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重点中学七年级(上)质检历史试卷(10月份)(含解析)
展开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重点中学七年级(上)质检历史试卷(10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78.0分)
1.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状况有多种途径,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神话传说 B. 考古发现 C. 影视作品 D. 学者推断
2.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 )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 D. 洪荒时代
3.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 C. 北京人 D. 蓝田人
4.以下是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简表,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人类化石200余件,分属40多个个体 | 5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 |
动物化石100多种 | 石器10多万件 |
A. 北京人遗址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 B. 北京人遗址考古发掘丰富
C. 北京人从事狩猎活动并开始饲养牲畜 D. 北京人过着定居生活
5.“1930年发现的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一批石器、骨器、角器,还出土了一批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和钻孔的石珠和小砾石等装饰品。”材料表明山顶洞人( )
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已经有了审美的意识
C. 手工制造业已达到发达水平 D. 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6.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下列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经历了“知道使用火——长时间保存火种——懂得人工取火”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早期人类顺序是( )
A. 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 B.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C. 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D. 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7.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如果需考证,下列史料最可信的是( )
A.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B. 赤峰红山遗址出土的烧骨
C. 远古的传说 D. 半坡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
8.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这里出土精致的石器、陶器(如图)和骨器。遗址中还出土了碳化的稻粒(如图)和家猪的骨骼。这表明( )
A. 原始农业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 B. 贾湖先民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
C. 贾湖遗址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 D. 该遗址应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9.距今约6000年,这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10.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半坡原始居民 D. 山顶洞人
11.干栏式建筑通风防潮,适合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合北方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上述两种建筑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粮食作物不同 B. 生产力水平不同 C. 自然环境不同 D. 建筑观念不同
12.在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是这样描述华夏族的形成:“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此材料,华夏族( )
A. 融合多民族而成 B. 和诸夏没有渊源 C. 由单一民族形成 D. 近代以来才形成
13.下列关于传说与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传说是虚构的故事没有任何可信度 B. 史实都是由传说演变过来的
C. 传说就是历史史实 D. 通过考古发现被印证的传说可能就是史实
14.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尧和舜 B. 炎帝和蚩尤 C. 炎帝和黄帝 D. 黄帝和蚩尤
15.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这体现的是大禹的( )
A. 乐观主义精神 B. 自由主义精神 C. 勇于创新精神 D. 无私奉献精神
16.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做法称为( )
A. 禅让 B. 世袭 C. 传承 D. 专制
17.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19.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标志着哪一制度的出现( )
A. 选举制 B. 投票制 C. 禅让制 D. 世袭制
20.时间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七年级某同学在复习夏商周政权更迭时制作的时间轴。时间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在年代相当于夏朝时期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酒器(主要是陶器和少量青铜器)。有酿酒的、盛酒的、温酒的,且成套用于随葬。据此推测,这一时期( )
A. 冶铜技术发达 B. 饮酒之风盛行 C. 早期国家形成 D. 阶级分化明显
22.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下列哪位统治者有关( )
A. 夏王桀 B. 商纣王 C. 周幽王 D. 周厉王
23.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牧野”以上材料指向同一事件,两则材料( )
A. 互为印证 B. 互相矛盾 C. 孤证不立 D. 不足采信
24.如图是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创立的社会等级制度,该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禅让制
D. 奴隶制
25.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夏商周时期的特征是( )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6.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国君应该( )
A. 重视教育 B. 发展经济 C. 勤政爱民 D. 增强军事力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0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
(1) 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 根据材料,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封建亲戚”的依据是什么?
