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分)如图所示的厨房用品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a和b B.b和c C.c和d D.d和a
2.(2分)如图是一种切甘蔗用的铡刀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刀刃很薄可以增大压力
B.铡刀实质上是一种费力杠杆
C.甘蔗放在a点比b点更易被切断
D.手沿F1方向用力比沿F2方向更省力
3.(2分)下列生活实例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有( )
甲: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
乙: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丙:物体在绳子力作用下升高
丁:用尽全力搬石头,搬而未起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
4.(2分)关于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多的机械,其功率就越大
B.越省力的机械,其功率就越小
C.做功越慢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低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
5.(2分)小婷陪妈妈去超市购物,自动扶梯将她们从一楼匀速送上三楼。在这个过程中,关于小婷的机械能的变化( )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D.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6.(2分)如图所示,用一细线悬挂一根粗细均匀的轻质细麦秸秆,使其静止在水平方向上,在蚂蚁爬行的过程中麦秸秆在水平方向始终保持平衡,则( )
A.两蚂蚁的质量一定相等
B.两蚂蚁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两蚂蚁的质量与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积一定相等
D.两蚂蚁对麦秸秆的压力一定相等
7.(2分)如图所示,物重为G的物体在不同简单机械中均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拉力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
A.F3<F1<F2 B.F2<F1<F3 C.F1<F3<F2 D.F2<F3<F1
8.(2分)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1和F2分别把质量相等的重物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
A.力F1做功的功率小
B.甲、乙两个滑轮组的额外功相同
C.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D.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总功相同
9.(2分)两铁块相互接触时无热传递,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 )
A.内能 B.热量 C.温度 D.分子势能
10.(2分)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11.(2分)在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的外侧,常设有如图所示的避险车道,供刹车失灵的车辆自救,可以被强制减速停车。假设避险车道路面情况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下坡路段刹车失灵的大货车若不采取措施,动能将越来越大
B.避险车道相当于一个斜面
C.大货车冲上避险车道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越来越大
D.大货车冲上避险车道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2.(2分)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固定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当匀速提升物体时,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1m/s,每个滑轮重1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B.物体的重力为40N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4m/s
D.拉力F的功率为2W
二、填空题
13.(2分)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常用的燕尾夹,AB=BC,当用力摁住C点打开该夹子时 点看作支点,此时夹子可近似看作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14.(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健身器械,AOB可视为一个杠杆,重物被抬起。想要更容易抬起重物,应该将手 (选填“靠近”或“远离”)O点,这是因为增大了 。
15.(2分)小明同学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根据图象,则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 F2;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 P2(均选填“>”、“=”或“<”)。
16.(3分)小刚将重5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推动4m,用时10s,小刚所用水平推力为60N J,推力所做的功为 J,推力做功的功率为 W。
17.(1分)如图,OA为长2m的轻杆,与固定在竖直墙面上的光滑转轴相连接。将一重为30N的物体用轻绳拴在OA的中点B处,静止在图示位置,则F= N。
18.(3分)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若斜面是光滑的,则推力为 N;如果斜面不光滑,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 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19.(3分)小勇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拉着物体匀速前进了0.2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若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为9N,则它所做的功是 J.如果小勇对绳的拉力F=4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0.(2分)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每次运送的量不定,如图乙记录了在整个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增加而变化的图象,(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N。当运送的货物重为4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21.(2分)如图,某人将一物体用F=60N的推力匀速将一个重300N的物体推上高h=1m、长s=6m的斜面,则此人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 J,总功为 J,摩擦力为 N,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22.(3分)甲站在0.5m/s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0.7m/s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乙两人质量相等,甲上行中动能 (选填“增加”、“不变”、“减少”)。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 乙的重力势能,甲的机械能 乙的机械能。(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3.(2分)如图所示,钢球从高h处的斜槽上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能将B撞出一段距离S.再让同一钢球从高1.5h处由静止滚下,重复第一次实验。实验表明:质量相同时 ,木块B被撞得越远。在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h、f1.5h,则fh f1.5h(选填“>”、“=”或“<”)。
三、解答题
24.(2分)用滑轮组提升重45N的物体,绳子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N,假设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均不计
25.(2分)如图是一个杠杆式简易起吊机,它上面装了一个定滑轮可以改变拉绳的方向,杠杆OBA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上画出杠杆OBA的动力臂L和物体M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6.(2分)如图所示,在C点用力把桌腿A抬离地面时,桌腿B始终没有移动
27.(4分)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300N的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向上提升10s。
(1)若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求人对绳的拉力F;
(2)实际中动滑轮重为40N,克服绳重和摩擦所做的额外功为60J,求拉力做的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8.(6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此时可将他视为一个杠杆,A点为他身体的重心。
(1)则他将身体匀速撑起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多少?
