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1-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年级 | 高一 | 学科 | 化学 | 活动时间 | |
备课组长 | | 主讲人 | | 活动地点 | |
组员 | |
未参加人员 | |
课题 | 1.2 离子反应 | 课题总用课时数 | 2 |
教学目标 | 1.通过实验、假设、推理等过程,探究电解质导电的本质;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过程; 2.通过分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通过实验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进一步理解离子反应。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
学情分析 | 中学化学教学中,离子反应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后续的化学学习中,用离子反应认识反应原理是研究化学反应常用的方法,所以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在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中,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从概念角度,观念建构等方面制定的教学设计教学抽象,不适用于全体学生,对于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能够轻松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则较为困难。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完成导学案 |
第2课时 |
教学目标 | 1.通过分析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归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通过实验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进一步理解离子反应。 |
教学重难点 |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问题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回顾旧知 | 展示ppt: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H2SO4: ; (2)NaOH: ; (3)BaCl2: ; (4)NaHCO3: 。 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若将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在一起,这些离子之间是否一定会发生反应? | 倾听、思考、动手 小组交流、思考 | 回忆旧知,承上启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环节二 实验探究: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 | 【实验1-3】 向盛有2ml Na2SO4稀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 BaCl2稀溶液,观察现象并分析。 【提问】 【思考】 ①有什么现象?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 (从宏观现象以及从物质变化角度理解反应) ②混合前滴管和试管里的澄清溶液中有什么离子?这些离子在发生反应前后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区别? (分析微观粒子) ③混合后试管中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怎样形成的? 结合微观示意图请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 。 (结合宏观现象,从微观粒子变化角度理解离子反应) |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回答】 通过上述现象,分析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实际参加的离子种类。说明了Ba2+和SO42-反应生成了BaSO4白色沉淀。 | 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提高上课的注意力观察现象 | 相关理论归纳总结 |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重要的概念 【板书】离子反应 1、定义 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强调】 1、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2、必须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 倾听、做笔记 | 引导思维 | 思考交流 | 讨论: 1、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离子反应方程式? | 交流、思考 |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提高上课的注意力观察现象 | 相关理论归纳总结 | 【投影】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和水2、离子反应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如: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的反应实质就是:Ba2+ + SO42-=== BaSO4 强调: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必须符合要求。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书写步骤有哪些,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 总结、思考、记笔记 小组讨论、交流探讨 | 让学生从更全面的认识到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概念。 | 环节三: 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步骤 | 方法 1:化学方程式改写法 【例题】写出 Na2SO4 与 BaCl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写:正确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SO4 + BaCl2 = 2NaCl + BaSO4 ↓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 2Na++SO 42-+Ba2++2Cl- = 2Na++2Cl- +BaSO4 ↓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 2Na++SO4 2-+ Ba2++ 2Cl- = 2Na+ + 2Cl- + BaSO4 ↓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的原子和电荷是否守恒 Ba2+ + SO4 2- = BaSO4 ↓ “写”是基础,“拆”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 | | 应用离子反应 分析解决真实 复杂问题,形 成分析思路。 | 探讨: 电解质拆写规律 | 【思考】在写这个离子方程式的时候,容易出错,原因是有一些不能拆的物质被拆成离子,那么哪些能拆、哪些不能拆有规律吗? 电解质要不要拆为离子形式,应以物质的客观存在形式为依据。 1、水溶液中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① 强酸:HCl、H2SO4、HNO3 等; ② 强碱:KOH、NaOH、Ba(OH)2 等。 ③ 可溶性盐:(请观察溶解性表 127 页,找出规律) 2、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① 难溶的物质:BaSO4、AgCl等; ② 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③ 气体:H2S、CO2、SO2 等。 | 回答问题 寻找自己不会的,不对的问题 | 深化理解电解质概念,同时在练习题目过程中发现问题 | 达标检测 | 例题2:写出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 ①写: CaCO3 + 2HCl= CaCl2 + H2O+CO2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 CaCO3 +2H++2Cl- =2Ca2++2Cl-+H2O+CO2 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 CaCO3 +2H+- =2Ca2++H2O+CO2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的原子和电荷是否守恒 | 思考、动手 | 巩固学生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 | 环节四: 探究离子反应的意义 | 请同学们完成P17思考与讨论 离子反应的意义: 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 交流、思考、动手 | | 环节五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与离子共存问题 | 知识拓展一: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Fe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2Fe+3Cu2+=2Fe3++3Cu 2、是否符合拆写规则 如:石灰石加入稀盐酸中 CO32-+2H+=CO2↑+H2O 3、是否遵守守恒定律(原子,电荷) 如:铜跟硝酸银溶液反应 Cu+Ag+=Cu2++Ag 4、是否漏掉参加反应的离子或者化学符号 如: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 Ba2++SO42-=BaSO4 ↓ 5、是否符合阴阳离子的个数配比 如:Ba(OH)2与稀硫酸反应 Ba2++OH-+H++SO42-=BaSO4↓+H2O 6、是否考虑用量关系 如: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的CO2 CO2+Ca2++2OH- === CaCO3 ↓ +H2O | 交流、思考、动手、记录 | 巩固学生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 | | 知识拓展二:离子共存问题 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①生成难溶的物质(CaCO3、BaSO4) ②生成弱电解质(水、弱酸、弱碱); ③生成挥发性物质(CO2、NH3、SO2、H2S) | 交流、思考、动手、记录 | | 总结 | 学生小结 布置作业 | 归纳总结本节课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离子反应的概念突破、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及书写的一些注意事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 学生总结理清思路,让课堂效率更高。 |
|
板书设计 | 1.2.2 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4.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
作业布置 | 优化设计分层作业:P140-141 第2-14题 |
课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