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第1页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第2页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6分)
    1.(2分)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5℃时,也可以说温度升高5K
    B.咸丰县城最低气温可达到﹣20℃
    C.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D.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
    2.(2分)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3.(2分)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 B.
    C. D.
    4.(2分)下列关于“雪糕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剥去纸,过一会儿,雪糕开始“滴水”,属于液化现象
    B.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C.雪糕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
    D.剥去纸,雪糕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5.(2分)如图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  )

    A.一定是表示某种固态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B.一定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C.可能是表示某种固态非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D.可能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6.(2分)
    如图所示,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水的试管插入沸水中,试管中的水将会(  )

    A.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C.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判断
    7.(2分)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升华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清晨的甘露
    C.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D.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8.(2分)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是为了(  )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
    B.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D.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9.(2分)夏天,在地板上洒水后,感到凉爽(  )
    A.水是凉的
    B.地板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低
    C.洒水后能使人体的温度降低
    D.洒水后使人体的汗液加快蒸发
    10.(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11.(2分)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

    A.37.0℃ B.37.5℃ C.38.0℃ D.38.5℃
    12.(2分)文娱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  )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雾”
    13.(2分)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  )
    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
    B.﹣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
    C.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
    D.﹣2℃的冰放进0℃的水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4.(6分)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性质制成的。常用的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是:   ℃,分度值是    ℃.图中甲温度计的示数是    ℃;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

    15.(1分)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16.(3分)据传在清朝时期,有一次洋人宴请李鸿章,上一道甜点冰激淋,白气不断,李鸿章认为很烫,谁知吃进嘴里却很冰,洋人大笑。冰激淋上方的白气是由于    形成的。过几日,李鸿章回请洋人,上一道刚煮沸浮有厚油的热汤,闻着很香,洋人一口吞下一匙,不停乱跳。此火锅上方一丝热气是由于    形成的。两者白气形成的原理是    (填“相同”或“不相同”)
    17.(2分)气象学中使用“干湿泡温度计”来测空气中的湿度,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因为水蒸发时要    热,因此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与另一支的示数有差别,当差别越大时   ,这样就可以判断空气的湿度了。
    18.(2分)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中   (选填“吸热”或“放热”);冬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霜   现象。
    19.(3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要本单位是:   ,一个学生根据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一支中性笔的长度为24.25cm,则该工具的分度值为:   ,某学生身高为163cm,合    nm。
    20.(2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制冷物质在蒸发器中   ,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然后制冷物质通过压缩机压入冷凝器中发生   ,从而使电冰箱达到制冷的效果。(两空都填物态变化名称)
    21.(1分)有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将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测得玻璃泡上方的液柱长为15cm,测得玻璃泡上方的液柱长为55cm,现用来测某液体的温度,则此液体实际温度为:   ℃。
    三、实验、作图题(22、23题每空1分,24题每空2分,作图每个2分,共计20分)
    22.(5分)如图所示是某种晶体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象。据图回答:
    (1)在图象中,在BC段时,物质是    态;在DE段,物质是    态;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所用去的时间是    分钟。
    (2)这种物质的凝固点是    。
    (3)在冬天,温度下降时,水也能结成冰。则水结冰时的过程与该图象相似的过程是    段。

