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下语文第3课《风雨吟》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九下语文第4课《海燕》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九下语文第6课《变色龙》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九下语文第7课《溜索》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九下语文第8课《蒲柳人家》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
展开【导入新课】
唐代有位诗人叫孟郊,他在46岁时写过一首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瞧他那得意劲儿,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得意吗?因为他考中进士了!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他当然得意了!可是,在封建科举体制下,像他这样金榜题名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读书人甚至连个秀才也考不上。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群不幸者中的代表——孔乙己。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梳理故事情节,探究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多方面原因。
2、体会小说精巧的布局,分析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腐朽的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批判,学会善待弱势群体。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的母亲姓鲁,取“愚鲁而迅达”之意。在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 《呐喊》 《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呐喊》。
【背景链接】
《孔乙己》选自《呐喊》,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为了拯救青年一代,不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先生于1918年冬创作了小说《孔乙己》。
【文体知识】
小 说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3)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阅读小说,要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几个方面入手,把握小说主题。
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
【读音释义】
①羼(chàn):混合,掺杂。
②君子固穷:君子能够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固,安守。
③间(jiàn)或:偶然,有时候。
④大抵:大都。
⑤阔绰(chuò):排场大,生活奢侈。
⑥不屑(xiè)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⑦颓(tuí)唐:精神萎靡。
⑧之乎者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整体把握】
1、概括本文围绕孔乙己主要叙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①偷东西被酒客揭短、取笑。
②没有考取秀才被众人讥笑。
③教“我”写“回”字。
④分茴香豆给小孩子吃。
⑤被丁举人打折了腿。
⑥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2、这些生活片断是怎样连成一个整体的?
明确:以一个酒店的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把孔乙己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连成一个整体。
3、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具体环境。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及其悲惨遭遇。
第一层(4-9):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概述其人物形象和社会地位。(开端、发展)
第二层(10-12):写孔乙己第二次出场,表现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高潮)
第三层(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结局)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1-3)
1、在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踱”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短衣帮、长衫主顾。
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踱”字,表现了长衫主顾的身份地位和养尊处优、悠闲自在的神态。
2、掌柜对长衫主顾、短衣帮以及小伙计的态度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对长衫主顾:极力逢迎,恭敬侍候;
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
对小伙计:凶狠无情。
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3、第一部分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然后让主人公孔乙己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典型社会环境,使全文结构严密,情节集中;
②渲染了一种势利冷漠的社会气氛,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③这样一种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的社会环境,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二部分(4-13)
1、“孔乙己”的绰号是怎么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这个绰号既写出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又暗示他的地位低下,作者的语言功力可见一番。
2、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刻画的?
明确:(1)概括介绍:第4段“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应属“短衣帮”;“穿长衫”则表明他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他喝酒的方式和衣着的矛盾,正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短短一句话既照应前文,又点明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也预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2)肖像描写:
①第4段写他“身材很高大”, 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
“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
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因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
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困潦倒的经济状况和懒得出奇的性格特征。
②第11段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腿,丧失了生活能力。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比,更显出他悲惨的遭遇。
(3)语言、神态描写:
①第4段“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涨”和“绽”生动地写出了孔乙己内心深处的伤疤被戳痛后骤形于色的神态,语言描写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
②第6段“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细节描写,写出孔乙己自尊被戳痛时痛苦不安的表情,说明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③第7段“……我教给你,记着!”“茴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的语言描写,说明孔乙己热心善良、待人恳切,但把僵化无用的“学问”视如至宝,又表现了他的迂腐不堪、中毒甚深。
④第8段茴香豆所剩无几时,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的语言描写,说明了他的迂腐可笑。
(4)动作描写:
①第4段“便排出九文大钱”这个细节是孔乙己以表面的镇定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的动作描写。同时,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表现了他想表明自己是规矩人,不拖欠酒钱的心理。
②第8段“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传神地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茴香豆时的动作,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善良、贫寒、迂腐的老年读书人的性格。
③第11段“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孔乙己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3、除了直接描写孔乙己的外貌、动作、富于个性的语言和神态,小说还采用了侧面描写,试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①第5段插叙孔乙己的身世和经历,是侧面描写,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孔乙己的为人:好喝懒做,不会营生,成了一个废物,但他从不拖欠酒钱,也显示了他的善良和诚实。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鲜明突出。
②第10段借喝酒人之口,侧面描写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了腿,说明孔乙己的境况悲惨,也反映出丁举人的心狠手辣,凶残冷酷,同样是读书人,境遇却有天壤之别。
4、“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第9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内容上概括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
结构上承上启下,前一个分句承接上文,后一分句暗示孔乙己无人关心,很自然地引起下文,把情节推向高潮。
5、“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第11段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不仅写出的晚秋的凉意,也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场作铺垫,暗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使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
6、“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酒店的掌柜只在结帐的时候提起孔乙己,他关心的是自己的收入,根本不去过问孔乙己的死活,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是无足轻重的,反映社会的冷漠,世态炎凉。
7、“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大约”表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说“的确”,是因为从孔乙己的社会处境和不幸遭遇来看,死亡是必然的。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穷。
8、归纳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并说说作者对孔乙己的态度。
明确:孔乙己——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好逸恶劳、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9、文中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
明确:文中五处写众人的哄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仅没有同情与帮助,还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10、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明确:“笑声”贯穿全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以乐衬哀,更令人悲哀,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11、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社会原因:科举制度的毒害;民众的冷漠势利;统治者的摧残。
自身原因: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逆来顺受、毫不觉悟。
12、归纳主旨
明确:这篇小说通过描述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13、归纳这篇小说运用的对比写法。
明确:①“短衣帮”与“长衫主顾”喝酒方式的对比。
②丁举人与孔乙己不同命运的对比。
③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描写。
④孔乙己的不幸遭遇与“短衣帮”麻木的嘲笑的对比。
14、小说写“我”这个12岁的小伙计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我”在文中是线索人物;
②用第一人称能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③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
④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凉的意味。
【写作特色】
(1)运用对比,凸显主题。
(2)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性格。
(3)反复出现细节,使人物形象和主题更加鲜明。
(4)典型环境凸显人物复杂性格。
【课堂检测】
1、选出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 )
A.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B.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C.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D.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答案:C
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答案:解释说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溜索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溜索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读音释义,整体把握,合作探究,语言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月夜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朗读停顿,整体把握,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望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望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读音停顿,整体把握,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