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四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一、积累运用(3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 ) (3分)
A、 缄默(jiān) 归省(shěnɡ) 行辈(háng)
B、 龟裂(jūn ) 幽悄(qiǎ) 亢奋(kànɡ)
C、 皎洁(jiǎ) 追溯(shuò) 翩然(piān)
D、 狩猎(shǒu) 沟壑( hè ) 蓦然( mò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嘱咐 怠慢 偏辟 草长莺飞
B、震撼 潮汐 羁绊 人情世故
C、枯躁 弥漫 凋零 悬崖绝壁
D、褶皱 帷幕 踪迹 消声匿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3分)
A、这次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B、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了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C、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D、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姑娘,站在阳光下,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他生活在东晋动荡时期。
B.《回延安》用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社戏》选自《朝花夕拾》。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D.柳宗元 ,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永贞元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6、仿写句子,使之与划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温暖需要传递。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风; , 。
7、按原文填空 (8分)
(1)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其中排比句“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盏盏点灯亮又明, ……” 描绘了延安新貌。
(2)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 。
(3)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柳宗元)
(4)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柳宗元)
(5) ,悄怆幽邃。(《小石潭记》柳宗元)
8、诗词积累(按照要求填写诗句)(4分)
(1) , 。(关于爱国的诗句)
(2) , 。(关于“雁”的诗句)
9、口语交际。 (2分)
“半瓶水”的浪费,身边屡见不鲜。一瓶矿泉水花不了多少钱,不喝完似乎用不着斤斤计较,但在全国范围一算,浪费就极为惊人。目前全国城市约三分之二缺水,约四分之一严重缺水。一方面是水资源缺乏,一方面则是“半瓶水”浪费严重,这暴露出节水方面的短板。
排球赛结束后,看到小明把喝剩的半瓶矿泉水放在球场边准备离开,你会对他说什么?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 阡陌: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_______
(3)颖脱不羁 羁:_______ (4)亦雅咏不辍 辍:_______
1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仿佛若有光 皆若空游所依
B.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C.为乡邻之所贵 不足为外人道也
D.忘路之远近 则抚而和之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2)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1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和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你是如何理解的?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现代文阅读 (26分)
《1》 被压扁的沙子(6分)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4.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15.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6.第③段文字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2分)
《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8分)
【材料一】
①近几年来非洲爆发了多次大蝗灾。从2019底到2020初年发生在东非中东,现在威胁到南亚大陆的大规模蝗灾,据不完全统计,蝗虫数量已经超过了数千亿只,昆虫学家分析,如果不尽快控制蝗虫的数量,只会让这个种族越来越壮大。
②为什么会爆发如此大规模的蝗灾呢?很多生态学家认为是受了全球气候的影响。蝗虫趋水喜洼,由干旱地方成群迁往低洼易涝地方。普遍认为,高温干旱的年份发生蝗灾的几率最高。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说。极端天气对蝗虫的生长和栖息有着巨大影响的事实毋庸置疑。已有研究显示,印度洋上的异常气候震荡,“印度洋厄尔尼诺”现象在最近十几年内开始频繁发生。过去每三十年发生4次的这一现象,在进入21世纪后就出现了5次。全球变暖,导致冬季温度的上升,有利于蝗虫越冬卵的增加,为第二年蝗灾的爆发提供“虫卵”。
③蝗虫有很强的适应干旱的能力,对水分的需求不大。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草场退化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土壤含水量低,草木稀疏,将为蝗虫产卵提供合适的产地,成活率大大提高。它们又是昆虫界中繁殖能力数一数二的种类,繁殖周期只需要三个星期。高温干旱能够导致造成蝗虫疾病的一种丝状菌被抑制,蛙类、鸟类等蝗虫的天敌大幅减少,无法抑制蝗虫的数量,故而使其数量剧增。
④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现在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
⑤专家预测,随着全球环境持续恶化,未来蝗灾发生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对世界的粮食生产、经济发展等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材料二】
在我国古代,蝗灾也被认为是天灾,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与水灾和旱灾并称为三大灾害。从夏商时代开始,就已有关于蝗灾的记载,《中国飞蝗生物学》一书统计,在近代以前的2000多年里,“大规模蝗灾达到804次,平均约3年发生一次”。蝗灾在我国古代的发生频率越来越快,从秦汉期间的约8.8年一次,到两宋期间的约3.5年一次,元代时为约1.6年一次,到明清两代时回复到2.8年左右的水平上,造成的灾害严重程度超过了水旱灾害,在那个“以农为本”且科技落后的时代,这样铺天盖地的破坏景象,就是国家百姓的锥心之痛。
【材料三】
上世纪中叶,阿尔及利亚曾出现过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蝗灾,大约200亿只蝗虫组成的蝗群犹如一片会飞的乌云,密密麻麻地覆盖了近400平方公里的田野,每天吞噬的食物数以万吨计!蝗虫最为可怕的地方,莫过于它们的集体行动。成千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大肆咀嚼它们途径地方的植物、庄稼,造成满目疮痍,赤地一片,这便成了蝗灾。
2006年6月,澳大利亚遭遇了75年来最严重的蝗虫灾害,几百亩的农作物直接被掏空,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20多亿澳元。
17.结合【材料一】概括蝗虫爆发的原因有哪些?(4分)
18.【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2分)
19.下列表述与三则材料的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在我国,蝗灾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在近代以前的2000多年里,历代王朝大规模蝗灾共发生八百多次。
