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第Ⅰ卷
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 )
A. 人口惯性的影响B. 环境条件的改善C. 青壮年人口迁出D. 康养产业的发展
2. 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交通运输B. 自然资源C. 市场需求D. 劳动力
3. 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
A. 造纸工业B. 纺织工业C. 食品加工工业D. 装备制造工业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依托国家“一五”计划发展起来,形成了工业体系,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随时间的推移,导致2005年-2010年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因此主要原因是人口惯性的影响,故A正确;环境条件的改善,可能导致生育愿望的提高,但不是老龄人口增加的原因,故B错误;材料显示嘉峪关工业比重较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青壮年人口外迁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康养产业的发展是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相匹配的,所以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所以答案选择A。
【2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市拥有丰富的铁矿,主要发展钢铁产业,形成了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影响,故B正确;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包含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故A错误;嘉峪关市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产品需求量较大,因此市场对第一产业的需求一样很大,故C错误;区域内的劳动力,可能大量参与到工业之中,对第一产业有所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故D错误。所以答案选择B。
【3题详解】
阅读材料可知,嘉峪关市已经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的发展,应当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装备制造工业适宜成为重点发展工业,故D正确;造纸工业需要大量的造纸原材料,嘉峪关市缺原料,故A错误;纺织工业也需要大量纺织原材料和劳动力,但嘉峪关这两方面区位优势不明显,故B错误;食品加工工业需要接近第一产业,材料显示嘉峪关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不适宜重点发展,故C错误。答案选择D。
【点睛】产生老龄化的原因:1. 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2. 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3. 计划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
老龄化的解决措施:1、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长期规划;2、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3、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4、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5、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6、居家养老环境;7、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8、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9、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辽宁省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图)。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1983年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完成下面小题。
4. 影响抚顺市早期城市形态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风向B. 地形C. 资源D. 河流
5. 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
A. 南岸生态环境优美B. 城区煤炭资源枯竭
C. 北岸发展空间狭小D. 经济依赖重化工业
6. 为优化功能布局,抚顺市城区宜( )
A. 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B. 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
C. 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D. 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答案】4. C 5. C 6. C
【解析】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因此影响其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分布位置,C正确,风向、 地形、河流对其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南岸煤炭开采时间长,环境污染更严重,A错误;城区煤炭资源枯竭不利于南岸城市发展,B错误;读图可知,北岸为丘陵,受地形限制,发展空间狭小,C正确;作为工业基地,资源分布会影响城市布局,但不会成为影响城市发展重心的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抚顺市城市形态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但由图可知东侧水库,不适宜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A错误;抚顺南部为重化工业集中分布区,环境污染较严重,不适合建设宜居宜业新区,B错误;抚顺北部海拔高,发展条件不好,不宜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D错误。抚顺市西侧临近沈阳市,空间距离较近,可以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C正确,故选C。
【点睛】抚顺市,素有"煤都"之称,位于辽宁省东部,东与吉林省接壤,西距省会沈阳市45公里,北与铁岭毗邻,南与本溪相望。抚顺是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成长竞争力城市。
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 )
A. 昼夜长短B. 天敌数量C. 太阳辐射D. 食物数量
8. 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
A. 东北坡B. 西北坡C. 东南坡D. 西南坡
9. 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
①食物储备充足 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 ③需要调节体温 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7. C 8. A 9. D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动的比例高于夏季,这是因为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要在地表晒太阳时间多,C符合题意;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在地表活动比例与昼夜长短、天敌数量和食物数量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
【8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度为33`S,29°14`E,北京时间15:00时,当地地方时约为9时。当地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太阳从东北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北,上午时间太阳均在东北方,9时时东北坡为向阳坡,因此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东北坡,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9题详解】
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则晒太阳时间增多,③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为了获得食物,往往构筑雪下通道觅食,则地面觅食时间减少,④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非洲冰鼠不囤积食物,因此①不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求的食物并不会明显减少,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
A. 7月的热带季雨林B. 12月的热带季雨林C. 7月的落叶阔叶林D. 12月的落叶阔叶林
11. 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
A. 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B. 月平均风速均减小
C. 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D. 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答案】10. D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分利用效率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要使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也就是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较小,而蒸散发量较大。我国7月的热带季雨林,高温多雨,降水量大,因此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大,故A错误;7月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因此夏季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量较大,因此水分利用效率较大,故C错误;12月的热带季雨林,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小,且由于气候干旱,蒸散发量较大,因此比值较小,而12月的温带落叶阔叶林,12月属于冬季,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树叶已经掉落,没有叶面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水分利用率最低,故D正确。答案选择D。
