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13] 第4章第2讲 山地的形成(含解析)
展开课时练习[13]
第2讲 山地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2021·河北地理)下图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A )
A.水平挤压 B.水平拉张
C.垂向挤压 D.垂向拉张
2.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D )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
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燃料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可知,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水平挤压。图中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的作用,形成褶曲(背斜),当水平挤压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能力时,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乙处岩层断裂下陷,甲、丙处岩层断裂抬升。第2题,由图可知,F1~F4断层延伸至含油层,石油组分在强大的压力下沿断层散失,这是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F1~F4断层疏导性能好有利于石油组分的散失,但如果F1~F4没有断至含油层,其疏导性能再好,也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同理,F1~F4延伸到地表或石油埋藏层位较浅,但断层如果没有断至含油层,石油难以有散失通道,不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
(2021·山东德州5月)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据图可推断( D )
A.甲地是向斜成山 B.①岩层垂直抬升
C.②是花岗岩 D.③是石灰岩
4.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D )
A.岩浆侵入 B.断层作用
C.变质作用 D.褶皱隆起
5.图中地区( B )
A.甲地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B. 乙地可能有丰富矿藏
C.丙地适宜修建大型水库 D.丁地宜扩大耕地面积
[解析] 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山;①岩层发生断裂下陷;②处岩浆喷出,形成玄武岩;③处有钟乳石出现,是石灰岩分布地区。 第4题,由图可知,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变质作用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变质岩的形成应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断层作用晚于岩浆侵入,岩层沉积后发生褶皱隆起,后有岩浆侵入。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地有岩浆侵入,可能有丰富矿藏;丙地有断层,地质条件不稳定,不适宜修建大型水库;丁地有石灰岩分布,地表水容易下渗,不宜扩大耕地面积。
(2020·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断层( D )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
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 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解析] 第6题,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由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是不可溶蚀的,故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①。第7题,由图可知,图中断层切断了石灰岩和页岩,没有再切断后来形成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之后没有一直活动;断层没有切穿花岗岩,花岗岩侵入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的时间比花岗岩早;现代河谷下切是由于断层形成之后该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侵蚀面覆盖在断层之上,断层没有切穿侵蚀面,说明断层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2020·全国文综Ⅲ)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为断层。据此完成8~9题。
8.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9.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C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解析] 第8题,在地质剖面图中,地质作用年代的判断遵循的基本原则为,①沉积岩层越在底部形成越早;②“先形成的被破坏”,“破坏”在图中呈现为“弯曲变形”“被切断”“被覆盖”“变残缺”等;③“削高填低”,可理解为“侵蚀前先抬升、堆积前先下沉”。故该地质剖面图所在地区地质作用发生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层→受到内力挤压→岩层弯曲、断裂错位→产生褶皱、断层→地壳抬升→遭受侵蚀→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在地表形成玄武岩”。图中①②③④按时间由早到晚排序为④①②③。第9题,由图可知,砂砾石层下方是古老的沉积岩层,由于曾遭受过内力挤压,发生了弯曲变形,在褶皱断层形成之初,地表也应该是起伏不平的,现在为平坦状态,说明其形成之后遭受了长期的外力侵蚀,而长期的外力侵蚀说明当时地壳运动稳定,持续的抬升或下降都会导致侵蚀中断,故该平面的形成时期,该区域地壳稳定,遭受侵蚀;在稳定的持续侵蚀后,该地地壳下沉,接受稳定的持续沉积才有了上覆的砂砾石层。
(2021·北京地理)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 D )
A.甲乙丁丙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