    23.(5分)【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1中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    的高低、液体    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   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2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
    【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
    24.(7分)如甲图所示,是各小组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刚开始加热时,水的温度是26℃,请在乙图中温度计上画出此时水的温度(液柱所在地方涂黑)。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
    (3)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不是100℃,其原因是:   ,甲和乙两同学在旁边观察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一不小心,甲被此时的水蒸气烫伤了,则    被烫的更严重。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85
    87
    89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4)另一个班级的两个小组也做了相同的实验,绘出图象如丁图所示,a、b两条曲线不同的原因是:   。
    25.(4分)解释与计算。
    (1)夏天的中午,小明同学看见室外的自来水管(钢管)上有很多小水珠,说水管坏了,为节约水资源,工作人员告诉小明,这个没坏   。
    (2)小美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长度,测了4次,分别为8.35cm、8.37cm、8.68cm、8.37cm   c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6分)
    1.(2分)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5℃时,也可以说温度升高5K
    B.咸丰县城最低气温可达到﹣20℃
    C.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D.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
    【分析】(1)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15K;
    (2)根据当地的温度估测温度;
    (3)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4)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解答】解:A、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分度值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也可以说温度升高1K;
    B、咸丰县属于湖北省,冬季最低气温可达到﹣5℃;
    C、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D、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间的关系、常见的温度值,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2分)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分析】解答此题用到以下知识:
    (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2)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逐渐升高;
    (3)对于同一晶体来说,其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解答】解: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
    B、松香和玻璃是非晶体,故B说法错误;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故C说法错误;
    D、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了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熟练掌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3.(2分)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两点:
    (1)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不能触及容器底和容器壁;
    (2)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
    【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及容器壁;
    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
    C、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且读数时视线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
    D、读数时视线没有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
    故选:C。
    【点评】温度计的使用是中考的热点,此题难度不大,只要对温度计的使用认识到位,此题会迎刃而解。
    4.(2分)下列关于“雪糕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剥去纸,过一会儿,雪糕开始“滴水”,属于液化现象
    B.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C.雪糕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
    D.剥去纸,雪糕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分析】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从外界吸热。
    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对外界放热。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从外界吸热。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对外界放热。
    【解答】解:A、冰棍“滴水”是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A错误。
    B、“白粉”是由于外界高温水蒸气对冰棍放热,属于凝华现象。
    C、“出汗”是由于外界高温水蒸气对茶杯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的过程。
    D、“冰棍冒气”是由于外界高温水蒸气对冰棍放热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的过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熔化、汽化、液化和凝华定义的了解,需要从生活现象结合物理定义来进行分析。
    5.(2分)如图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  )

    A.一定是表示某种固态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B.一定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C.可能是表示某种固态非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D.可能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分析】(1)晶体的熔化的两个条件是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晶体物质凝固的两个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2)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解答】解:由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特点可知,该图象可能是晶体升温和熔化图象。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体沸腾和晶体熔化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6.(2分)
    如图所示,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水的试管插入沸水中,试管中的水将会(  )

    A.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C.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判断
    【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沸点不变。
    【解答】解: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水继续吸收热量;
    开始时试管中的水低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能在烧杯中吸收热量,与烧杯内水的温度相同,不能沸腾。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沸腾以及沸腾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比一般的题目出的灵活,要学会结合沸腾条件进行分析。
    7.(2分)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升华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清晨的甘露
    C.严冬,冰雕逐渐变小 D.秋天,枝头挂满白霜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A、冰雪消融,故A错误;
    B、清晨的甘露,故B错误;
    C、严冬,是固态的冰升华为水蒸气;
    D、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8.(2分)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是为了(  )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
    B.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D.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时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小镜子相对口中温度而言,温度较低,这样小水珠会分布在小镜子上,故需要放在火上烤一下。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液化和液化放热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应用题。
    9.(2分)夏天,在地板上洒水后,感到凉爽(  )
    A.水是凉的
    B.地板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低
    C.洒水后能使人体的温度降低
    D.洒水后使人体的汗液加快蒸发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蒸发是汽化现象的一种方式,蒸发吸热。
    【解答】解:夏天,我们在地板上洒水后,使室内空气的温度降低一些。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蒸发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蒸发吸热的了解。是中考的热点。
    10.(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分析】(1)用久了的点灯丝会变细是由于钨丝升华造成的;
    (2)游泳后上岸,身上的水分蒸发吸热,所以会感到冷;
    (3)气温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水银就会凝固,不能用水银温度计;
    (4)大雾的生成是液化现象,散去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
    【解答】解:A、用久了的点灯丝会变细是由于钨丝升华造成的。
    B、游泳后上岸,所以会感到冷;
    C、气温低于水银的凝固点,不能正确测出温度;
    D、大雾的生成是液化现象,是汽化现象。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温度计的选择,平时要善于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11.(2分)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

    A.37.0℃ B.37.5℃ C.38.0℃ D.38.5℃
    【分析】①读数时,要先确认分度值,然后看液柱上表面所对的刻度值
    ②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解答】解:①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3℃;
    ②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若体温低于38.5℃,依然显示的是38.5℃。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的量程和使用注意事项,记住:使用前别忘了“甩一下”。
    12.(2分)文娱演出时,舞台上用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  )
    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雾”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用的弥漫的白色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然后舞台上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3.(2分)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  )
    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
    B.﹣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
    C.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
    D.﹣2℃的冰放进0℃的水中
    【分析】要使冰的质量增加,一定有水变成冰。水变成冰是一个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满足:1、有温度差,产生热传递;2、达到凝固点后继续放热。因此此时需要周围温度低于凝固点。
    【解答】解: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所以不能明确在水下降到0摄氏度时,如果冰与水的温度一样,水不能继续放热不能结成冰,冰可能不增加;
    B、﹣10℃的冰放入2℃的空气中,没有水变成冰;
    C、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没有水变成冰。
    D、﹣5℃的冰放进0℃的水中,产生热传递,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通过水结冰的条件的考查,要根据凝固特点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4.(6分)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冷热 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常用的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是: 35~42 ℃,分度值是  0.1 ℃.图中甲温度计的示数是  18 ℃;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16 ℃;

