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1讲 走近细胞(含解析)
展开[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学讲义 必修1]
第1讲 走近细胞
考点一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原因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注意:(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参与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如参与构成生态系统。
(2)一个单细胞生物既可对应于细胞层次,又可对应于个体层次,但其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
(3)植物没有“系统”
3.构建病毒的知识
①常见病毒的基本结构
②病毒的增殖过程
考点二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项目 | 原核细胞 | 真核细胞 |
模式图解 | ||
大小 | 较小 | 较大 |
本质区别 |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
细胞壁 |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
细胞质 |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
细胞核 |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 有核膜和核仁 |
DNA存在形式 | 拟核:大型环状 质粒:小型环状 | 细胞核:D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质) 细胞质: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
是否遵循遗传规律 | 否 | 是 |
变异类型 | 基因突变 |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
细胞分裂 | 二分裂 |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遗传物质 | DNA | |
举例 | 一藻(蓝藻)二菌(细菌、放线菌)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 酵母菌等真菌,衣藻,高等植物、动物 |
[注意说明](1)生物名称中带“藻”字的并非都是植物。
蓝藻是一类生物(念珠藻、颤藻、螺旋藻、发菜、蓝球藻等)属于原核藻类,其他的藻类一般认为是真核生物(绿藻、红藻等)。
(2)生物名称中带“菌”字的并非都是细菌
①细菌:从名称上看,凡是“菌”字前带有“杆”(如乳酸杆菌)、“球”(如链球菌)、“螺旋”及“弧”(如霍乱弧菌)字的都是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②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根霉、青霉、曲霉、毛霉等)、大型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等)。
(3)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常见的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
(4)许多研究发现,不同的真菌,其细胞壁所含多糖的种类也不同:在低等真菌中,以纤维素为主,酵母菌以葡聚糖为主,而高等陆生真菌则以几丁质为主。
(5)多数原核生物有细胞壁,支原体无细胞壁,它细胞膜含甾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膜更坚韧。
2.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细胞的多样性
①表现:细胞的形态、大小、种类等各不相同。
②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不同。
③根本原因:DNA的多样性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不同类型细胞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细胞统一性的表现
3.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科学家 | 时间 | 贡献 | 不足 |
维萨里(比利时)比夏(法国) | 1543年 | 在器官、组织水平研究生命 | 未深入到细胞水平 |
罗伯特·虎克 | 1665年 | 用显微镜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 观察到的是死细胞 |
列文虎克(荷兰)、马尔比基(意大利) | 17世纪 | 用显微镜观察到了不同的活细胞 | 未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
施莱登(德国) | 1838年 | 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 未与动物界相联系 |
施旺(德国) | 1839年 | 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未搞清楚细胞的来源 |
耐格里 | 19世纪 | 观察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 未上升到理论水平 |
魏尔肖(德国) | 1858年 | 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 未考虑非细胞结构的生命的繁殖 |
(2)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3)主要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4)意义: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考点三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
2.实验步骤
(1)取材:宜选择单细胞或取材方便的细胞,还要注意细胞的种类。建议选用的观察材料:真菌细胞(如酵母菌)、低等植物细胞(如水绵等丝状绿藻)、高等植物细胞(如叶的保卫细胞)和动物细胞(如鱼的红细胞或蛙的皮肤上皮细胞)。
(2)临时装片的制作:擦拭玻片→滴清水(或生理盐水)→取材→展平(或涂匀)→盖上盖玻片(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染色(在一侧滴加染色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
(3)显微镜观察
①用低倍镜观察
放置装片(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侧面观察降低镜筒(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眼观察找物像(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升高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
②用高倍镜观察
移动装片(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向哪个方向移动)→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得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进行观察)。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目镜和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如H2。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
2.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项目 | 物像大小 | 看到的细 胞数目 | 视野亮度 | 物镜与玻 片的距离 | 视野范围 |
高倍镜 | 大 | 少 | 暗 | 近 | 小 |
低倍镜 | 小 | 多 | 亮 | 远 | 大 |
3.成像特点及装片移动规律:相对于视野中央,物像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移向哪个方向,即“偏向哪儿向哪儿移”。
4.判断污物存在位置的方法
视野中细胞数目的相关计算
(1)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个细胞,放大倍数变成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目=m÷=(个)。即“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如图所示:
(2)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个均匀分布的细胞,放大倍数变为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目=m÷()2=。即“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如图所示:
1.(2015课标全国Ⅰ理综)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朊粒引起疯牛病的知识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朊粒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与DNA的结构差异很大,侵入机体后不会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A项错;朊粒的形成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来完成的,而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B项错;由题意可知,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由无致病性变为有致病性,说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改变,C项正确;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是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的过程,不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D项错。
2.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尿道炎较难治愈。如图是支原体细胞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支原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B.细胞膜和核糖体构成支原体的生物膜系统 C.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 D.青霉素能抑制细胞壁的形成,可用于治疗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 |
[答案]C.[解析]支原体是原核生物,细胞分裂方式为二分裂;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由于支原体的拟核没有核膜包被着,所以当转录还没有完成时,翻译就已开始进行;从题图上看,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青霉素对支原体不起作用。
3.青蒿素的主要作用是干扰疟原虫线粒体表膜的功能,并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疟原虫是一种不具有核膜和各种复杂细胞器的单细胞生物
B.疟原虫能侵入宿主的红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是相对的
C.青蒿素干扰疟原虫的膜系统,使该虫的ATP合成完全受阻
D.人体未成熟红细胞可作为制备纯净细胞膜的实验材料
[答案]B.[解析]此题为信息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疟原虫细胞内具有线粒体,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具有核膜和各种复杂的细胞器,A错误;细胞膜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这种控制作用是相对的,B正确;ATP的合成并不是全部在生物膜上进行的,C错误;作为制备纯净细胞膜的实验材料应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未成熟的红细胞中含有细胞器,D错误。
4.关于下图所示生物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均在DNA中储存遗传信息 B.abcd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bd均可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 D.bcd均有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 |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病毒的结构。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是遗传物质,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噬菌体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蓝藻为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b蓝藻有细胞壁,酵母菌也有细胞壁,但二者细胞壁的成分都不是纤维素和果胶,叶肉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蓝藻虽不含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B.乳酸菌无核膜、核仁,但能进行转录和翻译
C.硝化细菌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自养生物
D.醋酸杆菌不含线粒体,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蓝藻虽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乳酸菌虽然没有核膜、核仁,但有DNA和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即能进行转录和翻译,B正确;硝化细菌能利用氨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所以属于自养生物,C正确;醋酸杆菌为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6.下列四组生物中,结构最相似的是( )
A.草履虫、水绵、酵母菌
B.烟草、猪笼草、烟草花叶病毒
C.念珠藻、颤藻、发菜
D.小球藻、衣藻、蓝球藻
[答案]C.[解析]生物根据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同时真核生物中分为植物、动物和真菌,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水绵属于植物,酵母菌属于真菌;烟草花叶病毒属于病毒,烟草和猪笼草属于植物;C项中全是原核生物;D项中蓝球藻属于原核生物,其余为真核生物。
7.如图表示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操作过程,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视野中的图像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
B.利用图①视野中的图像,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
C.图②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D.图②中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将镜筒升高
[答案]D.[解析]在低倍镜下物像观察清晰,换用高倍镜后,不能再调节粗准焦螺旋(不能再将镜筒升高),只调节细准焦螺旋,D错误。
8.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载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1.5cm左右
B.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
C.使视野变暗的方法是缩小光圈或改用平面镜
D.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
[答案]A.[解析]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载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小于0.5cm左右;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象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所以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使视野变暗的方法是缩小光圈或改用平面镜;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25讲 种群与群落(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25讲 种群与群落(含解析),共28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22讲 体液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22讲 体液调节(含解析),共18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19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19讲 生物的进化(含解析),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