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重点中学高一(上)联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923941/0-169805642525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重点中学高一(上)联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923941/0-169805642528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重点中学高一(上)联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923941/0-169805642530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重点中学高一(上)联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
展开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重点中学高一(上)联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第1-10小题每题3分,第11-16小题每题4分,共54.0分)
1.“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下列诗文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掬月水在手,弄花香满衣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Na失电子能力强,所以其还原性强 B. 因为Al失电子数目多,所以其还原性强
C. Ca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 Fe2+只有氧化性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 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 澄清石灰水和HNO3溶液反应
C. KOH溶液和醋酸溶液反应 D. 稀氨水和H2SO4溶液反应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饱和FeCl3溶液边振荡制备Fe(OH)3胶体
B.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
C. 胶体中加入电解质会发生的聚沉现象,证明胶体带电
D.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
A. Cl2+2KBr=Br2+2KCl
B. 2NaHCO3− △ Na2CO3+H2O+CO2↑
C. 4Fe(OH)2+O2+2H2O=4Fe(OH)3
D. 2Na2O2+2CO2=2Na2CO3+O2↑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石墨能导电,所以石墨是电解质
B. SO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C. NH4Cl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4Cl是电解质
D. 固体氯化钡不能导电,所以氯化钡不是电解质
7.在能使石蕊变红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Ba2+、K+、OH−、Cl− B. Fe2+、Na+、NO3−、SO42−
C. Ca2+、K+、HCO3−、Cl− D. Mg2+、NH4+、SO42−、Cl−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单质只能作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只能作氧化剂
B.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 某元素从化合态到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则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9.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上制备高铁酸钠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的化学原理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3ClO−+2Fe3++10OH−=2FeO42−+3Cl−+5H2O,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剂:Fe3+ B. 还原剂:OH−
C. 氧化产物:FeO42− D. 还原产物:H2O
10.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图甲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 Fe(OH)3胶体属于碱 D. 甲图中“……”包含混合物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SO42−+Ba2++H++OH−=BaSO4↓+H2O
B.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Cu+Ag+=Cu2++Ag
D. 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MgO+2H+=Mg2++H2O
12.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B. 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 根据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 根据其溶液是否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3.由如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NaCl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
B. 电解质在电流的作用下才能发生电离
C. 固体NaCl中不存在Na+和Cl−
D. NaCl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14.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NaBH4中H为−1价)能溶于水并和水反应,有如下反应NaBH4+2H2O=NaBO2+4H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NaBH4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C. 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 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
15.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
A. CuO、Ba(OH)2、CuSO4
B. NaOH、HNO3、K2CO3
C. KOH、FeCl3、Na2CO3
D. NaOH、Ba(NO3)2、H2SO4
16.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已知:FeS2中S为−1价,Cu2S中Cu为+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5个FeS2发生反应,有10个电子转移
C. 氧化剂和还原剂个数比为14:5 D. 产物中的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
17.用分类思想研究一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殊性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某些物质与水反应情况进行分类的分类图。已知Cl2+H2O=HCl+HClO;2Na+2H2O=2NaOH+H2↑;3NO2+H2O=2HNO3+NO;NH3+H2O=NH3⋅H2O;SO2+H2O=H2SO3。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填空:
①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成A、B组的依据)是 ______ 。
②F组物质中除了Cl2外还有 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
③A组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______ ,B组中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______ 。
18.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溶于水形成胶体。
①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______ (填序号)。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会产生沉淀
b.二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②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水分子等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提纯明胶的装置是图中的 ______ (填序号)。
19.磷元素的含氧酸有H3PO4、H3PO3(亚磷酸)、H3PO2(次磷酸)等多种。其中已知H3PO3+2NaOH(过量)=Na2HPO3+2H2O。回答下列问题:
①H3PO3属于 ______ (选填“一”“二”或“三”)元酸。Na2HPO3属于 ______ (填“正盐”或“酸式盐”)。
②H3PO2可将溶液中的Ag+转化为银,自身变为H3PO4,可用于化学镀银。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比为 ______ 。
20.某溶液的溶质只可能由下列离子中的几种组成:Cl−、CO32−、SO42−、H+、Ba2−、Na+,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
②向①中滤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将①的沉淀加入稀盐酸中,沉淀部分消失,有气体生成。
依据以上实验可以推断:
(1)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______ ;一定没有 ______ 。
(2)②中生成的沉淀是 ______ ;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
(3)写出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______ 。
(4)书写离子方程式
①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 ______ ;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______ ;
③写出BaCO3固体与足量的NaH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21.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盐,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但毒性较强,食品中添加亚硝酸钠必须严格控制用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aNO2的性质。
(1)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______ 。
(2)NaNO2 ______ (填“是”或“不是”)电解质,根据NaNO2中N的化合价推测NaNO2具有 ______ (填“氧化性”、“还原性”或“氧化性和还原性”)。
(3)实验操作如表所示,请完善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已知I2遇淀粉变蓝)。
实验
实验操作及现象或结果
结论
1
取5mLNaNO2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KI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NaNO2具有① ______
2
取2mLKMnO4溶液(先酸化好)于试管中,滴加足量NaNO2溶液,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② ______
NaNO2具有还原性
3
NaNO2固体于70%硫酸反应生成NO和NO2两种气体
NaNO2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③通过上述实验可知,NaNO2、KMnO4、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 。
(4)亚硝酸钠外观与食盐相似,且均有咸味。
①若误食亚硝酸钠会导致血红蛋白中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钠的中毒,下列关于上述中毒。解毒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亚硝酸钠是还原剂
B.维生素C是氧化剂
C.维生素C能把铁离子还原成为亚铁离子
D.亚硝酸钠被还原
②X与亚硝酸钠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NaNO2+2X+2H2SO4=2NO↑+I2+K2SO4+Na2SO4+2H2O(已配平),其中X是 ______ (填化学式),每生成1个I2,转移 ______ 个电子。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小冰晶,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渔火指渔船上的灯火,蕴含化学反应,故A正确;
B.掬月水在手,属于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弄花香满衣是花香空气中扩散,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流从高到低流下,疑是银河落九天,怀疑是银河落九天,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物质变化过程中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本题依托诗词描述,来分析判断变化过程,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注意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A
【解析】解:A.失电子的物质作还原剂,Na失电子能力强,所以其还原性强,故A正确;
B.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故B错误;
C.Ca2+化合价只能降低,故Ca2+只有氧化性,故C错误;
D.由可知,在过程①中Fe2+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①反应中的Fe2+发生氧化反应,在过程②中Fe3+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②反应中的Fe3+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D错误,
故选:A。
A.失电子能力越强的物质,还原性越强;
B.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
C.Ca2+化合价只能降低;
D.由可知,在过程①中Fe2+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在过程②中Fe3+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基本概念结合例子来分析解答,注意: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与得失电子难易程度有关,与得失电子多少无关,为易错点.
3.【答案】B
【解析】解:A.H2SO4与Ba(OH)2溶液之间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A错误;
B.澄清石灰水和HNO3溶液反应是溶于水的强碱和强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和水,可以用H++OH−=H2O来表示,故B正确;
C.醋酸是弱酸,应保留化学式,和氢氧化钾溶液,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CH3COO−+H2O,故C错误;
D.一水合氨属于弱电解质,不拆开,稀氨水和H2SO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3⋅H2O+H+=NH4++H2O,故D错误;
故选:B。
H++OH−=H2O来表示强酸或者强酸的酸式盐与可溶性强碱反应生成水和可溶性盐,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方法是解题关键,注意化学式的拆分,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解:A.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把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到呈红褐色液体,故A错误;
B.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与100nm之间,而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因此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故B正确;
C.胶体本身呈电中性,带电的是胶粒(吸附带电离子),故C错误;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能区别胶体和溶液,但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丁达尔效应,而在于分散系微粒直径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A.把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到呈红褐色液体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B.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与100nm之间,而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
C.胶体本身呈电中性;
D.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系微粒直径的大小。
本题主要考查胶体的性质,为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反应类型,明确图中的阴影表示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悉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解答】
A.Cl2+2KBr=Br2+2KCl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故A不选;
