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仁寿一中北校区高2023级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月检测地理学科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一节Ⅰ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地球是太阳系(直径1~2光年)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2022年,加拿大某研究小组在距地球100光年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充满液态水的海洋星球,该星球被命名为T0I-1452b。据估计,T0I-1452b的水储量大约占整个星球质量的30%,这说明其表面有极大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T0I-1452b星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2. 推测T0-1452h星球可能充满液态水的依据是该星球( )A. 体积、质量适宜 B. 和其所绕转的恒星距离适宜C. 公转轨道呈椭圆形 D. 和太阳系中的太阳距离适宜【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已知太阳系直径1~2光年,而加拿大某研究小组在距地球100光年之外,发现了T0I-1452b,结合已学知识,银河系直径10万光年,可知,T0I-1452b星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不在太阳系,而是在银河系,C对,排除ABD。故选C。【2题详解】结合已学知识,行星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即该行星与恒星距离适中,具备适宜的气温;该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适合生物呼吸;该行星与恒星距离适中,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液态水能够孕育生命,是必备条件。综上所述,推测T0-1452h星球可能充满液态水的依据是该星球和其所绕转的恒星距离适宜,B对,A错;结合上题分析,T0I-1452b星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不在太阳系,D错;公转轨道呈椭圆形不是T0-1452h星球可能充满液态水的依据,C错。故选B。【点睛】宇宙中的主要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等,以上为自然天体,还有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太空实验室等。天体系统(有等级差别):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在银河系外,天文学家观测到许许多多的银河系类似的星系,统称它们为河外星系。 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可观测宇宙。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于11日5时1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植心枪后向端口,中国空间站近地点为319.6千米,远地点为346.9千米,下图示意中国空间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自地面至50千米高空飞行过程中,气温变化是( )A. 一直降低 B. 一直升高 C. 先降后升 D. 先升后降4. 中国空间站所在的大气层( )A. 天气变化剧烈 B. 臭氧含量最大 C. 氮氨气比重最多 D. 处于电离状态5. 天舟货运飞船选择晚上发射的原因是( )A. 节省燃料 B. 方便观测 C. 减少干扰 D. 顺风飞行【答案】3. C 4. D 5. B【解析】【3题详解】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从地面到50千米高空飞行过程中,先经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后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故气温变化是先降后升,C正确。故选C。【4题详解】从材料中所知:中国空间站位于319.6—346.9千米高空,位于地球大气的高层大气,天气变化剧烈是对流层,臭氧含量最多的是平流层,低层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高层大气中80—500千米的高空,处于电离状态,形成电离层,D正确。故选D。【5题详解】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选择晚上发射,主要原因是晚间没有太阳光,便于观测,B正确;节省燃料是选择纬度低或海拔高,与白天、夜间无关,A错误;发射场有严格的安保措施,无关人员也无法进入,外来干扰少,C错误;飞船飞行高度很高,并不是只穿越对流层,与顺风、逆风关联性不大,D错误。故选B。【点睛】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高,可达17千米到18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微弱,对流层高度低,仅为8~9千米。同样道理,同一地区由于季节的不同,温度状况也存在差异,因此对流运动的程度也不相同,因而对流层的高度也有差异,夏季高些,冬季低些。下图示意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中Ⅰ-Ⅳ按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分成的几个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 根据图所示,Ⅳ属于( )A. 资源丰富带 B. 资源较丰富带 C. 资源一般带 D. 资源贫乏带7. 对于Ⅰ太阳能资源分析正确的说法是( )A 降水较多,云层较厚,太阳能资源较丰富B. 降水较少,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能资源较少C. 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D. 海拔高,多阴雨云雾天气,太阳能资源匮乏8. 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 太阳辐射与地震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C. 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维持着地表温度D. 太阳辐射能不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答案】6. D 7. C 8. A【解析】【6题详解】该图为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Ⅳ区域为四川盆地,为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匮乏的地区,D正确,排除ABC。故选D。【7题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Ⅰ为青藏高原,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地区,原因是该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资源丰富,C正确;当地气候干燥,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排除ABD。故选C。【8题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太阳辐射源自太阳内部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的核聚变反应,A正确;地震的发生源自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不是因为太阳辐射,排除B;达到地球的太阳辐射仅占太阳辐射22亿分之一,排除C;太阳辐射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光和热,为大气和水的运动提供能量,排除D。