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节 化学平衡达标测试
展开2.2.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课堂同步练-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为探究氯气和氯水的性质,向一个带刻度的针筒(容积为100mL)里吸入60mL氯气后再吸入40mL的水,密封后在光照条件下放置(针筒内压强保持不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吸入水后,黄绿色气体体积缩小;
②针筒内溶液为浅黄绿色,光照一段时间后颜色变浅;
③针筒内最后得到无色液体和无色气体,其气体的体积约为10mL。
A.仅①② B.仅②③ C.仅①③ D.①②③
2.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在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
B.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D.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利用率
3.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发生反应①,②,反应体系中、、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Ⅱ表示随t的变化
B.内,
C.后,充入,容器的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D.后,充入,容器的气体颜色变浅
4.在温度T时,某反应的,,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下列叙述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合成氨工业中温度选择400℃-500℃
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与反应生成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由(g)、(g)、HI(g)组成的平衡体系通过缩小体积加压后颜色变深
6.用锌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A.降低温度 B.加入少量溶液 C.不用锌片,改用锌粉 D.改用浓硫酸
7.一定温度下,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3C(g)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t/min)
物质的量(n/mol)
n(A)
n(B)
n(C)
0
2.0
2.4
0
5
0.9
10
1.6
15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in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 09 mol·L-1·min-1
B.该反应在10 min后才达到平衡
C.平衡状态时,c(C)=0.6 mol·L-1
D.物质B的平衡转化率为20%
8.科学家研究了乙醇催化合成乙酸乙酯2C2H5OH(g)CH3COOC2H5(g)+2H2(g)的新方法。在常压下反应,冷凝收集,测得常温下液体收集物中主要产物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乙醛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加压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C.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减少乙醚等副产物是工艺的关键
D.随着温度的升高,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9.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以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开始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压强及温度的关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其它条件相同,升高温度,增大的幅度小于
D.其它条件相同,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10.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X和1mol Y进行反应:2X(g)+Y(g)Z(g),60s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Z的物质的量为0.3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平衡转化率为40%
B.若将容器体积变为20L,则Z的平衡浓度小于原来的
C.若增大压强,则Y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ΔH>0
二、填空题
11.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农业生产、生活、国防和科技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但一些氮的化合物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如何利用氮及氮的化合物是科研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已知:(无色)(红棕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一定量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装入玻璃球中,下列说法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d.消耗1 mol N2O4,同时生成2 mol NO2
(2)将玻璃球分别浸泡在热水和冰水中,其现象如图1所示:由图中现象说明该反应为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将一定量的NO2和N2O4充入注射器后封口,用注射器活塞改变气体体积的过程中,测得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图中b点的操作为 ;c点时,v(正) (填“>”“=”或“<”)v(逆),理由是 。
(4)在容积为2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时间/s
浓度
0
20
40
60
80
N2O4
NO2
0
①在0~20 s时段,反应速率v(NO2)= 。
②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
③改变条件重新达到平衡时,要使的值变小,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增大N2O4的起始浓度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缩小体积
