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文件包含盐城市景山中学初二物理试卷23年10月docx、八年级物理试卷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秋学期八年级第一次课堂检测物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小明妈妈新买了一部大屏手机,虽然是新手机但待机时间却比较短,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思考,他认为手机的待机时间可能与屏的大小有关。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明所作的判断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个步骤( )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C.作出猜想 D.分析实验,得出结论2.下列有关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 ℃的冰比0 ℃的水冷 B.-5 ℃读作“零下5摄氏度”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7 ℃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3.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B.乙图中两列声波的音色相同C.丙图中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D.丁图中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4.吉他在使用前需要通过调弦将音调调节标准。如图是前后两次用不同力度拨动同一根琴弦 A时,调音器的显示界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第一次测得的响度比第二次大 B.第一次测得的音调比第二次低C.第二次测得 A 弦每秒振动 73 次 D.拧紧 A 弦后再拨动每秒振动的次数变多5.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发声装置)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C.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音调高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可以由实验直接得出 6.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 冬天,小明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眼镜出现水雾B.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外壁会“出汗”C. 夏天,冷气开的很强的出租车车窗外侧玻璃上“出汗”D. 水的温度达到102℃仍不能沸腾7.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未加热前,纸锅里的水不发生汽化现象B.将纸锅中的水换成沙子,加热时纸锅不会被点燃C.加热后纸锅里的水面上方冒出“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小水珠D.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8.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食物也不会变质。下列关于简易冰箱制冷原理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有( )A.纱布有较好的吸水性,可以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B.放在通风的地方,可以加快水的蒸发C.水蒸发时吸热,可以使食物的温度降低D.吃冰棒解热与此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经历的时间为5×10-3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A.1.70m B.1.65m C.0.85m D.0.80m10.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下列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 )A. 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B. 用声呐确定潜艇的位置C. 探测核爆炸的强度 D. 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11.小明参观蜡像馆时,了解到手模制作的过程:先将蜡熔化,将手放到蜡液里面浸一下使手的表面涂满蜡液,再经过特殊工艺冷凝、脱模即可。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12.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室外温度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在﹣117℃时,酒精一定处于液态 13.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1个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沸点为78℃),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甲、乙两试管中的液体( )A.都会沸腾 B.都不会沸腾C.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 D.水不会沸腾,酒精会沸腾14.如图所示,是学校田径运动会上起点发令员对着旁边一块黑色圆形挡板发令的情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挡板的主要作用是便于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的响声B.终点计时员靠听枪声或看到开枪产生的白烟开始计时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枪声和白烟是同时产生的C.起点发令员打枪时一般会带耳塞,这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若终点计时员靠听枪声记录百米赛跑的成绩刚好为12s,如果此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那么运动员真实的成绩约为12.29s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15.新型材料X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具有完美的闭孔蜂窝状结构,常用于屋面保温隔热系统、冷库、墙体内外的保温隔热,效果无与伦比.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是( )A.XPS为什么具有闭孔蜂窝状结构? B.它为什么能保温隔热?C.它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D.它的隔声效果好吗?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6.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 (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改变了。一般情况下,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m/s。17.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如图所示是一支体温计,它的分度值为 ℃。若没有甩就用它测量某实际体温为37.8℃的病人的体温,测得的结果为 ℃。 18.“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又到了吃螃蟹的好时节,在蒸螃蟹时:(1)锅内冒出“白汽”,“白汽”实质上是水的 态。(2)蒸螃蟹的水烧开后,同学A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螃蟹蒸熟;同学B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你认为 观点正确(选填“A”或“B”)。(3)打开锅盖取螃蟹时要注意防烫伤,因为水蒸气液化 (选填“吸热”或“放热”)。19.如图所示的“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为 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的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击甲钟和乙钟, (填“甲”或“乙”)钟音调高。20.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min内振动了6000次,它振动的频率是 Hz;印尼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远在数百公里外的有些人感到恶心、胸闷,这是由于地震和海啸发生时产生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而引起的;如果借助扩音器把这种声音放大,则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第19题图 第21题图21.如图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1s接收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障碍物距汽车为 m;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音能传递 。22.如图所示,在“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主要是由于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 (选填“较高”或“较低”),使水蒸气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23.如图所示,是标准大气压下某物质的凝固图像,可知其凝固过程经历了 min,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三.解答题(共46分)24.小华通过实验来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华设计了下面A、B、C、D四个实验,如图甲,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填字母,多选),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2)在图D的实验中,小华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录放机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更高。