(2)某次测试中,测得他在1min内做了30个俯卧撑,且每次将身体撑起时,
①他将身体撑起一次所做的功?
②他在测试时做俯卧撑的功率?
29.(9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 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 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应在B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在 A、B两点下方各取下一个钩码 (选填“左”或“右”)端下沉。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测量和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物理量,在进行多次实验的过程中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同时改变4个量进行探究测量。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
(5)小红回家后利用筷子,秤钩,轻质细绳,秤钩挂在A点,改变物体M悬挂点的位置至B,OA的长度为5cm,OB的长度为2cm,物体M的质量为50g,则B点作为杆秤对应的质量刻度值为 g,该杆秤所能测量的物体质量的最大值为 g。
30.(12分)同学们用一个滑轮、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分别做了以下实验
Ⅰ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①如图甲,为了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尽可能接近绳子受到的实际拉力,实验中提升的钩码质量应取 (选填“大”或“小”)些。
②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是 。
Ⅱ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①测出 的重力,然后组装好如图乙所示的装置;
②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 上升。
Ⅲ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①实验中要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是为了 ;
②小红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因为她没有考虑到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如果这样做,测得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
实验
序号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c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
距离s/cm
①
1.0
20.0
0.7
40.0
②
2.0
20.0
1.2
40.0
③
3.0
20.0
1.7
40.0
a第①次实验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第②次实验的有用功是 J。
b第③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速度为0.05m/s,则拉力的功率为 W,
c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 (增大/减小/不变)。
31.(5分)某兴趣小组将一张硬卡片对折,在开口的一边剪两个小豁口A和B,然后套上橡皮筋(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卡片跳起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该兴趣小组提出了如下猜想:
A.与卡片的质量有关
B.与橡皮筋的形变量有关
C.与橡皮筋的条数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选用几根相同的橡皮筋和几张相同材料的卡片进行实验。
(1)小明将图中的卡片反过来,把它放在桌面上用手向下压,使橡皮筋伸长,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个现象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 ,因此它具有弹性势能。松手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卡片的 能。
(2)探究跳起高度与质量是否有关,应选择质量不同的卡片,控制其它实验条件相同。操作中将卡片反过来 。
(3)探究跳起高度与橡皮筋的形变量是否有关,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卡片上的二个卡口之间的间隔减小,则卡片跳起的高度变 (选填“高”或“低”)。
32.(9分)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小明同学让钢球分别从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木块。
(1)利用图中的器材可以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 。
(2)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 (选填“钢球”或“木块”)动能的大小;
(3)实验中,钢球碰撞木块后继续向前运动,在水平木板上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p,木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则Ep W(选填:“>”、“<”或“=”)。
(4)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关系时,当换用另一个钢球实验时,发现它将木块撞出了木板,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选填序号)。
①换质量更大的木块;
②降低第二次钢球的高度;
③换质量更大的钢球;
④换质量更小的钢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分)如图所示的厨房用品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a和b B.b和c C.c和d D.d和a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找出支点,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解:
a、起瓶器在使用过程中,是省力杠杆;
b、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是费力杠杆;
c、筷子在使用过程中,是费力杠杆;
d、图示剪刀在使用过程中,是省力杠杆;
可见属于费力杠杆的是b和c。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2.(2分)如图是一种切甘蔗用的铡刀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刀刃很薄可以增大压力
B.铡刀实质上是一种费力杠杆
C.甘蔗放在a点比b点更易被切断
D.手沿F1方向用力比沿F2方向更省力
【分析】(1)根据增大压强的方法判定;
(2)对于杠杆类型的判断可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上入手;
(3)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阻力臂,能减小动力;
(4)在阻力、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
【解答】解:
A、刀刃很薄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B、铡刀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B错误;
C、甘蔗放在a点比b点时的阻力臂更小,动力会越小,故C正确;
D、手沿F1方向用力比沿F2方向时的动力臂要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利用生活中某一实例,较全面地考查了物理知识的应用,揭示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物理意识,是中考的常见题型。
3.(2分)下列生活实例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有( )
甲: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
乙: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丙:物体在绳子力作用下升高
