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展开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五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所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1.(3分)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鲜花绽放 B.流星陨落 C.赛车飞驰 D.地球公转
2.(3分)小用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块橡皮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3.35cm、3.36cm、3.86cm、3.34c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橡皮的长度是( )
A.1mm,3.46cm B.1mm,3.35cm
C.1cm,3.35cm D.1cm,3.4625cm
3.(3分)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30s时间内,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
B.0﹣30s时间内,甲车和乙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0﹣30s时间内,乙车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D.0﹣30s时间内,甲车和乙车均做变速直线运动
4.(3分)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 )
A.声音被手挡住了 B.声音被手吸收了
C.琴弦的振动停止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3分)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C.乙火炬一定向右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6.(3分)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A.放在发声的鼓面上的小纸团在鼓面上跳动
B.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的乒乓球被弹开
C.水中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
D.弹击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发出声音
7.(3分)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3.5m=23.5×100cm=2.35×103cm
B.2.4×107nm=2.4×107×10﹣6m=24m
C.3.8h=3.8h×103s=3.8×103s
D.6.03s=6.03s×103=6.03×103ms
8.(3分)如图所示,小胡同学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 )
A.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D.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9.(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0.(3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有1s和4s末
C.乙在前2秒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秒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t=2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11.(3分)飞机研制中,需将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 )
A.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B.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
C.风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D.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12.(3分)如图所示,将电铃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时,你会发现( )
A.电铃的振动停止
B.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C.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铃声
D.看见电铃在振动,但听到的铃声会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3.(1分)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用回声探测器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5s后收到回波 。
14.(3分)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里,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 的,若以路旁隔音墙为参照物,他是 的(前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公交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30 。(填单位)
15.(2分)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纪念币一元币直径25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16.(2分)小明国庆节乘坐D5958次动车从荆州出发去武汉市参观黄鹤楼。上午11:45分出发,下午13:03到达。全程运行时间为 h。若荆州到武汉全程约为221km,该动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km/h。
17.(4分)在月球上,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和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
18.(1分)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测量长跑成绩用的秒表,图中的示数是 s
19.(1分)如图所示,物体长为 cm。
20.(6分)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1)70cm= m= nm;
(2)144km/h= m/s;
(3)0.4h= min= s;
(4)25m/s= km/h。
21.(2分)(1)汽车在某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60km/h,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30km/h km/h;
(2)汽车在某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0km/h,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30km/h km/h。
22.(3分)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3.(14分)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4)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5)实验中若小车过了起始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24.(10分)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
/
4
8
12
16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cm/s。
(2)物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cm。
四、计算题(25小题7分,26小题8分,共15分)
25.(7分)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2m/s的速度通过4000米的大桥,求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26.(8分)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7000m,世界领先。“蛟龙号”潜水器在某次下潜之前,用声呐向该海域的海底发出超声波,“蛟龙号”从海水表面匀速竖直下潜到7000米深处,需3小时20分的时间。(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1)该海域的深度为多少?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多少km/h?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五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所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1.(3分)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鲜花绽放 B.流星陨落 C.赛车飞驰 D.地球公转
【答案】A
【分析】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解:A.因为鲜花怒放是一个生长过程,不属于机械运动;
BCD.流星陨落、地球公转中都存在物体位置的变化,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分)小用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块橡皮的长度,四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3.35cm、3.36cm、3.86cm、3.34c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橡皮的长度是( )
A.1mm,3.46cm B.1mm,3.35cm
C.1cm,3.35cm D.1cm,3.4625cm
【答案】B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为了减小误差通常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数据处理时通常是先将错误数据删除,然后求平均值并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测量数据中,倒数第二位是毫米,由四次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其中的3.86cm属于测量错误,应去掉;
则橡皮的长度为:=5.35cm,ACD错误。
故选:B。
3.(3分)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30s时间内,甲车比乙车运动得快
B.0﹣30s时间内,甲车和乙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0﹣30s时间内,乙车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D.0﹣30s时间内,甲车和乙车均做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C
【分析】根据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甲车的运动状态,根据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
A、由图可见,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故A错误;
