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重庆市高202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2023.10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世界某知名厨卫品牌创立于1873年,1999年该企业在上海设立中国总部。近年来,该企业在深圳、沈阳等地开设多个“产品体验中心”。完成下面小题。
1. 该企业将中国总部设在上海,是因为上海( )
A. 研发能力强 B. 市场广大 C. 信息通达度高 D. 政策支持
2. 该企业在我国开设“产品体验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强体验 B. 扩大宣传 C. 提升人气 D. 拓展市场
3. 与一般淋浴喷头相比,该企业淋浴喷头支持雨淋、按摩、激射、温和泡沫等多种出水方式得益于该企业( )
A. 历史悠久 B. 技术先进 C. 需求多样 D. 资金充足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而上海经济发达,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C正确。上海的研发能力强、市场广大,但市场和研发能力不是总部布局考虑的首要因素,A、B错误。题干没有提到国家政策对总部区位选址的影响,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产品的体验中心主要是为了让顾客体验产品,提高品牌的知名度,B正确。体验中心主要是让顾客简单体验产品的功能,使用时间比较短,无法增强体验,A错误。提升人气和拓展市场是最终目的,CD错误。故本题选B。
【3题详解】
技术先进才能进行研发,生产功能更多的产品,B正确。历史悠久、资金和产品的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AD错误。消费者才有需求,C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3.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分析:主要与原料质量、市场占有率、工业技术、设备及工艺、交通运输条件、产品质量、产品包装、营销策略、管理措施、发展历史经验等方面有关系。
贵州省东北部的梵净山主峰海拔2572米,高耸于低山丘陵之间。梵净山降雨较周边地区多,山顶多大风,云瀑(流云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动态景观,其形态像河流瀑布一样倾泻而下)蔚为壮观,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4. 梵净山较周边地区降水更丰富,主要是因为多( )
A. 地形雨 B. 锋面雨 C. 对流雨 D. 气旋雨
5. 梵净山山顶多大风的主要原因是( )
A. 终年受西风带的控制 B. 周边地区植被覆盖少
C. 相对海拔较高的孤峰 D. 周边上升气流较强烈
6. 梵净山多云瀑,因为梵净山( )
①气压较高②水汽充足③相对高差大④多大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4. A 5. C 6. D
【解析】
【4题详解】
梵净山相较于周边地区,地势较高,夏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遇山体阻挡,形成丰沛的地形雨,所以A正确。B、C、D都没有体现出山体的特殊性,都不能选。故选A。
【5题详解】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受西风带的控制,所以A错误。山顶与周边地区有一定的距离,山顶的风与周边植被也就没有多大的关联性,所以B错误。海拔越高的地方,气流受到的阻挡越小,摩擦力也就越小,风力就越大;梵净山是孤峰,山顶没有什么阻挡,风力自然就大,所以C正确。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而D选项是气流的垂直运动,所以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梵净山海拔较高,所以①错误,A、B、C三个选项都包含有①,都是错误的。云瀑的形成:丰沛的水汽沿山势抬升凝结成云,大风吹拂下的云层继续爬升,越过山脊倾泻而下形成云瀑,所以②③④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D正确,ABC错误。故D正确。
【点睛】地形雨:暖湿空气前进因地形阻挡被抬升;锋面雨:冷暖气流相遇,暖湿气流上升;对流雨: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
亚速尔群岛位于北大西洋东部,是欧洲重要的度假胜地。其由圣米格尔岛、特塞拉岛等九座岛屿组成,各岛地形崎岖,最高海拔为2351米。图为亚速尔群岛位置及部分岛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下列群岛的形成与亚速尔群岛最为类似的是( )
A. 南沙群岛 B. 夏威夷群岛 C. 马来群岛 D. 阿留申群岛
8. 推测下列四个岛屿中形成最早的是( )
A. 法亚尔岛 B. 圣若热岛 C. 特塞拉岛 D. 圣米格尔岛
9. 冬季到亚速尔群岛度假最易体验到的项目是( )
A. 沙滩日光浴 B. 户外泡温泉 C. 潜水赏珊瑚 D. 溶洞探奇观