故选A。【点睛】太阳辐射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光和热,为大气和水的运动提供能量。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6月16日在斐济群岛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30公里,下图为地震中心及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地壳 B. 上地幔 C. 地核 D. 下地幔10. 本次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原因正确的是( )A. 此次地震震级小 B. 震中周边人口密度小C. 此次震源深度小 D. 房屋建筑抗震等级低【答案】9. B 10. B【解析】【9题详解】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震源深度130千米,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地幔,属于上地幔,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10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级较高,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洋上,震中周边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受灾程度较低,损失较小,B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较大,C错误;房屋建筑抗震等级低,会导致损失较大,D错误。所以选B。【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为了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国际组织把我国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北京大学星”。地球作为太阳系中一颗特殊星球,时常能看到流星物质落在地球上,2022年12月15日浙江杭州坠落几颗陨石。下图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图中反映出地球存在生命的特殊性理由是( )A. 温度适宜 B. 环境安全 C. 有大气层 D. 有液态水12. 此次坠落在杭州的陨石最可能来自( )A. A以内区域 B. B-C之间 C. D-E之间 D. F以外区域【答案】11. B 12. C【解析】【11题详解】地球的特殊性体现在有生命,而有生命要从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分析,该图主要反映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一个稳定的宇宙环境,B正确;图中信息无法反映温度适宜、有大气层和有液态水,故选B。【1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地球上的所有陨石,大部分来自小行星带,从图中可知,小行星带位于DE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外因): ①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的光照稳定。 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的空间运行轨道安全。 (2)适宜的自身条件(内因) :③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有液态水的存在--原始海洋。 ④拥有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层: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吸附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经过演化,使其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条件。 ⑤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地表温度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幅度不大。川西高原上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如图)于2023年6月试运行。该望远镜主要预测太阳活动规律、特征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望远镜安装在川西高原上的有利观测条件是( )A. 海拔较高,温度适宜 B. 地势平坦,空地广阔C. 大气稀薄,透明度高 D. 距离太阳近,易观测14. 该望远镜运行时,可观测到的太阳活动类型有( )A. 光球层上的耀斑 B. 色球层上的黑子C. 日冕层上的日珥 D. 日冕层上的太阳风【答案】13. C 14. D【解析】【13题详解】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有利观测,C对;温度与观测的关系不大,A错;地势平坦、空地广阔对观测活动的影响不大,B错;川西高原上与地球上其它地点相比,与太阳距离几乎没不差别,D错。故选C。【14题详解】耀斑位于色球层,A错;黑子位于光球层,B错;日珥发生在色球层,C错;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D对。故选D。【点睛】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便是今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川西高原。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下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能穿过地核的波是( )A. W1和W2皆可 B. 两者皆无法通过 C. W1 D. W216. 若某地震观测台站测得纵波、横波到达时间差6分钟,则该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A. 3500km B. 4000km C. 4500km D. 5000km【答案】15. D 16. C【解析】【15题详解】地核指从地下2900km古登堡界面以下向内到地心的地球核心部分。图中W2到达距离震中距5000km用时较少,波速更快,应该是纵波,W1是横波;外核不能传播横波、纵波波速明显下降,外核呈液态;因此能穿过地核的波是W2,D正确,排除ABC。故选D。【16题详解】据图可知,震中距为3500km时,纵波、横波到达时间差约为5分钟;震中距为4000km时,纵波、横波到达时间差约为5.5分钟;震中距为4500km时,纵波、横波到达时间差约为6分钟;震中距为5000km时,纵波、横波到达时间差约为6.3分钟,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慢。2022年10月9日,意大利斯特龙博利火山喷发,现场喷出滚滚浓烟,大量熔岩流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8. 图中包含的各圈层( )A. 有明确的界面 B. 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 独立发展变化 D. 物质运动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答案】17. A 18. B【解析】【17题详解】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首先进入大气圈,外力沉积沉淀于地表土壤,溶解于水体中(水圈),而后被植被(生物圈)吸收,后归还给地表 ,低洼处沉积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图中包含大气圈、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融合,界面模糊,A错误;各圈层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正确;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C错误;岩石圈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能的释放,D错误。