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2023年六年级语文暑假专项(统编版)专题12说明文阅读-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2说明文阅读-原卷版-2023年六年级语文暑假专项(统编版).docx
    • 解析
      专题12说明文阅读-解析版-2023年六年级语文暑假专项(统编版).docx
    专题12说明文阅读-原卷版-2023年六年级语文暑假专项(统编版)第1页
    专题12说明文阅读-原卷版-2023年六年级语文暑假专项(统编版)第2页
    专题12说明文阅读-原卷版-2023年六年级语文暑假专项(统编版)第3页
    专题12说明文阅读-解析版-2023年六年级语文暑假专项(统编版)第1页
    专题12说明文阅读-解析版-2023年六年级语文暑假专项(统编版)第2页
    专题12说明文阅读-解析版-2023年六年级语文暑假专项(统编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六年级语文暑假专项(统编版)专题12说明文阅读-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六年级语文暑假专项(统编版)专题12说明文阅读-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2说明文阅读-原卷版-2023年六年级语文暑假专项统编版docx、专题12说明文阅读-解析版-2023年六年级语文暑假专项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说明文阅读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说明对象
    1.看文题
    (1)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鼠》、《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
    (2)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3)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什么是生态系统》。
    2.抓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点明了说明对象。
    3.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
    (1)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2)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对象)的……(内容)。
    (二)概括说明对象特征
    1.看标题。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拟人的手法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如《巍巍中山陵》
    2.抓住关键句、中心句。
    对于总分式、递进式结构的说明文,从中心句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如:不少说明文会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阅读时必须抓住它。如《苏州园林》一文,开头总说部分,就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后面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个布局以及局部的安排都突出了这个特点。另外,也有在过渡的句子中有具体的概括,一般用“不但,而且”这样递进关系的句子。
    3.逐段阅读,综合概括。
    对于非“总分”式的文段,比如并列式结构,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关键句的,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作概括。有时,说明事物的特征不止一个;说明事理的,要注意连接词,如 “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
    4.尽量采用原词,原句。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答题技巧: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题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三)给说明对象下定义。
    答题格式:常用判断句“××是××”的句式。
    先确定句子主干, 再添加表示说明对象特征、性质、功用、状态等修饰成分,注意准确、严密、简明。
    (四)加标题类。
    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二、说明文的顺序
    (一)梳理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理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人们认识事物、事理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季节:春冬;一天:早晚 ……
    以时间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或事理的说明顺序。一般有表时间的词语,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等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多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
    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指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和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事物,常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
    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到局部等(常综合运用)
    指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成因等。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术、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提示:
    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时要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
    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为此,我们须从总体上把握说明内容。

    (二)设问形式及答题格式
    【题型1】某一文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解题思路:
    1.找说明顺序的标志词;
    2.根据说明对象判断说明顺序;
    3.结合标志词和说明对象,根据文本具体分析。
    【题型2】本文主要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讲的?
    答题格式: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本文对……的说明更有条理性,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理)的顺序,便于读者理解。
    【题型3】xx段(句)和xx段(句)能否调换?
    答题格式:
    xx段(句)和xx段(句)是……顺序,这样说明更有条理性,调换后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题型4】语句、段落作用
    1.开头段落作用
    (1)内容:概括段意;
    (2)结构: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或激发阅读兴趣。
    2.其他段落结合说明方法谈
    (1)通过……的说明方法;
    (2)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提示:
    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还将几种方式糅合在一起,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所以在回答时要分清主次。
    三、说明文的方法及作用
    (一)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类别
    判断标志
    作用(答题规范)
    举例子
    比如、例如、譬如、再如、如、据说
    列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说明了……
    列数字
    必须要呈现具体的数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等)
    列举了……等一系列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
    作比较
    比、而、和、相对于、较……相比
    把……和……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的特征(道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打比方
    像、仿佛、如、犹如、是……
    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生动有趣。
    下定义
    判断句式:……是……、这就是……、……叫(作)……
    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分类别
    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
    有序号:一、二、三……
    把……分门别类(分为×类),条理清晰地说明……。
    引资料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名人名言、诗句、新闻报道、轶闻趣事……
    标志是有“引号”
    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引用诗句:该诗句的引用,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学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列图表
    有表格、图片、照片等
    直观明了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作诠释
    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易于理解。
    摹状貌
    对事物进行细致地描摹
    生动形象地描摹了事物的……特征。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
    1.下定义:揭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定义要求完整,内容与对象可以颠倒。
    ①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作诠释:解说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并不要求完整,内容与对象不可以颠倒。
    ②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二)设问形式及答题格式
    1.某句段运用了……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中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
    ①本句运用了……(三个字)的说明方法;
    ②……(作用)地说明了……(说明内容);
    ③使读者/文章……。
    四、说明文语言考点
    (一)说明文语言特点
    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表达,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体现:
    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主要、几乎、大约、一般、之一”等词,考查时常用删除法,即该词能否删去,如果删去有什么不好。
    2.同义词的慎重选用。注意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赏析限制性词语
    1.表时间:已经、早已、一直、渐渐、当时等
    2.表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都、大多数、少数、总共、有些、大面积等
    4.表数量:多、有余、很少、之一等
    5.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6.表频率:经常、常常、屡次、总是、有时、往往、通常等
    ◆运用举例
    这座桥(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这里的两处数字说明,由于年代久远,只能用推测的方法,表面上看似乎不精确,实际上正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这里的“绝大部分”表明并非所有的“宫殿”和“住房”都是对称的,也有少部分并不对称,这种客观的说明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
    说明事物时,常常会用到程度副词,如“很、十分、非常、较、更、最、稍微、略”等。
    这里的“很”表明御花园虽然面积不小,但不是特别大,因为它只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
    (二)说明文的语言风格
    1.平时性
    平实:就是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客观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即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不必加修饰或描写,只需明白如话地写出来即可。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平实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平实。
    2.生动性
    生动: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或事理。即借助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形象性的动词、形容词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有时还引用神话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等。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科学小品文”或“文学性的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形象、生动。大多数说明文采用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
    ◆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体现: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3.说明中融入个人情感(抒情)等手法。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三)设问形式及答题格式
    【题型1】xx词能否删除?
