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3讲 世界地理分区(含解析)
展开第53讲 世界地理分区
初中课标·内容要求
新课程·素养要求
初中教材·对应节次
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
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世界地理]下册
北京卷第14题;海南卷第11、12题;浙江卷第12、13题
一、认识大洲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描述方法
①纬度位置:查找赤道、回归线、极圈等纬线,看看它们分别穿过该大洲的哪个部位,以哪个温度带为主。
②海陆位置:观察该大洲主体部分所在的大陆,以及濒临的海洋。利用它所在的大陆、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的相对位置来进行描述。
(2)案例:描述北美洲的位置
北美洲:从纬度位置看,北美洲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从海陆位置看,北美洲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1)案例——亚洲和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
亚洲
欧洲
地形特点
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
南北高,中间低;平原广阔
气候特点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气候暖湿,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较为典型
水系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河网密布,水量丰富,流程短,多注入大西洋;各大河流之间有运河沟通
(2)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除此之外,山地的走向对气候也有影响。有些高大的山脉会阻挡暖湿气流或者寒冷气流的侵入,使得山脉两侧的气候不同。
②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地势高低决定河流流向,即河流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地势高低还决定了河流落差和水流速度,进而影响了水能资源。即地表起伏大的地区,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温高低影响河流的结冰期,有结冰期的河流,气温越低,结冰期越长。降水多少影响河流的流量,降水越多,河流的流量越大。
二、认识地区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以中东为例
项目
具体内容
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0°N~4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属于热带和亚热带;
②海陆位置:南、西、北三面依次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
位置特点
位于“三洲五海之地”,中东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范围
包括西亚的大部分(除阿富汗)以及非洲的埃及
国家
土耳其—安卡拉;伊朗—德黑兰;埃及—开罗等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1)案例——南亚地势及地形特点: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喜马拉雅山,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德干高原地势西高东低,东西两侧为山地,沿海有狭窄的平原。
(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平坦的地形有利于人类的居住和生产,有利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平原、盆地是人口、城市分布的密集区。
②对工业、农业的影响:地势低平的平原、盆地、河谷地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发展工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山区适合发展林业和旅游业;高原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
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公路、铁路建设难度小,费用低,交通线稠密;山区交通不便,公路线路应避开陡坡,沿等高线修建,爬坡时选择“之字形”线路。
3.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以东南亚为例
(1)气候特点: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全年高温、降水丰沛的特征。
(2)影响:①对农业的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②对生活的影响:东南亚人喜爱吃大米饭;高脚屋具有通风、防潮的功能;热带海滨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1)有利条件:能够提供大量城市建设用地,能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能够利用河流提供方便的水运,若城市位于河流上游,还能够利用廉价清洁的水能资源等。例如,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这是因为中南半岛河流沿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溉,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农业发达。
(2)不利影响:河流水患会对城市造成损失,城市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向河流随意排放,会导致河流污染,城市生态环境恶化,过量取水会破坏流域内水的自然循环和更新等。
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1)案例——中东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由于自身对石油的消费量很少,中东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也是世界上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2)案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有南非的黄金、几内亚的铝土、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刚石。赞比亚是世界重要的产铜国,尼日利亚是非洲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该地区以出口初级矿产品为经济支柱,是殖民国家矿产品的供应地。
6.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1)案例——东南亚:该地区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风光充满热带气息;海岸线漫长,海岛众多,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海滨旅游与度假胜地。东南亚各国历史悠久,多元民族文化并存,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文化景观多姿多彩,名胜古迹众多,风土人情多样,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2)案例——欧洲西部:自然条件多样,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如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海滨沙滩、北部斯堪纳维亚半岛的峡湾景观、中部阿尔卑斯山脉的雪山。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历代名人辈出,知名度高;本区现代文化事业发达,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该地居民收入高,休闲时间较多;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跨国旅游过境方便,交通发达,接待服务水平高、设施完善。
