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永年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八年级上册初2022级2023-2024物理学科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2.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边长,则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1:1 B.4:9 C.2:3 D.9:4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5.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6.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7.下图的甲、乙、丙、丁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丁三者具有相同的频率
B.甲、乙、丙三者具有相同的振幅
C.甲、丙、丁三者音色比较单调
D.甲、乙、丙三者具有相同的频率
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9.如图所示,在B处有一观察者,他和山崖CD间的A处有一爆破点A.当A处发生爆炸,观察者看到爆炸闪光后经过1.5s听到了第一次爆炸声,又过了2s后听到了第二次爆炸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则
A.BD间距离为850m B.AB间距离为255m C.BD距离为1190m D.AD间距离为680m
10.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 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
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11.关于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C.丙: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丁:使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用力拨动,保持钢尺振幅不变,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13.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小宁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标尺刻度均匀).如果每隔1 s拍摄(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4.5 m,那么这辆轿车的速度约为 ( )
A. 10.5 m/s B. 15 m/s C. 19.5 m/s D. 30 m/s
14.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直尺,先后测量同一木块的厚度,其结果分别是3.12cm、3.14cm、3.12cm.下列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3.12cm B、3.1275cm C、3.13cm D、3.14cm
15.某一物体做变速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m/s B、4.8m/s C、5m/s D、6m/s
二.填空题(共6小题,15分)
16.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通车,大桥全长36㎞,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图).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以72㎞/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所需时间是____ h.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 ______ 为参照物.”
17.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______cm,则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______次测量误差较小。
18.小明50 m短跑的成绩是8.0 s,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在4×100 m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____________.
19. 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________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因为声音的频率大,_____高。
20.吉他能发出声音是因为琴弦的 产生的,正在弹吉他的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吉他发出不同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如果半夜还要弹吉他,可以关紧屋内门窗,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径”或“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扰民”。
21.如图甲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如图乙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为______min______s.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小题,24分)
22.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三个位置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圆圈里的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进行测量的.
(2)通过分析图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小车在段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dm;在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在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停止计时,则会使运动时间的测量值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则平均速度的测量值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
2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图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放大实验效果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了_______。
24.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发声的纸盆在 ___________ 。
(2)如图乙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 ___________ (选填 “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从左向右对瓶口吹气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 ___________ (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3)如图丙所示,用手指轻叩课桌,使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叩击声,再让对面的同学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叩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能听到叩击声。这个实验表明: ___________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也能传播声音。
(4)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如图丁所示,让右边音叉的外侧接触小球,用橡皮槌轻轻敲击左边的音又使它振动后,可以看到与右边音叉接触的小球会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并听到较小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 ___________ 中传播;这里硬泡沫塑料小球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这里体现的物理方法是 ___________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这是为了探究响度与 ___________ 的关系,实验结论: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5)如图所示波形图中,甲、乙、丙 ___________ 相同,甲、丙的 ___________ 不同。(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四.解答题
25(7分).小明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运城市游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请你根据标志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甲可知,汽车此时的最快速度不能超过多少km/h?
(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甲的标志牌到运城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3)若以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1.5 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26(9分).一辆车以72km/h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驶向前方山脚下的隧道,在到达隧道入口前鸣了一次笛,3s后听到山脚反射回来的鸣笛声,v声=340m/s。求:
(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s1和声音传播的路程s2各是多少?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隧道入口的距离s3又是多少?
(1)60m;1020m;(2)480m
八年级上册初2022级2023-2024物理学科第一次月考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可知
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边长,则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详解】A. 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所以选项A不正确.B. 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所以选项B不正确.C.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且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所以选项C正确.D.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选项D不正确.故选C.
3.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1:1 B.4:9 C.2:3 D.9:4
【答案】B
【解析】由知道,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故选B。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B. B. C. D.
