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4 微专题27 生态文明(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4 微专题27 生态文明(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导致农村房屋闲置的直接原因是,“共享村落”建设,可以,该综合种养模式属于,该综合种养模式主要成效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广东地理)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1~2题。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A.进水区 B.出水区C.水稻区 D.螺沟区答案 1.D 2.C解析 第1题,传统稻田养螺时间为稻田水量充足的夏季,秋冬季稻田排水后,田螺无法正常养殖;由于田螺缺水时有钻泥的习性,还会造成捕捞困难。开挖螺沟后,秋冬季节可以在螺沟内保存水源,为田螺生长、越冬提供适宜的环境。因此稻田中开挖螺沟是为了改善田螺的生长环境,目的不是改善稻田的条件,A、B排除,D正确。田螺的天敌是鸟类,开挖螺沟后,会使田螺更容易暴露,增加了鸟类对田螺的威胁,C错。第2题,生态循环是营养物质和能量在各个营养级之间流动的过程,是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进水区、出水区只在环境和微生物之间存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相对来说最简单,排除A、B;螺沟区包括环境、田螺、微生物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比较复杂;水稻区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植物,所有环节在此区域都参与了生态循环过程,因此最为复杂,选C。(2022·吉林省长春市质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省安吉县高家堂村依靠丰富的毛竹资源发展工业,成为当时县里的富裕村,但生态环境问题突出。1998年开始,高家堂村通过实施封山育林,禁用除草剂,恢复刀砍锄头挖的传统除草方式等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开展休闲度假区、山水风景区和农业观光区等建设,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村。据此完成3~4题。3.高家堂村恢复传统除草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水土污染 B.防止水土流失C.节约除草成本 D.增加就业机会4.高家堂村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立足点是发展( )A.竹林产业 B.生态经济C.旅游产业 D.观光农业答案 3.A 4.B解析 第3题,材料中信息“禁用除草剂,恢复刀砍锄头挖的传统除草方式”,主要是为了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缓解除草剂对水土的污染,A正确;采用传统的除草方式会使土壤变得疏松,容易出现水土流失,B错误;用传统的除草方式增加了除草成本,C错误;主要目的不是增加就业机会,而是恢复生态,D错误。第4题,高家堂村生态问题严重,实现乡村振兴的立足点首先是抓好生态环境,在保证生态环境良好的基础上发展经济,B正确;在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竹林产业、旅游产业和观光农业,A、C、D错误。“共享村落”是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资产,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举措。如图示意“共享村落”主要用途。据此完成5~7题。5.导致农村房屋闲置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服务短缺 B.基础设施落后C.生态环境脆弱 D.乡村人口迁移6.“共享村落”建设,可以( )①增加村民财产收益 ②满足城市人田园梦想 ③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④加快当地城镇化速度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7.“共享村落”实现了城乡居民权益共享、发展共享,顺应了( )A.产城融合发展大趋势B.区际协调发展大趋势C.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D.产业协调发展大趋势答案 5.D 6.A 7.C解析 第5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乡村人口外迁,导致农村房屋闲置,D正确;农村地区社会服务短缺、基础设施落后,这均是促使农村人口迁移的因素,相比而言,D选项表述更符合题干信息“直接原因”,A、B错;农村地区并不一定生态环境脆弱,且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也不属于促使农村人口迁移以及导致农村房屋闲置的直接原因,C错。故选D。第6题,通过建设“共享村落”,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居住、养老、文化等产业,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村民财产收益;城市市民可以在农村休闲居住,也可以在农村养老,实现了城市人田园梦想,①②③正确。“共享村落”建设主要是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资产,促进乡村振兴,不能加快当地城镇化速度,④错。故选A。第7题,“共享村落”实现了城乡居民权益共享、发展共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市资本、资源流入农村,推动“三农”发展,促进城乡深度融合,顺应了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C正确;“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与材料信息关系不大,A错;区际协调发展的范围较为广泛,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城市和乡村的融合发展,C选项表述更准确,B错;产业协调发展主要是调和三次产业的比重关系,与材料信息关系不大,D错。故选C。 (2022·江西赣州期末)为了应对夏季高温导致的鱼塘水质恶化,重庆某水产养殖户采用了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如图所示),在池塘上利用浮床固定种植空心菜,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所种空心菜卖价高出市场三倍。据此完成8~10题。8.下列地区最适合推广该综合种养模式的是( )A.珠江三角洲 B.黄土高原C.湟水谷地 D.河西走廊9.该综合种养模式属于( )A.种植业 B.畜牧业C.渔业 D.混合农业10.该综合种养模式主要成效有( )①解决了鱼类的食物来源 ②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 ③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④丰富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8.A 9.D 10.B解析 第8题,由材料可知,“鱼菜共生”模式可以应对夏季高温导致的鱼塘水质恶化,同时蔬菜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和较为丰富的热量条件,鱼的生长更是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可知“鱼菜共生”的农业生产模式适宜在水系发达和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故选A。第9题,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种菜和养鱼的有机结合,属于混合农业,故选D。第10题,利用浮床种菜,其对水体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③正确;鱼类的排泄物会转化成蔬菜生长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②正确;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但也需要人为投放食物,因此该种养模式不能完全解决鱼类的食物来源,①错误;“鱼菜共生”模式可以在一块地里生产不同的农产品,不仅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④正确。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4 微专题26 水体富营养化(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9 微专题17 桥(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桥梁建设的区位因素,桥梁建设的新技术、新手段,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8 微专题14 农田覆盖技术(含解析),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共同点,不同点,风障畦一般位于风障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