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十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2分)下列物理学家与其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
A.哥白尼——“地心说” B.爱因斯坦———发明电灯
C.牛顿———万有引力 D.伽利略——“日心说”
2.(2分)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B.物理教材的宽度为50cm
C.校运会上百米比赛成绩为30s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3.(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2分)国庆期间,小聪和他的几个同学一起坐火车去旅游,妈妈前往送行。小聪看到妈妈逐渐向后退( )
A.火车、地面 B.地面、火车 C.火车、火车 D.地面、地面
5.(2分)小张、小李、小王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李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B地 B.小李先到达B地
C.小王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6.(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在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测量中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精密仪器并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
7.(2分)下列四个图象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8.(2分)甲、乙两同学从家到学校所用时间之比是5:3,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之比是3:2,甲、乙两同学从家到学校的速度之比是( )
A.5:2 B.9:10 C.10:9 D.3:5
9.(2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B.由v=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C.在平直公路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10.(2分)“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 )
A.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
B.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球做变速运动
D.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4: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1.(4分)请给下列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某同学的身高是165 ;
(2)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
(3)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约为2.4 ;
(4)某教学楼每层楼高为3200 。
12.(4分)如图所示,大表盘的一周表示的是 s,分度值为 s;小表盘的一周表示的是 min。此时停表示数为 s。
13.(7分)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铅笔的长度
应为 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
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4.(8分)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 。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 (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
(3)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 (填“大”或“小”)。
(6)下列符合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图 。
15.(5分)如图甲所示,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在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时,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2)实验中小明的操作方案:待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到达O点后开始计时,并在玻璃管上以O点为起点每隔10cm做一处刻度标记,用停表测出气泡从O点运动到每一个刻度标记处所用的时间,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做 运动,速度大小为 m/s。
四、计算题(16题6分,17题6分,共12分)
16.(6分)小明每天都会与小聪一去上学,小聪家距离学校2500m,每天小明会以4m/s的速度骑自行车去小聪家,二人一起在小聪家出发又以5m/s的速度骑自行车去学校。
(1)小明与小聪家距离多少米?
(2)从小聪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3)小明在整个去学校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7.(6分)汽车开进一个两侧山坡平行的峡谷,鸣笛后经0.5s听到左边山坡的回声,再经0.5s听到右边山坡的回声。求这个峡谷的宽度。(空气中声速为340m/s)。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十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2分)下列物理学家与其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
A.哥白尼——“地心说” B.爱因斯坦———发明电灯
C.牛顿———万有引力 D.伽利略——“日心说”
【答案】C
【分析】根据对物理学史及科学家主要贡献的掌握分析答题。
【解答】解:AD、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故AD错误;
B、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C、牛顿在前辈们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故选:C。
2.(2分)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B.物理教材的宽度为50cm
C.校运会上百米比赛成绩为30s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答案】A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由课本知识知: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B、现在所用的物理课本宽度在18.5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运动会上百米比赛成绩在13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课桌高在5m以内;达不到1.5m。
故选:A。
3.(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答案】B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速大小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A、物体发声时一定在振动,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故B错误;
C、将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时,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D、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故D正确。
故选:B。
4.(2分)国庆期间,小聪和他的几个同学一起坐火车去旅游,妈妈前往送行。小聪看到妈妈逐渐向后退( )
A.火车、地面 B.地面、火车 C.火车、火车 D.地面、地面
【答案】B
【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火车开动时,火车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火车是运动的,火车与妈妈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妈妈是运动的,B正确。
故选:B。
5.(2分)小张、小李、小王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李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B地 B.小李先到达B地
C.小王先到达B地 D.三人同时到达B地
【答案】C
【分析】求出每个人的速度,然后由速度公式v=的变形公式比较运动时间长短。
【解答】解:由题意知,v小张=30km/h,v小李=5m/s=5×3.6km/h=18km/h,v小王=0.5km/min==36km/h,
由速度公式可知,时间t=,
则小王的运动时间最短,小王最先到达B地;
故选:C。
6.(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在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测量中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精密仪器并认真测量就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B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答】解:
A、误差不是错误,而不是产生误差;
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可以避免;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故C错误;
D、取精密的测量工具并认真测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
因此无论是用多么精密的仪器进行测量,误差总是难以避免的。
故选:B。
7.(2分)下列四个图象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答案】D
【分析】根据图像,利用v=求出甲速度的大小;根据图像分析乙、丙、丁速度的大小;然后对比,得出结论。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的s﹣t图像为一条斜线;甲的速度为:v甲===10m/s;
乙的v﹣t图像为一条斜线,说明乙做加速运动;
丙的s﹣t图像为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说明丙的速度为0;
丁的v﹣t图像为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说明丁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甲、丁的速度是相同的。
故选:D。
8.(2分)甲、乙两同学从家到学校所用时间之比是5:3,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之比是3:2,甲、乙两同学从家到学校的速度之比是( )
A.5:2 B.9:10 C.10:9 D.3:5
【答案】B
【分析】知道甲、乙两同学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之比、路程之比,代入速度公式v=可得平均速度之比。
【解答】解:
由题知,s甲:s乙=3:2,t甲:t乙=8:3,
v甲:v乙=:=×=×=8:10。
故选:B。
9.(2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B.由v=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C.在平直公路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分析】(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确定的,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2)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速度一般为平均速度。
(3)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
A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与路程s,故A正确;
C、在平直公路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也可能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D、汽车一小时通过的路程是50km,故无法判断汽车是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选:A。
10.(2分)“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 )
A.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
B.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球做变速运动
D.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4:5