丁:用尽全力搬石头,搬而未起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
【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一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解答】解:
甲、推着小车前进,小车在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乙、用力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拉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
丙、绳子对物体有向上的拉力,所以拉力对物体做了功;
丁、人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但石头没有通过距离。
所以做了功的是甲和丙。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了做功的必要条件,注意三种不做功的情况:一是有力没距离;二是有距离没力;三是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通过距离相互垂直。
4.(2分)关于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多的机械,其功率就越大
B.越省力的机械,其功率就越小
C.做功越慢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低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
【分析】①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大小与做功多少和所用时间都有关,与机械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无关;
②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机械效率与是否省力、做功快慢没有关系。
【解答】解:
A、由公式P=知;做功多,则功率不能确定;
B、功率与机械的省力情况无关;
C、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功率小,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D、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其机械效率就越高。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功率、机械效率及机械省力情况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5.(2分)小婷陪妈妈去超市购物,自动扶梯将她们从一楼匀速送上三楼。在这个过程中,关于小婷的机械能的变化( )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D.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分析】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从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考虑。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机械能=动能+势能。在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时,不考虑弹性势能。
【解答】解: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小婷陪妈妈站在自动扶梯上,小婷和妈妈的质量不变,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故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6.(2分)如图所示,用一细线悬挂一根粗细均匀的轻质细麦秸秆,使其静止在水平方向上,在蚂蚁爬行的过程中麦秸秆在水平方向始终保持平衡,则( )
A.两蚂蚁的质量一定相等
B.两蚂蚁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两蚂蚁的质量与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积一定相等
D.两蚂蚁对麦秸秆的压力一定相等
【分析】蚂蚁爬行过程中,杠杆始终平衡,说明两侧始终满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解答】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6L2
蚂蚁爬行时满足:G1L7=G2L2
得:m5gv1t=m2gv6t
∴m1v1=m4v2
故选:C。
【点评】根据平衡条件,用顺推的方法得到答案,排除错误选项,为解题节省时间。
7.(2分)如图所示,物重为G的物体在不同简单机械中均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拉力F1、F2、F3的大小关系是( )
A.F3<F1<F2 B.F2<F1<F3 C.F1<F3<F2 D.F2<F3<F1
【分析】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
(1)先判断动力臂和阻力臂关系,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出力F1和重力G的关系;
(2)使用滑轮组时,先判断出承担总重绳子的段数n,再根据F2=G得出力F2和重力G的关系;
(3)使用动滑轮时,若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费一倍的力,此时F3=2G。
【解答】解:由题知,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
(1)第一幅图中L1=L2,为等臂杠杆,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2=G;
(2)第二幅图是滑轮组,承担总重的绳子段数n=32=G;
(3)第三幅图是动滑轮,但动力作用在轴上,则F3=6G;
由此可知F2<F1<F8,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杠杆、滑轮组、动滑轮时拉力的计算,明确各种装置的特点是关键。
8.(2分)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1和F2分别把质量相等的重物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 )
A.力F1做功的功率小
B.甲、乙两个滑轮组的额外功相同
C.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D.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总功相同
【分析】由题意可知,两滑轮组的拉力、运动时间、重物的重力、重物上升的高度均相同。
(1)根据图示滑轮组可知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s=nh得出两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关系,利用W=Fs得出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总功关系,利用P=得出拉力做功的功率关系;
(2)根据W=Gh比较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有用功关系,利用额外功等于总功减去有用功比较额外功关系,再利用η=×100%得出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关系。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两滑轮组的拉力关系为F1=F2,运动时间t、重物的重力G。
AD.由图可知,两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分别为n甲=4,n乙=2,即n甲>n乙,
由s=nh可知,两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关系为s甲>s乙,
因两滑轮组的拉力相等,
所以,由W=Fs可得,甲总甲>W总乙,故D错误;
又因所用的时间相等,且W总甲>W总乙,
所以,由P=,力F1做功的功率大,故A错误;
BC.因两重物G的重力和上升的高度h均相等,
所以,由W有=Gh可知,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有用功相等,
又因额外功等于总功减去有用功,且W总甲>W总乙,
所以,甲滑轮组的额外功较大;
有用功相等,甲滑轮组的总功较大×100%可知,η甲<η乙,即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滑轮组的特点和做功公式、功率公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明确有用功、总功以及额外功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9.(2分)两铁块相互接触时无热传递,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 )