12.对于CO+H2O(g)CO2+H2,已知700℃时,平衡常数K=1.67.若在反应中加入CO、H2O(g)、CO2、H2的浓度均为1mol/L,试判断该反应进行的方向 。
1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 ℃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某温度下,各物质平衡浓度符合:3c(CO2)·c(H2)=5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4)830 ℃时,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 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5)若1 200 ℃时,在某时刻平衡体系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2 mol·L-1、4 mol·L-1、4 mol·L-1,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 (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14.A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B是一耐化学腐蚀且易于传热的气球。关闭K2,将等量且少量的NO2通过K1、K3分别充人A、B中,反应起始时,A、B的体积相同。(已知:2NO2 N2O4;△H<0)
(1)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A、B中生成的N2O4的速率是A B。(填“>”、“<”、“=”);若打开活塞K2,气球B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2)若在A、B中再充入与初始量相等的NO2,则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αA将 (填增大或减小、不变);若通入等量的Ne气,则达到平衡时,A中NO2的转化率将 ,B中NO2的转化率将 (填: 变大、变小、不变)。
(3)室温下,若A、B都保持体积不变,将A套上一个绝热层,B与外界可以进行热传递,则达到平衡时, 中的颜色较深。
(4)若在容器A中充入4.6g的NO2,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7.5,则平衡时N2O4的物质的量为
15.(1)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
①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该反应正向ΔH 0(填“>”或“<”);
②100℃时达平衡后,改变温度为T,c(N2O4)以0.002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T 1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 。
(2)氯化铁净水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16.I、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O(l)=2H2(g)+O2(g)△H=+570kJ/mol
②H2(g)+O2(g)=H2O(l)△H=-285.6kJ/mol
③C(s)+O2(g)=CO (g) △H=—110.5KJ/moL
④C(s)+O2(g)=CO2(g) △H=—393.5KJ/moL。回答下列各问:
(1)上述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填写对应序号)。
(2)H2的燃烧热△H= kJ/mol,C的燃烧热△H= kJ/mol。
(3)燃烧10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kJ。
(4)CO的燃烧热△H= kJ/mol
II、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5)图是N2(g)和H2(g)反应生成1 mol NH3(g)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2和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6)该反应通常用铁触媒作催化剂,加铁触媒会使△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若已知下列数据:
化学键
H—H
N≡N
键能 (kJ/mol)
435
943
试根据表中及图中数据计算N—H的键能为 kJ/mol。
17.恒温刚性密闭容器中通入气体分压比为p(C3H8)∶p(O2)∶p(N2)=2∶13∶85的混合气体,已知某反应条件下只发生如下反应(k,k′为速率常数):
反应II:2C3H8(g)+O2(g)=2C3H6(g)+2H2O(g) k
反应III:2C3H6(g)+9O2(g)=6CO2(g)+6H2O(g) k′
实验测得丙烯的净生成速率方程为v(C3H6)=kp(C3H8)-k′p(C3H6),可推测丙烯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 ,其理由是 。
18.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一种工业合成氨的简式流程图如下:
(1)①步骤Ⅱ中制氢气的原理如下:
a.CH4(g)+H2O(g)CO(g)+3H2(g);K1
b.CO(g)+H2O(g)CO2(g)+H2(g);K2
则反应CH4(g)+2H2O(g)CO2(g)+4H2(g);K= (用含K1、K2的代数式表示)。
②T1温度时,对于反应:CO(g)+ H2O(g)CO2(g)+ H2(g),向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g)。若达到平衡后,反应放热Q kJ,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向原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2O(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的转化率将增大 B.达到新平衡时的反应热ΔH > —Q
C.气体的密度将不变 D.H2O的体积分数增大
(2)将3 molH2和2 molN2充入某恒温恒压容器中,发生合成氨的反应:3H2(g) +N2(g) 2NH3(g)
①达平衡时NH3的浓度为c mol·L-1。保持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分别充入该容器,平衡后NH3的浓度不为c mol·L-1的是 。
A.6mol H2 + 4mol N2
B.0.75mol H2 + 0.75mol N2 + 0.5mol NH3
C.3mol H2+ 1mol N2 + 2mol NH3
② 若是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为c1 mol·L-1,则c c1(填“<”“>”或“=”),原因是 。
19.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2NH3(g) △H=-92.2kJ•mol-1,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部分性质如表所示。
气体
N2
H2
NH3
熔点/℃
