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万源中学高2025届高二(上)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31,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送入太空,预计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空间站由此开启了全面建成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完成下面小题。
1.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时,全球与北京同处于“今日”范围的占比约为( )
A. 16% B. 36%
C. 56% D. 86%
2. 下列符合此次三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时,北京时间为2023年5月30日9:31,即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为9时31分,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得出0时经线大约为23°W,与北京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23°W向东至180°,约占全球范围的56%,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三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从2023年5月30日到2023年11月30日,其间经过远日点,因此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先慢后快,故选A。
【点睛】根据开普勒定律,地球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的,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就出现了近日点(一月初)和远日点(七月初),以太阳为焦点,地球运动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快,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慢。
2022年10月16日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会期为10月16日至10月22日。纽约(西五区)的小明通过现场直播观看了此次会议的开幕式。完成下面小题。
3. 小明通过直播观看此次会议开幕式时的当地时间为( )
A. 15日21时 B. 15日23时 C. 16日1时 D. 16日3时
4. 开幕式时,万源中学旗杆影子朝向为( )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南 D. 西北
5. “二十大”会议期间,正午时万源中学旗杆影子长短的变化情况为( )
A. 逐渐变短 B. 逐渐变长
C. 先变长后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3. A 4. D 5. B
【解析】
【3题详解】
材料信息显示,此次会议开幕式时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2022年10月16日10时,纽约(西五区)比东八区间晚13小时,因此实验舱进入预定轨道时,小明所在地的当地时间应为16日10时减去13小时,即15日21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开幕式时为10月16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万源中学该日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开幕式时北京时间为上午10点,万源中学正值上午,太阳位于东南方,影子朝向西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二十大”会议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且直射点向南移动,万源中学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旗杆影子逐渐变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各地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2023年7月12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上海出征,前往北冰洋执行科学考察。任务途经弗里曼特尔(32.1°S,115.8°E)、中山站(69.4°S,76.4°E)、长城站(62.2°S,58.9°W)和蓬塔(53.1°S,70.9°W)。图左为“雪龙2”号环南极航行线路图,图右为南极立柱新址,完成下面小题。
6. 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 )
A. 东北 B. 西北 C. 西南 D. 东南
7. 弗里曼特尔到蓬塔的最短距离约为( )
A. 2300千米 B. 6300千米 C. 10500千米 D. 15500千米
8. 经科考发现南极冰盖在重力的作用下始终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由内陆中央缓慢地向沿海方向移动,在海湾地带突入海洋,形成冰架,导致南极点立柱移动,为此每年都要为立柱重新定位选址(如图)。图中信息显示( )
A. 太阳位于立柱新址正北方 B. 太阳位于立柱新址正南方
C. 当天长城站可能出现极昼 D. 当天长城站可能出现极夜
【答案】6. D 7. C 8. A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侧,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中山站位于极圈内,所以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南方,所以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弗里曼特尔位于(32.1°S,115.8°E),蓬塔位于(53.1°S,70.9°W),两地经度相差173.3°,可推知两地接近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两地间最短距离可计算经过南极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两地纬度相差大约94.8°,故其最短距离大约为94.8×111千米=10522.8千米,C最为接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该立柱位于南极点,为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地方,因此太阳一定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A正确,B错;长城站位于62.2°S,没有位于南极圈以内,因此当天不可能出现极昼、极夜现象,CD错误。故选A。
【点睛】判断南北方向:两地同在北纬,纬度越大越在北,两地同在南纬,纬度越大的越在南;两地一地在南纬,一地在北纬,那么南纬的在南,北纬的在北。判断东西方向:两地同为东经,经度越大的越在东;两地同为西经,经度越大的越在西;两地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则将两地经度相加,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度的在东,西经度的在西,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那么西经度的在东,东经度的在西。
甲住在(30°N,120°E)。有一天他想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乙,并决定“遁地”前去,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时,到达的位置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10. 如果甲改乘时速为2000千米的“旋风”飞行器,沿着最短路线飞往乙家中,飞行时间大约需要( )
A. 5小时 B. 8小时
C. 10小时 D. 20小时