    ①表态:不能删,不能去掉。
    ②比较:因为“……”表示……,删掉后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
    A原来是什么意思;B删去后是什么意思,会怎样(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③套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2】xx词能否替换?
    ①表态:不能换。
    ②比较:A原词的意思或内容;B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C换后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与事实不符。
    ③套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3】xx词有什么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①解词:解释所指词语的意思。
    ②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③套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4】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
    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1)准确,(2)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答题格式:本文语言具有准确、生动/平实(二选一)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平实(二选一)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一、现代文阅读
    认识汉字。
    汉字字体的演变
    ①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②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它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单字有四千多个,其中已经认出的有一千多个,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字形的象形性较强,写法也不固定,由于是刀刻,字的线条比较纤细。
    ③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字的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的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
    ④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今天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印章中仍然较多地使用这种字体。
    ⑤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⑥魏晋时期有了楷书。“楷”是规矩、楷模的意思。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进入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⑦现在使用率最高的是楷书,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具有恢宏雄壮、大气磅礴的特点。人们常说“颜筋柳骨”中有“颜筋”,就是形容他的书法筋肉丰满,浓厚有力。
    ——(资料来源于教材内容重组)
    1.资料整理。
    请结合上面的短文,将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
    形成时期
    字体名称
    例举
    字形特点
    商周时期
    甲骨文

    象形性较强,写法不固定,字的线条比较纤细

    ________
    金文

    线条粗壮,之后形逐渐规整、美观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战国晚期
    ________

    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
    ________
    楷书


    ________
    2.欣赏下面两幅作品,联系短文,分别说说字形特点。
                            
    隶书                                    楷书(颜真卿)

    3.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然而,生活中,仍有用字不规范的行为,让我们来改改错。
    火锅店:“食”话“食”说     ——( )
    服装店:“衣衣”不舍         ——( )
    小餐馆:顺“馨”小吃     ——( )
    汽修厂:补胎“冲”气    ——( )
    【答案】1.商周时期 秦国 小篆 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 篆书 魏晋时期 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 2.隶书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
    颜真卿的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而且恢宏雄壮、大气磅礴。 3.实话实说 依依不舍 顺心 充气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读文章,通过第③自然段“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可知,金文在商周时期形成。
    通读全文观察表格,可知表格是按照文章描写的顺序整理的,所以空③应该是填小篆。通过第④自然段“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和“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可知,小篆在秦国时期形成,特点是“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通过第⑤自然段“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可知战国晚期形成的字体是隶书。通过第⑥自然段“魏晋时期有了楷书。“楷”是规矩、楷模的意思。”可知魏晋时期就有了楷书,通过“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可知楷书的特点是“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
    2.本题考查我们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材料。
    通过文章第⑤自然段“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可知隶书的特点是“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结合图片,此特点也与图片展示相符。
    通过文章第⑥自然段“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可知楷书的特点,结合图片,此特点也与图片展示相符。
    3.本题考查易错字辨析。
    食话食说——实话实说:用直截了当的方法讲出真实情况。
    衣衣不舍——依依不舍: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顺馨——顺心:称心,合乎心意
    冲气——充气:使气体进入物体内。
    阅读短文《长城》,完成题目。
    长城
    ①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主要作用是限制、隔离敌人骑兵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②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公元前9世纪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便大修长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③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④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20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4.短文是从 _____、_____、_____和成为重要遗产四个方面介绍长城的。
    5.关于长城的修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最早修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秦长城。
    C.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
    6.短文第三自然段运用了 _____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_____。
    7.假如你登上长城,你最想说些什么?写下来。
    【答案】4.用途 由来 长度 5.B 6.列数字 准确地说明长城的长度,有较强的说服力 7.先人们,您们在当时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完成了如此宏伟的工程,真是太伟大了!
    【解析】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①自然段写了长城是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它是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即写了长城的用途。第②自然段从“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可知写了长城的由来。第③自然段写了长城的城市分布及长度,可见长城之长。第④自然段写了长城的重要性,成为了重要遗产。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从第②自然段“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最早修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不是秦长城。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从第③自然段“15个省区市”“2000多千米”“1838千米”“8851.8千米”“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由此可知,该段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准确、具体地说明长城的长度,更具说服力。
    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语句通顺,合理即可。如:长城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被它雄伟气魄所震撼,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景物感到自豪,这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聚而成的!