故选B。【点睛】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一起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其中生物圈是四大圈层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下图为某大气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符合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曲线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20. 关于该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层吸收相当数量的红外光 ②大气稳定,适合于飞机飞行 ③上冷下热,大气平流运动为主 ④大量紫外线被该层的臭氧吸收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答案】19. A 20. D【解析】【19题详解】图中显示,该大气层位于离地面12千米至50千米之间,应为平流层。平流层含有大量臭氧,而臭氧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增温,越向上获得的太阳紫外线越多,因此平流层向上气温升高。图中显示,曲线③和曲线④表示气温向上气温降低,因此C、D错误。曲线②表示整体上向上气温升高,但在中下层频繁变化,不符合平流层大气稳定的特征,因此B错误。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千米~50千米的大气中,因此在12千米至20千米处,向上气温变化不大,20千米以上气温向上增长较快,与图中①曲线变化特征相同,因此符合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曲线是①,选项A正确。故选A。【20题详解】该层为平流层,含有大量臭氧,主要吸收相当数量的波长较短的紫外光,不是红外光,①错误;由于平流层气温向上递增,对流运动弱,且水汽和尘埃少,天气单一,大气稳定,适合于飞机飞行,②正确;平流层向上气温递增,上热下冷,不是上冷下热,③错误;平流层含有大量臭氧,大量紫外线被该层的臭氧吸收,④正确。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近期,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一种细嫩且根系不发达的草本植物化石,被科学家确认为迄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化石,命名为“中华古果”,在其化石周边同时也发现了鱼类的化石。图为“中华古果”化石及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根据材料中信息推测,中华古果的生存环境可能是( )A. 沙漠 B. 湖泊 C. 草原 D. 森林22. 中华古果出现的地质年代,( )A. 爬行动物盛行 B. 哺乳动物盛行C. 是重要成矿期 D. 早期鱼类繁衍【答案】21. B 22. A【解析】【21题详解】在“中华古果”化石周边同时也发现了鱼类的化石,鱼类生活在水里,所以中华古果的生存环境可能是湖泊,B正确;故选B。【22题详解】根据材料“中华古果”化石是被科学家确认为迄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化石,因为是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出现在白垩纪时期,是中生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A正确;哺乳动物盛行在新生代,B错误;成矿期在前寒武纪,不是中生代,C错误;鱼类繁盛在古生代,不是中生代。D错误;故选A。【点睛】古生代动物发展:海洋无脊椎时代-鱼类-两栖动物。中生代:爬行动物的时代。新生代:哺乳动物时代。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 )A. ①、I B. ②、Ⅱ C. ③、Ⅱ D. ②、Ⅲ24. 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到③地层厚度一样 B. 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C. 年龄最老的是I D. 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早【答案】23. D 24. C【解析】【2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不同时代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也不相同,因此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①和Ⅱ,②和Ⅲ,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题详解】①到③地层形成在不同的时代,沉积时间不同,因此厚度不可能一样,A错误;图中③地层中没有化石,B错误;年龄最老的地层是最下部的地层,Ⅰ位于Ⅱ的下部,①和Ⅱ中含有相同的生物化石,属于相同时代的地层,因此Ⅰ地层年龄最老,C正确;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时间要晚,D错误。故选C。【点睛】地层学三定律:(1)原始水平定律:在水中沉积的一层一层岩层的原始产状都是近水平分布的。(2)原始侧向连续定律:每一岩层一定延伸很远,分布面积很广。(3)地层叠覆律(地层层序律):在沉积岩层未发生构造变动(如逆掩断层和褶皱倒转)的情况下,沉积层序保持着正常层序,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既上覆岩层比下伏岩层为新(下老上新)。民航客机飞行分起飞阶段、降落阶段、巡航阶段。北京时间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女士乘坐的政府包机国航CA552航班从加拿大起飞,飞跃北极上空,当晚顺利降落深圳(22°32′N,114°03′E)宝安国际机场,在被加拿大非法拘押1028天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平流层适宜飞机巡航的主要原因是( )A. 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B. 水汽含量多,但杂质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C. 存在多个电离层,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信D. 气温下高上低,大气稳定26. 孟晚舟女士回国乘坐的包机,其飞行经过的大气层依次是( )A. 一直在平流层飞行 B. 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C.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D. 一直在对流层飞行【答案】25. A 26. B【解析】【25题详解】平流层中上部由于有臭氧层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导致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气温下冷上热,存在逆温现象,大气稳定,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同时,平流层的水汽含量和杂质含量稀少,天气晴朗,大气的能见度好,有利于飞机巡航飞行,A正确,BD错误。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C错。故选A。【26题详解】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需要穿越对流层,绝大部分时间位于平流层,所以飞机从起飞到中途到最终降落,飞行的大气层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平流层的特点:1、气温的的垂直分布除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外,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升高。