【答案】7. B 8. D 9.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文信息可知,亚速尔群岛位于大西洋中脊附近,距大陆较远,且岛屿地形崎岖、高差大,可推测为火山岛。夏威夷群岛也为火山岛,是由于海底火山喷发,露出海面形成,故B正确;南沙群岛属于珊瑚岛,面积小,地势低平,故A错误;马来群岛和阿留申群岛都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大陆板块隆起抬升形成,岛屿面积大,为大陆岛,故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据图文信息可知,亚速尔群岛位于大西洋中脊东侧,根据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可知,大西洋中脊为生长边界,岩浆不断喷发形成海岭或火山,并推动板块向两侧移动,距中脊越远,形成时间越早,岩石年龄越老。由图可知,大西洋中脊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可知位于中脊东侧的亚速尔群岛在缓慢向东南方向移动,自西北向东南,岛屿形成时间越来越早,选项四个岛屿中圣米格尔岛最靠东南,故推测其形成最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根据亚速尔群岛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推导出亚速尔群岛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故冬季体验沙滩日光浴的概率较低,A错误;由于亚速尔群岛属于火山岛,地热资源丰富,温泉较多,且地热稳定,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故B正确;亚速尔群岛纬度较高,且为火山岩,没有珊瑚和溶洞,故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西洋海岭基本上位于大西洋的中部,东西两侧离大陆的距离基本相当,北起北冰洋,南至非洲南端附近,总长度达16000千米。
东京大都市圈由核心区和外围区(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等)组成。表1为核心区和外围区之间的每日通勤人数,表2为核心区和外围区之间的通勤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表1核心区和部分外围区之间每日通勤人数
地区 | 人数 |
埼玉县 | 86万人 |
千叶县 | 72万人 |
神奈川县 | 90万人 |
表2核心区和部分外围区之间通勤方式
地区 | 轨道交通 | 私家车 | 其它 |
埼玉县 | 49% | 19% | 32% |
千叶县 | 40% | 34% | 26% |
神奈川县 | 38% | 32% | 30% |
全日本平均 | 23% | 47% | 30% |
10. 下列关于东京大都市圈通勤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奈川县是日本乘轨道交通日通勤人数最多的县
B. 每天上午约有86万人从核心区前往埼玉县
C. 东京大都市圈内的居民通勤更青睐自驾出行
D. 傍晚从核心区开往埼玉县的轨道交通迎来当日客流峰值
11. 核心区和外围区之间的每日通勤人数较多,主要原因是( )
①产业转移②城市扩张③就业困难④职住分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2. 为鼓励公共交通出行,实现出行衔接,下列区域中增设汽车停车位最合理的是( )
A. 核心区轨道交通站 B. 外围区轨道交通站 C. 核心区住宅区 D. 外围区住宅区
【答案】10. D 11. C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神奈川县与核心区间每日乘轨道交通通勤人数为90*38%=34.2万人,埼玉县与核心区间每日乘轨道交通通勤人数为86*49%=42.14万人,神奈川县与核心区间每日乘轨道交通通勤的人数小于埼玉县,A错误;埼玉县与核心圈间通勤人流包含从埼玉县前往核心圈和从核心圈前往埼玉县两个方向,B错误;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等地区私家车出行比例低于轨道交通,C错误;根据人口钟摆移动规律,傍晚从核心区开往埼玉县的轨道交通迎来当日客流峰值,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产业转移和城市扩张导致职住分离现象,使得人口流动每日呈现钟摆移动,即每日人流往返于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义,①②④正确;就业困难与人口钟摆移动关系不大,③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随着城市扩张和核心区居住成本升高,大量在核心区工作的人口迁往外围区居住。核心区轨道交通站点密度较大,轨道交通出行便利,因此大部分外围区居住者选择乘坐轨道交通进入核心区,躲避核心区的交通拥堵。外围地区轨道交通站点较稀疏,居住地距站点可能较远,需要自驾等方式进行交通衔接。可推测最合理的出行方式是自驾或步行等前往外围区轨道交通站,换乘轨道交通前往核心区工作地,故在外围区轨道交通站增设停车位最合理,故选B。
【点睛】 职住分离,可以理解为由于住房建设与分配功能从单位制度中分离出来,房地产业兴起,城市建起了大量超高层公寓小区,人们获得了选择居住空间的自由,城市开始出现一种居住区与工作区相分离的现象。
