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章末综合提升含答案 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921304/0-16979845858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章末综合提升含答案 试卷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921304/0-16979845858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章末综合提升含答案 试卷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921304/0-16979845859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章末综合提升含答案 试卷
展开章末综合提升
地理术语 | 第一节 | 资源安全、资源供给与需求、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国家总体安全 |
第二节 | 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空间配置错位、油气资源储量、石油自给率、发掘能源潜力、改善能源结构、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 | |
第三节 | 粮食安全、扩大耕地数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
第四节 | 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 |
学科语言 | 第一节 | 1.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2.资源安全问题源于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从发展的角度看,资源需求增长过快或资源供给能力降低过多,都可能导致资源安全问题 3.现代社会将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非常规国家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强调国家总体安全。在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中,每一个具体领域的安全,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都与其他领域的安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4.人类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经济和政策措施,调节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平衡,保障资源安全 |
第二节 | 1.我国能源资源具有“富煤、少油、缺气、丰水、多风”的禀赋 2.我国能源主要消费区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而煤炭和石油“北多南少”,天然气和水能“西多东少”,形成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空间格局 3.煤炭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煤炭的生产和消费,造成我国能源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需要在保障能源安全与保护环境之间作出权衡 4.世界能源发展呈现能源生产、储存、输送等技术创新活跃,能源利用向清洁、低碳、高效方向转型,能源需求总量增长变缓等趋势 5.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主要以煤炭为主。目前存在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油气资源后备储量不足、煤炭资源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严重等问题 6.石油自给率的逐渐降低是我国能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发掘能源潜力、改善能源结构、加强战略储备等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途径 | |
第三节 | 1.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四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危及粮食安全 2.扩大耕地数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增加粮食总产量的两个基本途径 3.我国已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4.为确保粮食安全所必需的耕地资源,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 | |
第四节 | 1.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海洋空间是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海洋资源赋存的场所 3.海洋国土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
地理调查活动——耕地与粮食安全的调查
【调查目的】
1.通过调查,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理解我国土地国策的重要性。
2.通过调查分析,说明耕地资源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3.通过调查,说明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
【调查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2.实地调查: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土壤类型、农作物熟制(耕作制度)、机械化水平、农药化肥的使用、种子来源等。
3.实地调查:家庭人口数量、饮食结构等。
【调查步骤】
- 查阅资料,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特征,填写下表。
地形类型 | 气候类型 | 河流 | ||||
年均温/℃ | 年积温/℃ | 年降水量/mm | 降水分布 | 光照时长/h | ||
|
|
|
|
|
|
|
- 实地询问当地村干部,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特点,填写下表。
时间 | 耕地数量 /hm2 | 耕地质量 | 耕作 制度 | 土壤 类型 | 种子 来源 | 农药 | 化肥 | 机械化 水平 | 主要农作物 | ||||
水浇地 | 旱地 | 荒地 | 粮食作物 | 单产/kg | |||||||||
1980年 |
|
|
|
|
|
|
|
|
|
|
|
| |
1990年 |
|
|
|
|
|
|
|
|
|
|
|
| |
2000年 |
|
|
|
|
|
|
|
|
|
|
|
| |
2010年 |
|
|
|
|
|
|
|
|
|
|
|
| |
2020年 |
|
|
|
|
|
|
|
|
|
|
|
| |
3.了解家庭人口、粮食需求、耕地、农业生产变化,体会耕地数量和质量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时间 | 家庭人口数及粮食需求量 | 耕地 | |||||||
≥60 岁/人 | 19~59 岁/人 | 12~18 岁/人 | 0~11 岁/人 | 日粮食需 求量/kg | 面积/ hm2 | 单产/ kg | 总产/ kg | 人均/ kg | |
1980年 |
|
|
|
|
|
|
|
|
|
2000年 |
|
|
|
|
|
|
|
|
|
2020年 |
|
|
|
|
|
|
|
|
|
(1)计算1980年家庭粮食总产量与家庭消费总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一时期粮食单产较低的原因。
(2)计算2000年家庭粮食总产量与家庭消费总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一时期粮食单产较高的原因。
(3)比较2020年与1980年家庭耕地数量变化特征,并从政策和土地资源供应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
4.调查家庭饮食结构的变化,填写下表。
1980年家庭饮食结构 | 2000年家庭饮食结构 | 2020年家庭饮食结构 |
|
|
|
(1)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饮食消费中哪些不是当地生产的?该粮食作物来自哪里?
(2)家庭饮食结构中,直接的粮食需求下降了。有人由这一结论提出“可以减少粮食生产,甚至可以把耕地变成非农业用地”的观点,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3)从家庭的角度,说明耕地资源的安全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