2、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3、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2021年11月10日,一名28岁的法国男子站在父亲驾驶的热气球顶部,随着气球缓缓上升,最终在气球上升到4016米时,拍下了精彩瞬间,打破了自己曾经创造的该项目的世界纪录。如图为该男子当时自拍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27. 该名男子拍照时所在的大气层( )A. 臭氧含量较多 B. 适合航空飞行C. 厚度大致均匀 D. 天气复杂多变28. 大气中( )A. 氧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B. 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C. 氮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D. 杂质不参与天气变化【答案】27. D 28. B【解析】【27题详解】该男子热气球上升高度为4016米,则其处于大气层的对流层中,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排除A;对流层大气对流活动强烈,不适合航空飞行,航空飞行适合在大气稳定的平流层,排除B;地球大气层平均厚度为12Km,低纬度地区的厚度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地区为7-8Km,厚度不均,排除C;对流层空气对流活动频繁,天气变化复杂,D正确。故选D。【28题详解】大气中,氮是地球生命体的基本成分,排除A;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B正确;氧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排除C;大气中的杂质影响天气变化,并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凝结核,排除D。故选B。【点睛】大气分层,是指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 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北京时间2023年4月22日凌晨,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引发了特大地磁暴,导致地球空间环境产生一系列剧烈变化。图中为4月24日地磁活动水平与往日数据的对比(Kp指数数值越大,对应的地磁活动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本次特大地磁暴( )A. 因黑子面积增大而引发 B. 源于太阳辐射过强C. 地磁活动水平持续加强 D. 表明太阳活动较强30. 特大地磁暴引发的地球空间环境变化有( )①全球各地出现绚丽极光②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③全球各地同时出现暴雨④影响航天器的正常运行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29. D 30. C【解析】【29题详解】由材料“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引发了特大地磁暴”可知,此次特大地磁暴主要是由于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造成的,A错;太阳辐射过强会导致地面温度升高,与本次特大地磁暴无关,B错;读图可知,本次地磁活动波动式增强,有增有减,C错;太阳抛射出大量日冕物质属于太阳活动结果,表明太阳活动较强,D对。故选D。【30题详解】地球的极光主要出现在南、北两极地区的夜空中,①错;磁暴会干扰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航天器的正常运行,②④对;地磁暴不可能使全球各地同时出现暴雨,③错。②④正确,故选C。【点睛】太阳的活动类型:1、太阳黑子:太阳光球上经常出没的一些暗黑色斑点叫太阳黑子,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之一。由于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它周围光球的温度要低1500°K左右,因此在明亮的光球表面呈暗黑色斑点。2、耀斑:是色球层中的太阳活动现象。由于某种原因,在短暂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从而引起局部区域在瞬时出现加热、增亮以及各种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质子、电子、中子等)突然增强,这种突然爆发出的相当明亮的斑点叫做耀斑。3、日珥:在色球层中,有时向外猛烈地喷射出火红色的气柱,这种突出在日面边缘部分的太阳活动现象叫日珥。
Ⅱ卷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 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图1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地震波传播至此界面时波速____;B为____,位于地下____千米处。(2)分析横波在B处消失的原因?(3)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对应图1中的____(不连续面字母)。(4)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5)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当时____动物大量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____时期。 (6)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答案】(1) ①. 莫霍界面 ②. 增加 ③. 古登堡界面 ④. 2900 (2)物质形态发生改变,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3) ①. 地壳 ②. B (4) ①. 土星 ②. 地球 (5) ①. 中生代 ②. 爬行动物 ③. 成煤 (6) ①. 日冕 ②. 太阳黑子【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和地理模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依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位置、地球的演化史、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1,A界面是大致位于地下33km处的莫霍界面,地震波传播至此界面时波速明显加快;B是大致位于地下2900km处的古登堡界面。【小问2详解】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经过古登堡界面时,地球的组成物质发生变化,变为液态,横波无法通过。【小问3详解】图中阴影部分是地幔,曲线①②之间是地幔之上的地壳,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地幔之下的古登堡界面,与图1中的B界面对应。【小问4详解】若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②是木星的公转轨道,③是火星的公转轨道,①是木星之外的土星的公转轨道,④是火星以内的地球的公转轨道。【小问5详解】若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则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的中生代,该时期以恐龙为代表的的爬行动物繁盛。该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是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之一。