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上册同课异构教案:4.1光的直线传播1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920200/0-16979447167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上册同课异构教案:4.1光的直线传播1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920200/0-16979447167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物理新人教版上册同课异构教案:4.1光的直线传播1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4920200/0-169794471679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练习及检测题,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第四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中光的传播一节,光的直线传播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小孔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 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 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2.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
如何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培养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山城夜景,那么,这些把山城点缀得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结合课本中的图,阅读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点评:光是光源发射出来的。
提问: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
太阳、星星、月亮、点燃的火柴、点燃的蜡烛、点亮的日光灯、反光的镜子、点亮的电视机屏幕都能发光吗?
点评:月亮、反光的镜子是不能够发光的,星星当中也只有恒星能够发光,行星和卫星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 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板书: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引导学生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
提问: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
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发现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弯曲就无法射过。
方法四:将几枚大头针插在一条直线上,眼睛沿这条直线看去只能看到第一根针。
方法五: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 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组织学生归纳得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提问: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教师演示:如图,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 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向下弯曲。同时做一个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再让同学们观察——光的路径仍是直线。
引导学生归 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由于平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 光的传播方向。比如要表示电灯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我们就沿光的传播路径作一些直线。这种直线叫做光线。
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方法1: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采取教师设计情景或演示实验由学生来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手影的游戏、激光器的准直等,最后老师简介日食、月食。
方法2: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并运用原理来分析。
小孔成像演示:仍然运用前边的器材,保持电灯不动,用一个大纸板完全遮住圆筒形蛋糕盒底部的进光口。并在纸板上开一个小圆孔。
提问:如果打开电灯,一部分光将穿过小孔射到屏上,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在屏上将看到什么?打开电灯,学生观察屏上的现象以及灯丝的形状,大家看到什么了?
点评:“V”字形的光斑,灯丝的形状也是“V”字形的。但是开口和光斑相反。引导学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及成像特点。
板书: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
二、光的传播速度
提问: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读完之后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在打雷的时候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说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扩展:光速是很大的。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
教师小结:这里涉及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光速,物理学上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和速度一样都是米/秒,符号表示为m/s。通过看书我们可以知道在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c=3×108 m/s,在空气中,光速也可以近似地看为3×108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光速在空气、水、玻璃中的大小关系v空气>v水>v玻璃。
六、练习及检测题
新学案50页
课堂达标训练1—10题
七、作业设计
练习册25-26页
必做题1-13题
选做题14、15、16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2节 密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练习及检测题,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1节 质量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练习及检测题,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练习及检测题,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