7.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1)案例——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有着多种多样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的宗教。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创造了独特而又极具活力的文化。黑种人大都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等方面的天赋。
(2)案例——中东: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犹太教的发源地,目前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宗教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3)案例——欧洲西部:是西方文化的源头,又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欧洲形成了古典与现代交融的西方文化。独特的人文风情,众多的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名城和博物馆。
8.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1)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项目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特点
以陆地为主
以海洋为主
特征
酷寒、干燥、烈风,有“寒极”“风极”“白色沙漠”和“冰雪大陆”之称
严寒,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比南极地区降水量多、风速小
(2)极地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在南极大陆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正在建设罗斯海新站。
(3)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极地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其环境变化会对全球环境带来很大影响。例如,滥捕滥猎北极熊和鲸,破坏了极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石油开采和泄漏导致极地地区的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加速融化;排放到大气层中的氯氟烃,使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变薄并出现空洞。
三、认识国家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地理位置
领土组成
首都
日本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东京
印度
地处南亚次大陆,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领土以印度半岛为主体
新德里
俄罗斯
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大部分地区处于50°N~70°N
横跨亚欧大陆的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莫斯科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介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
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周围的一些岛屿
堪培拉
美国
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南部,东、西、南分别濒临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接壤,西南与墨西哥毗邻
领土的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
华盛顿
巴西
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赤道从北部穿过,南回归线从南部穿过
领土的主体部分位于南美洲东部,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巴西利亚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地形
气候
水文
植被
日本
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火山多,分布广
有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河流短小急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森林覆盖率高
印度
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
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
西北部为沙漠,大部分为热带草原
俄罗斯
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大部分河流注入北冰洋,结冰期长;伏尔加河向南流入里海
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针叶林区
澳大利亚
地形分为三部分,东部山地,又称大分水岭;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气候炎热干燥,气候带呈半环状分布
河流发育稀少,墨累河是其最大的河流
大部分为沙漠和半沙漠
美国
地形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东部是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
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美国中部的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长的河流,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东部以森林植被为主,西部有草原、荒漠分布
巴西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和平原
北部的亚马孙平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南部的巴西高原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亚马孙水系跨越赤道南北,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北部以热带雨林为主,南部主要是热带草原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案例
(1)案例——印度:水稻需要较多的水分,多分布在东北部平原和半岛东西两侧水源充足的地方;小麦耐旱能力强,多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北部地区;棉花耐旱能力强,生长后期需晴朗的天气,主要分布在气候适宜的德干高原西北部;茶叶喜潮湿和排水良好的坡地,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黄麻喜低洼的土地和潮湿的气候,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
(2)案例——澳大利亚: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条件较好,土壤肥沃,为混合经营带;中西部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形成了粗放牧羊带和粗放牧牛带。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澳大利亚发展了采矿、冶金和机械制造业,曾经一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案例——美国: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及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星罗棋布的交通网,实现了农业区域化生产,形成了多个专业化的农业带(区)。