-210.01
-252.77
-77.74
沸点/℃
-195.79
-259.23
-33.42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随着温度升高,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在工业上将气体循环利用,即反应后通过把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到 ,将 分离出来;继续循环利用的气体是 。
20.向2 L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2 mol H2,若只发生反应I:CO2(g)+3H2(g)⇌CH3OH(g)+H2O(g) △H1=-51 kJ·mol-1,测得反应在不同压强、不同温度下,平衡混合物中CH3OH体积分数如图I所示,测得反应时逆反应速率与容器中c(CH3OH)关系如图II所示:
(1)图I中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A)、K(B)、K(C)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图I中C点CO2的转化率为 。
(2)图II中当x点平衡体系升高至某一温度时,反应可重新达平衡状态,新平衡点可能是 。
(3)反应II:CO(g)+H2O(g)⇌CO2(g)+H2(g)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其正、逆反应速率分别可表示为v正=k正c(CO)·c(H2O)、v逆=k逆c(CO2)·c(H2),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c为物质的量浓度。则下图(pk=-lgk:T表示温度)所示①、②、③、④四条斜线中,能表示以pk正随T变化关系的是斜线 ,能表示pk逆随T变化关系的是斜线 ,图中A、B、C、D点的纵坐标分别为a+3、a+1、a-1、a-3,则温度T1时化学平衡常数K= mol-1·L。
三、实验题
21.I.某同学设计下图简易装置测定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中缺少的仪器是 。碎泡沫的作用:
(2)50 mL 0.1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11 mol/L的NaOH溶液混合后,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5J,则中和热△H= 。若将盐酸换成醋酸,会导致测定结果偏 (填小或者大)若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换为金属搅拌棒,则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将 (填“偏多”“偏少”或“不变”)。
II.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3)如图是 1 mol NO2(g)和 1 mol CO(g)反应生成 1 mol CO2(g)和 1 mol NO(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①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请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③若在该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 (填“有”或“没有”)影响。
(4)已知,可逆反应2NO2(g)N2O4(g) ΔH = −56.9 kJ/mol。该反应正向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在乙烧杯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固体,此烧杯中NO2球的红棕色变深。说明CaO与水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者放热)
22.FeCO3可用于制备补血剂。某研究小组制备FeCO3并对FeCO3的性质和应用进行探究。
已知:①FeCO3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②(无色)。
Ⅰ. FeCO3的制取(夹持装置略)
装置C中,向Na2CO3溶液(pH=11.9)中通入一段时间CO2至溶液pH为7,滴加一定量Fe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eCO3固体。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试剂a是 。
(3)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的目的是 。
(4)装置C中制取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
Ⅱ. FeCO3的性质探究
(5)对比实验ⅱ和ⅲ,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6)依据实验ⅱ的现象,写出加入10%的H2O2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
Ⅲ. FeCO3的应用
(7) FeCO3溶于乳酸[CH3CH(OH)COOH]能制得可溶性乳酸亚铁补血剂。该实验小组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补血剂中亚铁离子含量进而计算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发现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总是大于100%,其原因是 (不考虑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
23.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工业上用废铁生产FeSO4●7H2O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Ⅰ中除铁和硫酸、铁锈和硫酸反应外,还有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证明步骤I滤液中只含有的方法:取样,先滴加 ,再滴加 (填试剂,名称),该过程的现象 。
(3)步骤Ⅲ从硫酸亚铁溶液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的实验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冰水洗涤、烘干。烘干操作需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
(4)将FeCl3和KSCN溶液混合,发生可逆反应:,已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中,现改变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向上述混合液中,若加入少量固体后,混合溶液红色 ;若加入少量粉后,混合溶液红色 ;若加入少量固体后,混合溶液红色 ;若加入溶液后,混合溶液红色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注意,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可以忽略体积变化)