B.2NaHCO3Na2CO3+H2O+CO2↑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故B不选;
C.4Fe(OH)2+O2+2H2O=4Fe(OH)3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故C不选;
D.2Na2O2+2CO2=2Na2CO3+O2不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不是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符合,故D选。
6.【答案】C
【解析】解:A.石墨能导电,但不是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三氧化硫的水溶液导电,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是硫酸,而不是三氧化硫,所以三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NH4Cl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4Cl是电解质,故C正确;
D.固体氯化钡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出离子,所以氯化钡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A.石墨能导电,但不是化合物;
B.三氧化硫的水溶液导电,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是硫酸,而不是三氧化硫;
C.NH4Cl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4Cl是电解质;
D.固体氯化钡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出离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7.【答案】D
【解析】解:A.H+、OH−之间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含有Fe2+的溶液呈浅绿色,Fe2+、H+、NO3−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H+、HCO3−之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Mg2+、NH4+、SO42−、Cl−、H+之间不反应,且为无色溶液,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溶液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离子的存在;离子之间不生成气体、沉淀、弱电解质或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双水解等反应时能大量共存,以此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题干暗含信息、常见离子的性质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离子不能共存的情况,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B
【解析】解:A.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单质只能作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可能作氧化剂,也可能做还原剂,故A错误;
B.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B正确;
C.某元素从化合态到游离态,可能是化合价升高,也可能是化合价降低,该元素可能氧化,也可能被还原,故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比如:Cl2+H2O=HCl+HClO,该反应中只有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A.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化合价只能升高,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可升可降;
B.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C.化合态的元素可能是负价,也可能是正价;
D.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是同一种物质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9.【答案】C
【解析】解:A.Fe3+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1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氧化剂,故A错误;
B.Fe3+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OH−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故B错误;
C.Fe3+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FeO42−,FeO42−是氧化产物,故C正确;
D.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1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到Cl−,故Cl−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
故选:C。
反应3ClO−+2Fe3++10OH−=2FeO42−+3Cl−+5H2O中,Fe3+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则Fe3+被氧化,为还原剂,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1价,则ClO−为还原,为氧化剂,以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正确判断元素化合价变化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实质,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B
【解析】解:A.树状分类法含义:对同一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分类的分类法,从甲图形看应属于树状分类法,故A错误;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B正确;
C.Fe(OH)3胶体是混合物,不属于碱,故C错误;
D.甲图中“……”是化合物的分类,不包含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A.树状分类法含义:对同一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分类的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含义:根据物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式;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
D.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分类、酸性氧化物概念的分析判断,注意概念实质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1.【答案】D
【解析】解:A.硫酸和氢氧化钡均为强电解质,水为弱电解质,硫酸钡属于沉淀,则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42−+Ba2++2H++2OH−=BaSO4↓+2H2O,故A错误;
B.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B错误;
C.原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故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故C错误;
D.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O+2H+=Mg2++H2O,故D正确;
故选:D。
A.已知H2SO4=SO42−+2H+,Ba(OH)2=Ba2++2OH−;
B.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
C.原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
D.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H2O。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侧重考查学生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12.【答案】B
【解析】解:A.一元酸、二元酸是根据酸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进行分类的,如CH3COOH含有4个H,但为一元酸,故A错误;
B.依据纯净物所含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叙述正确,故B正确;
C.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粒子直径小于1nm为溶液,大于100nm为浊液,介于1−100nm之间为胶体,故C错误;
D.根据其溶液或者熔融状态是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A.一元酸、二元酸是根据酸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进行分类;
