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 考点2 昼夜长短(含解析)
展开(2021·全国文综甲)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 )
A.全天性减少 B.时段性增加
C.时段性减少 D.不发生变化
3.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 )
A.火力发电技术 B.光伏发电技术
C.特高压输电技术 D.电能储存技术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设问分析]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根据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可以得出该日光伏发电的时间,从而可以推断该日有太阳光的时长大约15小时,德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显然是夏半年,排除D;德国该日昼长15小时,远大于12小时,3月、9月都接近二分日,接近昼夜平分,排除A、C;6月接近夏至日,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可达15小时,选B。第2题,图中曲线显示,随着光伏发电量增加,电力净需求量预测大约在3时到18时减少,其余时段没有变化,选C。第3题,根据公式,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要降低夜间电力净需求量,需要增加光伏发电量;而光伏发电在白天进行,若夜间使用必须提高电能的储存量,因此要发展电能储存技术,B错误,D正确;火力发电技术和特高压输电技术与此无关,A、C错误。故选D。
1.解答“昼夜长短类”试题的一般思维流程
2.突破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五个技巧
(1)昼夜长短分布——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具体如下:
[特别提醒]
对称规律: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其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2)昼夜长短变化——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变长、黑夜变短。具体如下:
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
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相反。
(3)极昼极夜范围——看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4)日出日落方位——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除极昼极夜区外)。
②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极点除外)。
③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各地东南日出,西南日落(除极昼极夜区外)。
(5)昼夜长短变幅大小——看纬度的高低
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变幅为0;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3.昼夜长短的应用
(1)根据昼夜长短差值,判断纬度高低
昼夜长短差值越大,纬度越高;赤道地区昼夜长短差值等于0。
(2)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①依据:白天,日出、日落时间关于正午12点对称;夜间,日出、日落时间关于0点(24点)对称;上午时长=下午时长;前半夜时长=后半夜时长。如图所示:
图中,上午A=下午B;上半夜M=下半夜N。
②有关计算:日出时间=12时-1/2昼长=1/2夜长,即上图中日出时间=12-A=M=N;
日落时间=12时+1/2昼长=24-1/2夜长,即上图中日落时间=12+B=24-M;
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4-夜长。
考向1 通过“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考查“综合思维”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长。据此完成1~3题。
1.四地所处位置从南到北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2.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四地中全年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1.D 2.D 3.A
解析 第1题,据材料知,此日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对于北半球而言,纬度越高昼越短;据表格信息可知,甲、乙、丙三地昼长短于12小时,位于北半球,丁地昼长长于12小时,位于南半球。昼长与12小时差值越小纬度越低,因此由南向北排列应为丁、丙、乙、甲,D正确。第2题,该日南半球应昼长夜短,只有丁地昼长超过12小时,因此其位于南半球,D正确。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道地区终年昼夜平分,因此距离赤道越近,昼夜越接近平分;距离赤道越远,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据表格信息可知,甲地纬度最高,全年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故选A。
考向2 通过“昼夜长短规律的应用”考查“地理实践力”
(2022·湖南省百师联盟联考)如图为一位游客于某日某地(40°N,90°E)附近,北京时间20:40拍摄的夕阳图片。据此完成4~5题。
4.该游客拍摄时将摄像机镜头调向(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5.该游客拍摄当日,该地的昼长约为( )
A.15小时20分钟 B.8小时40分钟
C.13小时20分钟 D.9小时40分钟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北京时间20:40,该地(90°E)地方时为18:40,此刻太阳在地平线上,说明该地地方时18:40日落,昼长夜短,为夏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季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选B。第5题,当地日落地方时为18:40,根据日落时间=12时+1/2昼长,计算得出该日该地的昼长为13小时20分钟,选C。
考点练
下图为“2020年9月25日郑州(34°N,113°E)和哈尔滨(45°N,128°E)两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运动轨迹图”。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该日两地日出、日落时刻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不同
B.经度不同
C.地球自转线速度不同
D.地球自转角速度不同
2.这一天,两地( )
A.同时看到日出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夜长接近 D.线速度接近
3.该日之后2个月内( )
A.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C.北京昼短夜长,但白昼变长