参考答案:
1.A
【详解】氯气溶于水,针筒内吸入水后,溶于水的氯气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针筒的活塞内移,黄绿色气体体积缩小,故①正确;氯气溶于水得到浅黄绿色的氯水,光照时,氯水中的次氯酸遇光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盐酸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 HClO2 HCl+O2↑溶液中的次氯酸浓度减小,氯气与水反应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故②正确;当针筒内最后得到无色液体和无色气体时,由方程式可得如下转化关系:2 Cl2—2 HClO—O2,则最终得到氧气的体积为60mL×=30mL,故③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2.A
【详解】A.在Fe2+还原性很强,加入铁粉防止Fe2+被氧化,与平衡移动无关,A不可以;
B.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为可逆反应,开启啤酒瓶后,相当于减压,平衡逆向移动,有大量二氧化碳溢出,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B可以;
C.氯气与水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氯离子的浓度,平衡左移,有利于氯气的生成;C可以;
D.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为可逆反应,使用过量的空气,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右移,提高SO2的利用率,D可以;
故选:A。
3.C
【分析】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发生反应①,②,反应体系中、、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反应过程中的物质的量减小,则曲线III表示随t的变化, 和的物质的量增大,且生成的物质的量更多,则曲线I表示随t的变化,曲线II表示随t的变化,以此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II表示随t的变化,故A错误;
B.曲线III表示随t的变化,结合方程式 可知,内,,故B错误;
C.后,充入,的浓度增大,容器的气体颜色变深,然后平衡正向移动,容器的气体颜色变浅,故C正确;
D.反应①不是可逆反应,后,充入,的浓度不变,容器的气体颜色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4.B
【解析】略
5.C
【详解】A.合成氨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工业工业合成氨中温度选择400℃-500℃,故不选A;
B.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加入催化剂有利于与反应生成,故不选B;
C.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大,能使平衡逆向移动,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故选C;
D.增大压强,(g)+(g)2HI(g)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g)、(g)、HI(g)组成的平衡体系通过缩小体积加压后颜色变深,故不选D;
选C。
6.C
【详解】A.降低温度使反应速率减慢,选项A不符合;
B.加入少量溶液,盐酸被稀释,生成氢气速率减小,选项B不符合;
C.改用锌粉,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选项C符合;
D.改用浓硫酸,反应不产生氢气,而产生二氧化硫,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C。
7.C
【详解】A.0~5 min内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9 mol,由于容器的容积是2 L,则用C物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C)=,A错误;
B.反应进行到10 min时,A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少0.4 mol,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B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少0.8 mol,B的物质的量为2.4 mol-0.8 mol=1.6 mol,B的物质的量等于15 min时B的物质的量,说明该反应在10 min时已经达到平衡状态,而不是在10 min后才达到平衡,B错误;
C.根据选项B分析可知:反应在进行到10 min时,A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少0.4 mol,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B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少0.8 mol,则此时B的物质的量为2.4 mol-0.8 mol=1.6 mol,B的物质的量等于15 min时B的物质的量,说明该反应在10 min时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反应产生C的物质的量是1.2 mol,由于容器的容积是2 L,则 平衡状态时,c(C)==0.6 mol·L-1,C正确;
D.反应开始时n(B)=2.4 mol,反应达到平衡时△n(B)=0.8 mol,则B物质的平衡转化率为:,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8.C
【详解】A.开始阶段乙醛产量大,随着生成乙酸乙酯量增大而逐渐减小,因此乙醛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加压,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有副产物生成,为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减少乙醚等副产物是工艺的关键,故C符合题意;
D.随着温度的升高,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有可能是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失效或选择性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说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9.C
【分析】由图象可知,降低温度,Z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的,则△H<0;降低压强,Z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说明压强减小,平衡向着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是向着气体系数和增加的方向进行的,所以有m+n>c,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A.降低温度,z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的,则△H<0,故A错误;