    【分析】(1)温度是表示表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3)分度值是指温度计上最小刻度间代表的示数;
    (4)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解答】解:
    温度是表示表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为0.1℃。
    在甲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8℃,说明温度高于0℃。
    在乙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说明温度低于5℃。
    故答案为:冷热;热胀冷缩;0.1;﹣16。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的概念、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15.(1分)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压缩体积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装入打火机后是液态的,而物质液化的方法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两种。
    【解答】解:把丁烷气体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物体所处的状态及三态转化的名称,同时更要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是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16.(3分)据传在清朝时期,有一次洋人宴请李鸿章,上一道甜点冰激淋,白气不断,李鸿章认为很烫,谁知吃进嘴里却很冰,洋人大笑。冰激淋上方的白气是由于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形成的。过几日,李鸿章回请洋人,上一道刚煮沸浮有厚油的热汤,闻着很香,洋人一口吞下一匙,不停乱跳。此火锅上方一丝热气是由于  汤汁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形成的。两者白气形成的原理是  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
    【分析】这道题目实质考查是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液化现象,并且题目中以“白气”作幌子,实际“白气”就是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结合题意,应该很容易得出结论。
    【解答】解:冰淇淋上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淇淋液化成小水滴而形成的,而热汤没有白气现象,所以油都浮到汤的表面上,所以阻碍了水的蒸发,两者的成因相同。
    故答案为: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汤汁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点评】这类结合生活实际的题目是中考物理的热门题,关键是要从现象中寻找物理本质,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白气、白雾等现象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17.(2分)气象学中使用“干湿泡温度计”来测空气中的湿度,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因为水蒸发时要  吸 热,因此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与另一支的示数有差别,当差别越大时 小 ,这样就可以判断空气的湿度了。
    【分析】知道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
    【解答】解:玻璃泡用湿布包着的温度计,湿布上的水分蒸发时,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时,越潮湿,温度下降的较少,干;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时,越干燥,温度下降的较多。
    故答案为:吸;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蒸发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8.(2分)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中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冬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霜 凝华 现象。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升华需要吸热;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
    故答案为:吸热;凝华。
    【点评】本题考查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掌握物态变化的本质以及吸放热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9.(3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要本单位是: 米 ,一个学生根据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一支中性笔的长度为24.25cm,则该工具的分度值为: 1mm ,某学生身高为163cm,合  1.63×109 nm。
    【分析】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刻度尺使用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根据长度单位进行换算,1m=100cm=109nm。
    【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要本单位是:米(符号:m),最后一位是估计值,则该工具的分度值为1mm;
    某学生身高为163cm=1.63m=2.63×109nm。
    故答案为:米;1mm5。
    【点评】本题考查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和测量数据的分析,属于基础题。
    20.(2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制冷物质在蒸发器中 汽化 ,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然后制冷物质通过压缩机压入冷凝器中发生 液化 ,从而使电冰箱达到制冷的效果。(两空都填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冰箱里能够制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冰箱里面的内能转移到冰箱的外面的过程,分析出内能是如何转移的就得到此题的答案。由此入手分析。
    【解答】解:冰箱里面的制冷剂由这样一个特点: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制冷剂在冰箱内部的蒸发器里面汽化。携带有冰箱里面内能的制冷剂,液化放热。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
    【点评】明确冰箱的工作过程、掌握物态变化的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1.(1分)有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将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测得玻璃泡上方的液柱长为15cm,测得玻璃泡上方的液柱长为55cm,现用来测某液体的温度,则此液体实际温度为: 30 ℃。
    【分析】先计算出每厘米的液柱表示的温度,再用测量某液体的温度时的液柱长度减去零摄氏度时的液柱长度得到的长度差乘以每厘米液柱表示的温度得到液体的实际温度。
    【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此时液柱长度为15cm,此时液柱长度为55cm,因此温度与液柱的长度的关系为:;
    测量某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上方的液柱长为27cm;
    所以比0℃时的温度增加量为:Δt=ΔL×6.5℃/cm=12cm×2.8℃/cm=30℃,所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t=Δt+0℃=30℃。
    故答案为:3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温度的计算,有一定的难度,题型比较新颖。
    三、实验、作图题(22、23题每空1分,24题每空2分,作图每个2分,共计20分)
    22.(5分)如图所示是某种晶体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象。据图回答:
    (1)在图象中,在BC段时,物质是  固液共存 态;在DE段,物质是  液 态;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所用去的时间是  6 分钟。
    (2)这种物质的凝固点是  80℃ 。
    (3)在冬天,温度下降时,水也能结成冰。则水结冰时的过程与该图象相似的过程是  EF 段。

