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41] 第18章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含解析)
展开课时练习[41]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一、单项选择题
(2021·福建地理)我国某山脉L谷地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季节性冻土广布。某地理学习小组在研学过程中获得L谷地五个站点的部分资料,以此探讨该谷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据此完成1~3题。
站点 | 海拔 (m) | 7月平均 气温(℃) | 年降水量 (mm) | 土壤冻结 天数(天) | 土壤冻结最 大深度(cm) |
① | 663 | 22.8 | 276 | 97 | 41 |
② | 776 | 21.2 | 352 | 103 | 56 |
③ | 1 106 | 19.6 | 554 | 120 | 64 |
④ | 1 210 | 19.2 | 599 | 126 | 103 |
⑤ | 1 854 | 16.5 | 802 | 144 | 85 |
1.该学习小组对L谷地的研学结果合理的是( C )
A.所在山脉的最大降水高度是1 854米
B.年降水量受7月平均气温影响显著
C.冻土主要存在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D.土壤开始冻结的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推迟
2.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导致两站点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
A.积雪深度 B.风力大小
C.冬季气温 D.太阳辐射
3.L谷地所在的山脉是( A )
A.太行山脉 B.长白山脉
C.横断山脉 D.天山山脉
[解析] 第1题,由表可知五个站点中,站点⑤海拔1 854米,降水最多,但这只能说明站点⑤在五个站点中降水最多,不能说明所在山脉的最大降水高度是1 854米,由所学知识可知(虽然表格中五个站点的年降水量与7月平均气温成正相关),气温对降水的影响不大;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山脉L谷地季节性冻土广布,说明该山脉纬度较高,冻土在气温低时存在,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土壤开始冻结的时间随海拔升高而提前。第2题,由图表可知⑤站点的降水比④站点多200 mm左右,降水多,冬季降雪量可能大,积雪深度大,积雪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故土壤冻结最大深度⑤站点比④站点小;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越高气温越低,⑤站点冬季气温比④站点低,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应大,但表中土壤冻结最大深度⑤站点比④站点小,⑤站点海拔比④站点高,太阳辐射⑤站点比④站点可能更强,但⑤站点降水多,阴雨天多,④站点太阳辐射不一定比④站点强,风力大小对地温的影响不大,且④⑤站点坡度,坡向相似,风力大小应相差不大。第3题,太行山脉、长白山脉地处温带季风气候,横断山脉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太行山脉、长白山脉、横断山脉基带年降水量均多于400 mm,由表格①地降水量为276 mm可知,L谷地所在的山脉不可能为是长白山脉、横断山脉及太行山脉;天山山脉地处内陆,山地基带降水量少,纬度相对较高,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故L谷地所在的山脉是天山山脉。
(2021·北京地理)下图示意27°N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读图回答4~5题。
4.影响图中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 )
A.海拔高度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5.某地理小组连续多日在该纬线附近同一地点用木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的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该小组测量影长的时间段是( D )
A.立春——惊蛰 B.芒种——小暑
C.白露——寒露 D.大雪——小寒
[解析] 第4题,由图中经纬度数值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119°E在武夷山附近,武夷山脉海拔高,气温低,图示区域西侧为鄱阳湖平原,图示区域东侧为丘陵,平原、丘陵海拔低,气温高,故影响图中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第5题,此地位于27°N附近,由所学知识可知,影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成负相关,太阳高度角越小,影长越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冬至日达最小值,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到最长,后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木杆影长数值减小,到夏至日达最小值,故木杆影长数值先增大、后减小的时间段须经过冬至日。大雪——小寒为12月6~8日至1月5~7日,经过了冬至日,符合题意;立春(2月3~5日)——惊蛰(3月5~7日)、芒种(6月5~7日)——小暑(7月6~8日)、白露(9月7~9日)——寒露(10月8~9日),均未经过冬至日,不符合题意。
(2021·北京地理)舟山群岛位于浙江省北部海域,主要地貌为山地丘陵。读下图,回答6~7题。
6.舟山群岛( B )
A.位于北纬30°附近,终年受副高控制
B.岛屿众多,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备
C.距杭州湾近,由钱塘江泥沙淤积形成
D.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汇入黄海
7.舟山群岛传统民居外形低矮,屋檐短,窗户小,建造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C )
A.植被状况 B.地形条件
C.气候条件 D.水源分布
[解析] 第6题,舟山群岛只有夏季被副高控制,舟山群岛是浙东天台山脉向海延伸的余脉,在1万至8千年前,由于海平面上升将山体淹没才形成今天的岛群,图示区域河流自西向东汇入东海;由图可知舟山群岛岛屿众多,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备。第7题,舟山群岛夏秋季节多台风,冬季多大风,建筑物低矮,外观简单,少有尖顶等突出部分,可减少强风对建筑的影响,故建造舟山群岛传统民居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气候条件;植被状况对建筑物形态影响不大,地形及水源分布主要影响建筑物布局。
(2021·天津地理)2021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沙尘暴天气。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图1是此次沙尘暴在我国过境时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图2表示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四个时刻沙尘天气的分布状况。读图文材料,完成8~9题。
8.图2四幅图片中,沙尘天气的分布与图1天气形势相吻合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9.根据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判断推动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C )
A.气旋西移 B.反气旋东进
C.冷锋南下 D.暖锋北上
[解析] 第8题,由左图可知,我国内蒙古中部受高压脊控制,东部受低压槽控制,高压脊带来的冷空气与低压槽东侧的暖气团相遇在低压槽的位置形成冷锋,并快速移动,带来大风天气,且此季节冷锋锋前的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少,没有带来降水,大风卷起沙尘向东移动,形成沙尘天气,四幅图只有乙图符合这一特征。第9题,读图可知,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为向东南方向移动,结合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主要是冷锋快速南下导致,该阶段气旋应向东南方向移动;反气旋东进与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不一致,沙尘暴快速移动与暖锋北上没多大关系。
(2020·北京地理)粮画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某同学选取各省级行政区主要作物为材料,创作《我的祖国》粮画。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序号代表省级行政区,其中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的( A )
A.① B.②