    阅读。
    大鹏所城:深圳人文历史之根
    ①大鹏所城位于深圳市东部大鹏半岛上的鹏城村,全称为“大鹏守御千户所顷”,深圳别称“鹏城”,即源于此。
    ②沧桑古所城。六百年风雨路,大鹏所城见证了深圳地区历史文化变迁,作为鸦片战争的肇始地,大鹏所城是近代香港历史变迁的重要遗产,大鹏所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海防卫所,是研究明代卫所军事制度的重要题材;大鹏所城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关系密切,是中国明清朝代捍卫国家海权的象征;大鹏所城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鹏话”更是研究古代“军语"的“活化石"……
    ③数百年间,大鹏所城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民族英雄,如明代武 将军刘钟、徐勤,清代赖氏“三代五将”,清代刘起龙“父子将军”,近代抗日英雄刘黑仔等。因此,大鹏所城享有“将军村”的美誉。
    ④大鹏所城具有不可比拟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魅力。大鹏所城们于深圳市东部黄金海岸,东临大亚湾,南接大鹏半岛,依山面海,是大鹏环龙歧湾旅游景区的核心景区: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山、田、城、河、海等丰富完整的自然资源体系;大鹏半岛森林覆益率超过76%,被称为深圳最后的“桃花源”,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
    ⑤除了自然环境优越,大鹏所城周边有古校场、古烟墩、古桥、古井、古寺、古牌坊、古墓葬等众多历史遭迹,是深圳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区。其中较场尾村曾是大鹏所城两大橡塑场之一的西校场,因其优美的山海风光和历史文化聚集了300多家民宿,吸引了大量的年轻创客,有“深圳鼓浪屿”之称。
    ⑥古色古奇的建筑(  ),气势宏伟的将军府第(  ),“青瓦盖顶、雕梁画栋”的独特风貌(  )……大鹏所城成为市民旅游度假、探幽寻古的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  )。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选编时有改动)
    8.选择下面恰当的词语填入第6自然段的括号内。
    巍峨矗立、闻名遐迩、纷至沓来、鳞次栉比
    9.2004年6月,大鹏所城被评选为“深圳八景”之首。2016年6月,大鹏所城被评为“深圳十大文化名片”之一。请写出上文标题“大鹏所城:深圳人文历史之根”命制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与课文《成尼斯的小艇》对比,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模仿上文中某一自然段,以讲解员的身份,写3-5句话介绍宝安某一处景点,如中共宝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凤凰山、羊台山、宝安公园、海上田园、宝安欢乐港湾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鳞次栉比  巍峨矗立  闻名遐迩  纷至沓来 9.深圳别称“鹏城”,大鹏所城的民俗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鹏话”更是研究古代“军语"的“活化石",大鹏所城见证了深圳地区历史文化变迁,该标题中的“根”字,表现出大鹏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大鹏在深圳人文历史上的地位之重。 10.《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文句,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大鹏所城:深圳人文历史之根》是一篇写景说明文。多用说明性的语言来说叙述。 11.宝安公园  该园筹建于1994年,2003年12月开始动工建设,2005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总建投资规模6000万元,是目前宝安区面积最大、设施较齐全的公园。公园主要分为春蕾舞鹞、兰香幽谷、五彩飞翠、玉泉碧波、山海揽胜和碧桃翠晓6大景区,为300多万宝安人提供了一个登山健身、生态观光、娱乐嬉戏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自公园南门信步向西,有荔景广场。广场荔林密布,绿荫遮天,为市民晨练健身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步入东门,乃占地400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广场。这里同样也是花的海洋,奇花异卉的大观园。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花草常年在此摆放,是休闲赏花的场所。公园之顶为山海揽胜景区。登临山顶,驻足“揽胜台”上,远近高低起伏的山峦、波涛汹涌的珠江、繁华的都市街景尽揽眼底。山顶海拔125米,虽没有东岳泰山之雄奇险峻,但登临山顶仍然会使人油然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品味山之魂、海之韵,心胸顿然开阔。
    【解析】8.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巍峨矗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比喻山或建筑物高大矗立的样子。
    闻名遐迩:声名远播,远近皆知。
    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
    鳞次栉比: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地排列着。形容建筑物等密集、排列整齐的样子。
    根据语义依次应填“鳞次栉比”“巍峨矗立”“闻名遐迩”“纷至沓来”。
    9.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的理解。
    结合内容理解,该标题写出了“大鹏城”对于深圳人文历史的重要性,“根”字生动准确地突出了其地位,点明了主旨。同时“人文历史之根”也作为线索贯穿了全文。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威尼斯小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叙事中写景,写景不乏状物,其中也不乏抒情;而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谨性。
    1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以讲解员的身份,介绍宝安某一处景点即可。
    示例:羊台山森林公园位于宝安区的羊台山,主峰海拔587.3米,山下分布着石岩、铁岗、西丽、高峰和赖屋山等10多个水库,每逢雨季,云烟缥缈,变幻莫测,山上林木繁茂,野生动物出没其间。羊台山有溪之谷、嫩七娘峒等胜景。抗战期间,羊台山游击队从日寇占领下的香港,拯救出以茅盾、邹韬奋、何香凝等为首的数百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安全地转移到羊台山区,故羊台山有“英雄山”的美誉。公园主体羊台山海拔为587.1米,有“深圳西部第一峰”之称。2004年“羊台叠翠”被评为深圳八景之一。
