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3 城镇化(含解析)
展开(2022·广东地理)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
2.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设问分析]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他13个城市,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故可判断该城市群应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B正确;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A错误;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C错误;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数量,D错误。第2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导致居住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①正确;产业发展会导致工业区等用地规模扩大,带来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正确;建城历史、生态环境可能会限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③和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1.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辨析
(1)郊区城镇化
(2)逆城镇化
(3)再城镇化
2.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景观变化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
a.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b.缩小区域间和城乡间经济、文化、观念差异,提高生活水平。
c.集中配置水、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土地、水等)资源利用率。
d.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带来的影响
3.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4.现代城市的三大建设方向
(1)海绵城市:借助城市湿地和水系,运用生态学原理,发挥水循环的作用,实施雨污分流,缓解城市内涝,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生态城市
(3)智慧城市:充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度融合,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缓解“大城市病”。
考向1 通过“城镇化的原因”考查“综合思维”
十九大提出要着力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地域差异显著,因此因地制宜,因类指导划分出了城市群地区、粮食主产区、农林牧地区、连片扶贫区、民族自治区五大高质量发展类型区。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新型城镇化发展区分布对应正确的是( )
A.Ⅰ—民族自治区城镇化发展区
B.Ⅱ—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区
C.Ⅲ—农林牧地区城镇化发展区
D.Ⅳ—城市群地区城镇化发展区
2.下列符合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合理措施是( )
A.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B.扩大超级大城市规划
C.城乡建设一步到位
D.快速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Ⅱ区域主要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因此该地应为粮食主产区,故B正确。图示Ⅰ区域哈尔滨、长春等大中城市较集中,应该为城市群地区;Ⅲ区域位于边境地区(我国与朝鲜的边界地区),该地为朝鲜族聚居区,为民族自治区;Ⅳ区域大中城市较少,经济相对落后,不是城市群地区。故可以排除A、C、D。第2题,扩大超级大城市规划、城乡建设一步到位、快速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均属于过度追求发展,不契合实际情况,应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到发展合理可持续,B、C、D错误,A正确。
考向2 通过“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考查“人地协调观”
(2022·广东省四校联考)日本地下街属于公共用地的一部分,是地下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道路型地下街是位于城市公共道路之下的地下商业街,其特点是平面形式与道路相仿,呈现长条形。出入口设置在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上。下图为“道路型地下街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道路型地下街的发展主要缓解( )
A.行人和汽车之间的矛盾
B.公共交通与私人汽车之间的矛盾
C.居住用地与交通用地之间的矛盾
D.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之间的矛盾
4.借鉴日本地下街发展经验,推测我国开发地下街的合适位置( )
①车站的站前广场之下 ②住宅小区之下 ③公共地下停车场周围 ④地铁站周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地面街道是有限的,行人和汽车共用地面街道势必引起一系列安全问题,另外也容易产生交通拥堵状况。因此,地下公共空间既可以作为城市街道的过街通道来保障行人安全,也可以与道路并行成为人车分流的举措。地下街是城市中心少有的成本比较低的区域,开发道路型地下街容纳地面的商铺,也可以缓解商业用地与交通用地之间的矛盾。故A正确。第4题,日本地下街属于公共用地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地面公共空间之下,也可以与地下公共空间连接,不适合布局在住宅小区之下,且人流量较大、嘈杂的地下街会影响居民居住环境,故B正确。
考点练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密度增长越快,人均建设用地减少越多,城市建设用地更加集约。下图示意2000~2014年伦敦、成都、海口、唐山四个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年均增长率(该时期人口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和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该时期城市建设用地的年均增长速度)。据此完成1~2题。
1.处于城镇化进程后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00~2014年乙城市人均建设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
A.规模快速扩张 B.用地结构优化
C.人口密度增加 D.城镇化水平下降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甲城市人口密度年均增长率为负值且最低,加上其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较低,说明甲城市目前发展缓慢,判断该城市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后期,A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2000~2014年乙城市年均建设用地增长率最高,但是乙城市人口密度年均增长率下降,说明乙城市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密度减小,城市用地结构没有优化;城镇化水平应上升。A正确。