A.内能 B.热量 C.温度 D.分子势能
【分析】首先知道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如果温度一样,则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解答】解: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要有温度差,这样热量才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内能等没有关系,不是分子势能的标志,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热传递基本条件的理解,知道只有存在温度差,才会发生热传递。
10.(2分)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2)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
(3)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
【解答】解: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B不符合题意;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的高低,不是内能的大小,所以,故C符合题意;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某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
故选:C。
【点评】热量是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内能,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达,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修饰。
11.(2分)在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的外侧,常设有如图所示的避险车道,供刹车失灵的车辆自救,可以被强制减速停车。假设避险车道路面情况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下坡路段刹车失灵的大货车若不采取措施,动能将越来越大
B.避险车道相当于一个斜面
C.大货车冲上避险车道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越来越大
D.大货车冲上避险车道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分析】(1)动能的大小与速度和质量有关;
(2)根据图像分析车道的作用;
(3)(4)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解:A、下坡路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故B正确;
C、大货车冲上避险车道时,重力势能越来越大;
D、大货车冲上避险车道时,由于存在摩擦,还有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
故选:D。
【点评】知道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并能结合其能量的转化解决实际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2.(2分)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固定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当匀速提升物体时,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1m/s,每个滑轮重1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B.物体的重力为40N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4m/s
D.拉力F的功率为2W
【分析】(1)知道拉力F和动滑轮重,忽略绳重和摩擦,利用F=(G物+G轮)求物重大小;
忽略绳重和轴摩擦,利用η====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由图可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则s=3h,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为物体上升速度的3倍;
(3)利用P===Fv计算拉力的功率。
【解答】解:AB、由图可知,忽略绳重和轴摩擦(G物+G动滑轮),即20N=物+10N),解得G物=50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83.3%、B错误;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2v=3×0.4m/s=0.3m/s;
D、拉力的功率:P==,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滑轮组特点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n的确定(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二是忽略绳重和轴摩擦,拉力F=(G物+G动滑轮)三是正确利用P===Fv计算功率。
二、填空题
13.(2分)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常用的燕尾夹,AB=BC,当用力摁住C点打开该夹子时 B 点看作支点,此时夹子可近似看作 等臂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分析】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为支点,当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时,是等臂杠杆。
【解答】解:当用力摁住C点打开该夹子时,AC是围绕B点转动的;由于AB=BC,为等臂杠杆。
故答案为:B;等臂。
【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的五要素的确定、杠杆分类,属于基础题目。
14.(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健身器械,AOB可视为一个杠杆,重物被抬起。想要更容易抬起重物,应该将手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O点,这是因为增大了 动力臂 。
【分析】此题可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从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动力臂越大越省力,阻力臂越大越费力。
【解答】解: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3L2可知,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大越省力,这样做是为了增大动力臂。
故答案为:远离;动力臂。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的理解和掌握,弄明白力和力臂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5.(2分)小明同学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根据图象,则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 = F2;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 > P2(均选填“>”、“=”或“<”)。
【分析】(1)根据力的平衡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的大小;
(2)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两次通过的路程,或者比较物体通过相同路程两次所用时间得出速度的大小;又知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的大小;利用P===Fv分析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大小。
【解答】解:
(1)同一物体的重力不变,则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由于物体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1=F2=f;