    _______
    ①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②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③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④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 15 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 15 公斤。
    ⑤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2.单选题。
    (1)以下不是上文段中介绍的书籍是( )。
    A.缩微图书 B.简牍文书 C.阅读器
    (2)与句子“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 公斤。”运用了相同说明方法的是( )。
    A.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 120 斤重。
    B.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C.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 1/48。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上文段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以上文段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以上文段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3.给以上文段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段前的横线上。
    14.“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中加点词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C C A 13.书籍的演变 14.不能删掉,“一般”意思是普通;通常。句子意思是通常情况下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如果去掉了就变成缩到原书大小的1/48,这样的说法太绝对,“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解析】12.(1)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①、②自然段介绍了简或牍。第③、④自然介绍了缩微图书。
    故选C。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能力。
    由题干中的“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可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A.由“据说”“有120斤重”可知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由“西汉的时候”“用了3000片竹简”可知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方法。
    C.句由“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可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选C。
    (3)本题考查了说明方法。
    A句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句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句中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据此可知,以上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故选A。
    13.本题考查拟题目的能力。
    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是拟题目最常用的方法。本文主要说明了简或牍与缩微图书,体现了书籍的演变。故题目为:书籍的演变。
    14.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首先表达观点,再阐明理由。不能删掉,“一般”意思是普通;通常。句子意思是通常情况下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如果去掉了就变成缩到原书大小的1/48,这样的说法太绝对,“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阅读。
    最早的桥
    茅以升
    首先要说清楚:什么是桥?如果说,能使人过河,从此岸到彼岸的东西就是桥,那么,船也是桥了;能使人越岭,从这山到对山的东西就是桥,那么,直升飞机也是桥了。船和飞机当然都不是桥,因为桥是固定的,而人在桥上是要走动的。在浅水河里,每隔一步,放下一堆大石块,排成一线,直达对岸,上面走人,下面过水,而石块位置又是固定的,这该是一座桥了(这在古时叫作“富毫以为桥梁”,见《拾遗记》,近代叫作“汀步桥”)。然而严格说来,这还不是桥,因为桥面是要连续的,不连续,不成路。说来说去,桥总要是条路,它才能行车走人,不过它不像柏油马路造在地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因而下面就能过水行船。
    在人类历史以前,就有三种桥。一是河边大树,被风吹倒,恰巧横跨河上,形成现代所谓“梁桥”,梁就是跨越的横杆。二是两山间有瀑布,中为石脊所阻,水穿石隙成孔,渐渐扩大,孔上石层,磨成圆形,形成现代所谓的“拱桥”,拱就是弯曲的梁。三是一群猴子过河,一个先上树,第二个上去抱着它,第三个又去抱第二个,如此一个个上去连成一长串,被地上的猴子甩过河,让尾巴上的猴子,抱住对岸一棵树,这就成为一串“猿桥”,形式上就是现代所谓的“悬桥”。梁桥、拱桥和悬桥是桥的三种基本类型,所有千变万化的各种形式,都由此脱胎而来。因此,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的桥就离不开这三种基本形式。在最小的溪河上,就是单孔的木梁。在浅水而较大的河上,就是以堆石为墩的多孔木梁。在水深而面不太宽的河上,就是单孔的石拱,在水深流急而面又宽的大河上,就是只过人而不行车的悬桥。
    应当附带提一下,我国最早的桥在文字上叫作“梁”,而非“桥”。《诗经》:“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这里的梁,就是浮桥,是用船编成的,上面可以行车。这样说来,我国最早的桥,就是浮桥。在这以前的“杠”“榷”“闪”“把”等,都不能算是桥。
    15.请用“√”选择正确的汉字。
    (1)所谓早是要有(历  厉)史(计  记)载为(根  跟)据呢,还是可凭推理来臆断。
    (2)但只指桥的类(形  型)而非某一座桥。
