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建议旋转 _人教新课标
展开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建议旋转 _人教新课标,共2页。
课本第42页例2,第43~45页练习十第3~8题。
学习目标
知道旋转现象。
课文讲解
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
例2,通过生活中旋转的实例使孩子初步感知旋转现象,并让孩子说出生活中更多的旋转现象。
辅导精要
打开第37页主题图,让孩子说大转轮的坐箱是怎样运动的?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
教师拿出一个风车,让它转动起来。问孩子:风叶是怎样运动的?
例2,引导孩子说:直升机的螺旋桨是旋转运动,转椅也是旋转运动。教师说:这些物体运动现象都是旋转。
让孩子说一说,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如电风扇开动时,风叶做旋转运动;时钟的时针、分针、秒针做旋转运动;晃动的秋千是旋转运动;运动中的跷跷板也是旋转运动;……。
教师问:你是怎么看出它们做旋转运动?孩子可能说:物体旋转时,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
引导孩子比较平移与旋转的联系与区别。平移与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在变换,平移做直线运动,而旋转做圆周运动。
“做一做”,
圆片上按一定比例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以后,看到的是三种颜色混合后的一种颜色,按照光学原理,看到的应该是白色,但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粉红色。不必向孩子解释这一现象的原理,只要让孩子通过活动看到旋转可以引起这么神奇的结果,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非常利于调动孩子积极性的活动。
习题解析
第3题,读题理解题意,让孩子想像图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情况,使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平移和旋转的区别。工作状态时,电风扇的风叶是旋转现象;工作状态时,时针、分针、秒针是旋转现象;拉开抽屉,抽屉是平移现象;生产线上,电视机是平移现象。孩子在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判断的理由时,只要意思正确,就应给予肯定。
第4题,两次平移。如左上角的小鱼可以通过先往右平移,再往下平移的方式,到达红色小鱼的位置。教师可事先剪出一条小鱼的纸片,练习时让孩子用学具进行平移,要注意尽可能在直线上运动,然后给可以平移的小鱼涂色。涂完后,可以让孩子观察这些小鱼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启发他说出结论:这些小鱼头尾方向相同。
第5题,两次平移。引导孩子先找出平移前后的对应点,再数平移几格;找出几个关键的对应点,把几个点用直线连接,就是平移后的图形。画直线时,要用上工具。
第6题,教师或孩子剪下第131页的图片。有的图片是动物的头部,有的图片是动物的身体,用两张图片拼出一种动物,在拼图的过程中必然要用平移和旋转,在平移或旋转时要让孩子把自己的动作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我把这张图片平移到左边,我把这张图片旋转一下。
第7题,剪下第133页学具。
长方形内的虚线剪开(这里可用轴对称知识把长方形对折,方便于剪开),人头、躯干、下肢三部分按长方形剪出来,再把三张纸条按顺序套到长方形内,拉一拉,长方形内变出不同的人,根据组合原理,可以变出64个人。让孩子在拉一拉的过程中体会平移。
第8题,让孩子用轴对称知识以便捷的方法剪下两个圆片,把每个圆片按虚线剪成4个扇形,把小圆的纸片放在大圆纸片的上面,旋转一张小圆的纸片和一张大圆的纸片组成一个人物,可以组成16个人,但只有4个是“真身”。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体会旋转。
第7、8题还可以使孩子初步体会组合的思想。活动时,可以让孩子思考一共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案。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一下,通过一些不合理的组合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拓展与提高
八卦图是中国古老的文化科学遗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文明的结晶。电子计算机是用二进制计算的,而二进制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八卦图的启发和帮助提出的。其实,八卦图对现代科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下图就是八卦图,用12根长小棒、24根短小棒摆成的。
教师在一张纸上画出“阴阳鱼”,并分成8个区,让孩子摆出八卦图,自下而上摆小棒。边摆图,边旋转图形,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旋转。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建议用数学 _人教新课标,共2页。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建议图形的规律 _人教新课标,共3页。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建议数数 _人教新课标,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