(4)案例——巴西: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气候湿热,地形平坦,具有种植热带作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巴西以生产和出口热带经济作物闻名,如咖啡、甘蔗、柑橘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巴西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铁矿石储量大、质地优良而闻名,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采矿、冶金等工业。
4.用案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1)案例——日本: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布局也有所变化,出现了北九州等微电子工业基地和以筑波、仙台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产业新区。日本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动漫已成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2)案例——印度:利用本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外服务外包订单,发展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特点。它为印度创造了就业机会,赚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印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3)案例——美国:信息技术产业是美国对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促进作用表现在:支柱产业,发展迅速;新增就业机会最大的产业部门;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各方面,形成许多新的部门;其他产业应用信息技术及其产品,明显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价值。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美国的经济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并为美国国内创造了巨大财富。
5.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1)案例——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也被称为“地球之肺”,对调节全球气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过度采伐和开发,原始的烧荒耕作等,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不仅对巴西本土的环境造成影响,如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而且影响全球的气候。为了保护热带雨林,巴西政府先后颁布了《气候变化和环境法》和《亚马孙地区生态保护法》,明确将对给热带雨林造成严重破坏的个人或机构予以严厉的法律制裁和巨额罚款。近些年,巴西热带雨林被毁坏的面积在逐年减少。
(2)案例——美国:18世纪以来,大批移民来到美国西部平原,滥垦滥伐,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3次黑风暴。黑风暴是强风、浓密度沙尘混合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如1934年出台了“泰勒放牧法”,1935年出台了“水土保持法”等,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6.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1)案例——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和枢纽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铁路非常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比较稀疏。
俄罗斯主要铁路分布图
(2)案例——法国:法国交通发达,已形成现代化运输网络。巴黎地铁已有百年历史,四通八达的地铁网延伸到郊区及外围城市。
7.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1)案例——印度: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目前印度的人口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印度民族众多,其中较大的民族有10个;共有1 600多种语言,印地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印度还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以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为主;文化有明显的东西方融合特点。
(2)案例——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俄罗斯族占绝大多数;官方语言为俄语,居民多信奉东正教。
(3)案例——美国:是一个人种和民族都很复杂的移民国家。最早的居民是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现在大部分美国人是欧洲裔的白种人和非洲黑人的后裔,亚洲移民后裔也不少。这种多民族融合的人口组成特点对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美国移民人口增长速度很快,远远超过本国人口增长速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
(4)案例——巴西:人口众多,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混血种人数量多。印第安人是当地的原住居民,来自欧洲、非洲、亚洲等各种族间相互通婚,混血种人的比例不断增加。巴西作为世界民族的大熔炉,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与发展,形成了多元的巴西文化。
巴西人口分布很不均衡,90%的人口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的沿海地带,广大的内陆高原和亚马孙平原地区则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开发早,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稀少地区不仅交通不便,而且高原山地和热带雨林等自然条件均不适合人们居住。
巴西主要城市和人口密度分布
8.用案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1)案例——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同时也有众多的温泉,其中许多温泉已开辟为温泉旅游景点。桑拿、温泉浴及相应的民俗文化广泛渗透于人们的生活。
(2)案例——美国阿拉斯加:因纽特人传统上以狩猎为主要生活来源。冰屋是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虽然现在一部分因纽特人仍依靠狩猎为生,但是冰屋主要用于旅游观光。
9.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1)案例——日本:地域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赖进口,工业制成品大量销售到海外市场。对外贸易主要面向美国、中国、西欧、东盟等。