    16.“应当附带提一下,我国最早的桥在文字上叫作‘梁’,而非‘桥'。”以下诗句中“梁”的实际含义为桥的是(    )(多选)
    A.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B.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C.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D.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17.文章第一自然段很好地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而准确、清晰地呈现桥的特点。
    (1)桥与船、飞机作比较,说明桥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2)桥与浅水中排成一线的大石头作比较,说明桥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为了说明桥不是造在地上而是架在空中,将桥和____________作比较。
    18.“在最小的溪河上,就是单孔的木梁。在浅水而较大的河上,就是以堆石为墩的多孔木梁。在水深而面不太宽的河上,就是单孔的石拱,在水深流急而面又宽的大河上,就是只过人而不行车的悬桥。”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1)历 记 根
    (2)型 16.AC 17.桥是固定的,人在桥上可以走动。 桥面是要连续的,不连续,不成路。 柏油马路 18.分类别
    【解析】15.考查选择正确的字。
    (1)
    “历”和“厉”含义不同:历字和时间有关,主要经历;经过,厉字和人的行为举动有关。文中“历史”应选“历”。
    “记”是记住之意,“计”是计算之意,文中“记载”应选“记”。
    跟”与“根”的辨析如下:“跟”指脚或鞋袜的后部,也有和、同及紧接着向同一方向行动等意思,如脚后跟、紧跟形势、手跟脚都受了伤等;“根”指植物的茎干长在土壤中的部分、事物的本源、依据等,文中“根据”应选“根”。
    (2)型和形的区别在于字体不同、表达意义不同。“形”是指物体的形状,大体的轮廓,形态上的描述。“型”则指物体的类型,造型,指的是一种方式、一种模式,还有一点概括归类的意思。文中“类型”应选“型”。
    16.考查对字意的理解。
    A.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出自胡奎《春夜词 》他们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呀, 可怜的人呀, 只能隔着银河望穿秋水。 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才能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了。“梁”是桥之意。
    B.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出自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意思: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粱”是地名。
    C.“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出自曹操《苦寒行》意思:水深桥断难前进,大军徘徊半路上。“梁”是桥之意。
    D.“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意思:玉,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则就会沿健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齐梁”是朝代。
    故选AC。
    1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桥与船、飞机作比较,说明桥的特点是桥是固定的,人在桥上可以走动。
    (2)桥与浅水中排成一线的大石头作比较,说明桥的特点是桥面是要连续的,不连续,不成路。
    (3)为了说明桥不是造在地上而是架在空中,将桥和柏油马路作比较。
    18.查对说明方法的判断。
    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技巧,叫分类别。句子“在最小的溪河上,就是单孔的木梁。在浅水而较大的河上,就是以堆石为墩的多孔木梁。在水深而面不太宽的河上,就是单孔的石拱,在水深流急而面又宽的大河上,就是只过人而不行车的悬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阅读理解。
    清丽迷人的阿里山
    提起阿里山,我就不禁想起台湾民歌《高山青》。我一直喜欢这首歌:“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我喜欢它单纯得犹如真理。
    “高山青,涧水蓝”,这是比喻,然后单刀直入地道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因为喜欢这首歌,所以很早对阿里山有了憧憬。于是又知道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乡。花的海洋是要在春天才能看得到的,当春神在阿里山迈开她的脚步,足迹所到,便是遍山盛开的樱花。这次来阿里山已是夏天,所以“花的海洋”是错过了。至于“林的世界”,原来台湾因为山多,所以森林也多,岛上森林覆盖面积曾一度达三分之二——现在仍达到52%,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省。阿里山因为山势平缓,树木更显茂盛,所以便有“林的世界”的盛誉。在我们上山途中,两边一律是森林,而且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森林带。换句话说,就是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在阿里山山脚,是热带林区,有龙眼树、姜花丛等;山腰是温带林区,有竹林杉林等;到了近山顶的地方,则有柳杉红桧,甚至有寒带的针叶类的植物。在同一座山而囊括了全球各气候带的植物,这自然很难得,起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此山必须坐落在热带地区,这样山脚才可能有热带植物;其次,此山必须够高,这样才可能有寒带植物。这两者阿里山都具备了,因此变成了植物研究者的乐土。山上辟有研究植物的林区,专供有关人士进行研究之用。
    阿里山的森林虽有不同气候的差别,但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律郁郁葱葱。极目望去,阿里山的峰峦,无论高低远近,全是静止而又汹涌的绿,广阔而又深厚的绿,活跃而又执著的绿。
    19.阿里山具有的气候带林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句子,判断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填序号)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突出强调 D.表示特定称谓
    21.阿里山被称为“林的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22.阅读文章画“”的句子,句中的两个“必须”能否删去?为什么?
