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练习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4923580/0-16980490539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练习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4923580/0-16980490539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练习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9/14923580/0-169804905399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课时练习+综合检测+整合提升含答案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上题的推理过程主要依据的是,张三问李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第二框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在村委会选举中两位选民的对话如下。问:“你投了赞成票吗?”答:“没有。”问:“投了反对票?”答:“也没有。”上述对话中的回答 ( )A.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B.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C.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D.犯了“两可”的逻辑错误解析:题干材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不能强求人们必须在所给的两种情况之间作出选择,所以其并不违反排中律,也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C项正确;A、B、D三项皆与题意不符。答案:C2.思维要合乎逻辑,我们必须要遵循的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包括 ( )①矛盾律 ②矛盾观 ③排中律 ④同一性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是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①③正确;矛盾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同一性是辩证唯物主义讲的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都不是形式逻辑强调的内容,②④不选。答案:A在一次审讯中,警方确定三个犯罪嫌疑人中有一人是犯罪主谋。警察问他们:“谁是主谋?”甲说:“不是我。”乙说:“不是我。”丙说:“是甲。”据此完成3~4题。3.假设这里只有一个嫌疑人说了真话,主谋是 ( )A.甲 B.乙 C.丙解析:假设甲是真,则乙观点与丙观点为假,不矛盾,则乙是主谋,B项正确;假设乙为真,甲为假,推出的结论为甲是主谋,丙为假,推出的结论为甲不是主谋,两个结论矛盾,故乙不能为真;假设丙为真,甲为假,推出的结论为甲是主谋,乙为假,推出的结论为乙是主谋,两个结论矛盾,故丙不能为真。A、C两项皆不正确。答案:B4.上题的推理过程主要依据的是 ( )①矛盾律 ②排中律 ③同一律 ④充足理由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排中律和矛盾律的理解和应用。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结合题意,故选A项。答案:A5.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而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1)庄子的观点违反了逻辑思维的哪一要求?(2)请从逻辑思维角度,对庄子“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的观点进行分析。解析:第(1)问,从逻辑上说,肯定事实上不存在的第三者,是违反排中律的一种表现。第(2)问,结合材料用排中律的要求回答即可。答案:(1)庄子的观点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2)排中律要求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庄子的观点摇摆于“材与不材”之间,是模棱两可的表现,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评价作业(四)课时评价作业(四)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对应课时评价作业第6页) [基础巩固]1.说本案是重伤罪是对的,说本案不是重伤罪也是对的。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 A.违反了同一律 B.违反了矛盾律C.不违反逻辑规律 D.违反了排中律解析:对同一个案件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和它的否定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材料中的表述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故选B项。A、D两项与题意不符,C项观点错误。答案:B2.“一切都无分别,是非真假相混,落入如此境地的人便绝不能说出使人明白的道理。”这实质上是强调了 ( )A.要避免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遵守不矛盾律C.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D.要遵守排中律的要求解析:题干中的话强调了排中律,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故选D项。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D3.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对以下语句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金属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吗?——违反同一律,出现“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②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 。——违反矛盾律,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③本案所有证据都是可信的,本案有些证据不可信。——违反排中律, 出现“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④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不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违反矛盾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违反同一律,会出现“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而不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①错误;矛盾律要求思维保持前后一致,“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 ——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违反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②正确;③出现“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反了矛盾律而不是排中律,排除;④前后不一致,违反矛盾律,出现“自相矛盾”的错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④正确。 答案:C4.某法庭在一次审理案件时,四位法官对某一个罪犯的量刑问题进行讨论:甲法官说:“对该犯既要从重处罚,又要从轻处罚。”乙法官说:“既不能从重处罚,又不能从轻处罚。”丙法官说:“该犯是一个不务正业的青年。”丁法官说:“我看从重和不从重处罚都不好。”请问:四位法官的话分别违反了形式逻辑的什么基本规律?请指出他们所犯的逻辑错误。解析:本题要求回答四位法官的话分别违反了形式逻辑的什么基本规律,并指出所犯的逻辑错误。设问的主体为“四名法官”, 需要调用“形式逻辑”的有关知识。解答时,应首先调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答案:①甲法官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既要从重处罚”与“又要从轻处罚”是自相矛盾的。②乙法官违反了排中律,“既不能从重处罚”与“又不能从轻处罚”是相互矛盾的,都进行了否定,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③丙法官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法庭要求法官们对某一个罪犯的量刑问题进行讨论,而丙法官却评价“该犯是一个不务正业的青年”。④丁法官违反了排中律,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丁法官把从重处罚与不从重处罚都否定了,是“两不可”的一种表现。[拓展提高]5.(2023·广东)甲、乙、丙、丁四人接到任务,要求他们分别把某本书翻译成英文、德文、日文和韩文四种文字。下面为四人的对话,有三个人的话为真,一个人说了假话。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甲:我把书翻译成了英文乙:我把书翻译成了韩文丙:我把书翻译成日文丁:我没把书翻译成日文①如果甲说的是假话,那么丁翻译的一定不是德文 ②如果乙说的是假话,那么丁所翻译的一定是韩文 ③如果丙所说的是真话,那么甲翻译的一定是英文 ④如果丁所说的是真话,那么丁翻译的一定是德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如果甲说的是假话,乙、丙、丁的话为真,甲翻译的一定是德文,所以丁翻译的一定不是德文,①正确;如果乙说的是假话,甲、丙、丁的话为真,乙翻译的一定是德文,那么丁所翻译的一定是韩文,②正确;如果丙所说的是真话,甲、乙、丁三人中一定有一人说的是假话,甲有可能说假话,因此甲翻译的不一定是英文,③错误;如果丁所说的是真话,丁可能翻译英文、德文或者韩文,在甲、乙、丙三人中,一定有一人说的是假话,那么丁翻译的不一定是德文,④错误。答案:A6.张三问李四:“你常看《新闻联播》吗?”李四回答:“谁说我不常看《新闻联播》?”张三又问李四:“这么说你常看《新闻联播》了?”李四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闻联播》。”从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角度判定,李四的回答 ( )A.违反了矛盾律B.违反了排中律C.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D.既没有违反矛盾律,又没有违反排中律解析: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论断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李四先回答“谁说我不常看《新闻联播》?”是说自己常看《新闻联播》,从而否定自己不常看《新闻联播》;而他接着回答“我并不是说我常看《新闻联播》”是说自己不常看《新闻联播》,从而否定自己常看《新闻联播》。由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可知,李四的回答是互相否定的内容,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所以李四的回答既违反了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C项正确,A、B、D三项排除。答案:C7.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血型各不相同,他们的血型分别是A、B、O、AB型四种中的一种。甲说:“丙是A型。”乙说:“丁是O型。”丙说:“如果我是A型,丁就是O型。”丁说:“我不是O型。”经核查,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说法不真实。依据材料判断丁的血型,并运用矛盾律的知识说明你的推理过程。解析:有效信息①:乙说:“丁是O型。”丁说:“我不是O型。”→可推出乙和丁必存在一真一假。有效信息②:甲说:“丙是A型。”丙说:“如果我是A型,丁就是O型。”→可推出丙是A型血,丁是O型血。有效信息③:根据乙和丁必存在一真一假→可得出乙说法为真,丁的说法为假。答案:血型判断:丁是O型。推理过程:矛盾律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思维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乙和丁两人的观点必有一假。根据已知条件,四人中只有一人的说法是假的,可以推断甲、丙观点为真,可见,根据丙的观点,丁是O型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步训练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课时训练,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