BCD、由图可见,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故C正确。
故选:C。
4.(3分)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 )
A.声音被手挡住了 B.声音被手吸收了
C.琴弦的振动停止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振动停止。
当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琴弦的振动停止了。
故选:C。
5.(3分)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 )
A.甲火炬一定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C.乙火炬一定向右 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答案】D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据此解答此题。
【解答】解: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上面的国旗判断;
甲火炬有三种情况:一是甲火炬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小于风速,三是向右运动;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大于风速,D正确。
故选:D。
6.(3分)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A.放在发声的鼓面上的小纸团在鼓面上跳动
B.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的乒乓球被弹开
C.水中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
D.弹击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发出声音
【答案】C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
A、敲击鼓面发声时,所以鼓面上的小纸团会不停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的乒乓球被弹开,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
C、水中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固体和液体可以传声;
D、弹击绷紧的橡皮筋,观察到橡皮筋的振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
故选:C。
7.(3分)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3.5m=23.5×100cm=2.35×103cm
B.2.4×107nm=2.4×107×10﹣6m=24m
C.3.8h=3.8h×103s=3.8×103s
D.6.03s=6.03s×103=6.03×103ms
【答案】A
【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
【解答】解:A、进率及过程正确;
B、进率错误7×10﹣9m=2.024m,故B不正确;
C、换算过程及进率错误,故C不正确;
D、换算过程错误3ms,故D不正确。
故选:A。
8.(3分)如图所示,小胡同学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 )
A.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D.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答案】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故选:D。
9.(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分析】(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解:(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都可减小误差,故AC错误;
(2)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是可以避免的。
故选:D。
10.(3分)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有1s和4s末
C.乙在前2秒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秒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t=2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答案】A
【分析】(1)在v﹣t图象中,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2)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时的时刻;
(3)由图象可知乙的运动情况;
(4)在v﹣t图线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直线运动时的路程。
【解答】解:
A.由v﹣t图象可知,即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由v﹣t图象可知,故B正确;
C.由v﹣t图象可知,2秒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在v﹣t图线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直线运动时的路程,
t=2s时,乙的路程为s乙=×4m/s×2s=4m甲=2m/s×6s=4m,则s乙=s甲,
因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故D正确。
故选:A。
11.(3分)飞机研制中,需将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 )
A.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B.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
C.风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D.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答案】B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风从风洞中通过时,所以风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B、飞机模型和迎面吹来的风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故B正确;
C、风从风洞中通过时,所以风相对于飞机模型是运动的;
D、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所以飞机模型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故选:B。
12.(3分)如图所示,将电铃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时,你会发现( )
A.电铃的振动停止
B.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C.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铃声
D.看见电铃在振动,但听到的铃声会逐渐变小
【答案】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真空铃实验)中,采取了理想实验法,即通过不断抽气来减少介质(空气),再根据声音的大小变化来分析得出结论;声音会逐渐减小,直到听不见声音,但能可见电铃振动。
【解答】解:A、在抽气的过程中,但电铃仍在振动;
BCD、由于介质(空气)逐渐减少;故BC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3.(1分)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用回声探测器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5s后收到回波 3750m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利用回声计算海水深度:先找到超声波从水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利用s=vt计算海水的深度。
【解答】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1500m/s,超声波传到海底的时间t=
求:此处海水的深度s=?
解:因为v=,
所以此处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4.5s=3750m。
故答案为:3750m。
14.(3分)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里,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 静止 的,若以路旁隔音墙为参照物,他是 运动 的(前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公交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30 千米/时 。(填单位)
【答案】静止;运动;千米/时。
【分析】(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有变化﹣﹣运动;没有变化﹣﹣静止。
(2)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单位是识记的内容。对一些常见的速度要有一定的认识,或者会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推算。
【解答】解: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如果选择座椅作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若以路旁隔音墙为参照物,小明位置是变化的;
公交车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的速度:30km/h;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15.(2分)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纪念币一元币直径25 mm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s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时间过程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时间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解:
中学生的大拇指宽度在2cm左右,一元硬币的直径略大于2cm;
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一般百米赛跑的成绩在16s左右。
故答案为:mm;s。
16.(2分)小明国庆节乘坐D5958次动车从荆州出发去武汉市参观黄鹤楼。上午11:45分出发,下午13:03到达。全程运行时间为 1.3 h。若荆州到武汉全程约为221km,该动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170 km/h。
【答案】1.3;170。
【分析】根据出发和到达时间得出全程运行时间;
利用速度升高v=得出该动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全程运行时间t=13:03﹣11:45=1h18min=1.6h。
若荆州到武汉全程约为221km,该动车的平均速度约v==。
故答案为:7.3;170。
17.(4分)在月球上,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 、 液体 、和 气体 中传播,但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
