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宿豫三校八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宿豫三校八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宿豫三校八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宿豫三校八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宿豫三校八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宿豫三校八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宿豫三校八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6小题,共92.0分)1.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B. 细胞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 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D. 细胞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2.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
    B. b为肾小球,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C. 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D. 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3.运动员在高原上进行长期的训练,以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训练后其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4.心脏结构中,与主动脉相通的是(  )A. 左心房 B. 右心房 C. 左心室 D. 右心室5.动脉血是指(  )A. 动脉血管里流的血 B. 含氧和养料都很丰富的血
    C.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 D. 含氧丰富、颜色暗红的血6.患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多吃(  )A. 含钙丰富的食物 B. 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C. 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D. 含脂肪丰富的食物7.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你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 肾小体 B. 肾小囊 C. 肾小球 D. 肾小管8.健康人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主要原因是(  )A.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 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C.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 肾小管滤过作用9.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则先从心脏的哪个腔发现这种药?(  )A. 右心房 B. 右心室 C. 左心房 D. 左心室10.皮肤中与排泄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是(  )A. 毛发 B. 汗腺 C. 角质化细胞 D. 皮脂腺11.下列器官中,贮存尿液的器官是(  )A. 肾脏 B. 膀胱 C. 输尿管 D. 肾盂12.人体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的废物是(  )A. 尿液 B. 汗液 C. 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D. 氧气和少量水13.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  )A. 呼吸运动 B. 出汗排出 C. 尿液排出 D. 大便排出14.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人体形成尿液的场所。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④③⑤构成
    B. 血液流经④滤过到③内的液体称为原尿
    C. ①和②内流的血液都为动脉血
    D. 若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一定是由肾小球病变引起的
     
     15.人体感知外界环境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 反射弧 B. 神经元 C. 脊髓 D. 大脑16.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不小心戳穿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可能是(  )A. 耳廓 B. 咽鼓管 C. 鼓膜 D. 半规管17.下列人的活动中,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  (  )A.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 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C. 天热出汗 D. 谈虎色变18.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  )A. 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 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
    C. 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D. 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19.小明经常长时间看漫画书而导致了近视,则他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近视镜是(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平面镜 D. 凹面镜20.长期使用耳机可能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  )A. 外耳道 B. 鼓膜 C. 耳蜗 D. 咽鼓管21.视觉感受器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A. 虹膜和大脑皮层 B. 视网膜和大脑皮层 C. 晶状体和大脑皮层 D. 角膜和视网膜22.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分别指的是(  )A. 虹膜和角膜 B. 角膜和巩膜 C. 角膜和虹膜 D. 巩膜和虹膜23.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做动作如履平地,这主要是神经系统的哪一部分起作用(  )A. 大脑 B. 脊髓 C. 脑干 D. 小脑24.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B.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D.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动脉血管中、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这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25.2021614日是第18个世界献血者日,主题是“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下列关于献血和输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适量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B. 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病人可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C. 患有艾滋病等疾病的公民禁止献血
    D.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26.关于血液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B. 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C. 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和运输养料、废物的功能
    D.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27.生物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新鲜鸡血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AC试管中放有抗凝剂。BD试管中没有放,如图是静置2h后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8.某成年人体检测得的血压值是14.6/10.3KP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4.6KPa表示收缩压 B. 10.3KPa也表示收缩压
