发展;如果使对方有忧虑,这样的军队是不值得依靠的,还开启了对方心里的疑虑,这不符合远近之人的期望。”恰逢雍州刺史褚叔度死了,皇帝就派彦之暂时镇守襄阳。元嘉三年,皇上对彦之非常恩待,将加封他为开府,想先让他立功。七年,派彦之等人北伐,等到败归,各种物资荡然无存。文帝抓彦之入狱,撤职。九年,又恢复他的封邑,彦之坚决推辞。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郭宗皋,字君弼。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坐夺俸两月。寻进兵部右侍郎。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
(节选自《明史·郭宗皋传》,有删改)
A.诏狱,指皇帝下令查办的案件或关押钦犯的牢狱。文中指后者。
B.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领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解析:A项,①从“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的整体意思和“下(到……去)”字分析,文中“诏狱”是“监狱”的意思;②拆分“诏狱”,“诏”,皇帝下命令;“狱”有“案件和监狱”的意思。选项正确。B项,①从“杖四十释之。坐夺俸两月”的语意分析,“夺俸”是一种处罚方式;②拆分“夺俸”,“夺”,剥夺,“俸”,俸禄。选项正确。C项,①“右侍郎”是职官名,“兵部”是古代的衙门,即官署;②拆分“兵部”,“兵”有兵器、军队、军事等意思,故“兵部”是有关军队的部门。选项正确。D项,①拆分“存问”,“存”有“慰问、省视”的意思,“问”有“问候、慰问”的意思。②从前文郭宗皋以自己年老请求退休,并得到准许判断,朝廷只是通过慰问表示关心,所以选项中的“进行请教”“虚心纳谏”的表述错误。
答案:D
【参考译文】
郭宗皋,字君弼。嘉靖八年的进士。提拔为御史。宗皋劝说皇帝推崇(崇尚)宽容敦厚,考察采纳忠诚的言论,不要只是把严明作为治理的标准。皇帝大怒,把他关进牢狱,打四十大板释放了他。被判罚剥夺两月俸禄。不久进封兵部右侍郎。隆庆改元,从戍卫的地方起任刑部右侍郎,改任兵部,协助处理军政。很快进封南京右都御史,就职改任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宗皋也自认为年老请求退休,(皇帝)下诏准许他的请求。万历年间,(皇帝)两次慰问(他),每年供给粮食、奴仆。
题组二 综合检测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①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伏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臣高士奇曰:晏子显君,与管仲后先辉映;而《传》所载数事,无足深取。齐庄②无道,晏子虽尝忧之,不闻能强谏也。景公嗣世,叠经诸乱,皆不能有所匡正。齐君负大,不义于天下。及孔子以礼责齐景公,愧悔无地。尝读《晏子春秋》,其言论多可采。原于老子者也。二桃而杀三勇士,清净流为名法,不其然哉!
(节选自《左传纪事本末》,有删改)
[注] ①勍敌:强敌。②齐庄:齐后庄公,齐景公的异母兄。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B.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C.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D.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
解析:“潜行”的意思是在“水下行走”,后面不跟内容,而从句式看,“逆流百步”与“顺流九里”结构相同,故“逆流”前和“九里”后皆应断开,由此可排除A、B、D三项。
答案:C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景,是谥号,意为“布义行刚”,可见齐景公在位时国内虽有多次动乱,但他还是有所作为的。
B.骖,指驾车时位于两侧的马。古代乘车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文中将“左骖”引申为尊者。
C.使者,原指受命出使的人,见秦伯的烛之武、到元营的文天祥皆属此类。文中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D.士礼,指对待士人所用的礼节。古人等级不同,对应的礼仪也不同。文中指士专用的丧葬礼仪。
解析:“文中将‘左骖’引申为尊者”错误,“左骖”在文中指的是国君坐的车的左边的马。
答案:B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晏子经过公孙接三人身边时小步快走,以此表示对他们三人的尊敬,但他们没有起身,显得粗鲁无礼,引发晏子对他们的嫌恶。
B.晏子认为要用符合礼法、建功立业和上下认同三个条件来评判勇士对国家的作用,如果不符合,不如让他们离开,去危害其他国家。
C.公孙接说自己能搏乳虎,以示其勇武;田开疆说自己曾于沙场退军,以示其功绩;古冶子则表示自己兼备勇和功且超越他们二人。
D.高士奇认为《左传》所记晏子数事显示其没有尽到辅佐君王的责任,且言行不一:言论源自老子,而用计杀人却趋向刑名律法。