日本历史上一直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今日本的文字、建筑风格以及民风民俗都有深刻的中国文化烙印。近现代受西方欧美文化和科技的影响。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案例——印度: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东方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但历史上又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印度的文化有明显的东西方融合特点。在印度的各大城市,具有东方建筑风格的寺庙和具有西方建筑风格的大厦交错分布。在印度街头,随处可见身着民族服装“纱丽”的妇女和穿着西服的人们并行。印度的民族舞蹈世界闻名,位于孟买郊区的印度影视基地宝莱坞,又明显受美国好莱坞文化的影响。
能力一 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
[例1] (2017·海南卷)小明从地图上得知,乌尤尼盐沼(位置见下图)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盐沼。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像信息,该盐沼( )
①海拔超过4 000米 ②位于高山间盆地 ③属热带草原气候 ④年内有积水季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小明若在1月去该盐沼旅游,需要特别防范( )
A.暴雪 B.强风
C.低温 D.太阳辐射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解题步骤]
第(1)题:
第(2)题:
答案 (1)D (2)D
1.东亚与中亚的地理特征
2.东南亚与南亚的地理特征
3.西亚—北非
4.欧洲西部
5.非洲气候
(1)图解非洲气候特征及成因
(2)非洲气候与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
非洲气候的非地带性现象主要包括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几内亚湾北侧的热带雨林气候,撒哈拉地区与纳米比亚海岸线处的热带沙漠气候等。具体成因如下图所示:
1.(经典真题·海南卷)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据此完成(1)~(3)题。
(1)据右图信息判断,该湖泊( )
A.湖面少风浪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2)在该湖泊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答案 (1)B (2)D (3)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出该湖泊为里海,位于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湖面多风浪。图中湖泊北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较小,湖床海拔较高,湖水较浅;南部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湖床海拔低,湖水较深。该地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地区,湖泊冬季结冰。湖泊周围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淡水注入少而蒸发大,湖水盐度较高,不能用于灌溉。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该湖盐度相对较高,图中④位于湖泊北部河流入湖口附近,淡水注入较多,湖水盐度较低,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第(3)题,20世纪30~50年代,里海沿岸地区大规模开垦,河流用水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加剧。能力二 分析不同国家的地理特征
[例2] (2020·北京卷)2019年6月22日,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乌干达国家日”活动。该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布温迪国家公园是濒危动物山地大猩猩的重要栖息地。读图,完成下题。
由图可知,乌干达( )
A.位于赤道以北,水热条件好
B.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为主
C.河湖众多且与裂谷平行分布
D.受冰川侵蚀,湿地面积广大
[尝试自解] ________
[解题步骤]
答案 B
1.如何描述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①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和战略位置及其重要性;②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生物(植被)、土壤等;③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口、城市、科技等。如日本的主要地理特征及相关联系可用下图示意。
2.如何对比国家间的差异
2.(2016·北京卷)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 )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芬兰有三分之一国土在北极圈以北,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A项错误;芬兰山区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B项错误;人口稀疏区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带,以林业为主,C项错误,芬兰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D项正确。第(2)题,由图中燕麦种植北界走向可知,西部河流中下游地区,灌溉条件好,A错;西部沿海分布的纬度高,东部内陆丘陵分布的纬度低,由此判断同一纬度西部比东部气温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西部受暖流和地形影响,气温高,所以B项正确;西部受西风和暖流影响多阴雨天,日照时间短,D错;由图可知,东部多山,水土流失,土层薄,C错。
[情境设置] “山羊上树”是摩洛哥小镇达鲁丹附近独有的奇特现象。当地山羊为了能吃到树上的果子而练就了爬树的本领。该树叫阿甘树,是一种多刺的常青树,需生长40至60年才能结果。
[设问角度] 推测“山羊上树”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素养体现]
综合思维
从地理要素综合角度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的特点
区域认知
从区域角度认识撒哈拉沙漠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我的答案]
[我的设问]
[参考答案] 海拔较低,地势起伏较小;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地表水较少,多为季节性河流;为贫瘠的荒漠土;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动物耐饥渴能力较强等。
视角一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美国的自然带和农业带
1.(2020·7月浙江卷)下图为美国本土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序号所在区域自然带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甲农业带中的大牧场放牧业( )
A.投入劳动力较多 B.专业化程度低
C.产品商品率较低 D.以牧牛业为主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①②两地分别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沿岸和大西洋沿岸,即40°N~50°N的大陆东部,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处于23.5°N~30°N的大陆东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综上,A项正确。第(2)题,美国农业技术水平高,大牧场放牧业不会投入很多劳动力,A项错误;大牧场放牧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B、C项错误;甲农业带人口稀疏,牧场广阔,土地租金低,故放牧业以牧牛业为主,D项正确。