    C. 10.3KPa表示舒张压 D. 此人血压正常2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一项描述是(  )A. 管壁一层细胞 B. 血流速最慢 C. 血压最低 D. 红细胞单行通过30.有关健康人体内血液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白细胞 B.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
    C.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D.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具有凝血作用31.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流出的一定是动脉血 B. 乙为静脉
    C.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 D. 丁是物质交换的场所32.人体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A. 无论氧浓度高低,均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B. 无论氧浓度高低,均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 在氧浓度高处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处易与氧分离
    D. 在氧浓度高处易与氧分离,在氧浓度低处易与氧结合33.如图是人血的永久涂片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呈两面凹的圆盘状,其中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B. 血液中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是②
    C. 血细胞中,数目最多的是③,当身体有炎症时,其数目会显著增加
    D. 血细胞中,具有凝血和止血作用的是④
     34.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的血管分别是(  )
    ①主动脉
    ②肺动脉
    ③肺静脉
    ④上、下腔静脉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35.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  )A. 18/ B. 50/ C. 75/ D. 95/36.如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材料;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①②③表示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B. 应将图甲中的尾鳍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C. ②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D. 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③②①37.小明意外受伤,急需输血,他是AB型血,但是医院暂时没有AB型血,所以医生给小明缓慢输入少量的某种血型的血液进行急救,输入血液的血型是(  )A. B B. A C. O D. 以上都可以38.几个同学课下讨论人体血液循环的问题,用你学过的知识来判断,他们说的正确的是(  )A. 心脏的上下、左右四个腔是相通的
    B. 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
    C. 血液循环有两条完全独立的途径,即体循环和肺循环
    D. 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不分先后,同时进行39.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血液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 变为动脉血 B. 变为静脉血 C.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D. 没有变化40.小明从湖南岳阳到西藏拉萨后,出现头晕、乏力等一系列高原反应,主要原因是(  )A. 温度低,保暖不足 B. 血液内的红细胞减少
    C. 空气稀薄,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减少 D. 营养补充不及时,能量缺乏41.下面是小明的血常规化验单中的一些数据,从结果可以看出小明可能(  )项目化验结果参考值红细胞(RBC4.1×1012/L4.0-5.0×1012/L白细胞(WBC11.2×109/L4-10×109/L血小板(PLT1.4×1011/L1-3×1011/L血红蛋白(Hb125/L120-160/L A. 患有贫血 B. 体内有炎症 C. 患低血糖 D. 一切正常42.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
    B. 视力正常的人观察远处物体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小,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C. 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主要目的是缓解紧张情绪
    D. 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导致近视,近视可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43.医院进行抽血化验时,常在手臂上位置较浅的“青筋”处抽血(如图)。抽血的血管和抽出的血液分别是
     A. 动脉,动脉血 B. 动脉,静脉血 C. 静脉,静脉血 D. 静脉,动脉血44.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A. 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
    B. 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
    C. 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耳蜗内听觉感受器
    D. 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45.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 脑神经和脊神经 B. 脑、脑神经 C. 脑和脊髓 D. 脊髓和脊神经46.不少年轻人都喜欢戴“美瞳”,让眼睛看上去更大更明亮,但长期佩戴劣质产品有失明的危险。劣质“美瞳”容易损伤的是(  )A. 晶状体 B. 视网膜 C. 玻璃体 D. 角膜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47.如图为“手触碰到尖锐物体后立即缩回”这一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模式图,请分析并回答:
    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 ______
    2)若图中①表示感受器,请写出图中其他序号所表示的结构名称:② ______ ,③ ______ ,⑤ ______
    3)当手受到针的刺激,会发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 ______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48.如图是心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里填字母)
    1)与c相连的血管③是 ______
    2)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流动时,不会发生倒流,这是由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 ______
    3)肺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 ]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①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而细胞③(血小板)不含血红蛋白,错误;
    B、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的是③血小板,而不是细胞②(白细胞),错误;
    C、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只有②白细胞里含有细胞核,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因此细胞①(红细胞)和③(血小板)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正确;
    D、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②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而不是细胞①(红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错误.
