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32讲 人与环境(含解析)
展开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第32讲 人与环境
1.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地规划载牧量,能使能量持续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B.生态农业系统中,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C.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能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稳定性
D.合理地引入天敌治理害虫,能避免因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带来的二次污染
解析:合理的规划载牧量,能使能量持续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A正确;生态农业系统中,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可能导致生态入侵,使得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C错误;合理地引入天敌治理害虫,能避免因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带来的二次污染,D正确。
答案:C
2.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 )
①减少空气污染 ②缓解温室效应 ③不可再生 ④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以推知生物柴油的优点是减少酸雨危害和空气污染,同时缓解温室效应。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属于可再生资源。
答案:B
3.某河流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蓝细菌大量繁殖、水华频发。治理水华的常用方法是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药剂。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获得较好治理效果。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污水中的有机物可被蓝细菌直接吸收利用
B.河流中动物、植物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循环
C.投放大量化学药剂不会引起水体污染
D.大型挺水植物与蓝细菌竞争资源能减少水华发生
解析:蓝细菌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污水中的有机物需要通过水体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形成无机物才能被蓝细菌吸收利用,A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投放大量化学药剂会对水体造成污染,C错误;大型挺水植物与蓝细菌竞争水体中的矿质营养可减少蓝细菌的生长,从而减少水华发生,D正确。
答案:D
4.《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K/2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对于自然资源,我们应反对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利用
D.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
解析: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因过度食用牧草导致草场逐渐被破坏,进而导致草原上牲畜的环境容纳量降低,A错误;“竭泽而渔”会使鱼虾幼年个体减少,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导致种群数量大幅度低于K/2,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B正确;对于自然资源,为了让种群生长繁殖速度尽可能达到最大,我们反对掠夺式地开发利用,但绝不是禁止开发利用,C正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D正确。
答案:A
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濒危物种繁育中心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B.食用和药用价值属于直接价值,观赏价值属于间接价值
C.新发现的物种具有潜在价值,人们所熟知的生物不具有潜在价值
D.在没有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情况下,生物多样性也可能改变
解析: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而建立濒危物种繁育中心属于易地保护,A错误;食用、药用、科研、观赏等方面的价值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如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B错误;潜在价值是指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人们所熟知的物种也具有潜在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没有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情况下,遗传多样性也可能改变,D正确。
答案:D
6.如图表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
B.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
C.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
解析:由题中信息不能确定该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生物入侵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D
7.在设计某地人工生态林时,某同学提出以下观点:①尽量增加树木种类;②可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上述观点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自生原理、协调原理 B.循环原理、整体原理
C.协调原理、循环原理 D.自生原理、整体原理
解析:观点①中尽量增加树木种类,增加物种多样性,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遵循自生原理;观点②中可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考虑到了农民的收入问题,遵循整体原理。综上,D正确。
答案:D
8.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城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解析: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使能量循环利用,A错误;微生物能分解垃圾,降低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C正确;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将废物资源化,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D正确。
答案:A
9.(多选)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来物种入侵有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锐减
B.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利用潮汐发电有利于解决酸雨的问题
D.大气平流层臭氧量减少会造成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大
解析:外来物种入侵一般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不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锐减,A错误;植被可保持水土流失,能防风固沙,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利用潮汐发电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有利于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C错误;臭氧层能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所以若大气平流层臭氧量减少会造成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大,D正确。
答案:AC
10.(多选)某农牧交错带的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下降,弃耕后土地沙化。现有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人工种植乔木的恢复措施,灌木或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土壤全氮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含量之和;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A.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降低,物种丰富度下降
B.上述三种恢复措施都改良了土壤,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弃耕土地都发生了初生演替,围封禁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更高
D.自然恢复后,人工种植乔木区域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比人工种植灌木区域中的复杂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下降,弃耕后土地沙化,原因可能是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降低,物种丰富度下降,A正确;生物多样性能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其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弃耕土地具备土壤和一些种子等植被条件,其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据表可知,围封禁牧区域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草本植物种数较高,故围封禁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更高,C错误;自然恢复后,人工种植乔木区域的垂直结构为乔—灌—草的形式,其结构与人工种植灌木区域的灌—草结构相比,空间结构更复杂,D正确。
答案:BC
11.(多选)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工程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建立缓冲带,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对湿地的恢复,只需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
解析: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动植物物种引进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A正确;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有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B正确;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显然不是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的,C错误;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D正确。
答案:ABD
12.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1)生态学者可以采用________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
(2)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_______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
(3)图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________。
(4)该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使树线位置上升,但树线上升幅度受到种间________关系的调控。
(5)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首都北京,请提出一个北京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建议。
解析:(1)植被类型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
(2)树线上升过程中,是在已有土壤条件下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该过程中树木越来越多,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3)图2说明,树线上升幅度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可能是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相对静止。
(4)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所以限制了树线上升幅度。
(5)提出问题:如何降低城市PM2.5的值?
解决方案:低碳出行,尽量乘坐公交车。
答案:(1)样方 (2)次生 增加 (3)树线上升幅度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 相对静止 (4)竞争 (5)提出问题:如何降低城市PM2.5的值?
解决方案:低碳出行,尽量乘坐公交车(答案合理即可)。
13.微生物作为人工湿地除污的主体和核心,在物质的转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为净化某地被污染的水体,科研人员通过构建人工湿地、设计湿地景观、优化植物种植等,建成下图湿地生态系统。河水由A处引入该系统,经甲、乙区域处理后由B处流出(箭头为污水流动方向)。一段时间后,之前受到污染的水体环境改善明显。请回答:
(1)通过图像可以看出,甲、乙两个区域选择种植的植物类型不相同,这样设计可以在净化水体的同时又能美化环境体现生态工程建设的________原理。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像推测,该生态系统植物的选择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甲、乙两区域分布的植物分别为美人蕉和菖蒲,这可以体现群落的________结构。甲区域中在种植美人蕉的同时,会向其中加入一定比例分解污水的细菌菌液,美人蕉可为细菌提供________,使细菌将污水中有机物彻底分解为无机物的能力增强。为抑制藻类的生长,可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乙区域植物的密度来抑制藻类大量繁殖,增加乙区域植物密度能抑制藻类繁殖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A处相比,B处水中生物与非生物的变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净化污水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原理。甲、乙两处植物均无固定的土壤可以扎根,故需要根系发达才能与固体填充物紧密结合,通过该生态系统有污水处理的作用可知,植物需要净水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植物能适应污水环境),同时因为在城市中,所以需要植物易管理、美观。
(2)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甲、乙区域,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生产者可为分解者提供氧气或有机物(植物遗体),但该过程中水中有机物较多,故美人蕉更多的是为细菌提供氧气,使细菌将污水中有机物彻底分解为无机物的能力增强。乙区域植物通过和藻类竞争阳光等生态资源来抑制藻类繁殖。
(3)因为该湿地生态系统对引进的河水有净化作用,故与进水口水样相比,出水口水样中总氮、磷含量下降、浮游生物数量较少、有毒物质减少、溶解氧上升。
答案:(1)整体 根系发达、净水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植物能适应污水环境)、易管理、美观
(2)水平 氧气 乙区域植物与藻类为竞争关系,通过竞争阳光、无机盐等生态资源来抑制藻类繁殖 (3)总氮、磷含量下降,有毒物质减少,溶解氧上升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5讲 体液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5讲 体液调节(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研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尿崩症分两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2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2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的是,鸟蛋的形状和颜色多种多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18讲 DNA的结构(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第18讲 DNA的结构(含解析),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