【小问6详解】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是色球层以外的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是色球层以内的光球层,光球层常见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点睛】32.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____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2)A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自____,该层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①____;②____。(3)B层22—27千米高度处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4)图中C层下部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推测气流运动状况是____。(5)C层中有若干____层,太阳活动强烈时,____信号会受影响,A→B→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____。【答案】(1) ①. 中 ②. 该地对流层高度为12千米,而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为17~18千米,在高纬为8~9千米。 (2) ①. 地面 ②. 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③.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臭氧; (4) ①. 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②. 以对流运动为主。 (5) ①. 电离 ②. 无线电短波 ③. 逐渐减小【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大气的垂直分层几个层的特点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等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对流层厚度为17~18千米,中纬度对流层厚度为10~12千米,高纬度对流层厚度为8~9千米。根据图示可判定该图对流层厚度为12千米,因此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小问2详解】A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既降低,其热量主要直接的来源是地面。其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二是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气流上升时,气温下降,水汽易凝结,容易成云致雨。【小问3详解】B层为平流层,22—27千米高度处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一方面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另一方面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大大减少,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小问4详解】C层下部在50-85千米高度的范围内,气温的变化跟对流层的气温变化相似,都是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据此可以推测该层的空气运动以对流运动为主。【小问5详解】C层为高层大气,该层有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太阳活动能对电离层产生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部分或全部被吸收。A→B→C由于大气层越高,距地心越远,受地球的吸引力越小,故大气密度越来越小。33. 根据有关地理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B、C、D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最少的是____(填写字母)地,主要判断依据是____。(2)在A、B、C、D、E、F、G七地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地。(3)下图示意青藏线唐古拉山段某处的景观,设置了遮阳板保护青藏公路。推测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 )A. 防止水土流失 B. 防止冻土融化C. 防止滑坡 D. 防止低温对路基的破坏(4)请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列举人们对太阳辐射主要有哪些利用方式?【答案】(1) ①. B ②. 海拔低,大气密度大多阴雨天气;人口多,城市密集,工业交通集中,大气污染严重,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2)A (3)B (4)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温室,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计算器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辐射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利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四地中,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最少的是B四川盆地,判断的依据主要从地形和人类活动方面分析, 因为盆地地形,海拔低,大气密度大,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削弱了太阳辐射;四川盆地城市、人口密集,工业、交通集中,使大污染严重,大气的透明度差,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小问2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从纬度、地形、天气等方面来分析。读图并结合所示信息可知,A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洁净,降水少,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小问3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遮阳板可减少青藏公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避免其温度升高,防止冻土融化,毁坏路基,B正确;青藏线唐古拉山段海拔高,气温低,路基适宜低温的环境,D错误;设置了遮阳板与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关系不大,AC错误;故选B。【小问4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应用太阳能发展迅速,太阳辐射的利用方式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温室,太阳能路灯,太阳能计算器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专辑参考答案pdf、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二章综合质量评测卷二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专辑参考答案pdf、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四章综合质量评测卷一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