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单元复习】(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课内知识点复习 第2.2课-《荷塘月色》-讲义 学案 4 次下载
- 【期中单元复习】(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课内知识点复习 第2.3课《林黛玉进贾府》-讲义 学案 5 次下载
- 【期中单元复习】(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课内知识点复习 第2.4课《灯》《最后一片叶子》-讲义 学案 5 次下载
- 【期中单元复习】(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课内知识点复习 第3.1课《伐檀》_《无衣》--讲义 学案 7 次下载
- 【期中单元复习】(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课内知识点复习 第3.2课《种树郭橐驼传》-讲义 学案 7 次下载
【期中单元复习】(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课内知识点复习 第3.3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讲义
展开第三单元 必备知识清单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重点字词
(一)字音
故垒(lěi) 纶(guān)巾 樯(qiáng)橹(lǔ)
早生华发(huā) 还酹(huán lèi)
(二)词语解释
〔念奴娇〕词牌名。
〔大江〕指长江。
风流:有文采又有功绩的。
〔故垒〕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时的)赤壁。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将时年仅二十四岁,吴中称他为“周郎”。
〔雪〕这里比喻浪花。
〔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周瑜。
〔英发〕英俊奋发。形容周瑜气概俊伟。
〔羽扇纶巾〕(拿着)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形容周瑜态度从容闲雅。
纶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谈笑间〕谈笑之间。形容举重若轻。
〔樯橹〕代指曹操的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故国神游〕神游于故国。指诗人想象当年周瑜破曹的情景。故国,这里指赤壁古战场。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华发:花白的头发。
〔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这里指酒杯。
〔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这里指洒酒祭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译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译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译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译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译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译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译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译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二、文学常识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代表人物。四川眉山人,谥号“文忠”。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他与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豪放派代表人物。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等。
旷世奇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曾巩、王安石。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其绘画:善画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
(二)作者经历
一生宦海沉浮,三次贬谪
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
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外任。(1085~1093)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为什么?
(三)作者思想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州。” ——苏轼
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并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将其统一起来,既积极进取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入世与出世的矛盾”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四)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次有名的莫须有之狱。苏轼出身卑贱,却能以才华横溢而得宋神宗赏识,成为当时文坛大学士,引起了许多贵族文人的不满。再加上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引起了身居要职的许多官员的不满,于是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找罪证,用牵强附会的手法之控苏轼有谋反之心。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128天之后,最终被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五)写作背景
苏轼21岁中进士,但仕途坎坷,随着北宋的政治风浪,一生动荡不定。政治上苏轼主张谨慎温和式的改革,与当时王安石激进改革意见不合。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有人在苏轼的诗集中挑选了三十多处讽刺王安石新法的言论,报告宋神宗,苏轼被抓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时年43岁,元丰三年出狱,被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因此在黄州生活十分艰难。
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本词是词人在黄州任上游赤壁时所作的一首赞美英雄,抒发壮志未酬感慨的词。
(六)题解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音调高亢悦耳,据说玄宗喜欢听她演唱。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此词牌为纪念她而创立。
赤壁,苏轼所游赤壁是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pú qí是现赤壁市的古称)。
(七)文章主旨
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这首词描绘了赤壁附近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象,缅怀和赞美了古代英雄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和英雄人物的情感,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和壮志未酬的激愤之情。
(八)古诗文默写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 ”表达了
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把长江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对逝去的历史人物
的感怀的句子是: , 。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石壁直插云霄,江水拍打江岸激起白雪似的浪花的句子是: , , 。
三、基础积累
①通假释义
一尊还酹江月(“尊”同“樽”,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
②古今异义
(1)大江东去(古义:指长江。今义:泛指流量较大的河流。)
(2)多情应笑我[古义:多愁善感。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③一词多义
间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名词,期间,读 jiān)
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用于计算房间,读 jiān)
千载谁堪伯仲间(名词,中间,读jiān)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动词,参与,读 jiàn)
时时而间进(副词,间或,偶然,读jiàn)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读jiàn)
故
故垒西边(形容词,旧的)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交情)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连词,所以)
广故数言欲亡(副词,故意)
大人故嫌迟(副词,仍然)
④词类活用
(1)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
(2)羽扇纶巾(名词用作动词,手持羽扇,头戴纶巾)
(3)樯橹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⑤文言句式
倒装句
(1)故国神游(宾语前置句,应为“神游故国”)
(2)多情应笑我(宾语前置句,应为“应笑我多情”)
知识链接——词
词的发展
词起源于民间,兴于隋唐,盛于宋。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是唐宋时代的乐府诗。适应文化生活的需要,结合当时在音乐和诗歌上的发展而流行的词,它的前身是民间小调。
词的名字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词的结构
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
词牌
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
词牌产生之初,很多词牌名的本意都和词牌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鹧鸪天》多用于描写送别,《调笑令》多用于轻松活泼的主题,《破阵子》多用于军旅相关的主题,《舍麦子》可能是反映农民生活的。到了后来,慢慢地就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了。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每一个词牌名都有相对固定的平仄格式,也就是所谓的格律,每一个固定的平仄格式,比如连续的平声会显得情感低迷,仄声为主的句子会显得情绪高亢,等等,所以每一个词牌都有着它本身最适于表现的情感方向,比如满江红多表现激烈悲壮的情感,念奴娇多用于表现豪壮开阔的情景,而踏莎行,满庭芳这些词牌表现的内容比较多的是温婉和谐的美景。
词牌的产生
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
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
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
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等)
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
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
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
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
⑼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
⑽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
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
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
⒀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
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
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
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
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
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坡“大江东去”则为别格。
词的流派:
在词盛行的宋代,人们根据词作的风格将其划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派。
豪放派:
特点: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手法,用典,不拘音律
格调:慷慨悲壮
代表人物: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
特点: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格调:婉转含蓄
代表人物: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词源于隋唐,兴于五代,盛于宋,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为词调或词牌。
2、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3、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等,原全称“曲子词”,即歌曲中的歌词。
4、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
5、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
知识链接——怀古诗
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内容,思想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写作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 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古诗文默写答案:
1.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3.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4.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期中单元复习】(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课内知识点复习 第3.1课《伐檀》_《无衣》--讲义: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复习】(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课内知识点复习 第3.1课《伐檀》_《无衣》--讲义,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重点字词,文白对译,主要内容,重章复唱,文学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复习】(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课内知识点复习 第2.2课-《荷塘月色》-讲义: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复习】(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课内知识点复习 第2.2课-《荷塘月色》-讲义,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荷塘月色》,关于荷花,诗句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复习】(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课内知识点复习 第1.3课《江姐》(节选)-讲义: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复习】(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课内知识点复习 第1.3课《江姐》(节选)-讲义,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四届理事,文学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