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名师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909627/0-16975996461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教案设计,共3页。
教 案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认识有机化合物(1) ——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学科化学学段:高中 年级高一教材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必修第二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年 6 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借助实物模型将微观结构呈现出来,使问题具象化,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模型认知和科学探究的素养。2.通过逐步加深的问题链,理解并掌握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围绕着“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的原则,感受到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教学重点碳原子之间的成键方式、碳骨架的连接方式。教学难点全面考虑多个碳原子可能形成的结构。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引出主题1、介绍有机物名称的由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的图片和分子组成,让学生寻找有机物的组成特点,进而给出有机物概念的界定。2、介绍碳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低但含碳化合物种类和数量繁多的事实,突显矛盾点,引出下个环节。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有机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用矛盾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含碳物质的种类和数目会如此之多。碳原子成键数目探究1、从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入手,确定碳要与其他原子形成四条共价键的基本准则,以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组成和结构为例进行验证,再引入氯原子加以深化。2、从化学史的角度提出“用模型来研究物质结构”,为接下来的内容提供着力点。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确定碳要形成四个共价键,用简单的甲烷、一氯甲烷举例,为下一步更深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核心。碳原子之间成键方式展示实物模型:不同颜色黏土捏成的碳原子和氢原子,牙签代表共价键。提出第一个搭建任务:用2个碳原子,氢原子数目不限,搭建所有可能合理的有机物结构。明确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双键、三键。总结拼插思路:先搭建碳骨架,再补充其他原子。在搭建的过程中,逐步帮学生确立搭建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思路。碳骨架的构成方式提出第二个搭建任务:用3个碳原子,搭建所有可能的碳骨架结构;提出第三个搭建任务:用4个碳原子构建碳骨架,要求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相连,搭建合理的结构。总结碳骨架的多种方式:碳原子数增多时候,连接方式可以是链状或环状;而链状分为直链和支链。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让学生掌握碳骨架的多种构成方式,体会有机物数量繁多的原因。习题练习和课堂小结用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和例题帮学生巩固夯实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界定。梳理本节课知识脉络,整理出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点:碳原子成四个共价键;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双、三键;碳骨架可以有链状(直链、支链)和环状。通过概括总结,使学生掌握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为后续有机物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