这说明:发声体的 越大,声音的 越大;(3)如图乙,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 (选填“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4)小华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过程中,还发现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大,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A.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B.振动频率越低,声音的响度越大C.两次实验没有控制钢尺振动快慢相等D.两次实验没有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等(5)小华换用塑料尺做实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振动速度与钢尺均相同时,但听到的声音却有些不同,主要差异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6)图乙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叫 。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A.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B.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25.小明想制作一个隔音耳罩,但不知道哪种材料隔音性能好。于是找来报纸、羽绒、薄塑料袋、泡沫板进行探究。他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进鞋盒,然后在手机的周围塞满某种待测材料。随后将鞋盒放在桌面上,他一边听声音,一边远离桌子,直至刚好听不到手机声为止,记下此时所处位置到鞋盒的距离s。然后更换待测材料,重复上述步骤。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请你解答:材料报纸羽绒塑料泡沫刚好听不到声音的距离s/m8475(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的原理;在放进鞋盒的手机周围塞满待测材料,是为了控制各材料的厚度 ;(2)实验中手机播放声音的方式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A.循环播放同一首歌 B.录制一次的敲桌声并循环播放C.随机播放多首不同的歌 (3)根据小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选填“强”或“弱”);选择表格中 材料作为隔音耳罩的填充物效果最好。(4)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选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5)实验中,通过距离的长短比较材料隔音性能的好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物理上称为 。(6)同学小刚提出,为了比较材料的隔音性能,把不同的材料分别包裹同一声源,站在同一位置比较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从而判断材料的隔声性能。你认为小明和小刚的方法哪个更科学? 更科学(选填“小明”或“小刚”)。26. 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小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探究。 (1)比较 两图,可得出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2)比较A、D两图,可得出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 有关;(3)比较B、C两图,无法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因为没有控制 相同;(4)“透火焙干”是《天工开物》记载的一道造纸工序,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乙),可加快湿纸变干。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填字母)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C.改变湿纸中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5)同学们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取相同的两个容器,其形状如图2中的 (选填“甲”或“乙”)所示,分别倒入不一样多的水,观察比较 (选填“哪个容器中水先干”或“相同时间哪个容器水减少得多”)。(6)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它由两支相同的普通温度计组成。一支用于测定气温称干球温度计,如图A,此时气温为 ℃;另一支温度计用蒸馏水浸湿的纱布包住玻璃泡,纱布下端浸入蒸馏水中,称湿球温度计,如图B。使用时,图中B温度计由于水在蒸发时要吸热,因此读数要比A温度计的读数 (选填“高”或“低”)。夏日雨后空气湿度变大,两个温度计读数差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7.如图所示,图甲、图乙分别是“观察水的沸腾”和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明将这两个实验进行对比研究,图丙、图丁是实验后画出的图像。(1)两个实验装置用到的共同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和 ;(2)甲实验中,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实验过程中,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较慢,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得快些,他应 ;(3)根据甲实验数据描绘的图像丁,图甲所示的情况下温度计的示数可能为 (填字母);A.78℃ B.98℃ C.100℃(4)乙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和物质的状态,并记录相关数据描绘图像,由图像丙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通过实验并结合图丙、图丁的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 ; (6)为了拓展研究,小明在实验时往水中加了适量盐,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沸点值。为了探究盐水的浓度与沸点的关系,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数据记录如下:盐水的浓度/%02468101214沸点/℃100.0100.3100.6101.0101.3101.6102.0102.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会 ,根据以上探究得到的结果,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 (选填“先”或“后”)放盐;(7)小明在实验后查阅资料得知水的沸点还会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如图戊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 。 A.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 B.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 C.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D.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28.请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逆温现象在寒冷的冬天,当一股寒流袭击之后,风小天晴,气温缓升,这时人们会渐渐感到空气越来越污浊,如果地面层空气湿度较大,则浓雾遮天蔽日,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所有这些,多是由于大气结构出现“逆温”现象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数千米以下,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温度低,大气层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流动。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从而导致大气层层次结构稳定,不发生上下翻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现象”,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城乡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就加重。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等。最常见的是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由于地面强烈的有效辐射,贴近地面的气层很快降温,远离地面 的气层受地面影响较小,降温较少,于是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随着地面有效辐射的不断继续,逆温层逐渐增厚,黎明时达到最大厚度;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近地面气层受地面影响,也开始增温,于是逆温便自下而上地消失。辐射逆温层的垂直厚度可以从几十米到三四百米,其上下界温度差一般有几度。逆温现象并非一无是处,它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还可应用于农作物种植。如:中国新疆伊犁地区,逆温现象有效地在冬天提高了当地的温度,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气流对飞行的影响而言,飞机在 天气更易平稳飞行(选填“正常”或“逆温”)。(2)雾霾,雾和霾的统称。逆温现象是雾霾天气的帮凶,是因为较冷空气在 (选填“低空”或“高空”),空气不易流动或流动较慢,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聚集。(3)在我国冬季的白天, (选填“晴天”或“阴天”)更容易形成逆温层。(4)下表为我国某气象观测站某日5次测得的近地面气温数据。在各个时刻中,逆温现象最显著的是 。 A.5时 B.12时 C.15时 D.20时 (5)如图是“某城市冬季近地面层5个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 晴朗天气,逆温从发生至结束的一般顺序为 。A.t1-t2-t4-t3-t5 B.t4-t3-t2-t1-t5C.t1-t2-t3-t4-t5 D.t2-t3-t4-t1-t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过程中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城景山中学物理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城景山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