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有时候会发生异常变化,并对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危害,形成自然灾害。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图左为“1951—2015年我国T自然灾害空间分布图”。图右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T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模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T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 寒潮灾害 B. 水土流失 C. 山洪灾害 D. 渍涝灾害
14. 有关该自然灾害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 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 B. 北方较南方地区频次高
C. 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D. 冬春季节发生频率最高
15. 根据T灾害的发生原理,图右中关键因子A、B分别为( )
A. 短历时降水量、坡度 B. 短历时降水量、海拔
C. 年平均降水量、坡度 D. 年平均降水量、海拔
【答案】13. C 14. C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结合中国地理背景知识可得,该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季风区的山区,与山洪灾害的分布特征一致,故C正确,A和D选项错误;水土流失虽然在空间上和图上分布一致,但不属于自然灾害。故B选项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灾害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二、三级阶梯的山区(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故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读图可知,该灾害在南方地区出现频率更高,故B选项错误。山洪灾害和短时间强降雨密切相关,故多发于夏秋季节(雨季),故D选项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灾害预警系统关键因子选择实质为考虑T灾害的形成因子和可能的受灾体两大方面。山洪是由于短时间的强降雨,加上谷深坡陡,植被覆盖率差,降水下渗少,雨水快速形成坡面径流汇入河道,由于谷地河床狭窄,过水断面小,导致水位暴涨的现象,A正确。山洪的形成更多考虑降水强度而非年降水量,故C、D选项错误;海拔高度与山洪形成的相关性不强,故B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大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11月底,连接深圳和中山两市的“深中通道”将全线贯通。通道主要采用“桥隧结合”的建设方案,每一段桥梁的制造都在陆地上完成,再运送到海上拼装。深圳市与中山市之间的伶仃洋最深处为44米。图为“深中通道”主体工程示意图。
(1)试推测“深中通道”东段不建桥梁的原因。
(2)从水文条件的角度,分析建设“深中通道”的困难。
(3)说明“深中通道”的桥梁制造采用“陆上预制,海上拼装”方式的好处。
【答案】(1)“深中通道”东段有深圳机场,建桥会影响飞行安全;有主航道通过,桥梁会阻碍船只通航。
(2)“深中通道”为海上通道,海水深,风大浪急,施工难度大;海水盐度高,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要求高,施工成本高。
(3)陆地上施工条件稳定,陆上预制有利于减少施工成本,提升工程的质量;海上拼装则有利于缩短工程工期,降低施工难度。
【解析】
【分析】本题以深中通道工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与布局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深中通道东段靠近机场,桥梁高度较高,会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深中通道东段为伶仃洋的主航道,桥梁建成后桥墩、涵洞会限制船只的通航。
小问2详解】
深中通道中间的伶仃洋最深处为44米,海水较深,施工难度大。由图可知,伶仃洋所在海域周围被陆地包围,开口向东南,受夏季风的影响,风浪较大。海水的腐蚀性强,对施工材料的要求较高。
【小问3详解】
深中通道经过的海域距离长,海水深度大,施工困难,陆地上的施工条件较为稳定,陆上预制可以减少施工成本,提升质量。陆上预制与海上拼装相结合,缩短了施工的工期,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保证了工程质量。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糜棱岩是地下岩石受到强烈的挤压、碾磨成细小颗粒后再胶结而成的松散变质岩。四川甘孜州墨石石林是全国唯一糜棱岩石林,石林呈墨灰色,有柱状、尖棱状等多种形态,整体呈带状分布。石林周边植被茂密,但石林上几乎无植被着生。图左为墨石石林位置示意图,图右为墨石石林景观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从内外力角度,简述墨石石林景观的形成过程。