【答案】9. D 10. C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甲的地理坐标为(30°N,120°E),当他钻出地球另一端时,到达地乙地与甲原先所在地的两点互为对趾点,两地纬度度数相同,符号相反,经度之和为180°,经度符号相反。所以到达地位置坐标为(30°S,80°W),D正确;选项中①③位于北半球,AC错;②的经度为150°E,B错。故选D。
【10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且互为对趾点,所以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即是所在经线圈(大圆)的一半,约为2万公里,由于飞行器的飞行速度为2000km/h,所以飞行时间大约需要10小时,故选C。
【点睛】在经线圈上跨越一个纬度的实际距离约为111km,在纬线圈上跨越一个经度的实际距离约为111×cosα(α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因此在赤道上跨越一个经度实际距离约为111km,在南北纬60°上跨越一个经度的实际距离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
A. ①区域 B. ②区域 C. ③区域 D. ④区域
12. 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1. A 12. A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区域的经度范围是由10°W至50°E,纬度范围是30°N至30°S,经度和纬度跨度均为60°,图中②区域位于0°到60°W、10°N到70°N之间,经度和纬度跨度均为60°,但①区域纬度比②区域低,同样经度差的东西范围①区域比②区域大,两者南北距离长相等,因此①区域比②区域实际面积大,排除B;读图可知,③区域的经度和纬度跨度境均为30°,④区域的经度和纬度跨度境均为45°,两者纬度跨度和经度跨度均小于①区域,且纬度略高于①区域,因此实地面积比①区域小,因此③区域和④区域不是实际面积最大的,①区域是实际面积最大的,排除CD,A符合题意。故选A。
【12题详解】
①区域中粗竖线跨纬度为20°,粗横线跨经度为20°,且该粗横线位于赤道上,由于单位经度的赤道长与一个纬度的经线长相等,因此①区域中两条粗短线实地距离相等,①符合题意;②区域中粗竖线跨纬度为10°,粗横线跨经度为20°,且该粗横线位于60°N纬线上,由于60°N纬线上单位经度东西长为111×cos60°≈≥5.5千米,一个纬度的经线长约为111千米,经计算可知,②区域的两条粗线段的实际距离相等,②符合题意;③区域两短线跨经纬度数相同,但处于不同的纬度,图中的两斜短线长度不同,③不符合题意;④区域两短粗线经度和纬度都相差15°,横线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45°×15(千米).竖线代表的经线长约为111×15°(千米),故④区域两短粗线并不相等,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经线上,纬度差1°对应的实际南北距离都相等,大约是111 km;赤道上,经度差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111 km;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纬线上(假设其纬度为α),经度差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 km。纬度越低,纬线圈长度越长,纬度越高,纬线圈的长度越短。
曲流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连续弯曲河道。下图为曲流景观图(左)和曲流示意图(右)。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13. 形成曲流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
A. 河流下蚀 B. 河流侧蚀 C. 河流堆积 D. 河流溯源
14. 沿A—B线的河床剖面示意图,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15. 在我国,河曲广泛分布于( )
A. 塔里木盆地 B. 东北平原 C. 横断山区 D. 云贵高原
【答案】13. B 14. C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曲流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连续弯曲河道”,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地势减缓,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增强,出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久而久之出现了蛇曲的景观,形成曲流的主要地质作用为河流侧蚀,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由沿A—B线的河床剖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判读,河流B侧为侵蚀岸,A侧为堆积岸,侵蚀岸一侧流速快,以侵蚀为主,河床坡度较陡,堆积岸的一侧流速慢,以堆积为主,河床坡度较缓,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根据第一小题可知,形成曲流的主要地质作用为河流侧蚀,在河网密布、地形平坦的区域多分布有曲流,东北平原地处温带季风区,降水丰富,且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侧蚀作用明显,河曲分布广泛,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如何分析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1、首先考虑河道是否弯曲,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2、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世界各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平顶山最多。在太平洋中部有一群平顶海山,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持续漂移。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完成下题。
(1)科学界推断平顶海山的形成与海底地形和板块边界类型密切相关,试写出图中与平顶海山形成相关的海底地形类型____及板块边界类型____。
(2)描述图示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3)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最终平顶海山是否会消失?表明观点并说明原因。
【答案】(1) ①. 海岭或海脊 ②. 生长边界
(2)火山喷发露出水面形成火山;随着板块的移动火山没入水下,受风浪、海流等外力侵蚀,山顶被侵蚀成平顶;随着板块移动,岩石圈下降,形成平顶海山。
(3)会消失。 随着板块的移动,最后,当洋底推移到海沟俯冲带时,平顶山亦随之俯冲下去,被埋藏地壳之下,最后消失。
【解析】
【分析】本题以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板块构造学说有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沟、大洋中脊等;板块边界类型包括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从图中可知,岩浆喷发后形成火山,随着板块张裂运动没入水中,可知平顶海山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海岭或海脊一般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这里涌出并冷凝成新的岩石,人们把这里称为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小问2详解】
解答本题应从“形成山地”、“平顶”、没入水下成为“海山”三个方面考虑。地表形态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于平坦。从图中可知,岩浆喷发后形成的火山,新生的火山一旦露出海面,在海浪的冲击下,加上海水的侵蚀,导致火山岛的岩壁崩塌,塌下来的岩块被激浪和海流冲走;如果火山岛上的火山停息下来,天长日久,山顶被侵蚀成平顶;随着板块移动,岩石圈下降,沉入水面以下后形成平顶海山。
