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教版1上第1单元第3课-上好科学课 视频+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苏教版1上第2单元第5课-感官总动员 视频+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新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4认识感官课件A 课件 0 次下载
- 新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4认识感官课件B 课件 0 次下载
- 新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4认识感官课件C 课件 0 次下载
苏教版 (2017)一年级上册6.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
展开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用感官观察》单元 6.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设计及反思 | |||||||
单元 | 《用感官观察》 | 课题 | 6.借助工具观察 | 课时 | 1 | ||
核心概念 |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 ||||||
学习内容及要求 | 12.1 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1~2年级②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应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12.3 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 ④初步体验利用工具可以更好地进行观察与测量。 | ||||||
教学目标 |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 ||||||
科学观念 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科学思维 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 探究实践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等观察工具; 态度责任 了解生活中有多种观察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 |||||||
教学重点 |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 ||||||
知道观察工具的使用可以延伸感官的功能。 | |||||||
教学难点 |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 ||||||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和听诊器。 | |||||||
教学准备 | 教师:教学课件、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 活动手册。 | ||||||
学生小组准备:放大镜、听诊器。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设计思路 | 教学备注 | ||||
上课仪式
|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 |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
| ||||
一、创设情景导入(预设5分钟)
| (一)用不同方式观察指纹 1. 出示一家三口手的照片,交流观察发现。 (1)提问:这张照片中,哪只是爸爸的手?妈妈的手?宝宝的手?你是怎么判断的? (2)学生描述三者之间的不同。 (3)教师出示宝宝手的图片,比较:你的手和照片中宝宝的手有什么不同? 【意图解析】亲子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用爸爸妈妈和宝宝的手叠放一起是我们用来营造温馨幸福之家的常用手段。因此,用“判断这是谁的手”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入话题,通过比眼力的游戏体悟用肉睛观察的直观性和便捷性,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活动—借助工具观察指纹。 2.借助工具观察指纹,比较由此带来的不同结果。 (1)出示右手大拇指,用肉眼观察并说说指纹长什么样? (2)使用放大镜,观察更多的发现。 ① 教师出示图片,指导并示范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② 学生观察并画出指纹的纹路。 ③ 比较不同的指纹:斗形纹、弓型纹、箕形纹。 (3)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新发现。 ① 教师示范手持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示:不能用灯光直射眼睛) ② 学生观察,描述观察到的发现。 (4)比较直接用眼睛看,用放大镜看,显微镜看,观察结果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肉眼看得到指纹但看得不清楚;放大镜能看清指纹的纹路;简易显微镜能看清每一根指纹纹路的肌理。 【意图解析】观察指纹的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首先让学生直接用眼睛观察,他们会发现观察得不太清晰,这时就需要借助工具观察。由此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从而认识到放大镜、显微镜这些工具的使用能够延伸眼睛的功能。 |
|
| ||||
二、创设活动 | (二)分别用耳朵、听诊器听心跳声 1.用耳朵听声音。 提问:(1)用耳朵听周围的声音,听到了什么? (2)用耳朵听同桌的身体,能听到心跳吗? 2. 借助听诊器听声音,比较由此带来的不同结果。 (1)出示听诊器,示范听诊器的使用方法。 (2)学生同桌互相听心跳,听到了什么? 3. 比较直接用耳朵和用听诊器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耳朵能直接听到周围比较大的声音,用耳朵贴近身体时会听到微弱的心跳声;用听诊器能听到清晰的心跳声。 【意图解析】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首先引导学生用耳朵听周围的世界,他们会感知耳朵能听到较大的声响,但没办法听细小的声音,据此引出听诊器,发现借助听诊器能听到更清晰的心跳声,认识到听诊器是对人耳听力功能的延伸。 |
|
| ||||
三、认识观察工具
| (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1. 出示图片,了解生活中的观察工具及其作用 单筒望远镜——观察星空,延伸眼睛的视觉功能 双筒望远镜——观察远处的事或物,延伸眼睛的视觉功能 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延伸眼睛的视觉功能 生物显微镜——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体,延伸眼睛的视觉功能 盲杖——帮助盲人行走,延伸皮肤的触觉功能 助听器——帮助听力弱的人更好地听,延伸人耳的听觉功能 2.了解生活中更多的观察工具。 (如红外夜视仪、潜水镜、水平仪、球面射电望远镜等) 【意图解析】如果把前两个环节看成是点的教学,那这第三个环节则是从面的层次上组织的教学。学生在感知到放大镜、显微镜和听诊器带来便利之后,更希望了解更多的工具,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一些观察工具的作用,认识到各种工具都是对感官功能的延伸。 |