    故选:C
    1)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项目血细胞类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状面凹的圆饼状球形形状不规则有无细胞核无(成熟的红细胞)大小、数量较大
    男性(5.0×1012/L),女性(4.2×1012/L最大
    4.0-10.0×109/L最小
    100300×109/L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止血和加速凝血2)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个体最大的是②白细胞,高倍的显微镜下可见它里面含有细胞核;①红细胞,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视野中几乎看不见③血小板,因为它的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显微镜下各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2.【答案】D 【解析】解:图中由血流方向可以判断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
    A、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由于消化器官要进行消化和吸收等生理活动需要消耗氧气,所以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不符合题意。
    B、若b表示肾小球,则a表示入球小动脉动脉,c表示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血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流的都是动脉血,不符合题意。
    C、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所以a内应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不符合题意。
    D、若b表示肺,则a是肺动脉,c是经过肺泡和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的血液,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由毛细血管汇集成的肺静脉,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根据器官的名称和血流的方向,判断血管的名称和血液的性质。
    记住血液流动的方向: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静脉。3.【答案】B 【解析】解:红细胞里面含有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能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能与氧分离,有运输氧的功能。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从而能增强血液对氧的运输,使机体能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
    故选:B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知道血细胞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4.【答案】C 【解析】解:心脏各腔与血管的连接如图所示:即: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因此与主动脉相连的是心脏的左心室。
    故选:C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此题考查的是心脏的四个腔与血管的连接,这是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的基础知识,必需记牢。5.【答案】C 【解析】解: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C符合题意。
    故选:C
    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掌握动脉血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6.【答案】B 【解析】解: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引起的。而血红蛋白就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所以,贫血的病人可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贫血的知识,首先明确贫血是由什么引起的。
    对于贫血知识的考查多以血常规化验单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小。7.【答案】C 【解析】解:据以上知识判断: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而肾小管对红细胞、蛋白质没有重吸收作用导致的。
    故选:C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的形成过程。8.【答案】C 【解析】解: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5升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故选:C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9.【答案】A 【解析】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在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后,药物经臀部毛细血管吸收后随血液经臀部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然后进入右心房。即先从心脏的右心房发现这种药物。

    故选:A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此题考查了血液循环的途径,药物进入人体内后要随血液循环到达病灶部位,因此熟记血液循环的途径是做好类似题的关键。10.【答案】B 【解析】解:A、皮肤中毛发的作用是保护和保温的作用,A错误;
    B、汗腺是皮肤的附属器官,其主要作用就是分泌汗液,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是排泄的途径之一,B正确;
    C、皮肤中角质化细胞对皮肤具有保护作用,C错误;
    D、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其作用是滋润皮肤和毛发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1)把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其中排泄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2)汗腺是皮肤的附属器官,其主要作用就是分泌汗液,体现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关键知道汗腺是皮肤的附属器官,其主要作用就是分泌汗液,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是排泄的途径之一。11.【答案】B 【解析】解: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故选:B
    根据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进行分析回答。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是考试的重点,可结合其结构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12.【答案】C 【解析】解: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二氧化碳和少量水,是通过呼吸系统呼出。
    故选:C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体细胞代谢废物的排出和途径。13.【答案】C 【解析】解: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大便排出属于排遗。
    故选:C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排出粪便,不属于排泄,许多同学理解不正确,要注意。14.【答案】D 【解析】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⑤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④肾小球和③肾小囊组成,A正确。
    B.当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③肾小囊内,形成原尿,B正确。
    C.肾小球的②出球小动脉和①入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C正确。
    D.若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可能是肾小管病变,D错误。
    故选:D
    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
    掌握肾脏的结构功能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5.【答案】B 【解析】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脊髓、大脑是神经中枢。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元。解答时可以从神经元的概念组成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神经元的概念。16.【答案】C 【解析】解: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这个过程只会在外耳道,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鼓膜,不小心戳穿鼓膜,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震动减弱,致使听力下降导致耳聋。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耳的卫生保健。解答时可以从鼓膜的位置和作用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鼓膜的作用。17.【答案】D 【解析】解:AB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看见酸梅,分泌唾液”、“天热出汗”,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
    D、“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
      所以,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的是“谈虎色变”.
    故选:D
    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18.【答案】B 【解析】解: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故选:B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
    关键点: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19.【答案】B 【解析】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视眼的矫正,解答时可以从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20.【答案】C 【解析】解: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声波刺激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
    故选:C
    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关键点:掌握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21.【答案】B 【解析】解: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物象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
    故选:B
    眼球的结构:

    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物像。
    物像的形成最终的落点在视网膜上,而形成视觉的部位在视觉中枢,视觉中枢处于大脑皮层上。22.【答案】D 【解析】解: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虹膜。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眼球的结构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和内膜(视网膜).
