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备课课件ppt
展开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学会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检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讨论:1.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对于保护它们有什么意义?2.调查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目对于预测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意义?
通过调查东北豹的种群和数量,可以了解东北豹的生存状态和濒危程度,从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全面禁猎、禁止商业性采伐林木,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对于濒危动物的拯救和数量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从而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同种”即同一物种,“全部”即全部个体(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种群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离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3)两个基本单位: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对种群概念的理解,注意要点: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如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密度。
在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估算的方法。例如,对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估算他们的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
(1)样方法的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估算值。
(2)适用范围:适合调查植物,以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上的个体,应遵循“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计数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个体。
①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②样方数量不宜太少,大小适合。
③选熟悉又容易计数的植物,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植物,而选择个体数目容易辨认的双子叶植物
(1)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作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3)测量方法: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四者之间的关系为:
初次捕获并标志数(M)
重捕获的标志个体数(m)
再次捕获的个体数(n)
①标记方法不能影响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活动
③标记物持续时间不得短于研究时间
④在下次取样之前,被标记的动物必须在种群中完全分布均匀,这是进行标记重捕的前提条件
⑤被研究的种群没有个体迁入或迁出,即使有迁移现象,也是可以测定的。
⑥在研究期间,种群内没有个体出生或死亡,或能够测出种群中出生和死亡个体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例如:2015年,我国总人口约为13.7亿,出生1665万人, 则这一年的人口出生率为:1665万/13.7亿=12‰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直接)
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而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因此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例如:某个有100万人口的城市,每月迁入的人口数为15000人,则该种群的迁入率为1.5%;同样是这个城市,假如每月迁出的人口为20000人,那么迁出率为2%。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直接)
四、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2)意义: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讨论1.图中A、B、C三种年龄结构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稳定型?为什么?
(1)A为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2)B为稳定型,各年龄段个体数目比例相当,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稳定。(3)C为衰退型,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讨论2.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3.据统计,1990-2013年的24年间,我国0~14岁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7.69%下降到16.41%;15~64岁人口的比例由66.74%上升到73.92%;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由5.57%上升到9.67%。这说明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少,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乏天敌、迁入率提高等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24年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减少,若不提高生育率,我国是一个正在向高度老龄化演进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国家。我们应该关注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
(1)概念: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性别比例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①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②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奶牛③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群体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4)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人教版 (2019)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备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问题探讨,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新课讲授,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的种类,非生物因素影响的特点,基础检测,生物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备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问题探讨,N2216,科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实例,研究方法,新课讲授,不够精确,试着自己画一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出生率降低,迁入率和迁出率,衰退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