【答案】C
【解析】AB.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根据 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s-t图像为一条直线,故AB不符合题意;
CD.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随时间变化,v-t图像应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
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答案】C
【解析】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由图可知,物体运动15s对应的路程是30m,所以15s通过的路程是30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D.由图可知,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120m,则速度为
v14m/s
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5s至10s内物体静止;而10s至20s内即
t2=20s-10s=10s
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v22m/s
所以在20s的过程中物体做的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3=2m/s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答案】A
【解析】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下图的甲、乙、丙、丁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丁三者具有相同的频率
B.甲、乙、丙三者具有相同的振幅
C.甲、丙、丁三者音色比较单调
D.甲、乙、丙三者具有相同的频率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甲、乙和丁三个波形单位时间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乙和丙三个波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丙和丁三个波的形状相同,发出声的音色相同,但波形比较单调,即音色比较单调,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丙三单位时间内振动次数不相同,即频率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B
【解析】A.甲图中手按压古筝不同位置的弦时,是为了改变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利用放大法,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B正确;
C.丙图中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丁图中的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9.如图所示,在B处有一观察者,他和山崖CD间的A处有一爆破点A.当A处发生爆炸,观察者看到爆炸闪光后经过1.5s听到了第一次爆炸声,又过了2s后听到了第二次爆炸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则
A.BD间距离为850m B.AB间距离为255m C.BD距离为1190m D.AD间距离为680m
【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AB之间的距离就是声音1.5s传播的距离,SAB=vt1=340m/s×1.5s=510m;
声从发生到我们听到第二次爆炸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AD加上DB,声音传播的时间是1.5s加上2s,BD间的距离,
SBD=;
故A选项符合题意
10.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 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
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答案】B
【解析】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产生的,水越多音调越低,甲瓶的音调最低,所以A.C均错误.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所以甲瓶的音调最高,丁瓶的音调最低,B正确D错误,答案为B.
11.关于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乙: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C.丙: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丁:使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用力拨动,保持钢尺振幅不变,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答案】D
【解析】A.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声响度不一样,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A错误;
B.土电话是一条绳子将两个杯子连接起来制成的。乙: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B错误;
C.丙: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使振动物体长度不断变短,听声音音调的变化情况,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
D.丁:物体振动的频率与振动物体的长度、粗细、材料、松紧度有关。使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改变振动物体的长度,用力拨动,控制钢尺振幅不变,听音调的变化,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1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答案】D
【解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了,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小宁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标尺刻度均匀).如果每隔1 s拍摄(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4.5 m,那么这辆轿车的速度约为 ( )
A. 10.5 m/s B. 15 m/s C. 19.5 m/s D. 30 m/s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中照片可知,轿车照片长L轿车照片=0.6cm,汽车在1s内的路程图片长L=2cm.轿车实际长度为L轿车车长=4.5m,所以照片0.6cm相当于实际长度4.5m.则汽车在t=1s内的路程s=×L=×2cm=15.0m.则轿车的速度v==15m/s.故选B.
点睛:从图得出汽车在1s内的路程s,然后由速度公式v=求出速度.由图确定汽车路程时应注意换算,求出实际路程.
14.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直尺,先后测量同一木块的厚度,其结果分别是3.12cm、3.14cm、3.12cm.下列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3.12cm B、3.1275cm C、3.13cm D、3.14cm
【答案】C
分析:为了减小长度测量时的误差我们常采用取多次测量平均值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将三次的结果进行平均.值得注意的是,在得出最后结果时,要求保留小数的位数应与原测量值相同,即仍要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依据取多次测量平均值的方法,在最后结果除不尽时采取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木块的厚度=(3.12cm+3.14cm+3.12cm)÷3≈3.13cm.
故选C.
点评: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注意:最后的结果除不尽时要四舍五入;最终结果仍保留与原测量值相同的位数,即分度值的下一位。
15.某一物体做变速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m/s B、4.8m/s C、5m/s D、6m/s
【答案】B
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与路程,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解答:(1)设总路程为2s,∵v=,
∴物体的运动时间:
t1==,
t2==,
全程的平均速度:
v===4.8m/s;故选B。
二.填空题(共6小题,15分)
16.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通车,大桥全长36㎞,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图).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以72㎞/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所需时间是____ h.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 ______ 为参照物.”
【答案】
【解析】
【详解】已知:s=36km,v=72km/h∴t==0.5h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路灯静止的.若以汽车为参照物,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路灯是运动的.
17.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______cm,则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______次测量误差较小。
【解析】[1][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由图可知,线圈的总长度
L=15.15 cm-10.00 cm=5.15 cm
金属丝的直径
[3]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过程中,取的圈数越多,测量的误差越小。
18.小明50 m短跑的成绩是8.0 s,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在4×100 m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尽可能做到____________.
【答案】 ①. 6.25 m/s ②. 相对静止
【解析】
【详解】小明的平均速度为v==6.25m/s;接棒人在传棒人接近接力区时应及时起跑,当两人速度接近一致,基本保持相对静止时开始交接,便于接棒人顺利接棒.
点睛:①已知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平均速度;②运动方向和快慢都相同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20. 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________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因为声音的频率大,_____高。
【答案】 音调 音调
【解析】[1]频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D调“1”频率大,音调高。
[2]声音的音调高低有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0.吉他能发出声音是因为琴弦的 产生的,正在弹吉他的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吉他发出不同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如果半夜还要弹吉他,可以关紧屋内门窗,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径”或“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扰民”。
【答案】振动 音调 传播途径
【解析】
[1]所有的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控制琴弦,改变了振动琴弦的长度,改变了发出声音的音调。
[3] 关紧门窗,是切断了声音的传播途径。
21.如图甲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如图乙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为______min______s.
