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题专练】(原卷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点串讲 统编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931224/0-16982271478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题专练】(原卷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点串讲 统编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931224/0-169822714785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题专练】(原卷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点串讲 统编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931224/0-16982271478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串讲专练(课件+专练+知识清单)
5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题专练】(原卷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点串讲 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5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题专练】(原卷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点串讲 统编版,共8页。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题专练一、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课文,完成下面小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⑪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⑬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⑭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⑮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⑰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本文被公认为新闻写作的典范作品,首先体现在标题上。请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的主体部分为什么先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第⑧、⑨句运用的是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消息全面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在写法它们上有什么异同点,请简要比较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不料正是汤思伯到芜湖的那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节选),完成下面小题。(14分)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点的“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_______(不超过4个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_______意味。(4分)【3】.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但可以穿插议论。本文从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 蒲海洋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航进入最关键时刻。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从高速飞行的航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XXXX起飞,预计XXXX临空!”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航向XX,航速XX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航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X时XX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地低吼声。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XXX!”着舰指挥员:“航向XX,航速XX……”飞行员:“明白!”……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舰、机配合堪称完美。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内心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机上舰!”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 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快点儿!快点儿!”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上,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歼—15航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咔擦!”“咔擦!”……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1】请根据这则通讯的主要内容拟写一则消息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语句。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请归纳出这样写的作用(至少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不仅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华民族更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得其大者可以见其小”,请结合上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飞天”凌空》,完成下面问题。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的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段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托”字有何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细节描写的精彩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文章中跳水的场面是正面描写,请找出侧面描写还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运用比喻的修辞,使文字清新优美。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并试着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一)综合性练习:为了纪念建军95周年、渡江战役胜利73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纪念渡江战役·感受我军神威”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聚焦新闻】在关注时事新闻环节,请你为小吕同学新近关注的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5个字)2021年2月9日《解放军报》讯 高德政、黎宇报道:“‘敌’布雷兵力突破我海上封锁线,在重要航道布放水雷,企图封锁我舰艇出港航道……”隆冬时节,某海域风高浪急,东部战区海军某扫雷舰大队舰艇编队劈波斩浪,在长途奔袭中组织多型猎雷舰、扫雷舰开展实战化演练,检验编队反水雷战术战法。此次演练中,该大队根据海区情况,加大随机想定,设置复杂情况,构建逼真战场环境,不断加大海上训练的强度难度,锤炼官兵的战场处置和随机应变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模拟采访】在寻访渡江作战老英雄环节,同学萧逸要采访一位战斗英雄,请你根据课文所学,帮助他设计两个采访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倾情留言】在“我军神威我感受”环节,永瑞同学展示了下面一组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的一支女兵排训练时的图片。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并在图片下方的评论区留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1~4题。(共11分)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中国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缩小这个距离。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缩小这个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引用了很多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的原话,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1-4题。瑞典卡罗琳医学院2019年10月7日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威廉凯琳、格雷格塞林扎以及英国科学家拉特克得特利夫,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做出的贡献。评奖委员会说,动物需要氧气才能将食物转化为有用的能量,人们了解氧气的基础性重要作用已有数个世纪,但细胞如何适应氧气水平变化长期不为人知。今年的三位获奖科学家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不断变化的氧气供应”,并确认了“能够调节基因活性以适应不同氧气水平的分子机制”,为我们理解氧气水平如何影响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评奖委员会强调,今年的获奖成果为人类开发出“有望对抗贫血、癌症以及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委员长秘书托马斯佩尔曼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已经与三位获奖科学家取得了电话联系,三人均表示“很高兴能够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凯林1957年出生于美国,现就职于美国哈弗大学医学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拉特克利夫1954年在英国出生,现就职于英国牛津大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塞门扎1956年出生于美国,现就职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三位科学家将分享900万瑞士克朗(约合91万美元)奖金。(记者:和一苗,付一鸣)1、请给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2、请写出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2分) 。 。3、请根据消息概括三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以及他们对人类的贡献。(3分) 。 。 。4、这则消息的结尾段能不能删去?请说明原因。(3分) 。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专题05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串讲PPT+考题猜想+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明确具体要求,复习策略一,课标要求,教材要求,梳理文体知识,复习策略二,掌握阅读策略,复习策略三,阅读策略,针对考点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7 写作【考题专练】(原卷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点串讲 统编版,共3页。
这是一份6 回忆类散文阅读【考题专练】(原卷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点串讲 统编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