【答案】A
【分析】(1)“频闪摄影”时,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根据图中的时间间隔判断出甲乙球的运动时间;
(2)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物体做匀速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
(3)知道闪亮一次的时间和闪亮的次数,表示出甲和乙运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从a到b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
【解答】解:A、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由图知,乙球被拍摄了3次(所用时间为3个间隔时间),故A正确;
BC、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乙做直线运动,故BC错误;
D、设“频闪摄影”时,
甲球所用时间为4t,乙球所用的时间是3t;
甲、乙两球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v甲:v乙=:=:=6:5。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1.(4分)请给下列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某同学的身高是165 cm ;
(2)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dm ;
(3)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约为2.4 mm ;
(4)某教学楼每层楼高为3200 mm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解:
(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
(2)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在18cm=1.8dm左右;
(3)4枚一角硬币叠放的高度在10mm左右,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在2.4mm左右;
(4)三层楼的高度在10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8.2m=3200mm左右。
故答案为:(1)cm;(2)dm;(4)mm。
12.(4分)如图所示,大表盘的一周表示的是 30 s,分度值为 0.1 s;小表盘的一周表示的是 15 min。此时停表示数为 73 s。
【答案】30;0.1;15;73。
【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知: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1”对应的数字是“41”;1s之间有10个小格,即分度值为0.4s,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13s,“4”对应的数字大概占表盘的四分之一位置;指针在1min处;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13s=73s。
故答案为:30;0.1;73。
13.(7分)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 甲 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铅笔的长度
应为 3.40 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26.42cm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26.02cm 。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
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最终的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为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先去除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再求取平均值;
(3)根据金属的热胀冷缩,判断出尺子本身的变化,再结合刻度值不变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
(1)读图可知,乙图中刻度尺在读数时,因此乙是错误的;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应去除=26.02cm;
(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故答案为:(1)甲;5mm; (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6.02cm。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4.(8分)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v=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 刻度尺 。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小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 长 (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
(3)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12 m/s。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 变速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 大 (填“大”或“小”)。
(6)下列符合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图 C 。
【答案】(1)v=;刻度尺;(2)小;长;(3)0.12;小于;(4)变速;(5)大;(6)C。
【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对应的测量工具;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滑下的速度较小,时间较长,便于测量;
(3)根据图象读出全程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根据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可知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和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的关系;
(4)根据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关系可知小车的运动状态;
(5)让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
(6)根据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选择对应的图像。
【解答】解:(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v=;
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而实验中已经有了测量时间的工具;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便于测量时间;
(3)根据图示可知,全程s=60cm=0.6m,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根据图示可知,小车在上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5s,而小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4)因为小车在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在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在整个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
(5)如果让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可知;
(6)A、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变小;
B、表示小车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C、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变大;
D、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先变小再增大。
由于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做加速运动,因此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C;
故答案为:(1)v=;刻度尺;长;(3)0.12;(4)变速;(6)C。
15.(5分)如图甲所示,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1)在研究气泡运动的快慢时,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停表 。
(2)实验中小明的操作方案:待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到达O点后开始计时,并在玻璃管上以O点为起点每隔10cm做一处刻度标记,用停表测出气泡从O点运动到每一个刻度标记处所用的时间,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做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速度大小为 0.1 m/s。
【答案】(1)停表;(2)如图;(3)匀速直线运动;0.1。
【分析】(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分析。
(2)将表一中的数据在s﹣t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接各点即可得到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
(3)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分析,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1)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可知,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出气泡运动的距离;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如图所示:
;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同;
速度的大小为:v===0.1m/s。
故答案为:(1)停表;(2)如图;5.1。
四、计算题(16题6分,17题6分,共12分)
16.(6分)小明每天都会与小聪一去上学,小聪家距离学校2500m,每天小明会以4m/s的速度骑自行车去小聪家,二人一起在小聪家出发又以5m/s的速度骑自行车去学校。
(1)小明与小聪家距离多少米?
(2)从小聪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3)小明在整个去学校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1)小明与小聪家的距离为1440m;
(2)从小聪家到学校所用时间为212s;
(3)小明在整个去学校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3.96m/s。
【分析】(1)根据s=vt计算小明与小聪家的距离;
(2)根据t=计算从小聪家到学校所用时间;
(3)首先计算总时间,再根据v=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小明与小聪家的距离为s1=v1t2=4ms/×6×60s=1440m;
(2)小聪家到学校的距离为s2=s﹣s1=2500m﹣1440m=1060m,
从小聪家到学校所用时间为t2===212s;
(3)全程所用时间为t=6min+1min+212s=632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3.96m/s。
答:(1)小明与小聪家的距离为1440m;
(2)从小聪家到学校所用时间为212s;
(3)小明在整个去学校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8.96m/s。
17.(6分)汽车开进一个两侧山坡平行的峡谷,鸣笛后经0.5s听到左边山坡的回声,再经0.5s听到右边山坡的回声。求这个峡谷的宽度。(空气中声速为340m/s)。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声音的反射产生回声,鸣笛后0.5s听到左边山坡的回声,说明单程时间是0.25s,再根据速度公式s=vt即可计算出左边山坡到车的距离;同理再经0.5s听到右边山坡的回声,即车到右边山坡的单程所用的时间为:=0.5s;再根据速度公式s=vt即可计算出右边山坡到车的距离;将两个距离加起来即是峡谷的宽度。
【解答】解:∵鸣笛后经0.5s听到左边山坡的回声;
∴从左边山坡到车所经历的时间为:=7.25s;
根据题意,得:s=vt=340m/s×0.25s=85m。
同理,再经0.8s听到右边山坡的回声,
即车到右边山坡的单程所用的时间为:=7.5s;
由s=vt得:s=340m/s×0.4s=170m。
则峡谷的宽度为:左边山坡到车的距离+右边山坡到车的距离;
即峡谷的宽度=85m+170m=255m。
答:个峡谷的宽度为255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