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建议实践活动:剪一剪 _人教新课标
展开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建议实践活动:剪一剪 _人教新课标,共3页。
课本第8~9页例3,第10页练习二第1~2题。
学习目标
会用乘加或乘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课文讲解
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让孩子学习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
活动一:剪出并排排列的小纸人。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纸的长大约是宽的2~3倍),按照课文里的示意图折叠起来(折叠的方法不唯一),然后在折好的纸上画上半个小人,再沿着小人的虚线剪开,最后展开来就是并排排列的小纸人图形了。
剪好后,一个孩子说:“我只画半个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来。”可以结合对称图形来说,只画半个人,再由图形的对称就能剪出来一串完整的来;也可以结合图形让孩子感受一下图形的平移。
活动二:剪出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按照教材上的示意图对折起来(对折的方法也不唯一),然后在纸上画上半个小人,沿着小人的虚线剪开,最后展开来就是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图形了。可以结合图形让孩子感受一下图形的旋转。
插图右下方,有一个孩子拿着做好的8个围成一圈的小纸人说:“我能剪出8个小纸人。”
最后,小精灵明明问:“你还能剪出别的图案吗?”让孩子自己设计图案,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比如蝴蝶、雪花、花边等等,要注意画图时,只需要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案的一半即可。
通过剪纸活动,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加深了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辅导精要
读课题:剪一剪。让孩子观察,同学们剪出了什么图案?孩子可能说:有的剪出一排小纸人,有的剪出一圈小纸人。
观察一排小纸人体会平移现象,再观察一圈小纸人体会旋转现象。
教师问:要剪一个小纸人,应该怎样剪?有的孩子可能运用对称图形的知识剪出一个小纸人。有的孩子可能在纸上直接画好一个小人后再剪开。对于后者,教师可以对他加以指导,让他按照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去剪。剪完后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只画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纸人了呢?”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意见。
让孩子思考:怎样剪出2个、3个、4个、5个并排排列的小纸人,使小纸人都是一模一样的?
折纸,剪4个小纸人的可以仿照课本的示意图进行折叠(折叠的次数决定着剪出小纸人的多少),也可以对折再对折。
画小人,小人的中线在折痕的一边,剪出是一个人;小人的路线在折痕的另一边,剪出来是两个半人。小人的胳膊画到纸的边缘,剪出的小纸人是连在一起的;没有画到边缘,剪出的小人就不能连在一块了。
剪纸,让孩子对各种剪法都试一试,并剪出2个、3个、4个、5个并排排列的小纸人,通过对比,才能真正掌握正确的方法。
剪纸时,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剪完后,让孩子总结剪纸的方法:只画半个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来。可以结合图形让孩子感受一下图形的平移,每个小纸人平移一下就是下一个小纸人了。
引导孩子继续思考:“我们可以剪出并排排列小纸人了,那怎样才能剪出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呢?”
剪4个小纸人的折纸。
1.上下对折,左右对折,折出正方形,再对角对折。
2.对角对折,折出等腰三角形,两腰对折,再两腰对折。
画小人,小人的中线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剪8个小纸人,在上述折纸的基础上再对折,即把原来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了16份。
剪好后,可以结合图形让孩子感受一下图形的旋转,每个小纸人旋转一下就是下一个小纸人了。
还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探索其中的规律,比较两个图形并思考:“为什么剪出的一个是并排排列的,另一个是围成一圈的?”折纸的方法不同,图案的排列就不同。
剪纸活动主要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找出规律,初步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孩子要求不易过高,有初步的认识即可。
最后,可根据家庭背景的不同,让孩子自己设计图案,并剪出来。
学具准备
1.剪刀一把。
2.孩子写过作业的旧纸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各5张以上,纸的大小要合适。
拓展与提高
让孩子用Flash软件制作平移和旋转的动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建议数数 _人教新课标,共2页。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建议实践活动:有多重 _人教新课标,共2页。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 剪一剪_人教新课标,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情境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