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同步备课系列2023高中生物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同步备课系列2023高中生物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1页
    新教材同步备课系列2023高中生物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页
    新教材同步备课系列2023高中生物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页
    新教材同步备课系列2023高中生物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4页
    新教材同步备课系列2023高中生物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5页
    新教材同步备课系列2023高中生物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6页
    新教材同步备课系列2023高中生物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7页
    新教材同步备课系列2023高中生物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8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备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问题探讨,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新课讲授,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的种类,非生物因素影响的特点,基础检测,生物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认识生物学过程中存在因果循环关系(科学探究)
    阐明种群研究在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科学思维)
    从近期效应和长远效应两个方面探讨人类活动对种群及环境的影响(社会责任)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我国北方的原野上,各种草本植物在春夏时节种群密度越来越高,在秋冬时节则相反。
    讨论:1.导致这些植物种群数量出现季节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
    导致这些植物种群数量出现季节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有阳光、温度、适度等
    2.这些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对当地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影响?
    春夏时节植物种群密度越来越高,当地动物有了更多的食物来源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同时食物来源丰富,动物间的竞争程度减小也降低了死亡率,秋冬时节则相反,植物种群密度降低,动物食物匮乏,动物种群会出现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的现象。
    就像“离离原上草”一样,自然界的种群总是有盛有衰,数量处于不断变动中。
    种群的 、 等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因此,凡是影响种群重要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下表为某地人工柳树林中,林下集中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株/m2)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调查数据。
    1.影响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2.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较大差异,这是为什么?
    3.除上述因素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影响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主要为林下植物收到的光照强度
    刺儿菜为阴生植物更适于在低光照强度下生长,对光照强度敏感度比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更低。
    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温度和湿度、风、火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例如某山脉中,在该山脉的北部的鹿种群对于严寒的冬季气候极为敏感,如果连续出现几个严冬天气,该山脉的鹿种群数量就会急剧下降,在沙漠地区,某些啮齿动物和鸟类的种群数量与降雨量有着直接关系,更格卢鼠栖居在沙漠的低地处,虽然它们具有贮存水分和长期干旱的生理适应能力,但它们栖居的环境中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如果雨量不足,食料植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更格卢鼠的生殖能力就会很低。
    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1)水水是任何生物都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生物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必须以水为介质,水对生物的生存和延续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实例:干旱缺水会使许多植物种群的死亡率升高,动物种群在寻找水源的过程中也常常发生个体的死亡。而对于东亚飞蝗来说,干旱气候正是其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2)阳光阳光不仅为生物创造着适于生存的温度条件,而且也为一切生命活动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绿色植物只有借助光合作用才能在叶绿体中把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物结合成有机物质,一切其他生物,包括所有的动物和人都必须依赖这些有机物质为生,从中获得生长和生活所需要的能量。
    实例: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即主要取决于林下植物收到的光照强度。
    (3)温度温度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任何生物都是生活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外界环境中并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冰点以下的低温会使生物体内形成冰晶而造成冻害,冰晶的形成会使细胞质膜破裂并使蛋白质失活与变性。高温对动物的有害影响主要是破坏酶的活动和使蛋白质凝固变性等。
    实例1: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许多植物的种子在春季萌发为新的植株,这主要是受温度升高的影响。实例2:蚊类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这主要是受气温降低的影响。
    ①光照对生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光照强弱影响植物的分布,光照时间长短影响植物的繁殖等;光照还可以影响动物的体色和繁殖等。②温度同样影响植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不同地带由于温度的差异造成植物、动物的种类不同、生理周期和生活习性的不同等(如温带和热带动植物分布和生理习性的区别)。③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例如,春夏时节动植物种群普遍迅速增长,除气温升高外,日照延长、降水增多也是重要原因。
    1.不同的种群受同一环境因素影响,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相同( )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只有水( )
    3.光照只对阳生植物有影响,阴生植物不需要光( )
    随着种群的增长,种内竞争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这说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
    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
    │资料1│ 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以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结果发现:与单独培养不同,混合培养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也都有增长,但随后双小核草履虫个体数继续增加,而大草履虫个体数下降,最后完全消失。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
    1.怎样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都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的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双小核草履虫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因失去了食物的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实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竞争。
    │资料1│ 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研究人员在90多年的时间里,对猞猁和雪兔的种群数量做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2.怎样解释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同步周期性?
    3.猞猁和雪兔种群的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4.除猞猁外,影响雪兔种群数量变动的还有其他因素吗?
    猞猁以雪兔为食,当雪兔数量增加时,猞猁食物充足,猞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但当猞猁数量过多时,雪兔数量急剧下降,猞猁会因食物缺乏而饥饿或病死,造成数量下降;同时,这也给雪兔提供了一个繁衍恢复的机会。雪兔的数量增多了,猞猁又随之增多,通过这种捕食关系,使雪兔和猞猁的数量出现了同步周期性波动。
    猞猁数量的周期性变化是在雪兔周期性变化之后。但二者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除猞猁对雪兔有影响外,雪兔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雪兔所吃的植物也影响这个周期。当雪兔数量增加时,植物数量降低,当降低到不足以养活雪兔种群时,雪兔与其食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会成为决定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
    随着种群的增长,种群数量的变化除了受到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种群外部生物因素的影响。
    (1)种内竞争:随着种群的增长,种内竞争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这说明种群数量变化受到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
    (2)种间竞争:由于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都以一种杆菌为食物,混合培养与单独培养的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不同的是由种间竞争造成的。
    (3)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其数量变化。
    (4)作为宿主的动物被寄生虫寄生,细菌或病毒引起传染病,也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2 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
    (1)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例如,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2)气温、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例如,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
    密度制约因素存在反馈调节:生物种群的相对稳定和有规则的波动和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有关。当种群数量的增长超过环境的负载能力时,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增强,使死亡率增加,而把种群数量降到满载量以下。反之,密度制约因素作用减弱,使种群的数量增长。
    1.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非生物因素( )
    2.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
    3.食物、天敌都可以成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 )
    研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1)濒危动物的保护:通过调查获知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以及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才能准确了解该种群的生存状态,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进而采取合理的保护对策
    (2)渔业捕捞:明确捕捞量和种群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确定合适的捕捞量,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从理论上说“S”形增长的种群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这时即使不捕捞,种群数量也不会增加。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在 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3)在有害生物的防治方面,种群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鼠害的防治等可以从生物因素和费生物因素共同考虑。在鼠害发生时,既适当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控制现存鼠害的种群数量,又通过减少其获得食物的机会等方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才能使鼠害得到有效防治。再如,对农林害虫的防治,如果一味依赖喷洒农药的方法,既造成环境污染,又伤及害虫的天敌,而有效保护或引入天敌生物,则有利于将害虫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循环性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请分析以下生物学过程的因果关系的循环性并回答问题。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2.猎物和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
    3.人类活动中是否也能找到类似的例子?
    有限资源消耗增加资源耗竭,生态环境恶化

    相关课件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一等奖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种内竞争,种间竞争,思考·讨论,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郁闭度大,郁闭度小,一非生物因素,综合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优秀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课堂导入,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种群密度,影响强度与密度无关,影响强度与密度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备课课件ppt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