(2022·安徽省淮南市模拟)人口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人口半城镇化率能反映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主要表现为非城镇户籍人口未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同等待遇。下图示意2010年我国人口半城镇化率的省际差异。据此完成3~5题。
3.造成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半城镇化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位置差异 B.经济水平
C.自然资源 D.人口政策
4.我国人口半城镇化率高的省级行政区( )
A.均濒临海洋
B.“城市病”最突出
C.经济发展速度慢
D.就业机会较多
5.下列对策中,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口半城镇化问题的是( )
A.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B.降低城镇化速度
C.鼓励逆城镇化
D.扩大大城市规模
答案 3.B 4.D 5.A
解析 第3题,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水平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各省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的数量差异较大,导致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半城镇化率差异较大,因此B正确。第4题,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半城镇化率高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广东、福建、浙江、北京、天津。北京不临海,A错误。人口半城镇化率高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达,“城市病”不一定是最突出的,B错误。广东、福建、浙江、北京、天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C错误。广东、福建、浙江、北京、天津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D正确。第5题,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经济差距,有助于缓解人口半城镇化问题,A正确。降低城镇化速度不利于经济发展,B错误。鼓励逆城镇化在我国现阶段不适合,C错误。我国目前是控制大城市规模,D错误。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长春市位于东北平原腹地,城镇化(下图)的蓬勃发展使自然景观转换为城市建设用地(下表),对城市内热量循环产生阻碍作用,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长春市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城市岛状高温区,但2008年以来,高温区域呈破碎化趋势,至2016年高温区域明显缩小且高温斑块更加破碎。
长春市1990~2016年建设用地面积表
(1)补充完成长春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折线图,并描述长春市建设用地变化特点。(6分)
(2)与1990~2008年相比,说明2008~2016年长春市城市热岛变化特点和依据。(4分)
(3)请你为长春等平原城市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 (1)画图如下:
特点: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长,2008年后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2008年以前的年均增长速度。
(2)城市用地规模增长较快,城市热岛效应范围扩大;高温斑块出现破碎化趋势,热岛效应强度在减弱。
(3)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增加城市绿地和水体,分散布局工业区,建设通风廊道。
解析 (1)根据表格信息绘制即可,2008~2016年的增长率=(774.48-398.18)/398.18×100%,这期间的年均增长率还要除以8,即约为11.81%。根据上图可知,长春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长,2008年以后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2008年以前的年均增长速度。(2)读图分析可知,与1990~2008年相比,一方面,2008~2016年长春市城市用地规模增长较快(根据上题也可得出该结论),所以城市热岛效应范围扩大;另一方面,根据材料信息“但2008年以来,高温区域呈破碎化趋势,至2016年高温区域明显缩小且高温斑块更加破碎”,可知高温斑块出现破碎化趋势,热岛效应强度在减弱。(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从城市规划(如合理布局功能区,建设卫星城,防止城市职能过于集中等)、城市绿地和水体建设、分散布局工业区以及加大通风廊道的建设等角度回答。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图像信息
规模排序前两名的城市,用地规模远远超过其他13个城市且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迅速
说明该城市群有两个核心城市
第1题
根据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大小及增长速度判断核心城市数量
第2题
人口和产业的变化导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
年份(年)
1990
2000
2008
2016
建设用地面积(km2)
165.63
253.59
398.18
774.48
年均增长率(%)
5.31
7.13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3 城镇化: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3 城镇化,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7考点3城镇化学生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7考点3城镇化教师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7考点练3城镇化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1 人口(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1 人口(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5万人,2018年上升至272,04亿人提升到0,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城镇化的过程与问题、解决措施,46,7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3 考点3 海水(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3 考点3 海水(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海—气相互作用的机制,辽东湾海湾封冻会导致,墨累—达令河河口锋附近水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