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小制作 角的初步认识1_青岛版
展开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小制作 角的初步认识1_青岛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观察思考,探究新知,课间小憩,巩固练习,内化新知,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备课)
本单元教学内容: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直观帮助学生逐步地从实物和其他的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的图形。
3、通过学习,知道生活中充满角,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角的认识。难点是比较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
本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
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画角和直角。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7~2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并且知道角有大有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会画角。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彩色纸、剪刀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主题图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哪里还有角?
(2)什么是角?……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在实物中找角。
(1)仔细观察主题图,在图中你发现哪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图形的经验,找有角的物体。)
(2)利用课件将生活中物体上的角与数学角进行对比,如果我们去掉这些物体的“花外衣”,就留下了这个图形,你还认识它吗?(课件先出示几种学生常见的物体,再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角,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那么这些图形叫什么?(师引导: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2)找一找我们的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学生可离开座位,边指边说自己找的角。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小组讨论)教师作总结:找出角的共同特点(都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边,课件演示出示角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3、折角
(1)折一折:学生利用准备的圆形纸片,在小组内合作折角,然后再集体展示手中的角。
(2)摸一摸:在小组内互相摸摸折出的角,(示范:用角的“顶点”刺刺自己的手心)再谈一谈对角的具体感知。
(3)认一认。刚才折出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请和你的同桌用小手指一指。(学生互相指)
4、做角
小组合作用两根连接棒做角。做完角之后,通过玩角,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5、画角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该怎样画角,明确画角用的工具。通过具体操作明确画角的步骤。
三、课间小憩
1、师: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学唱一首有关角的歌──《可爱的角》:(课件演示)
我的名字叫做角
我有边儿是两条
一个顶点两条边
所以我叫角角角
2、欣赏生活中的角。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辨角。
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数一数。
数一数下面各图形中各有多少个角?
3.小小设计师。
师:你能用角画出更美丽的图案吗?赶快设计吧!
五、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2. 老师准备请每个小朋友都当一回小老师,你们愿意吗?回家后,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找一找“家中的一些角”,你们当老师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直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德育点: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教学难点: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
教学准备: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做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直角
问:这个角和你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
师:我们就把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生活中物体上的直角。让学生对直角有个初步的认识。
2、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3、折直角。你能用手中的纸折一个直角吗?
3、画直角。先让学生讨论直角的画法,然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讨论给予指导。
学生试画。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样画图工具,三角板。找出三角板的直角。
学生试着用三角板画角。
指导画法: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着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提示学生要标上直角符号。
4、拼直角。用你手中的两个三角板拼一个直角。(小组讨论交流)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2、想一想:钟面上几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3、找一找:找出下图中的直角,并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4、欣赏生活中的直角。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1~23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2、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课件、活动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出示活动角,同学们,关于我们这位老朋友,你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生:我知道有比直角大的角,有比直角小的角。
师:你能用手中的活动角来摆一摆吗?(学生上台演示)
二、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制作角。
师: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好朋友“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角好吗?比比哪个组做的角多?
2、给角分类,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1) 小组先讨论一下,你们打算根据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小组上台展示制 作的角,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给这些角分类的。
(2) 给角起名字。
(3) 找一找,在我们的教室里哪里有锐角和钝角呢?
3、深入研究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师:同学们真棒,很快就认识了锐角和钝角,下面老师想和你们做一个变角的游戏。请拿出手中的神奇的活动角,听老师口令,你们来变角。
先表示出直角——锐角,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变的?再由直角——钝角。说一说是怎样变的?
4、建立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直角的兄弟锐角和钝角,可是这两个兄弟却吵起来了,它们为什么吵架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你打算怎样帮助它们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判断一个角比直角大或小(用三角板直角的顶点与一条边和对应角的顶点与一条边对齐,再判断)
比较三个角的大小。
三、巩固应用
师:通过今天你们的表现,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一定有出息!谁来告诉老师你长大后想当什么?今天老师先让同学们体验一下你的未来梦!
(课件出示7个选项,随机抽学生选择)
(1) 小小发明家。
(2) 小小表演家。
(3) 小医生。
(4) 小博士。
(5) 小作家。
(6) 小小数学家。
(7) 画家。
四、总结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锐角和钝角的知识,那么锐角和钝角你更喜欢哪一个?
2、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锐角和钝角的知识,大家学得很积极、很认真、很快乐!课下请你用智慧的双眼寻找生活中的角,说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
智慧广场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5~26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有序数图形的方法。
2、 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活动,感受数图形、数角、和数线段等之间的联系,并学会方法的迁移,呈现生活和数学知识的有序性,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
3、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有序数图形的方法,自己尝试总结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小明和小丽在教室里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看图,你们知道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是什么吗?谁能来说一说?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能数出窗户上共有多少个长方形吗?先仔细想一想,再回答。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几种情况。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说说你们的想法。
若没有学生按顺序数,老师可以再这里提出,并让学生比较两种数法。
师:同学们觉得哪种数法好?好在哪里?小组交流一下。
师总结:按照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 如果在后面加上一个长方形,你能数出现在有多少个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小制作 角的初步认识2_青岛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课,回忆乘法口诀,课后思考,教师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小制作 角的初步认识_青岛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三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精品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学习新知,认识直角,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