B.减小压强,化学平衡是向着气体系数和增加的方向进行的,所以有m+n>c,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但因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增大的幅度小于,故C正确;
D.增大压强平衡不改变平衡常数,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60s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Z的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方程式2X(g)+Y(g)Z(g),反应的X为0.6mol,则X的平衡转化率为×100%=60%,故A错误;
B.将容器容积变为20L时,气体的压强减小,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平衡逆向移动,Z的物质的量减小,即小于0.3mol,Z的新平衡浓度将小于原平衡浓度的,故B正确;
C.增大压强后,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则Y的转化率增大,故C错误;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ΔH<0,故D错误;
故选B。
11.(1)BC
(2)吸热
(3) 压缩注射器 < 透光率增大,气体颜色变浅,说明平衡逆向移动
(4) 0.003 mol/(L·s) 0.36 BD
【详解】(1)A.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则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则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故不能根据密度不变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反应混合物中只有NO2是有色气体,若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NO2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改变的反应,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气体的体积不变,若混合气体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说明混合气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消耗1 mol N2O4与生成2 mol NO2表示的都是反应正向进行,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C;
(2)将平衡球分别放入热水与冷水中,看到热水中气体分子数增加,冷水中气体分子数减少,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3)b点开始后透光率急剧减小,说明操作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导致气体颜色变深,透光率变小;
根据图象可知:c点后透光率逐渐增大,说明气体颜色变浅,气体浓度逐渐减小,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因此化学反应速率v(正)<v(逆);
(4)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0~20 s时段,△c(NO2)=0.06 mol/L,则用N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N2O4)=0.04 mol/L,c(NO2)=0.12 mol/L,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③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导致的值增大,A不符合题意;
B.增大N2O4的起始浓度,使体系的压强增大,压强增大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大于浓度增大对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的值减小,B符合题意;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的值不变,C不符合题意;
D.缩小体积导致体系的压强增大,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最终达到平衡时的值减小,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D。
12.该反应正向进行。
【详解】浓度商
(2)吸热
(3)700℃
(4)不
(5)逆反应方向
【详解】(1)由CO2(g)+H2(g)CO(g)+H2O(g),根据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可得K=;
(2)根据表中数据,由于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平衡浓度符合下式:3c(CO2)·c(H2)=5c(CO)·c(H2O),则K==0.6,则温度为700℃;
(4)830℃时,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减小了压强,因为CO2(g)+H2(g)CO(g)+H2O(g)两边计量数相等,平衡不移动;
(5)Q==4>2.6,所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4.(1) < 变小
(2) 增大 不变 变小
(3)A
(4)0.02mol
【详解】(1)容器A中压强降低,容器B体压强不变,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A)<(B),A中压强小于B中的压强,打开旋塞K,气球B的压强减小,体积减小,故填:<;变小;
(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通入一定量的NO2,等效为增大压强到达的平衡,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2的转化率将增大;保持压强不变,通入氖气,A的体积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NO2的转化率不变;B的体积增大,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降低,相当于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减小,故填:增大;不变;变小;
(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套上一个绝热层,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2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故填:A;