视角二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东欧和俄罗斯的文化特征
2.(2020·上海卷)东欧文化圈深受俄罗斯的影响,关于其文化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历史悠久的米面主食 B.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
C.刚劲粗犷的鼓声舞蹈 D.轻柔艳丽的纱丽服饰
答案 B
解析 东正教是与天主教、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俄罗斯多信仰东正教,东正教堂多为圆形穹顶,B正确。历史悠久的米面主食是东亚文化圈文化特征,刚劲粗犷的鼓声舞蹈是非洲文化圈的特征,轻柔艳丽的纱丽服饰是南亚文化圈文化特征,A、C、D错误。
视角三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玻利维亚的区域地理特征
3.(经典真题·北京卷)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1日0时42分,我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读下图,回答下题。
玻利维亚( )
A.东邻巴西,西临太平洋 B.受寒流影响,多雾少雨
C.西南山地垂直带谱复杂 D.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地区
答案 C
解析 据图可知,玻利维亚为内陆国,A项错误;玻利维亚西部为安第斯山脉,受秘鲁寒流影响小,B项错误;西南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纬度低,山地垂直带谱复杂,C项正确;该国地处热带,人口多分布于气候相对温和的高原地区,D项错误。
视角四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尼日尔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4.(2020·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 200 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水文站
马西纳
迪雷
尼亚美
洛科贾
奥尼查
年径流量(km3)
41
30
27
73
182
年输沙量(万吨)
177
100
350
1 290
5 800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4)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答案 (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
(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
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
(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先减后增。
(4)地形为低平原,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解析 第(1)题,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的原因主要从富塔贾隆高原对尼日尔河水源补给量大的角度分析,在分析富塔贾隆高原对尼日尔河补给量大的原因时主要从气候(年降水量)、地形和流域面积等角度分析。由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 500 mm,丰沛的降水为尼日尔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富塔贾隆高原位于尼日尔河的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形成“水塔”;富塔贾隆高原河段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较大,集水区域广,为尼日尔河提供充足的水源。第(2)题,对比表中内陆三角洲上游的马西纳和下游的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径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和含沙量减少。进一步分析可推测,内陆三角洲的调节作用会使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原因主要从内陆三角洲地区河湖的调节作用、蒸发、泥沙沉积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图表可知,迪雷—洛科贾河段的尼亚美水文站上游河流流经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旺盛且支流少,因此径流量不断减少;河流流经尼亚美水文站之后,流域内降水量增加,汇入的支流增多,河流的径流量不断增加。由表的统计数据可知,迪雷—洛科贾河段输沙量不断增加。第(4)题,在描述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时,主要从地形地势、气候(降水和气温)、河流水文特征以及自然带等方面描述。由图中信息可知,在尼日尔河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纬度低,水热充足,河流含沙量大,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主。
视角五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
5.(2018·4月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火山众多,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往往会将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灰喷入大气。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以来,乙地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炼油工业,出口石油制品。当前,其每天的原油加工能力相当于东南亚地区总量的40%,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1)从原料和市场角度,分析乙地所在国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加工贸易国的有利条件。
(2)说明火山喷发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 (1)原料:距东南亚石油产区近;处在世界重要的原油运输航线上。市场:销往东南亚国家,市场距离近;销往东亚国家,市场需求量大。
(2)利:增加土壤矿物养分。弊:增加大气中SO2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掩埋农作物;毁坏农作物;减少太阳辐射,影响农作物生长等。
解析 第(1)题,从原料角度来看,该地距东南亚石油产区近,而且处在世界重要的原油运输航线上,原料丰富;从市场条件来看,该地距离东南亚和东亚市场较近,而且市场广阔。第(2)题,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方面主要从增加土壤矿物养分来分析;不利方面主要从污染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掩埋农作物;毁坏农作物;减少太阳辐射,影响农作物生长等方面分析。
视角六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巴西人文地理特征
6.(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表1 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
耕地面积(万公顷)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6 100
6 500
8 000
7 800
9 400
中国
12 178
12 172
13 539
13 516
13 859
注 巴西粮食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中国约占70%。
表2 粮食产量(万吨)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11 660