【小问3详解】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分析,平顶海山最终会移动到海沟处,下沉、融化为岩浆:随着板块的移动,太平洋底在大洋中脊处扩张,在海沟处潜没,因此当洋底推移到海沟俯冲带时,平顶海山亦随之俯冲下去,被埋藏在地壳之下,最后消失。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从地质上来说,黄山是花岗岩地貌的典型。地质史上板块运动频繁,断层发育,岩层裂隙众多;裂隙、节理发育,多处含有因含多种矿物质而有医疗价值的矿泉水出露地表。图示意黄山地区地理位置和黄山花岗岩峰林地貌。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说明黄山地区断层发育的原因。
(2)说明黄山地区医疗价值矿泉水的形成过程。
(3)分析黄山花岗岩峰林地貌的成因。
【答案】(1)地质史上,(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造成了黄山岩体的抬升;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石的承受能力,断层发育。
(2)黄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表水沿裂隙下渗形成地下水;地下水沿裂隙由高向低、由浅向深处流动,与地下深处的岩石充分接触,岩石中的矿物质溶解于其中;水体在适宜的地段出露地表,形成有医疗价值的矿泉水。
(3)地下炽热岩浆入侵地壳薄弱的地区形成花岗岩;花岗岩体发生间歇性抬升,随着地壳的强烈隆升;上覆岩层被外力剥蚀,花岗岩总体出露地表;花岗岩体受外力风化、剥蚀,形成千姿百态的花岗岩峰林景观。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断层地貌,内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材料中提出:“地质史上板块运动频繁”,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造成了黄山岩体的抬升,当运动压力超过岩石的承受极限时,便形成断层结构,所以黄山地区断层发育。
【小问2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黄山断层发育,地下含水层经过断层处易出露成泉。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降水量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与深处岩石裂隙长时间接触,导致岩石各类矿物质溶解于水中,并随岩石裂隙汇集出露,从而形成富含多种矿物质、由医疗价值的矿泉水。
【小问3详解】
地质史上,这里地壳运动频繁,断层、节理发育,岩层裂隙众多,部分裂隙发育成为断裂构造,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在地下冷却凝固后形成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地壳运动使岩层抬升形成山地,板块挤压力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岩层沿着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断层发育,受风化作用和外力侵蚀,上覆表层岩体消失,花岗岩出露地表。出露的花岗岩继续被风化、侵蚀,最终形成花岗岩峰林地貌,呈现奇峰、怪石、幽洞、峡谷等自然景观。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2年,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共同在其界河多瑙河上修筑了长27km的平直型运河,该运河集发电、航运、供水等功能于一体,水电站、船闸都建在运河上(如图)。该运河建成后,人们发现运河南岸较北岸受水流的侵蚀更严重。
(1)据图文信息推断运河流向,并简述原因。
(2)从河流径流量及季节变化角度,说出运河对老多瑙河的影响。
(3)与西南侧天然河道相比,分别说明该运河在发电、防洪、航运功能上的改善作用。
【答案】(1)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
原因:该运河位于北半球,且河道平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侧(南侧)河岸侵蚀更严重,因此该运河自西北流向东南。
(2)运河起到分流作用,使老多瑙河径流量减小;枯水期水位下降明显,丰水期仍然分流泄洪,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
(3)原有河道弯曲,水流缓慢,修筑运河会提高水流速度,利于发电;弯曲河道不利于泄洪,运河河道平直便于泄洪;缩短航程,改善航运条件。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多瑙河上的水利工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运河流向判断、水文特征、运河的作用等相关内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河流流向可以依据等高线、河岸的侵蚀与堆积(陡缓)、河谷形态等判断。“人们发现运河南岸较北岸受水流的侵蚀更严重”,提示推断运河流向应从河流的侵蚀与堆积考虑。该运河河道平直,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向右岸偏移,右岸侵蚀、左岸堆积。结合经纬线可知该运河自西北流向东南。
【小问2详解】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从“径流量”和“季节变化”两个方面考虑问题。从径流量来看:运河与河流相连,可以起到分流作用。从径流量来看:运河具有分流作用,河流流入老多瑙河的水量减少,使老多瑙流量减小;从季节变化看:枯水期河流水量少,运河分流使老多瑙河枯水期水位下降明显;丰水期河流水量增大,水位升高,运河主要作用是分流泄洪,水位变化不大,因此运河使老多瑙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天然河道弯曲,水流运动受阻,水速缓慢,而运河河道平直,因此修筑连接运河会提高水流速度,利于发电;弯曲河道水流不畅,不利于泄洪,修筑连接运河便于泄洪,发挥水利工程的调节作用。从图中运河位置可以看出,河道距离缩短,缩短通航里程,节约通航时间,改善航运条件。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冰川的形成条件,从地形角度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及捡拾玉石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外力作用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其次是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的低温环境。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应与气温较高、降水较少等因素有关。甲处有河流发育,说明甲处狭长区域为山谷。山谷地势低,气温偏高;谷地两侧被山地阻挡,地形封闭,水汽难以到达。
【小问2详解】
外力作用主要通过风化、搬运、侵蚀、沉积塑造地表形态。由材料可知,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高山地区岩体经过风化后崩解、破碎,破碎后的岩体易被河流搬运,随着河水向下游运动到乙地。图中信息显示乙地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形平缓,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下降,玉石发生沉积。
【小问3详解】
四川省苍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苍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仪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仪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8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