解析:“不如让他们离开,去危害其他国家”错误,原文中“不若去之”的意思是“不如除掉他们”。
答案:B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君负大,不义于天下。及孔子以礼责齐景公,愧悔无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点考查:(1)关键词“生”(活)、“耻”(羞辱)、“恨”(后悔)及句子大意。(2)关键词“负”(凭仗)、“愧悔”(惭愧后悔),“不义于天下”状语后置句及句子大意。
答案:(1)这两个人死了,唯独我活着,这是不仁;用话来羞辱别人,却夸耀自己的名声,这是不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如果不敢去死,这是不勇敢。
(2)齐景公凭仗国力强盛,对天下不施道义。等到孔子用礼来责备齐景公,他惭愧后悔到无地自容。
18.晏子认为可用二桃瓦解三士并杀之,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晏子做出该判断的依据。(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晏子的话“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不若去之”“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可以判断,晏子的意思是:三个勇士都崇尚勇力,没有尊长爱幼的礼节,可以利用这一点让他们相互斗杀。
答案:三人崇尚勇力,无视长幼间的礼仪,会因为分桃不均、不服对方而相互斗杀。
【参考译文】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侍奉齐景公,凭借勇气和力量打虎闻名。晏子从三人面前经过时有礼貌地小步快走,这三个人却不起身答礼。晏子进宫拜见齐景公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蓄养勇猛有力的人,这些人对上应该懂得君臣大义,对下应该懂得长官和下属之间的纲纪;对内可以制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国君从他们的功业中得到好处,下面的人佩服他们的勇武,所以使他们的地位尊贵,使他们的俸禄优厚。现在国君蓄养的勇猛有力的人,是危害国家的人,不如除掉他们。”齐景公说:“这三个人,捕捉他们恐怕做不到,刺杀他们恐怕不中。”晏子说:“这些都是依靠勇力攻伐强敌的人,没有尊长爱幼的礼节。”于是请齐景公派人赠送给他们两个桃子,说:“你们三位为什么不通过计算自己的功绩来确定谁可以吃桃子呢?”公孙接仰天长叹道:“我打过小兽又打过小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就拿过桃子站起身来。田开疆说:“我埋伏军队两次打退敌人的军队,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也拿过桃子站起身来。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大鳖用嘴叼国君坐的车的左边的马,潜到了砥柱激流之中。在那个时候,我还年少不会游泳,只能在水下行走,我逆着水流走了百步,又顺流而下走了九里,找到大鳖杀了它,我左手握着马的尾巴,右手拎着大鳖的头,像飞鹤一样跳出水面。像我这样的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你们两个为什么不归还桃子?”抽出剑站起身来。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的勇力比不上你,功劳也不及你,拿了桃子不谦让,就是贪婪;这样做了还不去死的话,就是不勇敢。”二人都归还了桃子,自刎而死。古冶子说:“这两个人死了,唯独我活着,这是不仁;用话来羞辱别人,却夸耀自己的名声,这是不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如果不敢去死,这是不勇敢。即便是这样,他们两人同吃一个桃子是合乎礼节的,而我独享一个桃子是应该的。”也归还了桃子,自刎而死。使者上报说:“他们都已经死了。”齐景公给他们穿衣入棺,用士的丧葬礼仪安葬了他们。
我高士奇认为:晏子使国君名扬诸侯,和管仲前后相互映照了,可是《左传》中记载的他的几件事,却没有什么值得深入效法的。齐后庄公残暴不行仁义,晏子虽然曾经为君主担忧过,却没听说他能竭力进谏规劝。齐景公继位,接连经历各种动乱,晏子也都没能有所纠正。齐景公凭仗国力强盛,对天下不施道义。等到孔子用礼来责备齐景公,他惭愧后悔到无地自容。我曾经读《晏子春秋》,他的言论大多是可以采纳的。都源自老子学说。用两个桃子杀死三个勇士,讲求清静无为的道家演变为讲求刑名律法的法家,难道不是这样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8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项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3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32含答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