(4)(4)设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为xmol,n(NO2)===0.1mol,由三段式分析可知:,平衡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57.5,所以x=0.04mol,所以平衡时平衡时N2O4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故答案为:0.02mol。
15. > 大于 c(N2O4)以0.002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 Fe3++3H2O⇌Fe (OH)3(胶体)+3H+
【分析】
随温度的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结合N2O4为无色气体,NO2为红棕色气体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再分析解答;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能够净水,解答书写反应的方程式。
【详解】
(1)①随温度的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说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0,故答案为:>;
②100℃时达平衡后,改变温度为T,c(N2O4)以0.002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即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因此需要升高温度,即T>100℃,故答案为:大于;c(N2O4)以0.002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
(2)氯化铁电离出的铁离子发生水解反应Fe3++3H2O⇌Fe (OH)3(胶体)+3H+,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较大吸附面积,能够净水,故答案为:Fe3++3H2O⇌Fe (OH)3(胶体)+3H+。
16.(1)①
(2) —285.6 —393.5
(3)1425
(4)—283
(5)N2(g)+3H2(g) 2 NH3(g) △H=92kJ/mol
(6)不变
(7)390
【分析】(1)
由题给方程式的反应热焓变可知,反应①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①;
(2)
燃烧热为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放出的热量,则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燃烧热△H=—285.6 kJ/mol;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燃烧热△H=—393.5 kJ/mol,故答案为:—285.6;—393.5;
(3)
由1mol氢气生成液态水的燃烧热△H=—285.6 kJ/mol可知,10g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5.6 kJ/mol=1425kJ,故答案为:1425;
(4)
燃烧热为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放出的热量,由盖斯定律可知,④—③可得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燃烧热△H=(—393.5 kJ/mol)—(—110.5 kJ/mol)=—283 kJ/mol,故答案为:—283;
(5)
由图可知,合成氨反应的反应热△H=—(300kJ/mol—254 kJ/mol)×3=—92kJ/mol,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 NH3(g) △H=92kJ/mol,故答案为:N2(g)+3H2(g) 2 NH3(g) △H=92kJ/mol;
(6)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故答案为:不变;
(7)
由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与生成物键能之和的差值可得:△H= E(H—H)×3+E(N≡N)—E(N—H)×3×2 = —92kJ/mol,解得E(N—H)= =390 kJ/mol,故答案为:390。
17. 先增大后减小 反应开始时,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II,c(C3H6)逐渐增大,随着反应进行,p(C3H8)减小,p(C3H6)增大,v(C3H6)减小,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III,c(C3H6)逐渐减小
【详解】反应开始时,反应Ⅱ向右进行,c(C3H6)逐渐增大,且体系中以反应Ⅱ为主,随着反应进行,p(C3H8)减小,p(C3H6)增大,使得v(C3H6)减小,体系中以反应Ⅲ为主,因此丙烯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
18. K1·K2 AD C > 在恒容的容器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会减小,导致反应正向进行的限度减小,所以NH3的浓度会比在恒压容器中的小
【详解】(1)①对于反应CH4(g)+H2O(g)CO(g)+3H2(g),有平衡常数K1=,对于反应CO(g)+H2O(g)CO2(g)+H2(g),有平衡常数K2=,对于反应CH4(g)+2H2O(g)CO2(g)+4H2(g),有平衡常数K=,显然K=K1·K2;
②A.对于反应CO(g)+ H2O(g)CO2(g)+ H2(g)达到平衡后,再通入0.2molH2O(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A项正确;
B.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放出的热量比Q多,放热反应的ΔH为负,所以达到新平衡时的反应热ΔH<-Q,B项错误;
C.因为再通入0.20molH2O(g)时,容器中气体总质量增大,而气体处于恒容容器中,所以气体密度()将增大,C项错误;
D.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再通入0.20mol H2O(g)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消耗H2O(g)的量小于0.20mol,所以达到新平衡时H2O(g)体积分数将增大,D项正确;
答案选AD;
(2)①
A.6mol H2和4mol N2与题设初始投入3mol H2和2mol N2,对应成比例,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分别达到的平衡互为等效平衡,所以A选项平衡后NH3的浓度仍为cmol/L,A项不选;
B.将0.75mol H2、0.75mol N2和0.5mol NH3按计量数折算成反应物为1.5mol H2和1mol N2,这与题设3mol H2和2mol N2对应成比例,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分别达到的平衡互为等效平衡,所以平衡后NH3的浓度仍为c mol/L,B项不选;