    23.读完文章,说说阿里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答案】19.热带林区 温带林区 寒带林区 20.A 21.台湾因为山多,所以森林也多;阿里山因为山势平缓,树木更显茂盛;具有整个地球各个气候带的原始森林。 22.不能删去,“必须”有强调作用,说明“坐落在热带地区”和“够高”是阿里山拥有各个气候带植物的关键原因,两者缺一不可。 23.示例:阿里山有“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世界”之称,让人向往。尤其阿里山的这些奇木异树,在阿里山上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让人心情愉悦,阿里山真是一个宝藏地带。
    【解析】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在阿里山山脚,是热带林区,有龙眼树、姜花丛等;山腰是温带林区,有竹林杉林等;到了近山顶的地方,则有柳杉红桧,甚至有寒带的针叶类的植物。”可知,阿里山具有的气候带林区分别是:热带林区、温带林区、寒带林区。
    20.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
    据题目中给出的句子和给出的关于引号的作用可知,“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句话中的引号属于最常用的方法“直接引用”,引用的是歌词。故本题选A。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文中“至于“林的世界”,原来台湾因为山多,所以森林也多,岛上森林覆盖面积曾一度达三分之二——现在仍达到52%,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省。”“阿里山因为山势平缓,树木更显茂盛,所以便有“林的世界”的盛誉。”“换句话说,就是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可知,阿里山被称为“林的世界”的原因是①台湾因为山多,所以森林也多,岛上森林覆盖面积曾一度达三分之二,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省。②阿里山因为山势平缓,树木更显茂盛。③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
    22.本题考查字词的作用。
    由文中“一是此山必须坐落在热带地区,这样山脚才可能有热带植物;其次,此山必须够高,这样才可能有寒带植物。”可知,“必须”不能删除,因为在同一座山而囊括了全球各气候带的植物,“坐落在热带地区”与“必须够高”是必备条件,所以不能删除。
    2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作答,注意语言通顺,不要出现错别字。如:阿里山的山青、水蓝、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
    萤火虫
    ①“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笼……”萤火虫的一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科学家们对它产生了很大的研究兴趣。
    ②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卵孵化成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连打几下以后,蜗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这时候,幼虫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蜗牛皮内的肉开始化成了稀稀的鲜美的肉汁。幼虫便呼朋引伴,围着蜗牛,一齐把针管般的嘴巴插进蜗牛的皮内,津津有味地吸起来。幼虫们吸足了,蜗牛也就完了。它们帮农民除了害,立了功,是农作物的好朋友。 
    ③幼虫长到成虫以后,开始在夜空中飞舞,一边飞舞一边发出短暂的闪光。萤火虫闪光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在招引异性。那雄萤火虫在地面上空飞舞时发出闪光,意思是在寻问:“萤姑娘,你在哪里?”附近草地上的雌萤火虫也发出闪光,那是回答的信号,意思是说:“萤小伙,我在这里。”雄萤火虫得到信号以后,便向雌萤火虫飞去,直到甜蜜地相会为止。 
    ④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在萤火虫的腹部有个发光器。这发光器由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表皮三个部分组成。发出的光是由呼吸时称为“荧光素”的发光物质氧化所致。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冷光,它不会产生热。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矿灯,用在矿井里。因为矿井里有瓦斯,达到一定浓度,遇到一定热量就会爆炸,这种灯不发热,所以使用安全。科学家们还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制成生物探测器,把它发射到其它星球表面,去探测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
    ⑤你瞧,小小的萤火虫,趣闻还真不少呢!
    24.请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列图示。

    25.读第②自然段,你觉得萤火虫的幼虫(     )
    A.美丽胆小 B.个小胆大 C.个大胆小 D.难看胆大
    26.读第③自然段,找出文中与下列句子相应的内容,用“ ”画下来,并完成选择题。
    ◎雄虫闪动亮光,发出讯号,等待雌虫的强光回应。      
    通过与文中句子的对比,我发现这句话的语言 (A.生动形象   B.平实质朴),短文中的语言 (A.生动形象   B.平实质朴)。在这篇短文中,我认为 (A.这句话  B.短文中)的描写更合适。【请填写序号】
    27.第④自然段中,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24. 25.B 26.那雄萤火虫在地面上空飞舞时发出闪光,意思是在寻问:“萤姑娘,你在哪里?”
    B    A    B 27.日光灯 矿灯 生物探测器
    【解析】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从第②段的“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卵孵化成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可以知道萤火虫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萤火虫。
    从第②段的“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可以知道萤火虫的幼虫可以智斗蜗牛。
    从第③段的“萤火虫闪光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在招引异性。”“雄萤火虫得到信号以后,便向雌萤火虫飞去,直到甜蜜地相会为止。”可以知道萤火虫在甜蜜相会。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第②段的“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可以知道萤火虫的幼虫个小胆大。
    26.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和赏析句子。
    句子“雄虫闪动亮光,发出讯号,等待雌虫的强光回应。”讲的是雄萤火虫发出讯号,等待雌萤火虫的回应;与文中的“那雄萤火虫在地面上空飞舞时发出闪光,意思是在寻问:‘萤姑娘,你在哪里?’”相对应。
    句子“雄虫闪动亮光,发出讯号,等待雌虫的强光回应。”语言平实质朴;句子“那雄萤火虫在地面上空飞舞时发出闪光,意思是在寻问:‘萤姑娘,你在哪里?’”语言生动形象。这篇短文运用了比较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讲解关于萤火虫的趣闻,因此,短文中的描写更为合适。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第④段的“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矿灯,用在矿井里。”“科学家们还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制成生物探测器,把它发射到其它星球表面,去探测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可以知道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日光灯、矿灯、生物探测器。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冬眠动物会不会饿
    冬季寒冷,有些动物选择进入冬眠,这并不是一种懒惰的表现,而是应对寒冷冬季食物匮乏的一种适应性生存策略。冬眠的动物种类很广,包括哺乳类、爬行类、鱼类、鸟类、两栖类、无脊椎动物等。动物冬眠的时长不等,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冬眠时长为4至7个月,它们从秋末进入冬眠,到来年早春醒来,而这期间它们大多数都不会外出觅食。那么冬眠期间的动物会不会饿,甚至饿死呢?
