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评课课件ppt
展开结合“学术著作阅读与研讨”的特点,从阅读过程的层面来看,对《乡土中国》这本书,我们可以采用五步阅读法: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 第一步:浏览。阅读作者简介,了解作者:阅读目录、前言、后记,大致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对全书进行一目十行的扫描式阅读,大致了解本书的基本结构。 第二步:略读。快速地通读全书,圈画出各篇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结合原文,理解文中主要观点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内容提要。
第三步:精读。细读原文,咬文嚼字,一边阅读一边批注,并对自己不懂的词句做标记;能够默写原文中所提出的核心概念,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能够结合原文阐述重要观点的含义;能够理清原文的思路和脉络;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撰写读书笔记和作品评价。 第四步:研读。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查阅作者信息、写作背景、相关评价等与本书相关的资料,把握整本书的价值取向;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开展社会调查,结合社会实际,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第五步:重读。“重读”不是再读一遍,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甚至是终身的阅读。重读的根本目的是要消化吸收书中的精华,化为自己的血肉与灵魂,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促进自己的精神成长。“重读”学术著作的主要“目标”在于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作品中汲取营养,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文化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费孝通:志在富民,皓首不移 费孝通,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费孝通出生于一个重视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高中毕业后先后在东吴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学习,并获得清华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学位,后又进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师从世界人类学大师马林诺斯基,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
村经济》,获得博士学位。留英归国后,他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清华大学。1979年,他担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承担了重建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工作。1985年他创建了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1987年他创办了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生育制度》《江村经济》《乡土重建》《初访美国》《乡土中国》《社会调查自白》《行行重行行》《从实求知录》等等。其中,《江村经济》一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现在,《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已是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必读之书。
费孝通主张当代的中国社会学应该是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和民族特点的社会学,必须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实际生活,从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入手。他积极倡导实地调查的学风。他高度关注农村和农民问题,曾七下甘肃定西,三十余次到江苏吴江调查,帮助当地农民寻找脱贫致富和加快发展的道路。还先后对我国西北地区、西南地区、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
通过实地调研和思考,费孝通先后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和谐观点以及强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对话与文化包容的“文化自觉”的思想。 其卓越成就也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1981年,他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胥黎奖章;1982年,他被英国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授予的荣誉院士称号;1988年他获得《大英百科全书》奖。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之一,被学界公认为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其中收录的14篇论文,是根据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的课程内容整理而成的。《乡土中国》包括《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这14篇论文,分
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分析、解剖了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在费孝通眼中,“乡土社会”是从“乡土”一点点走向“现代”的,如今,现代社会覆盖到了中国大多数地方。传统的乡土社会虽然已经基本解体,但这些让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魂”并没有消散,它们仍在方方面面影响着现代中国。所以,《乡土中国》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是我们必读的“经典”。
Ⅰ.目录、重刊序言、后记[任务一] 略读“重刊序言”“后记”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此书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研究范围、研究特点等。
[任务二] 浏览“目录”,了解此书的基本内容和概念。
Ⅱ.《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任务一] 绘制各章的结构提纲,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
[任务二] 归纳各章主旨,并分析三章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三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1章主旨: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式。 第2章主旨: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从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 第3章主旨: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安定社会,从时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
前三章的联系:乡土社会土气的本色决定了其不需要文字的文化特点。 前三章在全书的地位和作用:前三章是全书论证的起点、基础。
[任务三] 结合前三章的内容,谈谈你对“乡土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 1.抓住论点句进行归纳推断。 论点句:“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从基层上看去”,言下之意,“乡土性”只是中国社会的整体特征的一部分,并且乡土性是针对“中国社会”而言,并非仅仅针对中国乡村社会而言。可见,从空间上看,“乡土社会”不只包括农村,也包括城镇。
2.通过材料理解概念。 示例:“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这则材料说明了乡土社会的“不流动性”。
3.借助对比概念参照比较。 “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风俗来应付的。”根据这两句话可知,从时间维度上看,与“乡土社会”相对应的应该是“现代社会”。
4.检查概念的完整性、准确性。 “乡土社会”这一概念的内涵应该包括其经济、政治、文化、伦理等方面特征。而前三章关于“乡土社会”概念的阐述仅仅只包括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因此,关于“乡土社会”概念的内涵需要完善补充。
Ⅲ.《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 [任务一] 总结、比较“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
[任务二] 从阐释“乡土社会”性质的角度,说说这几章在内容上可以怎样分类? 第一种分类方式:《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为一组,从群己关系看乡土社会的结构格局是差序格局,维持私人道德;《家族》《男女有别》为一组,阐述乡土社会的社群特点是事业社群;《礼治秩序》为一组,阐述乡土社会的道德规范特点是礼治社会。