B.蝗虫成灾最可怕的地方,是它们的集体行动,途经的地方满目疮痍,赤地一片。
C.蝗虫有很强的适应干旱的能力,对水分的需求很大。
D.蝗灾的发生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互相影响的关系。
《3》秋山寻野 从维熙 (12分)
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我则像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这时才发现,刚才看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已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静物写生。
⑧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久违了,天空的美神,在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你的身影,在这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你带给游人的是天籁声声。时光似乎倒流过去半个多世纪,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儿时,每逢雁鸣长空,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
南来的雁,北来的雁, 在我篮里下窝蛋……
⑨此刻,我虽然没了儿时的梦幻,但在大山深处看长空雁过,仍然激起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目送着大雁们的身影,一直消失在长天之角眼里只剩下天空扎眼的瓦蓝。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一口好酒让我爽透心扉。
⑩遥想当年的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山中,常以葛巾﹣﹣也就是古人头上的帽翅,过滤其自酿的白酒,以求其纯。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新时代的文人,虽然无法演绎陶翁的恬淡,只想摆脱开城市生活的喧嚣,在野山中享受一回独饮之乐,也算得上是难得的乐事了。
⑪出山时,秋阳高悬。司机问我:“您老玩得开心吗?”我立刻向他表示了谢意,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逍遥游。我爱这纯真、自由的生活!
(选自《河北日报》2019年5月17日,有改动)
20.认真阅读文本思考,“秋山寻野”中的“野”,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2分)
21.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
①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2.选文第④段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外,还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3分)
23.文中引用了童谣和陶渊明“葛巾滤酒”的材料,有什么作用?(3分)
三、.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写作。(50分)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线上可填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激情……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积累运用(31分)
1、(B)(3分)2、( B )(3分)3、(D )(3分)4、( A )(3分)5、(C )(3分)
6、用文字传递温暖,能让人回味无穷。(句式相同,语言通顺即可) (2分)
7、(8分)(1)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2)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青树翠蔓
(4)皆若空游无所依(5)凄神寒骨
8、诗词积累(按照要求填写诗句)(4分)
(1)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爱国的诗句)
(2) 征蓬出汉塞 , 归雁入胡天 。(诗句中含有“雁”字)
9、口语交际 (2分)
小明,请把你的半瓶水带走好吗?这水还可以用,我们要学会节约用水。(表达清楚节约用水1分注意语言委婉1分)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10. 田间小路(1分) 类(1分) 束缚(约束)(1分) 停止(停)(1分)
11.A (2分)
12.(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2分)
(2)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去找他,他(陶渊明)也不推辞。 (2分)
13他不是真的抚琴(1分)。陶渊明“少怀高尚”,他做出抚琴的动作,只是追求这种意境,“何劳弦上声”,有无琴声并不重要(1分)。这表达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贫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以及具有高洁的志趣。(1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1》被压扁的沙子(6分)
14.恐龙灭绝的原因 ;逻辑顺序
15.不能删去。这个词表示推测,文中说明了稀有金属铱是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是一种推测,还没有进行科学证明,如删去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6.举例子;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8分)
17.(4分)全球变暖,有利于蝗虫越冬卵的增加;蝗虫有很强的适应干旱的能力;蝗虫繁殖能力强,繁殖周期短;高温干旱抑制蝗虫致病菌,天敌也大幅减少;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不重视改善蝗虫适生区环境(答4点得满分)
18.(2分)列数字;蝗灾在我国古代发生频率越来越快
19.(2分)C
<3>秋山寻野(13分)
20.(2分,每点1分)
①指的是非人工、纯正自然的山间野花、小溪、红叶、野果、南飞的大雁等自然景物②脱离喧嚣世俗的自由与快乐。
21.(4分,每小题2分)
①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溪流和阳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间景色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运用动作描写,以“闭”“靠”“掏”“倒”“咽”等动词,写出作者在自然之境喝酒的随意与快乐,表现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22.(3分)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将“我”与众游客形成对比,突出“我”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为下文表现对纯真、自由生活的热爱的主旨作铺垫。(2分)
23.(3分)童谣表现出儿童的纯真,(1分)陶渊明的“葛巾滤酒”表现陶渊明为人的纯朴、真实。(1分)引用这两则材料来突出表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纯真、自由生活的热爱。(1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作文题目:
100
100
200
200
300
300
400
400
500
500
600
600
700
700
800
800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文学,用课文原句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120分钟,下面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默写,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四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四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120分钟,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据提示填空,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动作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