    其实,动物冬眠时,就算一个冬天都不吃也不会饿,更不用说饿死了,这是因为在入眠前它们便做了充足准备。有些动物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能量,它们在入眠前提高觅食效率,大量地摄入营养物质,把自己养得胖胖的。据研究,进入冬眠期约1个月前,黑熊每天会花20个小时进行觅食活动,大量摄入能量让它们的体重加速增长。而棕熊预备过冬的时间更早,从夏天开始便积累脂肪,占据体重40%的脂肪让它们足以度过一整个冬季。还有些动物通过储存粮食的形式来过冬,例如仓鼠会在洞穴里藏好粮食,它们中途会醒来补充能量。而等到冬眠结束后,这些冬眠的动物又会疯狂进食,以便恢复体力。
    除了准备工作充分,冬眠期间动物还会窝在窝里保持不动,或者少动,同时降低体温,调节呼吸,将心率和代谢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以减少能量的消耗,保证储存的营养物质满足冬眠期间的需求。【例如黄鼠入眠时长120至180天,冬眠时体温下降至4℃左右,心跳缓慢。而在其中130天的入眠时间里,黄鼠总共放出的热量才29焦耳,而冬眠过后的13天中却放出2420焦耳的热量。蝙蝠冬眠时,体温下降到3℃,呼吸是5分钟一次;刺猬冬眠时,体温接近0℃,身体机能降至更低,甚至把冬眠的刺猬放入水里半小时也不会被淹死。】
    这种有规律的非活动状态,能让动物在食物匮乏的冬季里安稳度过。它们通过睡眠行为来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28.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温暖( )  勤快( ) 充足( ) 不适( )
    29.介绍黄鼠冬眠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冬眠时长是多久?(     )
    A.约一个月 B.4-7个月 C.一整个冬天 D.120-180天
    3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
    A.动物们在冬眠期间都不需要进食。
    B.棕熊通过储存粮食的形式来过冬。
    C.冬眠期间所有的动物都不会醒来。
    D.动物冬眠是为了应对冬季食物匮乏。
    32.第3自然段中标“【】”的语句主要说明了什么观点?(     )
    A.动物冬眠会减少能量消耗。 B.动物冬眠会窝在窝里不动。
    C.黄鼠冬眠会降低自身体温。 D.蝙蝠冬眠会减少能量消耗。
    33.文章介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A.冬眠的动物种类很广。 B.动物冬眠为什么不会饿。
    C.动物冬眠前会做足准备。 D.动物冬眠期间基本不动。
    【答案】28.寒冷 懒惰 匮乏 适应 29.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30.B 31.D 32.A 33.B
    【解析】28.本题考查反义词辨析。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
    温暖:暖和。根据词义理解,在文中找到反义词:寒冷。
    勤快:手脚勤,不断地做。根据词义理解,在文中找到反义词:懒惰。
    充足:很多,可满足需要。根据词义理解,在文中找到反义词:匮乏。
    不适:身体不舒服。根据词义理解,在文中找到反义词:适应。
    2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介绍黄鼠的句子中,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首先介绍介绍黄鼠冬眠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句中有很多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黄鼠冬眠时体温、释放热量的变化;同时,把冬眠前后放出的热量作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0.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第①自然段“动物冬眠的时长不等,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冬眠时长为4至7个月,它们从秋末进入冬眠,到来年早春醒来,而这期间它们大多数都不会外出觅食。”可知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冬眠时长是4——7个月。答案选B。
    31.本题考查文意概括。
    概括整个短文的文意可结合短文的中心句来概括。结合短文内容:第①自然段写动物冬眠的原因。第②自然段写动物冬眠的营养储备。第③自然写怎样保证储存的营养物质满足冬眠期间的需求。因此这篇短文的中心句是短文的第一句话“冬季寒冷,有些动物选择进入冬眠,这并不是一种懒惰的表现,而是应对寒冷冬季食物匮乏的一种适应性生存策略。”据此选项中符合文意的是D。
    3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黄鼠狼130天的入眠时间里,黄鼠总共放出的热量才29焦耳,而冬眠过后的13天中却放出2420焦耳的热量。”“蝙蝠冬眠时,体温下降到3℃,呼吸是5分钟一次”“冬眠的刺猬放入水里半小时也不会被淹死。”可知黄鼠狼、蝙蝠、刺猬在冬眠时都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可知这段话主要说明了动物冬眠会减少能量消耗。答案选A。
    3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第②自然段的内容“动物冬眠的营养储备”和第③自然段的内容“怎样保证储存的营养物质满足冬眠期间的需求。”可知动物冬眠不会饿的原因。故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动物冬眠为什么不会饿。答案选B。
    阅读理解。
    涂改液
    涂改液已经成为使用率较高的学生文具。大中城市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的刺鼻气味对人体有害?