【答案】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故答案为:固体;液体;真空。
18.(1分)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测量长跑成绩用的秒表,图中的示数是 184.4 s
【答案】184.4s。
【分析】秒表中间的小表盘代表分钟,周围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秒表中间的小表盘上,每个小格代表0.5min,偏向“7”一侧;在秒表的大表盘上,所以每个小格代表0.1s,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5.4s。
故答案为:184.4s。
19.(1分)如图所示,物体长为 1.95 cm。
【答案】1.95。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
【解答】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2cm=1mm;
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5.95cm对齐。
故答案为:1.95。
20.(6分)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1)70cm= 0.7 m= 7×108 nm;
(2)144km/h= 40 m/s;
(3)0.4h= 24 min= 1440 s;
(4)25m/s= 90 km/h。
【答案】(1)0.7;7×108;(2)40;(3)24;1440;(4)90。
【分析】(1)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2)(4)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1km/h=m/s;
(3)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3600s。
【解答】解:(1)70cm=70×1cm=70×0.01m=6.7m;70cm=70×1cm=70×103nm=7×108nm;
(2)144km/h=144×7km/h=144×m/s=40m/s;
(3)0.4h=4.4×1h=2.4×60min=24min;0.2h=0.4×2h=0.4×3600s=1440s;
(4)25m/s=25×2m/s=25×3.6km/h=90km/h。
故答案为:(1)2.7;7×105;(2)40;(3)24;(4)90。
21.(2分)(1)汽车在某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60km/h,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30km/h 45 km/h;
(2)汽车在某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0km/h,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30km/h 40 km/h。
【答案】45;40。
【分析】(1)先算出以60km/h的速度行驶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再算出以30km/h的速度行驶后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汽车行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先算出以60km/h的速度行驶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算出以30km/h的速度行驶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汽车行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解答】解:
(1)设一半时间为t,
由v=可得1=v1t=60km/h×t;
后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2=v2t=30km/h×t;
全程的平均速度:v====45km/h;
(2)设一半路程为s′,
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6==;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
全程的平均速度:v′====40km/h。
故答案为:45;40。
22.(3分)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固体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知道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解答】解: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气体<v液体<v固体;
通常情况下,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故答案为:不同;固体。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3.(14分)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 、 停表 ;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时间 ;
(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18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0.225 m/s;
(4)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变速 (选“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5)实验中若小车过了起始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平均速度偏 大 。(选填“大”或“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公式v=,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2)若要计时方便,应让小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
(3)要测出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应测出小车通过的总路程和时间,用公式v=计算;
小车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下半段路程除以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4)根据平均速度的比较,得出小车从斜面到底端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5)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根据v=可知,相同的路程,测量时间小,则计算的速度偏大。
【解答】解:(1)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要测出速度,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是为了使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慢些;
(3)全程长s1=90cm=0.3m,
通过全程的时间t1=10:35:05﹣10:35:00=5s,
全程的平均速度v8===8.18m/s,
下半段路程为s2=×0.9m=3.45m,
时间为t2=10:35:05﹣10:35:03=2s,
则v5===0.225m/s;
(4)由(3)知,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变速运动;
(5)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因为计时晚,用v=。
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3)3.18;(4)变速。
24.(10分)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
/
4
8
12
16
20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20 cm/s。
(2)物块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 ②③ (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144 cm。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v=计算;
(2)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出猜想的结论,据结论中的关系式求出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20cm/s。
(2)表格中数据所示物块的速度不同,所以物块做变速直线运动。
(3)表格中数据时间是5s的时候,路程是4cm,路程是16cm,路程是36cm,路程是64cm2×t6),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4cm/s6×(6s)2=144cm。
故答案为:
(1)20;
(2)变速;
(3)②③;144。
四、计算题(25小题7分,26小题8分,共15分)
25.(7分)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2m/s的速度通过4000米的大桥,求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火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距离等于车长加上桥长,根据v=求出完全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量程:
s=L车+L桥=200m+4000m=4200m,
由v=可得
t===350s。
答: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为350s。
26.(8分)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7000m,世界领先。“蛟龙号”潜水器在某次下潜之前,用声呐向该海域的海底发出超声波,“蛟龙号”从海水表面匀速竖直下潜到7000米深处,需3小时20分的时间。(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1)该海域的深度为多少?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多少km/h?
【答案】(1)该海域的深度为10500m。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2.088km/h。
【分析】(1)先算出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变形公式s=vt就可求出海域的深度;
(2)根据速度公式v=算出“蛟龙号”的下潜速度。
【解答】解:(1)因为声音传播到海底的时间为总的时间的一半,则t=,
由v=得,该海域的深度:
s=vt=1500m/s×5s=10500m;
(2)“蛟龙号”下潜时间:t′=3小时20分=12000s,
“蛟龙号”的下潜速度:v′==≈0.58m/s=4.088km/h。
答:(1)该海域的深度为10500m。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2.088km/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五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四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90分钟,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90分钟,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00分,35cm、3,03s=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