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沈阳二中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含答案
展开沈阳二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9月阶段测试
高一(26届)地理试题
命题人:高一地理组 审校人:高一地理组
说明:1.测试时间:5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34题,85分)
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据此完成1-2题。
1.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 )
A.光、热资源 B.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原动力
C.生产能源 D.生活能源
2.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
B.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50年
C.每年夏季的夜晚,在北京的人们常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
D.太阳活动会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
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分布图,回答3-5题。
3.全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A.由高原向平原递减 B.由北向南递减
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 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4.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③地球上的火山爆发 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的最主要来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的波段是( )
A.红外线 B.可见光 C.紫外线 D.X射线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太阳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能源来自太阳活动的释放
B.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
C.我们使用的煤、石油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D.纬度比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更多
7.实际上,画中的“乌鸦”其实是 ___,它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____( )
A. 耀斑;色球层 B. 黑子;光球层 C. 日珥;日冕层 D. 太阳风;日冕层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下列地区中,从自然条件考虑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青藏高原地区 B.珠三角地区 C.长三角地区 D.华北地区
9.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对地球造成的影响相关的是( )
①岩浆喷发 ②“磁暴”现象 ③植物生长 ④水的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宁波某学校在西北地区的敦煌研学时,拍摄到了“太阳能塔”,如下图所示。这是一种最新的能源生产概念,由许多台大型太阳能反射镜将太阳光反射集中到高塔顶部的接收器上,并将吸收的太阳光能转化成热能,带动发电机输出电能。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地建设太阳能电站的原因是( )
A.人口较多,用电量大 B.科技发达,用电量大
C.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D.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
11.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所带的20个指南针短时间内指示的方向都不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太阳辐射强烈影响指南针指向 B.太阳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
C.太阳能反射镜干扰指南针磁场 D.太阳黑子爆发产生“极光”现象
“好奇号”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阅读下表,完成12-13题。
行星 | 与日距离 (×106千米) | 质量1 | 体积1 | 自转周期(天) | 公转周期(年) | 表面温度(K) |
水星 | 57.90 | 0.06 | 0.06 | 58.79 | 0.24 | 440 |
金星 | 108.20 | 0.82 | 0.86 | 243.69 | 0.62 | 737 |
地球 | 149.60 | 1.00 | 1.00 | 1.00 | 1.00 | 288 |
火星 | 227.90 | 0.11 | 0.15 | 1.03 | 1.88 | 210 |
注:质量和体积都以地球为1。
12.火星大气比地球大气温度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比地球质量小 B.比地球密度小
C.距离太阳远 D.比地球体积小
13.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有生命存在,其理由最可能是( )
A.火星上没有液态水 B.火星上没有大气
C.火星自转周期长 D.火星表面温度高
2022年11月8日,夜空中上演了“月全食掩天王星”的天文奇观,即月球全部被地球的影子遮挡,同时月球又将天王星遮挡的现象。下图为“月全食掩天王星”相关天体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各天体( )
A.均由固态岩石组成 B.构成最低级别天体系统
C.质量最大的是太阳 D.均属于巨行星
15.与“月全食掩天王星”现象密切相关的条件是( )
A.天体运动速度时刻变化 B.日地距离远小于地月距离
C.月球的体积小于天王星 D.行星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
百岁兰是一种多年生的裸子植物,可活100年以上,是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 被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其特征是茎短、根深;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有革质层,夜间张开;其原产于近海的非洲纳米比亚沙漠,沿海有寒流流经,会形成大量的海雾。据此完成16-18题。
16.读百岁兰极度兴盛的时期是( )
A.早古生代 B.中生代 C.晚古生代 D.新生代
17.该时期生物进化的主要特点是( )
A.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空前繁盛 B.蕨类植物繁盛,成茂密森林
C.古陆解体各陆块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D.大量的新物种出现加强物种多样性
18.植物的叶一般会变异成刺或者白毛,而百岁兰的叶面巨大主要是因为( )
A.生长需要的光照更多 B百岁兰的根系更发达
C.为根部遮荫可减少蒸发 D.寒流流经形成大量海雾
河南省义马市在距今1.8亿年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银杏化石,被称为“义马银杏”,它被证明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银杏化石。据此完成19-20题。
19.下列关于“义马银杏”生存的地质年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金属的重要成矿期 B.海洋无脊椎动物爆发
C.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D.被子植物极度兴盛
20.下列古生物中,晚于“义马银杏”出现的是( )
A.蓝细菌 B.三叶虫 C.恐龙 D.猛犸象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21-23题。
21.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根据图中化石推断,生物在这一阶段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23.图中地层排序中符合由新到老的是
A. ⑤①③ B. ⑤②④ C.①②③ D. ④③②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的殷墟作为商朝后期都城遗址,出土了大量以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其中,亚长牛尊(下图)是现今为止,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它也是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镇馆之宝的原型是喜暖湿环境的圣水牛,已灭绝,在河南省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据此完成24-25题。
24.安阳发掘出圣水牛骨骼的地层形成于( )
A.寒武纪 B.白垩纪 C.侏罗纪 D.第四纪
25.圣水牛生活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特征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温暖湿润,风沙肆虐 B.寒冷干燥,草原广布
C.温暖湿润,湖沼遍布 D.寒冷干燥,植被稀疏
2022年1月19日,汤加火山剧烈喷发(左图)。5月11日又发生7.4级大地震,震源深度为200千米。右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26-28题。
26.火山喷发后该地区气温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减弱 B.大气中火山灰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地面辐射增强 D.火山灰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7.地震发生后,P波由震源到地面的速度变化是(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8.火山喷发后火山灰物质不断蔓延,对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022年10月3日,我国台湾省花莲县附近的海域发生4.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1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29-30题。
29.地震发生以后,花莲县的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30.科学家通过对此次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分析花莲县海域( )
A.岩石圈的厚度 B.地壳的厚度 C.古登堡界面的位置 D.海水的物理性质
读中亚地壳西藏至准噶尔(沿85°E)的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据此完成31-32题。
31.关于莫霍界面描述正确的是( )
A.莫霍面是一条水平直线 B.莫霍面是地壳和岩石圈的分界线
C.在莫霍面,纵波速度突然减小 D.地形高度与莫霍面深度大致呈“倒影”
32.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拉萨 B.乌鲁木齐 C.上海 D.北京
下图中甲地为我国某省会城市,等值线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面等深线(单位:km)。据此完成33-34题。
33.图示区域地壳厚度的总体特点是( )
A.东厚西薄 B.北厚南薄 C.南厚北薄 D.西厚东薄
34.导致图示地区地壳厚度产生差异的原因是( )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土壤
第Ⅱ卷
二、选择题(15分)
35.读太阳系模式图(甲图)和太阳系“生命可居住带”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表示地球的是 (填字母),表示木星的是 (填字母)。(3分)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具有 ,公转轨道具有 ,公转轨道形状具有 。(6分)
(3)说明乙图中显示“生命可居住带”出现生命的主要条件。(2分)
(4)除乙图所述因素外,请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有利条件。(4分)
沈阳二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9月测试
高一(26届)地理答案
1-5 ADDBB 6-10 ABABC 11-15 BCACD 16-20 BDDCD 21-25 CBDDC 26-30 DBADB 31-34 DADA
35.(1)C E
(2)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生命可居住带”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其温度适宜。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PDF版附答案),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地理PDF版含答案,共6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B 2,;交通不便,材料和设备运输困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份阶段验收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份阶段验收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