    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学生在一位化学教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织成分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79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卤代烃和苯系物,并散发出刺鼻气味。实验证明,这类物质吸入人体内或粘在皮肤上,会危害人体健康,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因为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挥发的特点,所以尽管现在使用的涂改液溶剂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34.“大中城市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这句采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35.说明文用词要准确。第三段中“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这句话中带点的两个字不能删去,因为________。
    36.第三自然段中的“合适替代物”指( )
    A.方便涂改文字的文具
    B.安全无毒的文具
    C.没有刺鼻气味的溶剂
    D.有涂改效果并安全无毒的溶剂
    37.张阳写作业时爱用涂改液,老师教育了他好多次,他还是改不了。你能根据本文的信息,告诉他用涂改液的危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4.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涂改液使用率高的特点 35.可能会有部分改变,删去的话就是没有改变,从而体现出说明文的准确性 36.D 37.涂改液中的有害物质,在使用后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甚至会危及生命。
    【解析】34.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物的方法。列数字进行说明可以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通过“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等一系列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涂改液在中小学生中的使用情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式,说明涂改液已经成为使用率较高的学生文具,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35.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谨性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说明涂改液成分可能会有部分改变,删去“大的”两个字说明涂改液成分没有改变,所以不删去“大的”两个字更能体现出说明文的准确性。
    36.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根据上下文分析,全文说明了涂改液中的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应当予以改善的问题,并且提出“尽管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代烃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说明作者想要寻找的合适替代物是完全无毒的涂改液,即“具备涂改液特点的无毒物质”。
    37.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
    解答时,先把握选文大意,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绍其危害,根据“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这句话可以概括出答案。
    阅读理解
    “天宫一号”
    ①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②在2010年的珠海航展上,被问及为何给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王菡表示,人们把住得最舒服的地方叫做宫殿,而将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则是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天宫一号的名字还让人联想起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
    ③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长约9米,最大直径3.35米,重量约8.5吨,采用两舱组成结构,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本体分为前锥段、圆柱段和后锥段;密封的前锥段和圆柱段为航天员短期驻留提供在轨生活工作空间,可容纳3名航天员生活;后部非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设备;在前锥段前部还装有空间交会对接设备。资源舱则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外部安置太阳翼,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
    ④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作为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验证天地往返运输飞船的性能和功能;突破航天员中期驻留、飞行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再生式生保和货运飞船补加等关键技术,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安全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初步建立能够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试验平台。
    ⑤天宫一号在寿命、对接口等方面不同于其他空间站。首先,试验性空间站在轨寿命通常低于5年,而其他空间站可达5至10年,或者更长。其次,试验性空间站的规模较小,对接口也少,没有扩展能力。而其他空间站至少有2个对接口,能同时对接载人运输器、货物运输器或专用实验舱。三是试验性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较短,一般是几十天。而其他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大多为百天以上。
    ⑥天宫一号与国外试验性空间站在功能和用途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质量较小,约为8吨,而国外试验性空间站都为20吨级以上,因此称其为简易“空间实验室”更加合适。
    3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天宫一号”命名缘由?(   )
    A.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
    B.“天宫一号”这个名字有丰富文化内涵,让人联想到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
    C.“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
    D.为了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
    39.关于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采用两舱组成结构,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
    B.密封的前锥段和圆柱段为航天员长期驻留提供在轨生活工作空间。
    C.后部非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设备。
    D.资源舱外部安置太阳翼,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
    40.下列哪一项没有涉及“天宫一号”的任务?
    A.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B.验证往返运输飞船的性能和功能。
    C.提高航天员在轨短期的生活质量。
    D.初步建立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试验平台。
    41.浏览全文,下列关于“天宫一号”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宫一号”是目标飞行器。 B.“天宫一号”是宇宙飞船。
    C.“天宫一号”是试验性空间站。 D.“天宫一号”是“空间实验室”。
    42.下列选项中,关于说明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长约9米,最大直径3.35米,重量约8.5吨。(列数字)
    B.天宫一号在寿命、对接口等方面不同于其他空间站。首先……,其次……,第三……。(举例子)
    C.试验性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较短,一般是几十天。而其他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大多为百天以上。(作比较)
    D.天宫一号质量较小,约为8吨,因此称其为简易“空间实验室”更加合适。(打比方)
    【答案】38.D 39.B 40.C 41.B 42.B
    【解析】3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第②自然段第1句话“人们把住得最舒服的地方叫做宫殿,而将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则是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第②自然段第2句话“天宫一号的名字还让人联想起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第②自然段第3句话“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可知答案。
    故选D。
    3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第③自然段“采用两舱组成结构,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密封的前锥段和圆柱段为航天员短期驻留提供在轨生活工作空间”“后部非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设备”“资源舱则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外部安置太阳翼,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可知答案。
    故选B。
    4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第④自然段“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作为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验证天地往返运输飞船的性能和功能;突破航天员中期驻留、飞行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再生式生保和货运飞船补加等关键技术,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安全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初步建立能够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试验平台”可知答案。
    故选C。
    4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由文中第①自然段“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可知,“天宫一号”是目标飞行器。
    C.由文中第④自然段“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作为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可知,“天宫一号”是试验性空间站。
    D.由文中第⑥自然段“因此称其为简易“空间实验室”更加合适”可知,“天宫一号”是“空间实验室”。
    故选B。
    4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
    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
    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B.由句子“天宫一号在寿命、对接口等方面不同于其他空间站。首先……,其次……,第三……”可知,运用了列数字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的天宫一号试验性空间站与其他空间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故选B。

    相关试卷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3说明文阅读-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统编版三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3说明文阅读-原卷版+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文题,抓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尽量采用原词,原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2记叙文阅读-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统编版三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2记叙文阅读-原卷版+解析,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总述与分述的顺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2说明文阅读-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统编版四年级语文暑假专项 专题12说明文阅读-原卷版+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文题,抓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尽量采用原词,原句,表估计,表频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