(3) 有学者认为这种制度不能维护国家的统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发现是第一手史料,是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状况可信度最高的方式,选项B正确;神话传说和影视作品常带有夸张和虚构成分,可信度不高,选项AC排除;学者推断的可信度不如考古发现,选项D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
2.【答案】A
【解析】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新被为新石器时代。
故选:A。
本题考查旧石器时代,知道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新被为新石器时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3.【答案】A
【解析】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A。
本题以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元谋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生活年代。
4.【答案】B
【解析】分析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简表可知,发掘出了人类化石多个、灰烬层、大量动物烧骨、动物化石、石器,表明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使用石器,说明北京人遗址考古发掘丰富,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北京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被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解答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点。
5.【答案】B
【解析】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项。
B.“1930年发现的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一批石器、骨器、角器,还出土了一批穿孔的兽牙、海蚶壳、钻孔的石珠和小砾石等装饰品。”材料反映山顶洞人将兽牙、海蚶壳和钻孔的石珠和小砾石串起来佩戴,表明山顶洞人懂得爱美,有一定的审美意识,B项正确。
C.山顶洞人的手工制造业不可能达到发达水平,排除C项。
D.山顶洞人属于“旧石器时代”。
故选:B。
本题考查山顶洞人,识记山顶洞人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山顶洞人懂得爱美。
6.【答案】B
【解析】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知道使用火。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故B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排除AC;元谋人不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A
【解析】据题干“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是实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对于历史研究价值最高,故A符合题意;赤峰红山遗址出土的烧骨与农作物种植无关,排除B;远古传说需要经过考古验证,排除C;半坡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与农作物种植无关,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最可信的史料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8.【答案】A
【解析】A.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根据题干材料“遗址中还出土了碳化稻粒和家猪骨骼”可以看出当时农业和畜牧业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A项正确。
B.题干材料不涉及定居生活,排除B项。
C.题干材料不能说明贫富分化,排除C项。
D.舞阳贾湖遗址位于淮河上游,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遗址中还出土了碳化稻粒和家猪骨骼”。
本题主要考察原始农业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半坡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半坡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10.【答案】B
【解析】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共发现了136个遗址。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省元谋县;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地区;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故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知道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人。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适合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合北方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可知,多雨潮湿、寒冷干燥,这均是自然环境,它们决定了房屋制式,这说明上述两种建筑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粮食作物、建筑观念,排除AD;当时是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相同,排除B。
故选:C。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半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半坡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
1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请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华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
故选:A。
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先民们经过口耳相传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通过考古发现被印证的传说可能就是史实,D项正确;传说被印证也可能是真实,排除A项,有些传说无法印证,不一定真实存在,史实都是由传说演变过来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传说不被印证就不是历史史实,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传说与史实,重点掌握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14.【答案】C
【解析】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炎帝是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中华民族都自称炎黄子孙,我们都是炎帝和黄帝部落的后人,他们被称为人文初祖。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15.【答案】D
【解析】A.“三过家门而不入”没有体现乐观主义精神,排除A。
B.材料与自由主义精神无关,排除B。
C.材料没有体现勇于创新的精神,排除C。
D.根据材料“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可知,这体现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而牺牲小我、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也就是无私奉献精神,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大禹治水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大禹治水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答案】A
【解析】A.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这一时期,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泛滥,洪水成灾。为抵御共同的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让位于禹。故A正确。
B.夏启继承了禹的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排除B。
C.尧舜禹权力传承的方式是“禅让”,排除C。
D.“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制,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7.【答案】A
【解析】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题目给出的“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都属于史前时期的史实。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注意全面分析题目给出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18.【答案】A
【解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故选:A。
本题考查夏朝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本题以夏朝建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9.【答案】D
【解析】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D。
本题考查“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周更替的事件.
20.【答案】A
【解析】“天下为家”是启在禹死后继承夏朝国王的位置,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天下为公被天下为家代替,故A符合题意;“阪泉之战”是黄帝和炎帝在阪泉展开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和商朝不符,排除B;“汤打败桀”指的是商部落首领汤,起兵攻伐夏王桀的史实,不是西周时期的事情,排除C;“盘庚迁都”指的是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从此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东周不相符,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知道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本题考查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禅让制、世袭制的相关知识。
2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出土了大量酒器……且成套用于随葬”可知,考古发现证明这一时期的古人制作了大量酒器,不仅配套齐全,而且广泛用于陪葬,由此可知推测当时饮酒之风盛行。故B正确;从“主要是陶器和少量青铜器”可以推测,当时的古人虽然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但少量说明这一技术还不成熟,主要还是制作陶器,排除A;材料只是说明“年代相当于夏朝时期”,且材料只是介绍了大量酒器的出土,无法明确证明夏朝这一早期国家已经形成,排除C;能够证明阶级分化明显的最显著现象是不同墓葬陪葬品的多寡不同,但材料没有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无法推测这一时期阶级分化明显,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说明饮酒之风盛行。
22.【答案】B
【解析】小说《封神榜》的内容以“周兴商灭”为历史背景,主要讲述了武王伐纣的内容。而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的是商纣王的极度暴虐腐朽,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商朝的灭亡,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商朝的灭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答案】A
【解析】“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牧野”表明两则材料互为印证,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牧野”。
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答案】B
【解析】A.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天下的传承等。排除A。
B.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周天子采取了分封制,故B正确。
C.尧舜禹时期的权力传承方式是“禅让”,重视继承者的贤能,排除C。
D.奴隶制是指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5.【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我国奴隶社会开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王,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公元前771年,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夏商周时期我国古代文明勃兴,农业经济发展,青铜文明辉煌,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的相关史实。掌握中国古代史上的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的相关史实。
26.【答案】C
【解析】夏桀建行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的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暴君商纣修筑豪华宫殿园林,施用炮烙酷刑,镇压人民;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为政贪婪腐败,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激起百姓怨愤,最终致使西周灭亡。由此我们得知是因为暴政导致的。只有勤政爱民,为百姓着想,才能长治久安。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更替,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
27.【答案】【小题1】周武王。分封制。
【小题2】目的: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小题3】同意。理由: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但从长远看,分封制又会形成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西周的分封制为春秋战国的纷争埋下祸根。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建立的相关内容,西周分封制的影响,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西周建立的相关内容,理解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重点中学2023_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重点中学2023_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共50分,非选择题共4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宽甸重点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宽甸重点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