C.3mol H2、1mol N2和2mol NH3折算成反应物为6mol H2和2mol N2,可看作先投入3mol H2和2mol N2达到平衡后再投入3mol H2,相当于在题设的平衡状态下再投入3mol H2,显然再投入H2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H3的浓度将大于c mol/L,C项选;
答案选C;
②合成氨的反应3H2(g)+N2(g)2NH3(g),正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小,如果在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的压强比初始压强小,而恒压条件的平衡压强等于初始压强,两种情况下初始压强是相同的,所以恒容条件下相当于减压过程,减压下该反应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恒容条件下NH3的浓度将减小,即c>c1。
19.(1)减小
(2) -33.42℃ 氨 N2和H2
【详解】(1)此反应的ΔH<0,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平(NH3)减小,c平(N2)和c平(H2)增大,故K值减小;
(2)根据气体熔沸点的大小可知,氨易液化,将温度降低到氨气的沸点(-33.42℃)变为液态后,将氨气从体系中分离出去可使平衡正向移动,剩余的N2和H2可循环利用,提高产率。
20.(1) K(C)>K(A)>K(B) 75%
(2)d
(3) ③ ④ 0.01
【详解】(1)根据图象可知:温度升高,CH3OH的含量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在图I中A、B、C三点对应的温度:B>A>C,所以平衡常数K(A)、K(B)、K(C)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K(C)>K(A)>K(B);
反应容器的容积是2 L,开始时1 mol CO2和2 mol H2,假如反应消耗CO2的物质的量是x mol,则反应消耗3x molH2,反应产生CH3OH、H2O的物质的量都是x mol,平衡时n(CO2)=(1-x)mol,n(H2)=(2-3x)mol,n(CH3OH)=n(H2O)=x mol,n(总)= (1-x)mol+(2-3x)mol+x mol+x mol=(3-2x)mol,根据图I中C点CH3OH的含量是50%,可知,解得x=0.75 mol,故CO2的转化率为;
(2)①反应I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由图可知,反应温度:B>A>C,则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A)、K(B)、K(C)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K(C)>K(A)>K(B);设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为amol,由题意建立如下三段式:
则C点甲醇百分含量为50%可得:×100%=50%,解得a=0.75,C点CO2的转化率为×100%=75%,故答案为:K(C)>K(A)>K(B);75%;
②升高温度,正、逆反均应速率增大,反应I为放热反应,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浓度减小,则图中d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3)反应II是吸热反应,则反应ⅢCO(g)+H2O(g)⇌CO2(g)+H2(g)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均增大,则pk正、pk逆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逆,pk逆<pk正,由图象可知,能表示以pk正随T变化关系的是斜线③;能表示pk逆随T变化关系的是斜线④;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 正,则k正c(CO)•c(H2O)=k逆c(CO2)•c(H2),K===0.01,故答案为:③;④;0.01。
21.(1) 温度计 隔热、保温,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 -57.0 kJ/mol 偏大 偏少
(3) 放热 NO2(g)+CO(g)=CO2(g)+NO(g) △H=-234 kJ/mol 没有
(4) 放热 放热
【详解】(1)进行中和热测定时,要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中和热测定关键是做好保温工作,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碎泡沫的作用是隔热、保温,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HCl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产生NaCl、H2O,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1,50 mL 0.1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11 mol/L的NaOH溶液混合后,NaOH溶液过量,反应产生H2O的物质的量乙不足量的HCl为标准计算,n(H2O)=n(HCl)=0.10 mol/L×0.05 L=0.005 mol,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5 J,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
若将盐酸换成醋酸,由于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会吸收热量,导致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因而使测定结果偏大;
若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换为金属搅拌棒,由于金属导热,使得测定溶液温度偏低,因而使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将偏少;
(3)①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高,因此发生反应会放出热量,故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1 mol NO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 1 mol CO2(g)和 1 mol NO(g),反应放出热量Q=368 kJ-134 kJ=234 kJ,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CO2(g)+NO(g) △H=-234 kJ/mol;
③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因此不能改变反应热,即若在该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没有影响;