(2)由(1)知,F3=F2,
由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所以运动的速度v1>v3;
根据P===Fv可知1>P2。
故答案为:=;>。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16.(3分)小刚将重5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推动4m,用时10s,小刚所用水平推力为60N 0 J,推力所做的功为 240 J,推力做功的功率为 24 W。
【分析】(1)力学里所说的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由题已知水平推力的大小F和在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根据W=Fs可以计算出推力所做的功;
(3)已知推力所做的功W和所用的时间t,则可根据P=,可计算出推力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1)根据力做功的条件可知物体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故重力所做的功为0J;
(2)已知推力F=60N,在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4m;
(3)已知推力做功W=240J,所用时间t=10s。
故答案为:5;24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以及判断力是否做功,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17.(1分)如图,OA为长2m的轻杆,与固定在竖直墙面上的光滑转轴相连接。将一重为30N的物体用轻绳拴在OA的中点B处,静止在图示位置,则F= 7.5 N。
【分析】以O点为支点,根据平衡条件求解OA杆受到的拉力F。
【解答】解:
图中杠杆以O点为支点,因动力F垂直于OA1=OA=2m,
重物用轻绳拴在OA的中点B处,由几何知识可得阻力臂L5=OA×sin30°==0.5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L8=GL2,
则:F===7.5N。
故答案为:4.5。
【点评】本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以O点为支点,关键是得出各力的力臂。
18.(3分)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若斜面是光滑的,则推力为 1000 N;如果斜面不光滑,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 1250 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250 N。
【分析】(1)若斜面是光滑的,则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推力做的功等于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根据W=Gh求出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根据W=Fs求出推力;
(2)如果斜面不光滑,根据×100%算出总功,根据W总=Fs算出推力;
(3)总功减去有用功求出额外功,额外功为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根据W=fs求出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解:(1)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为:
W=Gh=5000N×1m=5000J,
若斜面是光滑的,则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则推力的大小:
F===1000N;
(2)如果斜面不光滑,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
根据可得此时的总功:
W总===6250J,
此时所用的推力:
F′===1250N;
(3)因为W总=W额+W有,所以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
W额=W总′﹣W有=6250J﹣5000J=1250J,
根据W额=fs可得摩擦力的大小:
f===250N。
故答案为:1000;1250。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用功、总功、斜面的机械效率和摩擦力的计算,关键是知道额外功为克服斜面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19.(3分)小勇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拉着物体匀速前进了0.2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0.6 m.若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为9N,则它所做的功是 1.8 J.如果小勇对绳的拉力F=4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75 %
【分析】由图可知,摩擦力的大小由3股绳子承担,s=3h,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利用W有用=fh求解;拉力做的功为总功,利用W总=Fs求总功,再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由图可知,承担摩擦力大小的绳子股数n=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h=4×0.2m=7.6m,
克服摩擦力做功(有用功):W有用=fh=9N×2.2m=1.6J;
拉力做的功(总功):W总=Fs=4N×0.6m=2.4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
故答案为:0.6;4.8。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承担物重绳子股数的确定方法、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确定克服摩擦力做功为有用功是本题的关键。
20.(2分)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每次运送的量不定,如图乙记录了在整个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增加而变化的图象,(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100 N。当运送的货物重为4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0% 。
【分析】(1)由图象可知,当货物重力为1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0%,再利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η====求动滑轮的重;
(2)利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η=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货物重力G=100N时,
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时η====,所以动滑轮的重
G动===100N;
(2)不计绳重和摩擦,运送的货物重为400N时
η'===80%。
故答案为:100;80%。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机械效率的计算,利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η====是解题的关键。
21.(2分)如图,某人将一物体用F=60N的推力匀速将一个重300N的物体推上高h=1m、长s=6m的斜面,则此人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 300 J,总功为 360 J,摩擦力为 10 N,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83.3% 。
【分析】(1)知道物体重和提升的高度(斜面高),利用W=Gh求克服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知道推力和斜面长,利用W=Fs求推力做的总功;
(2)总功减去有用功就是额外功;额外功等于摩擦力和斜面长的乘积,再利用W额=fs求摩擦力大小;
(3)已知有用功和总功,利用效率公式求斜面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1)人对物体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300N×1m=300J;
推力做的总功:
W总=Fs=60N×6m=360J;
(2)克服摩擦力做功(额外功):
W额=W总﹣W有用=360J﹣300J=60J,
因为W额=fs,
所以摩擦力f===10N;
(4)斜面的机械效率:η==×100%≈83.3%。
故答案为:300;360;83.3%。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斜面时有用功(克服物体重力做功)、额外功(克服摩擦力做功)、总功(推力做功)、机械效率的计算,知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额外功是本题的关键。
22.(3分)甲站在0.5m/s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0.7m/s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乙两人质量相等,甲上行中动能 不变 (选填“增加”、“不变”、“减少”)。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 等于 乙的重力势能,甲的机械能 小于 乙的机械能。(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分析】将题目中提到的物理情景与对应的动能、重力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决定因素联系起来即可解决此题。
【解答】解:甲在上行过程中,甲的质量和速度都不变,两者都不变。
在图示位置中,甲、乙两人的高度相同,根据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由质量和举高的高度这两个因素来决定可知。
由题意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结合动能的决定因素可知。根据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结合两人的势能相等,所以可以判断。
故答案为:不变;等于。
【点评】通过题意,明确甲、乙两者各因素的异同点是解决此题的突破口。
23.(2分)如图所示,钢球从高h处的斜槽上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能将B撞出一段距离S.再让同一钢球从高1.5h处由静止滚下,重复第一次实验。实验表明:质量相同时 大 ,木块B被撞得越远。在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h、f1.5h,则fh = f1.5h(选填“>”、“=”或“<”)。
【分析】(1)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被撞的距离来反映,在质量相同时,钢球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据此判断。
【解答】解:(1)在实验中,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被撞的距离来反映的,钢球的速度越大,所以木块B被撞得越远。
(2)在两次实验中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不变,则fh=f1.5h。
故答案为:大;=。
【点评】通过本题的实验考查了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结合实验现象做出判断,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三、解答题
24.(2分)用滑轮组提升重45N的物体,绳子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0N,假设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均不计
【分析】(1)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均不计,物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根据省力公式F=G物变形即可求出绳子的段数;
(2)如n为奇数,则绳子是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开始绕;如n为偶数,则绳子是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开始绕。
【解答】解:根据题意,动滑轮重,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为:n=,故需要三段绳子提升,为奇数,绳子起始端应系在动滑轮的挂钩上,如下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滑轮组省力情况的计算以及滑轮组的绕制的理解和掌握。
25.(2分)如图是一个杠杆式简易起吊机,它上面装了一个定滑轮可以改变拉绳的方向,杠杆OBA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上画出杠杆OBA的动力臂L和物体M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分析】(1)支点在O点,根据动力臂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作出动力臂L1;
(2)首先找出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即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然后确定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最后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解答】解:
(1)从支点向动力作用线引垂线,作出动力臂,标上字母L
(2)过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
【点评】明确力臂的概念,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即可找出力臂的位置,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方向竖直向下,明确了这些基本概念便不难解决。
26.(2分)如图所示,在C点用力把桌腿A抬离地面时,桌腿B始终没有移动
【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要想施加最小的力,必须是力臂最大。
【解答】解:连接BC,则BC就是最长的动力臂,要使杠杆平衡动力方向向上;如下图所示:
【点评】为了确定最小的力就必须找力臂最大时对应的力,此时力的作用点应该离支点最远。
27.(4分)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300N的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向上提升10s。
(1)若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求人对绳的拉力F;
(2)实际中动滑轮重为40N,克服绳重和摩擦所做的额外功为60J,求拉力做的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分析】(1)由图可知n=2,利用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时F=G求人对绳的拉力F;
(2)利用v=求出物体上升的高度,利用W有=Gh求有用功,利用W动=G动h求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额外功,利用W总=W有+W动+Wf求拉力做的总功,利用η=×100%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1)由图可知n=2,因为不计动滑轮重,所以人对绳的拉力:
F=G=;
(2)由v=可知
h=vt=0.6m/s×10s=1m,
拉力做的有用功:
W有=Gh=300N×1m=300J,
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额外功:
W动=G动h=40N×6m=40J,
则拉力做的总功:
W总=W有+W动+Wf=300J+40J+60J=4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
答:(1)人对绳的拉力为150N;
(2)拉力做的功为40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绳子的拉力、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明确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是关键。
28.(6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此时可将他视为一个杠杆,A点为他身体的重心。
(1)则他将身体匀速撑起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多少?
(2)某次测试中,测得他在1min内做了30个俯卧撑,且每次将身体撑起时,
①他将身体撑起一次所做的功?
②他在测试时做俯卧撑的功率?