    【分析】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其图象上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物质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解答】解:(1)分析图象可知,BC段是一条水平线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物质从液态开始降温;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所用去的时间是10min﹣4min=6min。
    (2)EF段随着放热时间的进行,在这一段内温度不变,对应的凝固点是80℃;
    (3)在冬天,温度下降时。水结冰时放热,其过程与该图象相似的过程是EF段。
    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液;6;(2)80℃。
    【点评】该题考查从晶体的熔化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将熔化图象与凝固图象合二为一,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熔化、凝固过程中每一阶段表示的含义。
    23.(5分)【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1中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  温度 的高低、液体  表面积 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 液体的种类 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2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  液体表面积 是否有关。
    【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夏天往地上洒水感觉凉爽 。
    【分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常见因素有三个: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
    (2)被研究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即控制不研究的因素保持一定;另外液体的种类不同,蒸发快慢也不同。
    【解答】解:由图可知,晾在太阳底下的衣服比在阴凉处干得快,通风处比无风处干得快,
    由此可得出猜想一: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水和酒精是不同种类的液体,说明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观察图2可知,图中控制液体的温度,只有液体的表面积不同。
    蒸发吸热的例子:炎热的夏天,往地上洒水感觉凉爽。
    故答案为:温度;表面积。液体表面积。
    【点评】当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只改变研究的因素,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
    24.(7分)如甲图所示,是各小组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刚开始加热时,水的温度是26℃,请在乙图中温度计上画出此时水的温度(液柱所在地方涂黑)。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
    (3)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不是100℃,其原因是: 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甲和乙两同学在旁边观察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一不小心,甲被此时的水蒸气烫伤了,则  甲 被烫的更严重。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85
    87
    89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4)另一个班级的两个小组也做了相同的实验,绘出图象如丁图所示,a、b两条曲线不同的原因是: 烧杯中水的质量不同 。
    【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画出水的温度;
    (2)根据数学描点法描出时间和温度的对于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水蒸气可以液化,液化放热,所以烫伤会更严重;
    (4)分析图象中a、b的区别,利用知识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水的质量越大,升温会越慢。
    【解答】解:(1)由图可知,温度的分度值为2℃,故液柱的液面应在20℃之上的第三格格

    (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3)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的原因是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为严重,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遇到相对温度比较低的人体,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
    (4)读图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的缘故。
    故答案为:(1)如图;(2)如图;甲;(4)烧杯中水的质量不同。
    【点评】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水沸腾前和沸腾时在现象上的区别,关键是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若气泡增大则为沸腾时;若气泡减小则为沸腾前。同时考查了对水的沸腾图象的绘制,要能够从数据上总结出水的沸点及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25.(4分)解释与计算。
    (1)夏天的中午,小明同学看见室外的自来水管(钢管)上有很多小水珠,说水管坏了,为节约水资源,工作人员告诉小明,这个没坏 热的水蒸气遇冷的水管液化成小水珠 。
    (2)小美同学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长度,测了4次,分别为8.35cm、8.37cm、8.68cm、8.37cm 8.36 cm。
    【分析】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液化放出热量;
    为减小误差,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四次,由所给数据可知,有一个数据是错误的,去掉错误数据,然后求剩下的三个数据的平均值,即可得物体长度值。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解答】解:(1)夏天的中午,小明同学看见室外的自来水管(钢管)上有很多小水珠;
    (2)测量长度最终的记录结果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这不是读数误差造成的,即该数据错误≈8.36cm
    故答案为:(1)热的水蒸气遇冷的水管液化成小水珠;(2)6.36。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现象以及长度的测量,是基础题。

    相关试卷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长坪民族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长坪民族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下列说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长坪民族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长坪民族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自然现象中,吸收热量的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