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2 技法1 分布特征类(含解析)
展开[试题特征] 关于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根据地理事物在空间中存在的形态,可分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种。
[解题方法] 1.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2.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3.面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
[技法点拨] 第(1)题考查学生根据地图信息对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变化的特点进行归纳的能力。时间演变重在描述大熊猫栖息地分布的面积大小变化及扩展或收缩方向上的变化趋势;而空间分布则重在就某一具体的时期,描述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空间形态特征。答题过程关键要抓住图中代表不同时期栖息地范围的“面积大小”和“形态特征”。按照这样的思路,结合材料图提供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就不难归纳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答案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1.(2022·广东惠州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主题创意农园是指利用农田、山丘、水面、树林、牧场、庭院等资源,将文化、教育、科技等融入农园设计,满足游客多元化休闲消费需求的创意休闲农园。江苏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发展主题创意农园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创意和主题不突出等问题。下图为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分布图。
(1)描述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的分布特征。(4分)
(2)指出江苏省主题创意农园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6分)
(3)说出江苏省发展主题创意农园的意义。(6分)
(4)若你受邀参与某主题创意农园的规划设计,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 (1)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临近主要城市分布;临近交通线分布。
(2)交通条件;客源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特色农业资源)。
(3)带动住宿、餐饮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或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或促进农业与第三产业有机融合);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4)依据地方特色,构建特色主题创意农园;完善区域周边交通等基础设施;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 0 ℃或以下而呈冻结的状态。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纬度较高的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季节冻土(冻结半月至数月)和多年冻土(冻结数年至数万年)。下图为1964~2017 年东北三省冬半年最大冻土深度和最大积雪深度等值线图,研究发现,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总体北移。
(1)描述图中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及原因。(8分)
(2)说出图中甲处积雪深度与最大冻土深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原因。(6分)
(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推测东北三省冻土的变化。(6分)
答案 (1)①由南向北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数值增大。原因: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冻土深度越深。
②中部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等值线向北弯曲。原因:中部地区为平原,海拔较低,温度较高,冻土深度较浅。
(2)相关性:呈负相关(积雪厚度大/小,最大冻土深度浅/深)。
原因:积雪厚度大,阻碍地-气热量交换(地面辐射散失),保温作用强,地温高,最大冻土深度浅。
(3)冻土总体厚度变薄;多年冻土分布的范围变小;季节性冻土(冻结)持续时间变短。先“总”
首先描述整体分布特征(如分散、集中、均匀、不均等),或描述点状事物分布的形状(如呈环状、线状、条带状、串珠状等)
后“分”
然后局部分述。
①“点”没有大小差异:可为“位置+数量、疏密”,如××方位分布密集或沿××(如交通线)分布;也可为数量或空间的变化,如由××方位向××方位增多。
②“点”有大小之分:描述大小、等级的分布差异,如小城市分布在大城市周围,或者污染重的工厂主要分布在××方向
再“极值”
最后描述极值区域,如××方位分布最多最集中,××方位分布最少
位置+变化
由××方位向××方位增加(或减少)
位置+走向
××方向延伸,与××(海岸线、纬线、等高线)平行 (××参照物即影响等值线的因素)
位置+延伸
位置+疏密
××方向密集(稀疏)
位置+极值
××方向数值最高(低)(极值是图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面积大小及变化
面积的大小;随时间变大还是变小
空间范围的形状
呈现××形状(环状、半环状、带状等)
分布位置及变化
分布在××方位;沿××分布(河流、海岸线、铁路线);向××方位扩展
空间格局及变化
集中成片或碎片化严重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1 技法6 文字材料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1 技法6 文字材料类(含解析),共3页。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1 技法3 景观图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1 技法3 景观图类(含解析),共4页。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1 技法5 区域图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1 技法5 区域图类(含解析),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