11.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0题,花岗岩是地下岩浆向上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之上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形成变质岩,花岗岩形成于地下,丁图花岗岩位于地下,甲乙丙图花岗岩出露地表,说明丁图最早出现;因地壳抬升,花岗岩之上的变质岩被外力侵蚀,其厚度逐渐变薄,部分区域花岗岩出露地表接受外力侵蚀,花岗岩表面变的起伏不平,丁图之后应是乙图,再以后是丙图;甲图中出现断层,使原来的花岗岩、变质岩发生断裂错位,相对下沉的部分接受沉积,出现松散沉积物,故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正确的是丁乙丙甲。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图中①是花岗岩,形成最早,②、④是变质岩,形成晚于①(花岗岩),③是松散沉积物,形成于断层下沉的岩块上,因此是先有断层使原来的变质岩发生断裂形成②、④两块变质岩,其中④是下降的岩块,之后在④之上沉积形成松散沉积物③,故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松散沉积物③。
二、综合题
12.(2021·河北适应性测试)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其相对强弱制约着地貌的发展方向。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下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
(1) 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指出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并说明理由。
(2) 简要说明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
[解析] 第(1)题,背斜构造为天然拱形,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而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处可能有地下水出露,但断层处油气易泄漏,不易储存。图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乙、丁两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丁处为断层构造,故只有甲处最有利于钻探油气资源。第(2) 题,由材料“该地区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可知,丁处内力抬升作用强于外力侵蚀作用,丁处岩层受内力挤压形成向斜,向斜槽部岩石坚硬,抗蚀能力强,不易被侵蚀;由图中丙处为断层可知,丁处所在岩层相对上升,故丁处山体高耸。
[答案] (1)甲处。 理由:甲处为背斜,属天然的储油储气构造,是最有利的钻探部位;乙、丁为向斜,是天然的储水构造;丙为断层,其不易储存油气。(2)丁处向斜槽部岩石坚硬,抗蚀能力强,易形成向斜山;断层活动使山体再度隆升,内力抬升作用强于外力侵蚀作用,山体高耸。
13.(2022·山东德州模拟)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独山子区隶属“西北油城”克拉玛依市,位于天山与准噶尔盆地的背斜过渡带,其南部一座孤山上有多个泥火山口。从2019年底开始,泥火山口有石油涌出地表,形成独特的石油涌泉景观。光秃秃的孤山寸草不生,唯独油泉口的堰体周围生长着一圈绿色植物,成为戈壁环境中一道亮丽风景。下图示意独山子区位置及石油涌泉地质成因。
(1)据材料信息,说出独山子区的主要地形特点。
(2)说明泥火山口形成石油涌泉景观的地质过程。
(3)分析油泉口的堰体周围生长着一圈植被的原因。
(4)针对泥火山的石油涌泉,有学者认为保护这一独特景观比开采其石油资源更有意义。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独山子区位于我国天山山脉北坡附近,周围荒漠、戈壁广布,当地地貌以戈壁为主;天山山脉冰雪消融后在当地出山口附近多形成冲积扇、洪积扇。第(2)题,由材料可知,独山子区位于天山与准格尔盆地的背斜过渡带,石油资源一般多汇聚在背斜构造,背斜顶部易受到张力,岩性松散易破裂,在地层应力挤压作用下,背斜顶部蕴藏的石油从裂隙中涌出地表,形成涌泉景观。第(3)题,油泉口的堰体是石油涌出地表时两侧用于阻挡石油流出的一种构造,植被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与水分,堰体周围生长着一圈植被是因堰体处水分较为充足,石油顺着地层裂隙涌出时,地下水也随着流出地表,受堰体阻挡,水在其周围汇集,使地表水分相对较充足,所以有植被生长。第(4)题,赞成的理由:保护石油涌泉这种独特的地质景观,可使其成为稀缺的旅游资源,如果对其石油进行开釆,会破坏这一独特的地质景观;独山子区出现石油涌泉,并不能代表此地石油储量就一定丰富,克拉玛依市其他地区石油储量大,没必要开采泥火山上的石油资源。不赞成的理由:开采泥火山的石油资源可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并带动该区域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该地有石油涌泉,说明这里石油埋藏浅,储量较大,开采成本低,开采价值高。
[答案] (1)地势大致南高北低;山前多洪(冲)积扇;地表多戈壁、石山。(2)泥火山口所在区域为背斜构造,石油易在此富集;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性松散发生破裂;在地层应力挤压作用下,石油从裂隙涌出地表。(3)当石油顺着地层裂隙涌出时,地下水也随着流出地表;受堰体阻挡,流水在其周围汇集,使地表水分增多,所以生长一圈植被。(4)赞成。理由:保护石油涌泉景观,可成为旅游资源,如果对其石油进行开采,将破坏这一独特地质景观;出现石油涌泉并不能代表此地石油储量就一定丰富,克拉玛依市其他地区石油储量大,没必要开采泥火山上的石油资源。不赞成。理由:有石油涌泉,说明这里石油埋藏浅,储量较大,开采成本低,开采价值高;开采这里的石油,可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并带动该区域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含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褶皱山,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含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褶皱山,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 课时作业(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 课时作业(含详解),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