D.纽约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该日接近秋分,两地昼夜长短差异小,昼长均约为12小时,故造成该日两地日出、日落时刻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度不同,B正确。第2题,9月25日,接近秋分日,全球昼夜接近平分,两地夜长接近,C正确。哈尔滨位置偏东,先看到日出,A错。郑州纬度较低,更靠近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比哈尔滨高,B错。线速度与纬度有关,郑州纬度低,线速度比哈尔滨大,D错。第3题,9月25日之后2个月,是11月25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不断向南回归线移动,A错。北极圈内极夜范围扩大,B错。北京昼短夜长,白昼变短,C错。纽约日出时间越来越晚,D对。
(2022·安徽省部分学校期末)我国北方某城市(41°48′N,123°25′E)的一名中学生利用节假日,对空旷地的一座高层建筑的日影进行11次观测,并绘制成图。据此完成4~6题。
4.观测当天,该地的昼长为( )
A.11小时 B.13小时
C.15小时 D.17小时
5.该中学生观测日影的节假日可能是( )
A.端午节 B.劳动节
C.建党节 D.国庆节
6.该同学再次观测高楼日影,其结果与其相近的一天是( )
A.3月22日 B.4月15日
C.5月22日 D.6月14日
答案 4.C 5.C 6.D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L1是日出或者日出后的影子,L11是日落或者日落之前的影子,根据影子方向,昼长一定大于12小时;因正西到L6是90°,图中有4个小夹角,每个小夹角对应的时间约是6/4=1.5小时; 根据L1与正西方向的夹角大小,可以大致确定L1到正西期间需要约1.5小时,同理正东方向到L11的位置也需要1.5小时,故昼长至少是15小时;40°N一年中昼长最长时为夏至日时,昼长为14小时51分钟,故该地昼长不可能达到17小时,选C。第5题,图中日出的日影L1朝向西南方向,日落的日影L11朝向东南方向,可知该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是北半球的夏季;该城市昼长可达15小时左右,应为夏至日前后,七一建党节与其比较吻合,故选C。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同学再次观测高楼日影,其结果与其相近的一天应关于夏至日6月22日对称;6月22日距离7月1日差8天,所以另一个日期是6月14日,故选D。
下图示意江苏省某乡村住宅某天不同时刻太阳光线方位,该地一般6月份和8月份日照时数(太阳实际照射的时间长度)相差很大。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9题。
7.甲窗位于乙窗的( )
A.正西方向 B.正东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8.导致该地6月份和8月份日照时数差别大的主要因素是( )
A.白昼时长 B.太阳高度
C.大气逆辐射 D.天气系统
9.该日该地的昼长最接近( )
A.14小时 B.12小时
C.13小时20分钟 D.10小时40分钟
答案 7.C 8.D 9.C
解析 第7题,根据该村地处江苏省,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可知正午太阳光线为指向标,将该光线平移至乙窗位置,标注东西方向,可得甲窗位于乙窗的西南方向。C正确。第8题,该地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多阴雨天气,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致使6月份和8月份的日照时数差别大。故选D。第9题,由图可知,日出至正午(半个白昼),地球自转了180°-81°=99°,根据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小时,可知从日出到正午(半个白昼)的时长约为eq \f(99°,15°/小时)=6小时36分钟,从而得出昼长为13小时12分钟。故选C。
(2022·浙江学军中学开学考)漠河(53°N,122°E)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城市,每年在两至日有很多人前来感受“白夜”和“漫漫长夜”等天文奇观。下图为“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漠河冬至日结束“漫漫长夜”迎来日出时,下列城市还处于黑夜的是( )
A.北京(40°N,116°E) B.成都(30°N,105°E)
C.拉萨(30°N,91°E) D.海口(20°N,110°E)
11.漠河发生“白夜”时,天空可持续明亮长达21小时,主要是因为大气( )
A.反射作用 B.散射作用
C.辐射作用 D.保温作用
答案 10.C 11.B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读出漠河夏至日昼长约为17小时,利用“同一纬度冬至日和夏至日昼长之和为24小时”的规律,可推出漠河冬至日昼长约为7小时,同时也得出这一天漠河日出时间约为8:30。从图中可以读出夏至日40°N、30°N、20°N三个纬度昼长分别约为15小时、14小时、13小时10分,因此冬至日昼长分别约为9小时、10小时、10小时50分,由此推出冬至日日出时间分别约为7:30、7:00、6:35。根据经度可以计算出漠河日出时北京、成都、拉萨、海口的地方时分别约为8:06(已日出)、7:22(已日出)、6:26(未日出)、7:42(已日出),故选C。第11题,日出之前、日落之后有光亮主要是因为大气的散射作用,故选B。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
光伏发电量=电力总需求量-电力净需求量
图像信息
三条曲线的数值及变化,横纵坐标数值
根据电力净需求量与电力总需求量的差异可得出该日光伏发电的时间,大约从格林尼治时间3时到18时,从而可以推断该日昼长夜短;根据电力净需求量曲线和光伏发电量增加200%时电力净需求量预测曲线,可看出随着光伏发电量增加,电力净需求量大约在3时到18时减少,其余时段没有变化
第1题
依据光伏发电量可推测昼长,由昼夜长短状况可推测月份
第2题
根据电力净需求量曲线和光伏发电量增加200%时电力净需求量预测曲线的变化进行判断
第3题
根据公式,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要降低夜间电力净需求量,需要增加光伏发电量,光伏发电随昼夜而变化,发电量不稳定
直射点位置
北半球昼夜分布
南半球昼夜分布
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南半球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长
5小时30分钟
9小时9分钟
11小时25分钟
13小时56分钟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 考点2 昼夜长短: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 考点2 昼夜长短,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考点2昼夜长短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1考点2昼夜长短学生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1考点练2昼夜长短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1 人口(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1 人口(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5万人,2018年上升至272,04亿人提升到0,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城镇化的过程与问题、解决措施,46,7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3 考点2 河流(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3 考点2 河流(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为,5月份以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