【分析】(1)根据图示求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利用杠杆平衡的条件可以求出地面对手的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得出地面对手的作用力。
(2)根据W=Fs即可求出F做的功;
(3)求出1分钟内做的总功,然后根据P=即可求出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1)由图可知,动力臂L1=0.7m+0.6m=5.5m,
阻力臂L2=2.9m,阻力等于重力F2=G=500N,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6L1=F2L2
即:F1×1.8m=500N×0.9m
则F2=300N,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
F=F1=300N;
(2)①每次所做的功:
W=Fs=300N×0.5m=120J;
②1min做的总功:
W总=nW=30×120J=3600J,
功率:P===60W。
答:(1)若他将身体撑起,地面对手的作用力至少要300N;
(2)①将身体撑起,每次肩膀上升的距离均为0.7米;
②他在测试时的功率是60W。
【点评】本类型题涉及知识面比较多,关键是熟练掌握功、功率的计算公式以及杠杆平衡知识,分析图片信息,由图找出动力臂与阻力臂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9.(9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 右 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应在B点挂 6 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在 A、B两点下方各取下一个钩码 右 (选填“左”或“右”)端下沉。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测量和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物理量,在进行多次实验的过程中 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同时改变4个量进行探究测量。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 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的平衡有影响 。
(5)小红回家后利用筷子,秤钩,轻质细绳,秤钩挂在A点,改变物体M悬挂点的位置至B,OA的长度为5cm,OB的长度为2cm,物体M的质量为50g,则B点作为杆秤对应的质量刻度值为 0 g,该杆秤所能测量的物体质量的最大值为 80 g。
【分析】(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方便测量力臂;
(2)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一个小格是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在B点挂钩码的数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哪端下沉;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答;多次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4)图丁中,支点位于动力和阻力的右侧,弹簧测力计不但提了钩码,而且还提了杠杆,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
(5)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ALA=FBLB,即4G×3L=FB×8L,解得FB=6G,需挂6个钩码、B两点下方各取下一个钩码,右侧6G×2L=10GL,右端将下沉;
(3)如图丙所示,保持B点不变,此时F的力臂变短,力变大;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本实验中,不断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进行实验;
(4)图丁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导致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原因是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的平衡有影响;
(5)秤钩处不放物体时,杆秤平衡;
该杆秤所能测量的物体质量的最大时,M在C点,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G物×LOA=GM×LBC
又因,G=mg物×LOA=mM×LBC,
即:m物==80g;
故答案为:(1)右;水平;右;(3)变大;(4)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的平衡有影响;80。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重点考查了实验器材组装,杠杆平衡条件的分析等问题,有一定难度。
30.(12分)同学们用一个滑轮、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分别做了以下实验
Ⅰ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①如图甲,为了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尽可能接近绳子受到的实际拉力,实验中提升的钩码质量应取 大 (选填“大”或“小”)些。
②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是 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
Ⅱ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①测出 滑轮与钩码 的重力,然后组装好如图乙所示的装置;
② 竖直匀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 匀速 上升。
Ⅲ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①实验中要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是为了 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
②小红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因为她没有考虑到 摩擦力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如果这样做,测得的机械效率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
实验
序号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c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
距离s/cm
①
1.0
20.0
0.7
40.0
②
2.0
20.0
1.2
40.0
③
3.0
20.0
1.7
40.0
a第①次实验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71.4% ,第②次实验的有用功是 0.4 J。
b第③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速度为0.05m/s,则拉力的功率为 0.17 W,
c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 增大 (增大/减小/不变)。
【分析】(1)①钩码越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接近绳子受到的实际拉力;
②定滑轮的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①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不仅要克服物体的重力,而且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
②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只有让钩码匀速上升,此时滑轮对钩码的拉力的大小才会等于钩码的重力,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拉力的大小;
(3)①要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测出G、h、F、s,需要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从而计算有用功和总功;
②在测力计静止时,不会克服轮与轴、绳与轮之间的摩擦考虑;
③a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应用效率公式求出动滑轮的效率;根据W=Gh算出有用功。
b拉力的功率即总功的功率,根据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得出拉力的速度,根据公式P=Fv计算拉力的功率;静止时,消除了摩擦力的影响,测力计示数变小。
c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机械效率的变化和物重变化的关系。
【解答】解:
Ⅰ:①钩码越重时,摩擦力和绳子重力在总重中占的比例越小,故应该取质量较大的钩码;