    眼球的结构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掌握。23.【答案】D 【解析】解: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策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所特有的语言中枢等,A不符合题意;B、脊髓的有反射(可以调节人体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如排便、排尿、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等)和传导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脑干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C不符合题意;
    D、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D符合题意。
    故选:D
    1.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2.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小脑的功能。24.【答案】D 【解析】解:A、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A叙述正确;
    B、肺泡的数目多,外包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叙述正确;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C叙述正确。
    D、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这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但是动脉血管中没有瓣膜。D叙述错误;
    故选:D
    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4)在人体的循环系统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体的结构都是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25.【答案】B 【解析】解:A.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并且适量献血还能促进人体的造血功能,A正确。
    B.输血是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因此O型血既可以输给O型血的人,也可以输给其他血型的人,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B错误。
    CD.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患有新冠肺炎、艾滋病等疾病的公民禁止献血,CD正确。
    故选:B
    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少量失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因此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解答此题要掌握无偿献血的原则和意义。26.【答案】B 【解析】解:A.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A正确。
    B.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B错误。
    C.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和运输养料、废物的功能,C正确。
    D.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D正确。
    故选:B
    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能运输氧;白细胞能吞噬病菌,防御疾病;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养料和废物,运载血细胞。
    掌握血液的成分好功能是解题关键。27.【答案】B 【解析】解:当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淡黄色的液体是血浆,下面的是血细胞。当没有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就会出现凝固现象,周围淡黄色的液体为血清,凝结的部分为血块。可见B正确。
    故选:B
    新鲜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常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血液的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关于血液的成分,可通过总结规律:血液只能分为两部分,加入抗凝剂,就是血浆和血细胞;不加抗凝剂就是血清和血块。28.【答案】B 【解析】解:人体血压的表示方法是:收缩压/舒张压,血压为14.6/10.3KPa,表示收缩压为14.6kpa,舒张压为10.3kpa.高血压,只要舒张压持续超过12kPa,就是高血压,若收缩压持续超过18.7kPa160mmHg)和舒张压也持续超过12kPa95mm Hg)者是典型的高血压。收缩压的正常的范围是1218.7kpa;舒张压的正常值范围是812kpa.此人的舒张压和收缩压都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此人血压正常。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血压有关的知识点.首先明确血压的表示方法.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血压的表示方法.难度一般.29.【答案】C 【解析】解: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因此,血压最低与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无直接关系。
    故选:C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知道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30.【答案】A 【解析】解:A、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A错误。
    B、红细胞是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B正确。
    C、血浆中的水占90%,是含量最多的,C正确。
    D、血小板是血细胞中个体最小的,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D正确。
    故选:A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掌握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31.【答案】D 【解析】解:A、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但是不一定流动脉血,例如肺动脉里流静脉血,A错误。
    B、乙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丙是由分支到主干的是静脉,B错误。
    C、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丙,C错误。
    D、丁是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是物质交换的场所,D正确。
    故选:D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比较:血管类型概念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较厚、弹性大较小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最慢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较薄,弹性小较大图中甲和乙是动脉、丙是静脉、丁是毛细血管,解答即可。
    关于血管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要熟记各血管的特点。32.【答案】C 【解析】解: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故选:C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红蛋白的特性。33.【答案】C 【解析】解:A.①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正确。
    B.②血浆呈现淡黄色、半透明,主要成分为水,还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血浆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B正确。
    C.③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当身体有炎症时,其数目会显著增加,C错误。
    D.④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题图中:①红细胞,②血浆,③白细胞,④血小板。
    掌握血液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34.【答案】B 【解析】解:动脉将血液由心脏流向全身的血管,其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静脉是将全身的血液收集流入心脏的血管,其血流速度慢;③肺静脉和④上、下腔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的血管;①主动脉和②肺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流向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故选:B
    心脏的结构如图:

    明确三种血管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35.【答案】C 【解析】解:心率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男性60100/分,女性7090/分,平均为75/分。
    故选:C
    心率是指心脏在单位时间(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心脏跳动快慢的一个指标;心率的快慢可反应心脏功能的强弱。