B.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含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C.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熟悉相关物质的概念及分类依据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D
【解析】解:A.氯化钠溶液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A不选;
B.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溶于水或者加热熔化,不需要通电,故B不选;
C.固体氯化钠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二者不能自由移动,故C不选;
D.依据图示可知钠离子与氯离子在水溶液中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且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能自由移动,故D选;
故选:D。
A.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B.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溶于水或者加热熔化;
C.固体氯化钠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
D.依据图示可知钠离子与氯离子在水溶液中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判断及电离条件,明确电解质概念,把握电解质电离条件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概念和电子转移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从化合价的角度解答该题,较简单。
【解答】
反应NaBH4+2H2O=NaBO2+4H2↑中,NaBH4中H元素化合价为−1价,水中H元素化合价为+1价,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
A.NaB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NaBH4是还原剂,故A错误;
B.NaB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NaBH4是还原剂,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水是氧化剂,故B错误;
C.只有氢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硼元素化合价不变,故C错误;
D.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NaBH4中的氢元素,被氧化,水中的氢元素被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中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数值相同,物质的量之比为1:1,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解:A.CuO和Ba(OH)2不反应,HCl和CuSO4不反应,HCl不能生成Ba(OH)2,不符合转化关系,故A错误;
B.NaOH和HNO3反应,HNO3和K2CO3反应,NaOH、K2CO3都可以和HCl反应,HCl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HNO3,符合转化关系,故B正确;
C.KOH、FeCl3能反应,FeCl3、Na2CO3能反应,KOH、Na2CO3都可以和HCl反应,HCl和氢氧化铁反应生成FeCl3,但FeCl3、Na2CO3都属于盐类化合物,不符合转化关系,故C错误;
D.NaOH和Ba(NO3)2不反应,H2SO4和HCl不反应,不符合转化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A.CuO和Ba(OH)2不反应,HCl和CuSO4不反应,HCl不能生成Ba(OH)2;
B.若A、B、C分别为:NaOH、HNO3、K2CO3,NaOH和HNO3反应,HNO3和K2CO3反应,NaOH、K2CO3都可以和HCl反应;
C.若A、B、C分别为:KOH、FeCl3、Na2CO3,KOH和FeCl3能反应,FeCl3和Na2CO3能反应,KOH、Na2CO3都可以和HCl反应;
D.若A、B、C分别为:NaOH、Ba(NO3)2、H2SO4,NaOH和Ba(NO3)2不反应,H2SO4和HCl不反应。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物质转化关系的分析判断,主要是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6.【答案】D
【解析】解:A.该反应中,FeS2中S元素化合价既升高也降低,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氧化产物为SO42−,还原产物为Cu2S;CuSO4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产物为Cu2S,所以Cu2S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对于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转移电子总数为21,即有5molFeS2参与反应,转移21mol电子,则5个FeS2发生反应,有21个电子转移,故B错误;
C.对于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氧化产物为SO42−,还原产物为Cu2S,氧化剂和还原剂个数比为物质的量之比,为(14+3.5)mol:1.5mol=35:3,故C错误;
D.对于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每生成17molSO42−,其中来自于反应物的SO42−有14mol,3molSO42−由FeS2被氧化而来,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已知信息,对于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FeS2中S元素化合价既升高也降低,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氧化产物为SO42−,还原产物为Cu2S;CuSO4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产物为Cu2S。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中等,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能从化合价的角度进行判断和计算。
17.【答案】能否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NO2 Na2O、CaO Cl2、Na
【解析】解:①分析 A、B两组物质与水的反应情况可知,第一级分类标准是能否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能否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②根据已知信息可知,Cl2与 H2O、NO2与 H2O反应时,H2O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故答案为:NO2;
③A组中,NH3、SO2属于非电解质,Na2O、CaO 属于电解质,B组中,Cl2、Na属于单质,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故答案为:Na2O、CaO。
①分析 A、B两组物质与水的反应情况可知,第一级分类标准是能否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②根据已知信息可知,Cl2与 H2O、NO2与 H2O反应时,H2O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③A组中,NH3、SO2属于非电解质,Na2O、CaO 属于电解质,B组中,Cl2、Na属于单质,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分类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的关键。
18.【答案】c C
【解析】解:①a.K2SO4溶液很稳,故a错误;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b错误;
c.胶体的分散质和溶液中的溶质都能透过滤纸,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2)A为溶液蒸发装置,B为过滤装置,C为渗析装置,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水分子等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所以提纯明胶用装置C,
故答案为:C。
(1)a.胶体较稳定,溶液稳定;
b.溶液无丁达尔效应;
c.胶粒和溶液都可透过滤纸;
(2)溶液和胶体能通过滤纸,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胶体的提纯用渗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胶体的性质等,注意胶体和溶液性质上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二 正盐 4:1
【解析】解:①已知H3PO3+2NaOH(过量)=Na2HPO3+2H2O,说明NaHPO2为正盐,H3PO2属于二元酸,
故答案为:二;正盐;