②定滑轮的特点是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Ⅱ:①在使用动滑轮时,不仅要提升物体,所以,先测出滑轮与钩码总重;
②只有让钩码匀速上升时,此时滑轮对钩码的拉力的大小才会等于钩码的重力,所以,使钩码匀速上升。
Ⅲ:①为了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从而计算有用功和总功。
②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出了数据,由于不会克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她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如果这样做,额外功少,则测得的机械效率变大;
③a、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η1=×100%=;
第②次实验的有用功:W有用2=G2h2=2.0N×8.2m=0.2J;
b、拉力端移动的速度v=nv钩码=2×0.05m/s=2.1m/s,
第③次实验时拉力的功率:P=Fv=1.3N×0.1m/s=4.17W;
c、根据表格数据,后面两次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η2=83.3%,η5≈88.2%;
根据三次的机械效率及物重的变化可得: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
故答案为:Ⅰ①大;②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Ⅱ①滑轮与钩码;②竖直匀速;
Ⅲ①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②不正确;摩擦力;
③a、71.4%;b、8.17;c。
【点评】此题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首先要熟练掌握机械效率的公式,会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同时考查了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及有关功率的计算,注意公式的推导。
31.(5分)某兴趣小组将一张硬卡片对折,在开口的一边剪两个小豁口A和B,然后套上橡皮筋(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卡片跳起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该兴趣小组提出了如下猜想:
A.与卡片的质量有关
B.与橡皮筋的形变量有关
C.与橡皮筋的条数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选用几根相同的橡皮筋和几张相同材料的卡片进行实验。
(1)小明将图中的卡片反过来,把它放在桌面上用手向下压,使橡皮筋伸长,观察到的现象是 卡片被弹起 ,这个现象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 做功 ,因此它具有弹性势能。松手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卡片的 机械 能。
(2)探究跳起高度与质量是否有关,应选择质量不同的卡片,控制其它实验条件相同。操作中将卡片反过来 控制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 。
(3)探究跳起高度与橡皮筋的形变量是否有关,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卡片上的二个卡口之间的间隔减小,则卡片跳起的高度变 低 (选填“高”或“低”)。
【分析】(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就具有了弹性势能,也具有了弹力,必然会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施加力的作用。若该物体受到了力且在的方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就说它做了功;松手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卡片的机械能;
(2)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3)对同一物体,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是形变量。分析橡皮筋形变量的变化,根据能的转化分析。
【解答】解:(1)“橡皮筋伸长”说明橡皮筋发生了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所以橡皮筋会对硬卡片施力;
这个现象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做功,因此它具有弹性势能,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卡片的机械能。
(2)探究跳起高度与质量是否有关,应选择质量不同的卡片。操作中将卡片反过来,每次把它在桌面上用手压平的目的是控制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
(3)探究跳起高度与橡皮筋的形变量是否有关,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压平松手,弹性势能减小,故卡片跳起的高度变低。
故答案为:(1)卡片被弹起;做功;(2)控制橡皮筋的形变量相同。
【点评】本题联系实际,考查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及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和能的转化等知识。
32.(9分)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小明同学让钢球分别从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木块。
(1)利用图中的器材可以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速度 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 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2)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木块移动的距离 来判断 钢球 (选填“钢球”或“木块”)动能的大小;
(3)实验中,钢球碰撞木块后继续向前运动,在水平木板上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p,木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则Ep > W(选填:“>”、“<”或“=”)。
(4)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关系时,当换用另一个钢球实验时,发现它将木块撞出了木板,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④ (选填序号)。
①换质量更大的木块;
②降低第二次钢球的高度;
③换质量更大的钢球;
④换质量更小的钢球;
【分析】(1)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实验时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
(2)此实验把动能的大小转换为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距离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
(3)木块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
(4)根据减小动能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小球的质量不变,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大
(2)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的大小来间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该方法是转换法;
(3)钢球从高处滚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克服摩擦做功;钢球与木块碰撞的过程中,做功的大小小于球最初的动能,克服摩擦做功,即木块克服摩擦做的功等于木块的动能大小;
(4)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关系时,需要控制速度大小不变,当换用另一个钢球实验时,这说明该球的质量太大了;
①换质量更大的木块,改变了摩擦力的大小;
②实验中需要控制速度相同,不能降低第二次钢球的高度;
③换质量更大的钢球,则更容易使木块滑出木板;
④换质量更小的钢球,能减小木块移动的距离;
故选④。
故答案为:(1)速度;质量一定时,动能越大;钢球;(4)④。
【点评】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用转换法表示动能的大小;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实验时,一定注意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九上物理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的单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