(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可逆反应2NO2(g)⇌N2O4(g) ΔH= −56.9 kJ/mol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在乙烧杯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固体,此烧杯中NO2球的红棕色变深,说明c(NO2)增大,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会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c(NO2)增大,因此说明CaO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22.(1)
(2)饱和NaHCO3溶液
(3)调节pH,防止生成Fe(OH)2
(4)
(5)Fe2+与SCN-络合,促进FeCO3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6)
(7)除了Fe2+,乳酸亚铁中的羟基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导致消耗酸性KMnO4溶液的量增多
【分析】实验室利用CaCO3固体与稀盐酸在装置A中发生反应制取CO2气体,利用装置B中的试剂a(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混入的HCl,将净化后的CO2通入装置C中,先与Na2CO3反应生成NaHCO3,再与FeSO4反应制取FeCO3。
【详解】(1)装置A中,Ca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为:;
(2)由分析可知,试剂a用于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则试剂a是饱和NaHCO3溶液。答案为:饱和NaHCO3溶液;
(3)Na2CO3溶液的碱性较强,若将FeSO4溶液直接滴入Na2CO3溶液中,会生成Fe(OH)2,导致FeCO3的纯度较低,所以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的目的是调节pH,防止生成Fe(OH)2。答案为:调节pH,防止生成Fe(OH)2;
(4)装置C中,Na2CO3与CO2、H2O先发生反应生成NaHCO3,再与FeSO4反应制取FeCO3,离子方程式为。答案为:;
(5)实验ⅲ中先加入KCl溶液,过滤取滤液后又分别加入KSCN溶液和H2O2溶液,但溶液一直基本无色,对比实验ⅱ和实验ⅲ可知,SCN-与Fe2+络合能促进FeCO3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使FeCO3固体溶解,而Cl-不能,所以FeCO3固体在KSCN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KCl溶液中的大。则对比实验ⅱ和ⅲ,得出的实验结论是:Fe2+与SCN-络合,促进FeCO3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答案为:Fe2+与SCN-络合,促进FeCO3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6)实验ⅱ中先加入KSCN溶液,发生反应,过滤取滤液后又分别加入KCl溶液和H2O2溶液,由实验ⅱ的现象可知,红色溶液是Fe(SCN)3溶液,红褐色沉淀是Fe(OH)3,加入H2O2溶液可将氧化成Fe(SCN)3和,离子方程式:。答案为:;
(7)乳酸亚铁中的羟基也具有还原性,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则其原因是:除了Fe2+,乳酸亚铁中的羟基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导致消耗酸性KMnO4溶液的量增多。答案为:除了Fe2+,乳酸亚铁中的羟基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导致消耗酸性KMnO4溶液的量增多。
【点睛】乙醇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乙酸。
23.(1)Fe+Fe2(SO4)3=3FeSO4
(2) KSCN 氯水 先无现象后出现血红色
(3) 过滤 防止温度过高晶体失水
(4) 变深 变浅 不变 变浅
【分析】废铁含有碳以及其它金属杂质,加入稀硫酸,使铁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并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可防止亚铁离子水解,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FeSO4•7H2O,据此解答该题。
【详解】(1)根据反应过程中最终制取的物质为硫酸亚铁判断,还有一个反应是铁与三价铁反应生成二价铁,故化学方程式为Fe+Fe2(SO4)3=3FeSO4,故答案为:Fe+Fe2(SO4)3=3FeSO4;
(2)检验二价铁,利用三价铁的检验方法,先滴加KSCN溶液,滴加氯水,该过程的现象是先没有现象后出现血红色,故答案为:KSCN;氯水;先无现象后出现血红色;
(3)根据结晶的操作判断,操作为过滤;因为得到带水的晶体,故需要在低温下烘干,防止晶体失水,故答案为:过滤;防止温度过高晶体失水;
(4)由题干信息可知,FeCl3和KSCN溶液反应存在化学平衡:,故向上述混合液中,若加入少量固体后,则FeCl3的溶液中浓度变深,上述平衡正向移动,故混合溶液红色加深,若加入少量Fe粉后,由于Fe+2FeCl3=2FeCl2,导致FeCl3浓度减小,上述平衡逆向移动,故混合溶液红色变浅,上述平衡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故若加入少量固体后,Fe3+、SCN-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混合溶液红色不变;若加入溶液后,则Fe3++3OH-=Fe(OH)3↓,导致上述平衡逆向移动,故混合溶液红色变浅,故答案为:变深;变浅;不变;变浅。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节 化学平衡优秀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a href="/hx/tb_c400242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节 化学平衡优秀同步训练题</a>,文件包含22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作业检测-高二化学高效备课设计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x、22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作业检测-高二化学高效备课设计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精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化学平衡优秀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22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高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分层练习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x、22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高二化学同步精品讲义+分层练习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