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云南省腾冲市益群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910756/0-16976189198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云南省腾冲市益群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4910756/0-16976189198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云南省腾冲市益群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云南省腾冲市益群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雍正帝告谕大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云南省腾冲市益群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二(经济史)考试时间:90 分钟 命题人:寸代叶 审核人:杨娟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 夜寐,纺绩积纤,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不够发达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空缺 方框中最应该填写( )
5.《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 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苏州(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6.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在甲午战 争后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此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废除科举 B.农业衰退 C.重利轻义 D.实业救国7.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市入中国,而 女红失业;炼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人中国,而业治者(从事冶铸业的人)多无事投闲……华民 生计,皆为所夺矣。”这表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①冲击了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②使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面临严峻挑战③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④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自给自足 B.土地私有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3.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下列情形你 认为有可能出现在画面中的是( ) A.商店沿街分布并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B.出现地域性的商帮C.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十分严格 D.出现机户与机工4.雍正帝告谕大臣:“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这反映 了雍正帝倡导(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工商皆本
8.“今兹共和政体成立……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争也其时矣!”。由此可见民国 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工业革命的推动C.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实业发展 D.洋务运动的兴起9.1932 年,宋棐卿与他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迅速 成为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外国洋货价格太贵 B.“抵羊牌”毛线物美价廉 C.外国洋货质量太差 D.“抵羊牌”毛线迎合了抵洋抗日的心态10.1914 年~1920 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增加, 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 A.洋务运动的推动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11.19 世纪 70 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 上依附于日本人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 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一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的结果B.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企业大力支持12.中共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A.“调整、巩周、充实、提高”方针 B.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C.合理调整工商业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6.1992 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 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 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 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17.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 窗口。”为此,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厦门、珠海、汕头 B.广州、深圳、厦门、珠海C.上海、深圳、广州、厦门 D.深圳、珠海、香港、澳门18.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国大典时,有穿着旗袍的妇女参加 B.中共八大召开时,有穿着中山装和人民装的代表参加
13.右表反映了新中国(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D.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6 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比较表
C.中共十三大召开时,有穿着西服和夹克衫的代表参加D.进入 21 世纪以后,人们普遍穿起了长袍马褂和超短裙19.李鸿章曾赞叹一种中国人称之为“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 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
14.20 世纪 50 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 水稻和高梁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 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 “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 D.三大改造运动15.1974 年,一位农民贴了幅对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 我也过年;1980 年,他又贴了幅对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一显著变化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此发明是( )A.火车 B.电话 C.轮船 D.电报20.他们的远航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 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支远航的船队是( )A.迪亚士船队 B.哥伦布船队 C.达·伽马船队 D.麦哲伦船队21.以下四幅图片的作物原产美洲,15、16 世纪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 传到欧洲和美洲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这主要得益于( )
A.丝绸之路 B.郑和下西洋 C.美洲的独立运动 D.新航路的开辟22.“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 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 指的是( )A.黑奴 B.鸦片 C.可可 D.华工23.17 世纪,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海上马车 夫”的是(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西班牙24.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可以坐火车外出旅游 B.汽车成为人们的交通工具C.电灯照亮了干家万户 D.手机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25.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家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瓦特是修 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这一变化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A.以轻工业为主 B.以重工业为主C.科学与技术没有紧密结合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26.20 世纪 30 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这些小屋聚 集的地区叫“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 是( )A.胡佛总统的经历与此有关B.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发泄 C.人们对胡佛总统任职时福利政策的赞颂 D.人们以此纪念胡佛总统27.二战后,德国为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 )A.混合市场经济 B.计划指导型经济C.社会市场经济 D.政府主导型经济28.“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 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多种所有制并存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29.下列图片是几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其中有力促进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 与发展的是( ) 30.“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 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危及人类的生 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它强调经济全球化 ( ) A.是一把“双刃剑” B.对发展中国家有害无利 C.对发达国家利大于弊 D.带来了严重的国际问题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二.材料阅读(第 31 题 14 分,第 32 题 12 分,第 33 题 14 分)31.(14 分)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纷纷进行致策调整,资 本主义运行机制由此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193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材料二 1933 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负责对田纳西河进 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 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 它保护了 3 000 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 9 倍。——《图说历史课程标准》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6 分)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简要说明该举措取得的成效。(6 分)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施行的特点。(2 分) 32.(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 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征集制之 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 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 济也已陷于瘫痪状态,这主要是由于 1914 年至 1921 年间接连不断的战争。工 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 10%,粮食产量从 1916 年的 7400 万吨下降到 1919 年的3000 万吨。……甚至喀琅塔得的水兵,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 支持者, 这时却也起来造反,提出了“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列宁评价的是哪一政策?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维埃政权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严峻形势。(2 分)为应 对这一形势,苏俄实施了什么新政策?(2 分)实施效果如何?(4 分) 33.(14 分)材料一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 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 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 18 世纪中期到 19 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47 年美国生产了世界上 1/3 的粮食,1/2 的棉花,57%的钢材和 基础金属,62%的石油和 80%的汽车,美国的制造业占全世界总量的 53%,1948年美国的出口占全球的 1/3,黄金储备占据世界总量的 3/4。当时,无论是英法 等战胜国,还是德日等战败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对美国都处于依附地位, 美国在实力上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二》第 150 页(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及其影响。并用一句话说明英 国的世界地位。(8 分) (2)指出材料二中最能体现美国实力的一句话。结合所学,指出美国的这种地 位在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具体表现。(6 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地理大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