11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属于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深居内陆,海拔较高,其高山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因此要提高水分利用率,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水量,使其水分增加,单位面积光合作用的合成有机质总量增加,故C错误;高山草甸的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说明气温降低,而气温降低,将会减缓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导致合成的有机质总量减少,故AD错误;月平均风速减小会减少蒸发量和蒸腾量,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故B正确。答案选择B。
【点睛】高寒草甸是祁连山区的优势植被类型,不但是当地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碳储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服务功能。放牧是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科学的放牧不但能够有效提高草地的生产力、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而且能够促进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Ⅱ卷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答案】(1)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3)发挥该村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俗、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发挥区位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
【解析】
【分析】本题 以某村的2008年到2018年的发展状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人口、农业、工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识、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城市化的过程中,城镇用地的增加,使大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用来满足城镇的发展。外来新建企业的增加,也需要征用农林用地,与此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了农林用地的占比。
【小问2详解】
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说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当地就业机会较少,外来企业为本地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再加上Z村位于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又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说明进出城市交通便利,路程较近,往返方便。在收入方面,与传统务农相比,外出打工的收入水平比较高。
【小问3详解】
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整合本村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产品,为了降低企业各种成本,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的需要。除此之外,为企业提供住宿、餐饮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也可以为本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本村落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可以发挥独有的区位优势配合外来企业发展物流等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企业可以开展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
【点睛】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格罗河由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海拔4700多米)的内乌肯河和利迈河在内乌肯附近汇合而成,最终注入大西洋。内格罗河长约635千米(包括内乌肯河长1127千米),利迈河是该河流最重要的支流。利迈河与内乌肯河一年内有2次汛期,分别是冬季和春季。在兴建大坝之前,汛期经常突发洪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下图示意内格罗河流域水系分布。
(1)利迈河是内格罗河最重要的支流,就其重要性作出合理解释。
(2)分析利迈河与内乌肯河汛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主要原因。
(3)说明在兴建大坝之前,内格罗河经常突发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
(4)推测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形因内格罗河水系的发育而发生的变化。
【答案】(1)利迈河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补给内格罗河的水量大,成为内格罗河水系最重要的支流。
(2)利迈河与内乌肯河的源头位于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处,冬季受暖湿西风影响,降水多,雨水直接补给利迈河与内乌肯河,使其进入冬汛期;春季,随气温回升,安第斯山脉和巴塔哥尼亚高原的积雪不断融化,补给利迈河与内乌肯河,使其进入春汛期。
(3)利迈河与内乌肯河流经地势崎岖的安第斯山脉和巴塔哥尼亚高原西部,流速快,一旦汛期来临,一股股洪流迅速涌向内格罗河;内格罗河流经地势平缓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部,流速缓慢,且无湖泊的调蓄,导致洪流涌堵,形成洪涝灾害。
(4)内格罗河水系对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形的下切和侧蚀作用明显,形成纵深的河谷,加大地势起伏,平坦的高原面变得破碎不完整。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内格罗河及其支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河流的补给形式、流水作用与地貌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知识可知,利迈河是内格罗河最重要的支流,说明流量、流域面积大。由图可知,利迈河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补给内格罗河的水量大,成为内格罗河水系最重要的支流。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冬汛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区的大气降水补给,春汛主要是积雪融水补给。由图可知,利迈河与内乌肯河的源头均位于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处,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由所学气候知识可知,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利迈河与内乌肯河的源头受北移的西风带影响,西风从太平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在安第斯山脉地形抬升作用下形成丰富的地形雨,降水多,雨水直接补给利迈河与内乌肯河,使其进入冬汛期;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安第斯山脉和巴塔哥尼亚高原的积雪不断融化,补给利迈河与内乌肯河,使其进入春汛期。
【小问3详解】
洪水灾害主要是短时间内来水量大,退得慢,排水不畅造成的。由上题分析可知,利迈河与内乌肯河流经地势崎岖的安第斯山脉和巴塔哥尼亚高原西部,流速快,利迈河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且存在冬汛和春汛两个汛期,汛期来临时,一股股洪流迅速涌向内格罗河;内格罗河流经地势平缓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部,流速缓慢,且无湖泊的调蓄,导致洪流涌堵,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
【小问4详解】
水系对地形的改变体现为流水侵蚀作用或沉积作用。由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内格罗河存在冬春两个汛期,汛期流量大,且上游地区流速较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下游地区流速较慢,流水侧蚀作用强。内格罗河水系对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形的下切和侧蚀作用明显,形成纵深的河谷,加大地势起伏,平坦的高原面变得破碎不完整。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近年来,中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古镇也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而成为了旅游热门目的地。然而,随着古镇旅游的兴盛,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拆除真实历史建筑.建造一些人为的仿古景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这种“拆真名域、建假古镇”的做法已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评价“拆真名城、建假古镇”的做法对当地旅游开发的影响。
【答案】短期看,古镇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旅游形式,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配套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投资回报率。古镇可以仿建,而历史和文化却不能够复制,仿建古镇景点缺乏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难以实现长期效益;拆真名城还可能导致真正的历史文化遗址被破坏或遗失,给游客带来困扰,无法真正地感受古老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产,直接影响旅游品牌的信誉和形象;仿建古镇会导致旅游市场的过度拓展,使更多消费者选择其他旅游目的地。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古镇旅游的相关文字信息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旅游开发评价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6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对图中A地坐标的判读准确的是, 圣赫勒拿岛的面积最接近, 太湖路走向为, 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 a等高线数值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