13 800
14 000
16 300
19 300
中国
49 800
52 870
54 640
58 950
60 710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
(2)巴西将于2016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答案 (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解析 第(1)题,分析本题要抓住“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由表格1备注可知,巴西后备耕地比重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由表格2可知,巴西单产较低,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升潜力很大。第(2)题,大量游客来到巴西有利于促进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利于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但会给社会治安带来管理压力、造成疾病传播,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等等。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2020·北京市适应性测试)下图为里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里海北部盐度低于南部,主要原因是由于北部( )
A.纬度位置低,蒸发强度较大
B.光照时间长,利于盐分累积
C.受锋面影响,年降水量较小
D.有河流注入,淡水稀释显著
2.图示区域( )
A.山脉由板块挤压而成 B.西部的森林植被稀少
C.缺少便利的水运条件 D.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里海北部河流注入较多,南部河流注入较少,北部湖水受淡水稀释显著,盐度较低,D对。北部纬度位置较南部高,同一湖区,光照差别不大,A、B错。里海年降水量较小是因为地处内陆,并不是受锋面影响,C错。第2题,图示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山脉由板块挤压而成,A对。图示区域西部降水较多,森林植被较多;河流较多,有较为便利的水运条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B、C、D错。
(2021·云南师大附中模拟)巴库为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油田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油田之一。下图为巴库附近区域略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点线框内区域的地势特征是( )
A.中间高,四周低 B.中间低,四周高
C.南北两侧高,中间低 D.东高西低
4.M地冬季气温高于N地的原因是( )
①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 ②太阳辐射强 ③受暖湿西风影响 ④受暖流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点线框内区域的南北两侧为山脉,地势较高,中间河网密集,说明地势较低,故选C。第4题,M、N两地所处纬度相当,太阳辐射强度差别不大;两边的水域面积较小,没有明显的寒暖流;M地冬季因北部大高加索山阻挡北方冷空气及暖湿西风的影响,气温较N地高,故选B。
(2020·郑州模拟)加尔各答是印度东北部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及重要港口,为西孟加拉邦首府。近年来,西孟加拉邦政府出台了新的投资和工业政策,大力发展工业,积极吸引外资,力争将加尔各答打造成印度纺织工业中心。下图分别为印度局部地区主要工业分布示意图、加尔各答及周边地区地形及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5~6题。
5.印度工业分布的特点是( )
A.工业分布比较均衡 B.靠近销售市场
C.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D.接近原料产地
6.将加尔各答打造成印度纺织工业中心最主要是依靠当地的( )
A.气候条件 B.港口条件
C.地形条件 D.产业基础
答案 5.D 6.D
解析 第5题,印度工业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和东北部沿海,内陆地区除首都新德里和南部班加罗尔外,工业分布较少,A错误;工业分布大多靠近原料产地,如棉纺织工业主要靠近棉花产地,钢铁工业主要靠近煤铁产地,麻纺织工业主要靠近黄麻产地,B错误、D正确;印度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C错误。第6题,加尔各答地处黄麻产地,原材料丰富,人口众多,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消费市场。麻纺织工业是加尔各答原有的主要工业部门,产业基础好,这是西孟加拉邦政府将其打造成印度纺织工业中心的最主要原因,D正确。
(2020·石家庄一模)埃及全国整体气候偏热,尤其到了夏季,炎热难耐,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酷暑面前,一些埃及人选择到亚历山大或马特鲁避暑。下图示意埃及位置。据此完成7~8题。
7.埃及夏季炎热难耐是由于埃及( )
①西南季风影响弱 ②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③河流、湖泊稀少 ④沙漠面积广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亚历山大和马特鲁成为埃及避暑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
①纬度位置相对较高 ②海洋影响显著 ③阴雨天气频繁 ④地势相对较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7.D 8.A
解析 第7题,从纬度位置可判断埃及大部分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而炎热干燥;图示区域有大面积沙漠,又加剧了夏季的高温。故D正确。第8题,图示亚历山大和马特鲁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同时两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较低。故A正确。两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阴雨天气较多,避暑是在夏季,故③错误;两地位于沿海,海拔不高,则④错误。
(2021·贵阳检测)下图为某岛屿,该岛年降水量大多在1 000 mm以上。东北部比西南部降水多。据此完成9~10题。
9.该岛东北部比西南部降水多,其主要原因是东北部( )
A.长期受盛行西风控制 B.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C.经常有对流雨的影响 D.沿岸有暖流的增湿作用
10.该岛河流( )
A.干流短小,落差大 B.水系形态呈向心状
C.流量大,利于航行 D.冬季出现凌汛现象
答案 9.B 10.A
解析 第9题,由纬度可知,该岛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岛屿东北部为迎风坡而降水多,西南部处于背风坡而降水少;故B正确。东北部纬度高于西南部,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较短,则对流雨较少;图示西南部与东北部均有暖流流经,则洋流不是导致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第10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岛面积不大而河流较短小;同时由山脉高达3 175米,而海岸线为0米,可判断河流落差大;故A正确。该岛中间高、四周低,河流由中间流向四周而呈放射状;河流落差大不利于航行;位于热带,河流无结冰期,冬季不会出现凌汛现象。
(2020·北京东城一模)依托“冰上丝绸之路”大背景,有学者提出建设大连到北冰洋季克西港陆河联运路线(简称陆河联运路线)的设想。下图为陆河联运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陆河联运路线沿线区域( )
A.为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B.是人口集中分布区
