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学设计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916460/0-1697791438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学设计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916460/0-169779143900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学设计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916460/0-169779143903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理解课题,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方法指导,梳理句意,想象补白,感悟品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铁杵成针》是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精读课文《文言文二则》中的一则。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成长”,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这篇小古文,虽篇幅短小,但其“起因、经过、结果”皆全,借此可以梳理故事主要内容,为后面的把握长文主要内容提供方法。对于这篇课文,我们重点要完成的是课后习题中的任务: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以及习题提示的“运用方法学习文言文”。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读准字音,读好重点句的节奏。
2.运用结合注释、组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句子。
3.想象补白,感悟人物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读准字音,读好重点句的节奏。
2.运用结合注释、组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身怀绝技”的人,他们是谁?
2.他们可都咱们班的高手!这些高手是怎么炼成的?(坚持、毅力、努力)
3.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这句话有关。
(二)读题质疑
1.齐读课题,指导读准“杵”字读音。
2.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3.我们的同学都很擅于思考和提问。谁来解答:铁杵是什么呢?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4.这又大又粗的铁杵怎么磨成又小又细的绣花针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从介绍身边的“高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高手”的追问引出课题,进而调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一)预习反馈,扫清障碍
1.重难点词的朗读。
(1)读好难读的字词。
(2)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味。
2.定位学习起点,出示预习单认读。
3.理解“媪”“卒”“还”。
(1)根据意思,纠正“还”的读音。
这个字是多音字,这里念做什么?为什么?huán,回来的意思。
(2)认读“卒”,字源识字,理解“卒”。
“卒”在金文里是这个样子,谁能猜猜这表示什么?这个字的意思是?(完成)
(3)“媪”字还在哪里出现过?意思是什么?
(二)把握停顿,正确诵读
1.正确朗读句子。
课件出示: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请你自己读一读,划一划,划出停顿,读出韵味,谁来读?为什么这样停顿?
2.诵读文言文。
【设计意图】以预习单定位学习起点,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激发学习兴趣。在多种形式地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三、方法指导,梳理句意
(一)回顾古文学习方法,理解难点句
1.回顾交流学习方法: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查阅资料、组词
2.难点句的理解。
(1)自主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
(2)小组合作: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组内互助解决。
3.交流学习成果。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借助组词理解“世传”的意思,同样的方法理解“成”“弃”,它的意思是什么?(完成、放弃)用四个字概括李白的行为。(未成弃学)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借助注释理解“是”的意思。扩展:是山、是鸟。说说句子意思,用四个字概括这个句子。(逢媪磨针)
C.问之,曰:“欲作针。”
联系上下文理解“之”的意思。
D.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借助注释我们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最后李白(还山卒业)。
相机板书:未成弃学 逢媪磨针 还山卒业
4.梳理故事脉络
同学们都很会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了句子。铁杵成针这个故事先讲——(未成弃学)接着讲——(逢媪磨针)最后——(还山卒业)
5.再读全文,古今对译,自主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二)结合作业本,巩固难点
1.理解了这个故事,请你回顾全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1)、(2)。
2.交流答案,教师点拨。
3.学生自主修改。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并在小组合作中答疑解惑,理解主要内容,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想象补白,感悟品质
(一)情境想象,补白故事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们就把这篇文言文理解了,同学们可真棒。这个有趣的故事用短短45个字就写完了,可是文章还有很多地方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1. 指名说。聚焦“问之”,展开想象和联想。
2.思的延展,同桌合作,想象表演故事。
3.采访李白,说感受。
4.随机采访观众,说观后感。
5.对啊,故事中的李白从老婆婆身上感受到了坚持的信念,最后回到象耳山继续学习。
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他都在( );
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在( );
不管是生病还是劳累,他都在( )
最终,他成为了我们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
(二)资料链接,升华感悟
1.拓展链接:李白的诗歌成就。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在思念家乡时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在和好友分别时也不会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在意气风发更说不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诵读:感悟人物精神品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小结: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齐读课文,感受文中坚持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补白进行角色表演,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人物坚持不懈的精神。拓展李白的诗歌成就,深化精神品质理解。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铁杵成针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8 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件依次出示文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