|
| ||||
四、延伸拓展,全课总结
| 1、谈话: 生活中观察工具种类很多,这些工具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自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工具也在不断发展,这些工具让人类认识了解世界变得更轻松方便。 2、总结: 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如果家里有放大镜,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定要注意什么? |
|
| ||||
五、练一练 |
6.借助工具观察 一、选择题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有关 A.镜片的直径大小 B.镜面的凸度 C.镜片的厚度 2.如图所示透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比实际的鱼大 B.比实际的鱼小 C.没有变化
A.厚薄均匀 B.中间较薄,边缘较厚 C.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A.望远镜 B.显微镜 C.肉眼 答案:1.B 2.A 3.B 4.B 5.A 二、判断题 1.用一个透明的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大。 ( ) 2.我有很多很多好的想法,但不会使用工具,我可以请人代替我去操作( ) 3.凸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小。( ) 4.圆筒透明玻璃杯装上水可以当放大镜来用。( ) 5.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 答案:1.√ 2.√ 3.× 4.√ 5.√
| 在线练习:http://edu.ainiu360.com |
| ||||
六、整理 |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 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 |
| ||||
七、板书设计 |
借助工具观察(课题) (感官) (观察工具)(用图片表示) 眼 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 耳 听诊器 助听器 鼻 延伸 酒精测试仪 舌 试纸 皮肤 盲杖
|
|
| ||||
八、课堂反思 |
| 注:爱牛组织老师在课堂实践后的反思,大部分是使用了爱牛配套材料,部分观点仅代表反思老师人个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 |||||
| 在本课教学中我发现以下问题,应该注意并改正。组织学生观察手指指纹时,重点观察纹路的粗细和凸凹感,能明显发现肉眼与放大镜、观察效果不一样。在介绍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时,尽量让学生说。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规范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观察过程中,不过分追求细节,而是侧重于体验用观察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在学生体验了观察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看得更清楚之后,使学生继续体验工具还可以帮助人们听得更真切。 当人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课从学生使用观察工具开始,拓展到了解生活中还用到哪些观察工具。 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放,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看到的不一样的情形,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这个活动中还要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第二个活动,除了比较眼睛观察到的不同,还可以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 第三个活动,认识各种观察工具。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举了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除了在教学方面的问题,还有课堂氛围应更加活跃些,让学生能在乐中学而不是机械的去接受知识 |
|
| ||||
|
《借助工具观察》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三课,是在学生认识感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的基础上开展的学习内容。本课点面结合,共安排了三个部分的教学活动。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发现使用工具可以把事物的细小部位看得更加清楚。第二个活动与第一个活动在教学方法上非常相似,学生通过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发现使用听诊器后就能听到耳朵听不到的声音。第三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常见的观察工具并交流其作用,意识到工具的使用是为了延伸感官的功能,帮助人类更好的生活和学习。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经认识了感官,并学会了用感官观察,但他们缺少借助工具帮助观察的主观意识。尽管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见到过或听说过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但很少有使用这些工具的经验,更缺少科学规范使用工具的方法。因此,教学中需要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观察为主线,指导学生科学使用工具,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工具对人感官功能的延伸作用,进而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和学习成就感。
三、学习目标
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等观察工具;
了解生活中有多种观察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观察工具的使用可以延伸感官的功能。
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和听诊器。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 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用不同方式观察指纹
1. 出示一家三口手的照片,交流观察发现。
(1)提问:这张照片中,哪只是爸爸的手?妈妈的手?宝宝的手?你是怎么判断的?