(2)分析糜棱岩石林多分布在河谷附近的原因。
(3)分析糜棱岩石林几乎无植被着生的原因。
【答案】(1)位于断裂带,板块碰撞挤压,岩石经碾磨后发生变质形成糜棱岩;地壳抬升,上覆土层(岩层)被侵蚀,糜棱岩出露于地表;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水)流水侵蚀作用强,岩性疏松,最终形成石林景观。
(2)糜棱岩形成于断裂带;断裂带附近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发育成河流;河谷处地势低,(雨水)流水汇集,侵蚀作用强,发育成糜棱岩石林。
(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严重;石林陡峻,地势起伏大;岩性松散,成土母岩易被侵蚀,流水侵蚀作用强,难以发育土壤。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糜棱岩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小问1详解】
墨石石林地区位于地壳的断裂带,地下存在板块碰撞和挤压的内部力量,内部的地壳应力和挤压使岩石经历了碾磨和高温高压的变质过程,形成了一种称为糜棱岩的岩石。由于板块碰撞的作用,地壳抬升,将下面的岩石推向地表,上覆的土层或岩层逐渐被侵蚀,暴露出糜棱岩。墨石石林地区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性气候带来了丰富的雨水,流水侵蚀作用加剧,岩石性质疏松,容易受到侵蚀。
【小问2详解】
糜棱岩通常形成于断裂带附近,断裂带周围的岩层通常受到内部地壳运动的影响,岩石可能会破碎或分散,这使得岩石更容易受到外部侵蚀的影响。在断裂带附近,由于地壳运动和岩层破碎,容易形成河流。断裂带周围的地形可能会有起伏和坡度,这有利于水体流动的形成,河流通常会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形成河谷,由于地形低洼,雨水容易汇集,并形成河流,这些河流受到季节性降雨的影响,导致雨水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流水会冲刷和侵蚀糜棱岩,逐渐形成石林景观的特征。
【小问3详解】
糜棱岩石林通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丰富,丰富的降水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被冲刷;由于降水丰富和地形起伏大,石林地区通常存在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石林的地形通常是陡峭的,地势起伏大,许多植物无法适应这种特殊的地形。糜棱岩本身的岩性通常比较松散,由于丰富的降水和起伏的地形,流水侵蚀作用在石林地区非常强烈,这会削弱土壤的稳定性,难以形成土壤,使植物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困难。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热融湖广泛发育于西伯利亚、加拿大等高纬度冻土区。其形成与全球变暖和冻土层冰楔(地表水渗入冻土裂隙中冻结成的脉状冰)的变化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水面反射率低于陆面,因此热融湖形成后,易受环境扰动,往往具有“形成—扩张—消亡”的周期性演化过程。下图示意热融湖初期形成过程。
(1)据图分析冰楔在热融湖形成过程中作用。
(2)从下垫面变化角度,分析热融湖形成后面积进一步扩大的原因。
(3)分析全球持续变暖可能导致热融湖消亡的原因。
【答案】(1)气候变暖,冰楔融化,导致地表塌陷形成洼地,提供集水空间;融水渗入,提供补给水源。
(2)热融湖形成后,水体面积增加,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加速周边及冰楔、下部冻土的融化,导致热融湖面积扩大,深度加深。
(3)全球持续变暖,湖水蒸发加剧,湖泊水位下降;冻土层进一步融化,湖泊加深至未冻结层湖水下渗。湖水消耗量大于补给量时,热融湖逐渐消亡。
【解析】
【分析】本题以热融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冰楔是地表水渗入冻土裂隙中冻结成的脉状冰,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冰楔融化,腾出的空间形成洼地,为热融湖提供集水空间。冰楔与冻土层部分融化,融水渗入洼地,集水成湖。
【小问2详解】
热融湖形成后,部分下垫面由冻土变成水体,由于水面反射率低于陆面,水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温度升高,周边的冰楔、冻土融化面积增大,热融湖面积扩大,水量增加,水深增加。
【小问3详解】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试题(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联考试题(PDF版附答案),共9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在湖岸引种中山杉的主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