C.③ D.④
11.③北部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该山脉南北坡( D )
A.分别属于内流区和外流区
B.基带海拔在3 000米以上
C.河流补给以积雪融水为主
D.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
[解析] 第10题,由图可知①为黑龙江、②为西藏、③为广东、④为台湾。四个省区中,黑龙江的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故图中序号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的为① 。第11题,③北部的山脉为南岭,南岭南北坡都属于外流区;南岭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基带海拔小于1 000米;南岭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北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南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山脉南北坡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
二、综合题
12.(2022·陕西模拟)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陕西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千米,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端浅宽,下端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出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1)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
(2)说明汉江水流出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
(3)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简要说明秦岭所起的作用。
[解析] 第(1)题,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地处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壳抬升;河道上端浅宽,下端深窄,属于流水侵蚀地貌,位于秦巴山脉之间的汉江,长期下切侵蚀形成峡谷。第(2)题,汉江流经黄金峡段,河道上端浅宽,下端深窄,两岸山林茂密。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强,水土流失少;地处秦岭腹地,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轻,进入峡谷的泥沙少,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汉江水流出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第(3)题,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位于秦岭南坡,秦岭阻挡冬季风,兴隆岭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秦岭阻挡来自黄土高原的风沙,空气质量好;秦岭南坡是夏季迎风坡,夏季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兴隆岭降水丰富,山脉地势起伏大,气候差异显著,有利于增加兴隆岭生物多样性,所以被誉为“西北小江南”。
[答案] (1)黄金峡地处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壳抬升;汉江长期下切侵蚀形成峡谷。(2)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轻,进入峡谷的泥沙少。(3)秦岭阻挡冬季风,兴隆岭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秦岭阻挡来自黄土高原的风沙;秦岭抬升夏季风,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兴隆岭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气候差异显著,有利于增加兴隆岭生物多样性。
13.(2020年7月浙江地理)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冬半年,河南省有时会发生大气污染现象。某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该省发生了一次污染天气过程。下表为5个站点所在地此阶段的空气质量统计表。
站点 | 日期 | |||||||
28日 | 29日 | 30日 | 1日 | 2日 | 3日 | 4日 | 5日 | |
安阳 | 4 | 5 | 4 | 4 | 5 | 5 | 5 | 6 |
郑州 | 4 | 4 | 3 | 4 | 5 | 4 | 2 | 5 |
商丘 | 3 | 2 | 3 | 4 | 5 | 3 | 3 | 3 |
南阳 | 3 | 4 | 2 | 3 | 4 | 4 | 3 | 2 |
三门峡 | 3 | 4 | 3 | 2 | 5 | 4 | 3 | 2 |
注:空气质量1—优,2—良好,3—轻度污染,4—中度污染,5—重度污染,6—严重污染。
(1)河南省的地势特点 ____________。从地形类型看,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2)与安阳相比,简述南阳此次污染天气的特点,并分析其自然成因。
(3)从能源利用角度,说出河南省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解析] 第(1)题,地势描述主要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方面叙述。由图中等高线可知,河南西部海拔最高在1 000米以上,西部多数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等高线比较密集;东部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且等高线稀疏,故河南省地势是西高东低。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区域,图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区域等高线稀疏,为平原地区,从地貌类型看,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第(2)题,空气质量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反之越差。此次污染过程,表中11月28日至12月5日,安阳每天空气质量数值均大于南阳,说明此次污染过程南阳污染程度较轻。冬半年我国北方燃煤取暖,大气污染较重,河南北部临近山西、河北,冬季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据图可知,安阳临近这两个省份,冬季西北季风将污染物带到安阳,安阳受到的污染较重;南阳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风,且距离山西、河北较远,因此受到的污染较轻。第(3)题,此次污染是北方燃煤造成,我国北方煤炭资源丰富,应优化用煤结构,可将其集中转化成二次能源,减轻污染;发展科技,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冬季北方宜采取集中供暖方式,减少污染范围,改进能源利用方式,可采取发电厂废热供暖;开发新能源,增加清洁能源利用比重,如利用太阳能、风能。
[答案] (1)西高东低 平原 (2)特点:污染程度轻;持续时间短 成因:位置偏南,受冬季风从邻省输入的污染物影响较小;受北部山地阻挡,减弱了同期北方带来的污染。(3) 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优化用煤结构,增加二次能源使用;改进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约能源。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8] 第17章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8] 第17章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含解析),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辽阔的疆域,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内蒙古,南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7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课时作业(含详解):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7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课时作业(含详解),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有,该山可能是,羊卓雍错流域,推测中国电力强度重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