C.可见春小麦田和稻田 D.地处板块生长边界
12.如果能够实现陆河联运,则会( )
A.缩短我国到北冰洋沿岸的时空距离
B.促进我国东北地区森林资源开发
C.深化亚欧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D.促使哈尔滨市空间形态呈条带状
答案 11.C 12.A
解析 第11题,该线路跨越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A错误;沿线纬度高,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漫长,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B错误;经过我国东北地区,有春小麦和水稻的分布,C正确;地处板块的内部,D错误。故选C。第12题,如果能够实现陆河联运,将大大缩短我国到北冰洋沿岸的距离,节省运输时间,A正确;我国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目前以保护为主,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开发,B错误;该线路连接的是我国和俄罗斯,没有将欧洲国家直接联系起来,起不到深化亚欧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C错误;该线路经过哈尔滨,有利于促进哈尔滨的发展,但不会使哈尔滨的城市形态沿铁路线发展呈条带状,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3.(2020·烟台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拉利昂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仅约4%,经济以农业和矿业为主,沿海红树林广布。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等风浪较小的浅海沙洲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的潮滩湿地生物群落。下图分别为塞拉利昂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
(1)描述甲地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2)说明该国沿海红树林广布的原因。
(3)塞拉利昂经济以农业和矿业为主,分析该国采矿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 (1)特征:降水总量大;季节变化大,旱雨两季明显。原因:雨季受西南风(赤道低压)影响、沿岸暖流增湿作用,降水量大;旱季受东北信风影响,盛行离岸风,降水少。
(2)纬度低,终年高温;海湾多,滩涂广;海岸曲折,风浪小;入海河流较多,带来营养物质;暖流流经,利于种子传播扩散;人为破坏较少。
(3)矿产种类多,开采利用价值高;濒临大西洋,多海港,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支持。
解析 第(1)题,描述某地的降水特征可以从该地的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降水与温度的匹配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据材料可得出该地降水丰富、季节差异大、分旱雨两季。影响降水主要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洋流和地形等。据图可得出该地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7月赤道低气压带北移,降水丰富,雨季受西南风(赤道低压)影响、沿岸暖流增湿作用,降水量大;1月南移则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此外,该地受几内亚湾暖流影响,增温增湿。第(2)题,据材料可知,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等风浪较小的浅海沙洲滩涂上。据图可知该地地处热带,终年高温;海湾和河流众多,泥沙丰富带来营养物质,滩涂广布,风浪小;暖流流经可推测其可帮助红树林传播种子;人为破坏较少。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塞拉利昂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且种类较多,且沿岸多港口,外运便利。由于经济落后导致其凭借资源开采获取收益的意愿强烈;政府支持。
14.(2020·烟台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寒假期间,烟台的王老师一家去南极旅行,在阿根廷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中转,乘船登上南极大陆。王老师在旅行日记里写道:南美小城乌斯怀亚,也称世界尽头。它是一个别致、美丽的小城,依山面海而建。街道不宽,但十分干净。街边全是在童话里才会出现的,那种低矮、屋顶坡度大的小木屋。屋前屋后的鲜花开得正旺,这里正是南半球生机盎然的夏天。但清冷的空气和抬眼处白雪皑皑的山峰,又让人恍然提前感受到南极的气息。下图示意乌斯怀亚的位置示意图和王老师拍的当地民居照片。
(1)在图中指定位置绘出乌斯怀亚的盛行风向。
(2)说明当地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指出从乌斯怀亚乘船前往南极大陆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困难。
(4)火地岛西侧海岸较为破碎,试做出解释。
答案 (1)画图(西风带,表示出西北风向即可)
(2)房屋低矮,可以抵御强劲风暴;降水量较大,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不易积雪;岛上森林资源丰富,木屋可以就地取材;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木屋可减轻地震造成的伤害。
(3)风大浪急;海中浮冰和冰山;酷寒等。
(4)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碰撞,海岸线破碎;冰川侵蚀;西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流水侵蚀作用强;沿岸风急浪大,受海水侵蚀作用强。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地处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地区,其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其地处西风带,西风强劲,由大西洋吹来,降水量丰富,因此房屋低矮以躲避大风,屋顶坡度大以便于排水和除雪。该地植被类型以森林为主,木材众多,木质房屋便于就地取材。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多地震等自然灾害,木制房屋相对较轻,一旦遭遇地震倒塌破坏,可以有效减轻伤害。第(3)题,在穿越德雷克海峡时,由于其地处西风带,海面摩擦力小,风大浪急,且海峡受狭管效应影响加剧风浪。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较低,且多冰山覆盖,多流冰、浮冰和冰山,危害航线安全。第(4)题,该地海岸线破碎是由其地处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的位置决定的,多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再加上该地冰川广布、降水丰富、风大浪急,流水侵蚀、海浪侵蚀与冰川侵蚀共同作用加剧该地海岸线破碎程度。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共7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5讲 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5讲 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共3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域差异,认识区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4讲 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4讲 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共3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