    心率随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变化而变化。36.【答案】D 【解析】解:A、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含色素少的活小鱼,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正确。
    B、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看到的视野范围广,正确。
    C、图中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②是毛细血管,正确。
    D、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①③②,错误。
    故选:D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37.【答案】C 【解析】解:由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医院暂时没有A型血,在下列供血中,小明可以少量输入的血液是O型血。
    故选:C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选的原则是输同型血。38.【答案】D 【解析】解:A、心脏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故A错误。
    B、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不一定是动脉血,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静脉中流动的血液不一定是静脉血,如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故B错误。
    CD、由分析图示可知,血液循环有两条,即体循环和肺循环,二者在心脏汇合成一条循环路线,因此两条循环途径不分先后,同时进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如图所示: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记住心脏的结构图和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的变化情况。39.【答案】A 【解析】解: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所以,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故选:A
    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
    掌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解题的关键。40.【答案】C 【解析】解:海拔高的地方大气压低,影响到氧气溶解到血液中的量,气压越低,溶解量越低。西藏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小明初到西藏,体内的红细胞及其血红蛋白的含量都是与平原地区的氧含量相适应的,使血红蛋白跟氧的结合减少,因此会出现头晕、乏力、眼睛经常会发黑等缺氧症状;一段时间后,人体会作适应性调整,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会增加,从而提高了血液的供氧能力,高原反应会减弱或消失。
    故选:C
    小明从湖南到西藏拉萨后,出现头晕、乏力、眼睛经常会发黑等一系列高原反应,这是体内缺氧的缘故;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这是因为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红细胞的功能:运输氧气。41.【答案】B 【解析】解: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由血常规化验单可知,小明血细胞中的白细胞的数目高于正常值,说明他体内有炎症。
    故选:B
    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项目血细胞类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状面凹的圆饼状球形形状不规则有无细胞核无(成熟的红细胞)大小、数量较大
    男性(5.0×1012/L),女性(4.2×1012/L最大
    4.0-10.0×109/L最小
    100300×109/L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只要熟练掌握了血细胞的功能,了解血常规化验单的知识,即可解答本题。42.【答案】A 【解析】解: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A符合题意。
    B.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视力正常的人观察远处物体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小,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上,B不符合题意。
    C.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C不符合题意。
    D.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导致近视,近视可配戴凹透镜矫正,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掌握听觉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的成因、矫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4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血管的特点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解题关键是熟知静脉血管的特点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
    【解答】
    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将心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为动脉,管内压力大;将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管内压力较小;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为毛细血管。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血液循环图如下:

    因此,抽血的血管是静脉,抽出的血液静脉血。故C符合题意。
    故选C44.【答案】B 【解析】解:耳的结构如下图: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听觉的形成过程,结合耳的结构进行解答。
    听觉的形成结合耳的结构图记忆效果好。45.【答案】C 【解析】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

    故选:C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据此答题.
    此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平时只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46.【答案】D 【解析】解:劣质美瞳可能造成眼角膜挫伤,不仅会导致流泪、发红、疼痛等症状,还可能感染细菌,出现其他的继发病症。
    故选:D
    据了解,知名的正规美瞳品牌均是采用三明治夹层技术,将经FDA批准安全使用的染料层嵌在一层透明的镜片和一层保护膜内,避免染料直接接触眼球。而一些不正规商家生产的劣质美瞳表面没有保护膜,染料可直接接触眼球,很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和成像示意图掌握。47.【答案】反射弧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解析】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按照神经冲动传递方向的顺序,反射弧结构依次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2)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缩手反射是低级的反射活动,是由脊髓控制的。
    3)图中能接受环境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1感受器,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故答案为:(1)反射弧
    2)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
    3)①
    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48.【答案】肺动脉  瓣膜  c  右心室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与c右心室相连的血管③是肺动脉。
    2)心脏内的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动脉开。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所以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流动时,不会发生倒流,这是由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瓣膜。
    3)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所以肺循环的起点是c右心室。
    故答案为:(1)肺动脉;
    2)瓣膜;
    3c右心室。
    图中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①是上腔静脉、②是主动脉、③是肺动脉、④是肺静脉。
    掌握心脏的结构功能及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八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测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八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测试卷(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