答案:B;2.50;3;37.5
解析:读数时视线应该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所以B是正确的;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50 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50 cm.由题图乙可知,机械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为单位的,每小格表示0.5 min;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小格表示0.1 s,该机械停表中分针指示在“3”与“4”之间且超过了半分钟刻度线,因此秒针指示的时间是37.5 s,即该机械停表的读数为3 min 37.5 s.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3小题,24分)
22.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三个位置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圆圈里的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进行测量的.
(2)通过分析图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小车在段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dm;在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在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停止计时,则会使运动时间的测量值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则平均速度的测量值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1)
(2)不是
(3)4.00;0.5;0.3
(4)大;小
解析:(2)由题图可知,小车在前2 s内运动的路程小于后1 s内运动的路程,因此小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3),由于,所以;
(4)小车到达C点后又过了一段时间才停止计时,会使运动时间的测量值偏大,则将导致平均速度的测量值偏小.
2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图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放大实验效果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了_______。
答案:乒乓球弹跳起来 发声体在振动 B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空气 变小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1)[1][2][3]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弹起,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了音叉振动,便于我们观察。
(2)[4]为了证明桌面振动可以在桌面上撒一些轻小的物体,利用轻小物体的振动证明桌面振动。
(3)[5]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左边音叉也振动,进一步说明声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4)[6][7]因为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时声音会逐渐减小,当达到真空时声音会消失。
24.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发声的纸盆在 ___________ 。
(2)如图乙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 ___________ (选填 “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从左向右对瓶口吹气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 ___________ (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3)如图丙所示,用手指轻叩课桌,使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叩击声,再让对面的同学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叩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能听到叩击声。这个实验表明: ___________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也能传播声音。
(4)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如图丁所示,让右边音叉的外侧接触小球,用橡皮槌轻轻敲击左边的音又使它振动后,可以看到与右边音叉接触的小球会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并听到较小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 ___________ 中传播;这里硬泡沫塑料小球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这里体现的物理方法是 ___________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这是为了探究响度与 ___________ 的关系,实验结论: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5)如图所示波形图中,甲、乙、丙 ___________ 相同,甲、丙的 ___________ 不同。(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振动 由高变低 由低变高 固体 空气 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转换法 振幅 响度 音调
【解析】(1)[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小纸片的跳动是由于扬声器振动造成的,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原因正是由于里边纸盆的振动。
(2)[2]如图乙所示,敲击瓶子时声音的产生主要是水的振动,水越少则振动频率越高,即音调越高,从左向右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由高变低。
[3]对瓶口吹气时,声音的产生主要是空气柱的振动,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最左边的瓶子空气柱最长,所以振动最慢,音调最低;同理最右侧的音调最高,所以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由低变高。
(3)[4]如图丙所示,用手指轻叩课桌,使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叩击声,再让对面的同学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叩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能听到叩击声,这时的声音是通过课桌传播的,表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4)[5][6][7]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让右边音叉的外侧接触小球,用橡皮槌轻轻敲击左边的音又使它振动后,可以看到与右边音叉接触的小球会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并听到较小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通过转换法,硬泡沫塑料小球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方便实验观察。
[8]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观察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这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结论: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5)[9][10]如图所示波形图中,甲、乙、丙的振动幅度相同即响度相同,甲、丙的波形形状相同,但振动频率不同即音调不同。
四.解答题
25(7分).小明一家利用国庆假日到运城市游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请你根据标志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甲可知,汽车此时的最快速度不能超过多少km/h?
(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甲的标志牌到运城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3)若以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1.5 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答案:(1)100 km/h
(2)1.2 h
(3)120 km
解析:(1)从图甲中可知汽车此时的最快速度不能超过100 km/h;
(2)从图甲的标志牌到运城需要的时间最少为:;
(3)图乙所示的速度是80 km/h,汽车行驶的路程:
26(9分).一辆车以72km/h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驶向前方山脚下的隧道,在到达隧道入口前鸣了一次笛,3s后听到山脚反射回来的鸣笛声,v声=340m/s。求:
(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s1和声音传播的路程s2各是多少?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隧道入口的距离s3又是多少?
(1)60m;1020m;(2)480m
【解析】(1)汽车的速度
v车=72km/h=20m/s
汽车行驶的路程
s1=v车t=20m/s×3s=6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声t=340m/s×3s=1020m
(2)设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隧道的距离为s3,则有
2s3=s2﹣s1
s3==480m
答:(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s1是60m,声音传播的路程s2是1020m;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隧道入口的距离是480m。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永年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永年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下列物理量的估测,正确的是,如图所示是缪春晓家安装的电能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