第二种分类方式:《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为一组,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模式导致了思想上大家维系私人的道德,社群上是以家族为单位的事业社群,情感上男女有别;《礼治秩序》为一组,礼治社会有效保障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模式。 第三种分类方式:《差序格局》为一组,《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为一组,其中后四章都是围绕差序格局展开论证的。
[任务三] 说说下面几段文字在语言上的特点及其作用。 (1)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
(2)“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
(3)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特点及作用:(1)虚词的恰当使用使本书语言具有逻辑性,使论证更严密;(2)引用儒家文化经典的内容,使语言具有雅致精深的特点,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比喻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意远言简,使深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Ⅳ.《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任务一] 总结、比较“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这个三个概念的内涵。
[任务二] 联系已经阅读过的内容,说说这三章与前面几章有什么联系? 第一至三章是从经济、文化等角度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第四至八章是从社会关系、社会规范等角度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而九至十一章是从政治角度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
Ⅴ.《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任务一] 总结乡土中国的发展变迁趋势。
[任务二] 联系全书,体会对比概念表格。
[任务三] 以“乡土中国的今天”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或自己做过的调查,分析乡土中国的变迁。(1 000字左右) 提示: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权力、市场经济等多重因素的渗透下,乡土社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中国现在正处于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之中。在农村,农民开始挣脱土地的束缚,远走他乡寻觅新的发展机会;原来的“熟人社会”逐渐变成“陌生人社会”,传统的以血缘结合形成的社会关
系转向以地缘结合形成的社会关系;法律进入乡村,成为调解争端的主要合法性方式之一,人们强调个人的需求与权力,“无讼”不再是乡土社会的秩序理想,传统的礼治社会也正在逐渐转变成为法治社会;传统的差序格局被撼动甚至被颠倒。总体来看,传统的乡土社会的一系列特征正在或快或慢地发生转变,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调查、写作时可以从乡土社会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特征切入。
从《乡土中国》看中国传统社会与基层社会
1.乡土社会概念的界定。 在费孝通看来,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也受到土地的束缚。“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与美国不同,中国大多数农民是聚村而居,但是由于人口流动率小,村和村之间的关系是孤立、隔膜的。乡村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乡村社会里从熟悉中得到信任,不依靠西方学者所强调的社会契约。
费孝通所指的“乡土社会”,是以乡村人为出发点举例说明中国基层社会的样子,因此乡村社会的特点同样适用于中国传统城镇的状态。乡土社会,一个“面对面”的社会,其实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概括,这种社会结构既包括农村也包括城镇。
2.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是对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而言的。团体格局就像“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在同一个团体中,每个人与这个团体的关系是一样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在团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就像“柴束”中那一根根并排平行束在一起的柴枝一样,平等而简明。中国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则像把一块石头丢进水中时水面上形成的一圈一圈的波纹。乡土社会建立的基础是血缘与近距离的地缘。亲属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由婚姻和生育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从中国传统社会的同村、同县、同学,到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差序格局与西方的团体格局有着明显区别: 第一,差序格局中“家”和“国”没有明显的界线,个体私利才是最重要的,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家可以牺牲族……这样的格局由儒家道德体系衍生而来,就像西方的团体格局是由基督教的宗教观念衍生而来。当一个人牺牲族时,他可以是为了家,是为了小团体的公的利益,所以不能称之为“私”。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
第二,在西方社会,人们做事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几乎每件事都有具体的法律框架和道德标准。在差序格局中,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标准是自己设定的,那就是这件事情的对象是谁,和自己的关系如何。 第三,差序格局有等级之分,这与西方社会倡导平等的团体格局又是一大区别。等级观念缘于儒家伦理道德的观念。西方人笃信基督教,认为“人人生而平等”。而在中国的道德伦理体系中却是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讲的是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
3.礼治秩序。 如果说差序格局是乡土社会的外在结构,那么礼治秩序便是乡土社会的内在规则。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但乡土社会并不是“无需规则”或者“无法无天”的社会。乡土社会看起来是“无法”的,但是它有一套合式的行为规范去约束人们的行为。这种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就是“礼”。在乡土社会,人们遵守的一种世代积累而形成的行为规范,人的行为和秩序的维持受这种规范的制约,其社会关系的调节既不是法律,也不是靠天子的权力,而是靠“礼”这种社会规范。
法律同样是一种社会规范,礼和法不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推行的;礼依靠的是传统的力量,依靠的是人们自觉地遵守,是一种由个人推展至社会的规范准则,它是与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相互配合适应的,通过不断重叠、蛛网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到其他人,进而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合适的统治秩序。
礼治秩序,是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无为而治,并不是统治者无为,什么都不管,而是因为传统文化形成了大家公认的规范,统治者不需要运用权力强制人民去服从。这虽然是中国基层社会特有的模式,但是西方人也有过此设想。在国际关系自由主义理论中,学者们倡导的“无政府状态”,就是在高度自由竞争中,维持秩序的不是法律而是天然形成的、人们愿意主动去遵守的规范。中西方的两种理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就是认为无形的力量比有形的力量更具有约束力。
4.结语。 纵观全文,该书以乡土为核心,分别探讨乡土社会的外在结构形式和内在规则。中国的基层社会是乡土性的,因为是面对面的社会,所以在乡土社会只需要语言而不需要文字。乡土社会的人口流动性极小,而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所以血缘和地缘是一切生活状态的行为模式的核心。该书的逻辑结构如下图所示:
《乡土中国》的逻辑结构
语文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示范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探究,走近作品,课后集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案配套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单元任务与素养,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阅读方法,文本探究,社会冲突,社会继替,社会分工的结果,根据传统,权利和义务,静止安定缓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乡土中国》背景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作家与作品,目标与读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