(2)学生描述三者之间的不同。
(3)教师出示宝宝手的图片,比较:你的手和照片中宝宝的手有什么不同?
【意图解析】亲子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用爸爸妈妈和宝宝的手叠放一起是我们用来营造温馨幸福之家的常用手段。因此,用“判断这是谁的手”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入话题,通过比眼力的游戏体悟用肉睛观察的直观性和便捷性,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活动—借助工具观察指纹。
2.借助工具观察指纹,比较由此带来的不同结果。
(1)出示右手大拇指,用肉眼观察并说说指纹长什么样?
(2)使用放大镜,观察更多的发现。
① 教师出示图片,指导并示范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② 学生观察并画出指纹的纹路。
③ 比较不同的指纹:斗形纹、弓型纹、箕形纹。
(3)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新发现。
① 教师示范手持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示:不能用灯光直射眼睛)
② 学生观察,描述观察到的发现。
(4)比较直接用眼睛看,用放大镜看,显微镜看,观察结果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肉眼看得到指纹但看得不清楚;放大镜能看清指纹的纹路;简易显微镜能看清每一根指纹纹路的肌理。
【意图解析】观察指纹的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首先让学生直接用眼睛观察,他们会发现观察得不太清晰,这时就需要借助工具观察。由此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从而认识到放大镜、显微镜这些工具的使用能够延伸眼睛的功能。
(二)分别用耳朵、听诊器听心跳声
1.用耳朵听声音。
提问:(1)用耳朵听周围的声音,听到了什么?
(2)用耳朵听同桌的身体,能听到心跳吗?
2. 借助听诊器听声音,比较由此带来的不同结果。
(1)出示听诊器,示范听诊器的使用方法。
(2)学生同桌互相听心跳,听到了什么?
3. 比较直接用耳朵和用听诊器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耳朵能直接听到周围比较大的声音,用耳朵贴近身体时会听到微弱的心跳声;用听诊器能听到清晰的心跳声。
【意图解析】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首先引导学生用耳朵听周围的世界,他们会感知耳朵能听到较大的声响,但没办法听细小的声音,据此引出听诊器,发现借助听诊器能听到更清晰的心跳声,认识到听诊器是对人耳听力功能的延伸。
(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1. 出示图片,了解生活中的观察工具及其作用
单筒望远镜——观察星空,延伸眼睛的视觉功能
双筒望远镜——观察远处的事或物,延伸眼睛的视觉功能
后视镜——观察车后情况,延伸眼睛的视觉功能
生物显微镜——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体,延伸眼睛的视觉功能
盲杖——帮助盲人行走,延伸皮肤的触觉功能
助听器——帮助听力弱的人更好地听,延伸人耳的听觉功能
- 了解生活中更多的观察工具。
(如红外夜视仪、潜水镜、水平仪、球面射电望远镜等)
【意图解析】如果把前两个环节看成是点的教学,那这第三个环节则是从面的层次上组织的教学。学生在感知到放大镜、显微镜和听诊器带来便利之后,更希望了解更多的工具,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一些观察工具的作用,认识到各种工具都是对感官功能的延伸。
七、板书设计
借助工具观察(课题)
(感官) (观察工具)(用图片表示)
眼 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
耳 听诊器 助听器
鼻 延伸 酒精测试仪
舌 试纸
皮肤 盲杖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一年级上册12.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一年级上册12.轮子的故事教学设计,文件包含苏教版1上第4单元第12课-轮子的故事doc、制作空气动力小车flv、制作简易小车mp4、轮子的故事1mp4、轮子的故事2mp4等5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一年级上册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一年级上册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学设计,文件包含01苏教版1上第4单元4-10-1自然事物与人工产物mp4、j64d291nmp4、人工世界flv、自然世界flv、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树木制作家具flv等5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9.树叶变黄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9.树叶变黄了教学设计,文件包含苏教版1上第3单元第9课-树叶变黄了docx、03苏教版1上第3单元3-9-1观察草和树mp4、9《树叶变黄了》树叶变化mp4、9《树叶变黄了》树叶变黄mp4、9《树叶变黄了》银杏叶的变化mp4、树叶变化了-各种树flv等6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