②H3PO2可将溶液中的Ag+转化为银,自身变为H3P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Ag++H3PO2+2H2O=4Ag+H3PO4+4H+,该反应中银离子是氧化剂、H3PO2是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故答案为:4:1。
①已知H3PO3+2NaOH(过量)=Na2HPO3+2H2O,说明NaH2PO2为正盐;
②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比。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等,注意知识的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20.【答案】SO42−、CO32−、Na+ H+、Ba2+ AgCl BaCO3+2H+Ba2++H2O+CO2↑ NaHSO4=Na++H++SO42− Fe(OH)3+3H+=Fe3++3H2O CO2+OH−=HCO3− 2H++SO42−+BaCO3=BaSO4+H2O+CO2↑
【解析】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SO42−、CO32−、Na+,一定没有H+、Ba2+,可能含有Cl−,
故答案为:SO42−、CO32−、Na+;H+、Ba2+;Cl−;
(2)②向①中滤液里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沉淀为AgCl,即②中生成的沉淀是AgCl;①中的沉淀为BaSO4和BaCO3,其中Ba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BaCl2、CO2和H2O,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
故答案为:AgCl;BaCO3+2H+=Ba2++CO2↑+H2O;
(3)NaHSO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Na++H++SO42−,
故答案为:NaHSO4=Na++H++SO42−;
(4)①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
故答案为:Fe(OH)3+3H+=Fe3++3H2O;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钙,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
故答案为:CO2+OH−=HCO3−;
③BaCO3固体与足量的NaH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CO3=BaSO4+H2O+CO2↑,
故答案为:2H++SO42−+BaCO3=BaSO4+H2O+CO2↑。
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则原溶液中含SO42−或CO32−中的至少一种,Ba2+与SO42−或CO32−不共存,则原溶液中一定没有Ba2+;
②向①中滤液里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沉淀为AgCl,但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引入了Cl−,则不能确定是否含Cl−;
③将①的沉淀加入稀盐酸中,沉淀部分消失,有气体产生,则一定含SO42−、CO32−,H+与CO32−不共存,则原溶液中一定没有H+;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原溶液中一定还含有Na+;综上,原溶液中一定含SO42−、CO32−、Na+,一定没有H+、Ba2+,可能含有Cl−,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中发生的反应、现象与结论的关系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推理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离子共存问题和电中性规则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1.【答案】 是 氧化性、还原性 氧化性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KMnO4>NaNO2>I2 CD KI 2
【解析】解:(1)N元素的化合价由+3降低为+2,I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为0,则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
(2)NaNO2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NaNO2中N元素化合价为+3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是;氧化性、还原性;
(3)根据实验1的现象知,反应中有I2生成,则该反应中KI失电子作还原剂,则NaNO2作氧化剂,所以NaNO2具有氧化性,氧化性:NaNO2>I2;NaNO2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则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被NaNO2还原为Mn2+,所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氧化性KMnO4>NaNO2,则氧化性KMnO4>NaNO2>I2,
故答案为:氧化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KMnO4>NaNO2>I2;
(4)①A.亚硝酸钠会导致血红蛋白中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则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亚硝酸钠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故A错误;
B.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钠的中毒,维生素C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为还原剂,故B错误;
C.由解毒过程可知,维生素C作还原剂,则维生素C能把铁离子还原成为亚铁离子,故C正确;
D.由选项A可知,亚硝酸钠作氧化剂被还原,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②X与亚硝酸钠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NaNO2+2X+2H2SO4=2NO↑+I2+K2SO4+Na2SO4+2H2O(已配平),根据元素守恒及原子守恒知,X为KI,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数为2,每生成1个I2,转移电子个数为2×1×[0−(−1)]=2,
故答案为:KI;2。
(1)由2NaNO2+4HI=2NO+I2+2NaI+2H2O可知,HI中I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不变,生成盐(NaI),则HI体现酸性和还原性,N元素的化合价由+3降低为+2,I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为0;
(2)NaNO2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处于中间价态的微粒,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根据实验1的现象知,反应中有I2生成,则该反应中KI失电子作还原剂,则NaNO2作氧化剂;NaNO2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则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被NaNO2还原为Mn2+;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4)①A.亚硝酸钠会导致血红蛋白中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则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亚硝酸钠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B.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钠的中毒,维生素C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由解毒过程可知,维生素C作还原剂;
D.由选项A可知,亚硝酸钠作氧化剂;
②X与亚硝酸钠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NaNO2+2X+2H2SO4=2NO↑+I2+K2SO4+Na2SO4+2H2O(已配平),根据元素守恒及原子守恒知,X为KI,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2价、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转移电子数为2。
本题以NaNO2为载体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内涵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重点中学高一(上)联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重点中学高一(上)联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高二(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56 Cu-64,1 ml N2,转移0,5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