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14 主观题题型突破 逻辑与思维中推理类试题(含解析)
展开逻辑与思维中推理类试题
考题印证: (2022·山东高考,18(1))关于居民甲制造噪声的行为是否应受到行政处罚,针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甲和乙各执一词。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判断甲乙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022·山东菏泽模拟)关于本案中被告是否侵权,双方各执一词。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判断原告和被告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022·山东日照模拟)依据上述论述,某同学推论出:中国没有出现灾难性后果,所以中国没有全盘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分析该同学的推论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
(2022·山东高考)
缘起
在现实生活中,因噪声而引起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A市居民甲无视其居住小区的管理规约,经常在小区的楼间空地上组织活动播放音乐,导致周围许多住户无法正常作息。
过程
邻居乙向当地公安机关投诉。经专业测量,甲所播音乐音量昼间略低于60分贝、夜间略低于50分贝。
相关资料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第五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根据《A市声环境功能区区划》(A市公安机关行政处罚的依据),甲所居住的小区属于2类区,执行环境噪声限值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
关于居民甲制造噪声的行为是否应受到行政处罚,针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甲和乙各执一词。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判断甲乙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乙认为:只要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就应受到警告处罚,甲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所以甲应受到警告处罚。 ②甲认为:只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才应受到警告处罚,自己没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所以不应受到警告处罚。 |
解题流程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 ||
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 | 材料信息①:乙认为:只要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就应受到警告处罚,甲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所以甲应受到警告处罚 | 作为推理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 |
材料信息②:甲认为:只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才应受到警告处罚,自己没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所以不应受到警告处罚 |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及其规则 | |
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 | 乙的结论错误。“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是“受到警告处罚”的一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推理的前提虚假,因此结论错误。 甲的结论正确。甲所播音乐音量低于噪声限值,未违反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推理的前提真实;甲正确使用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因此结论正确。(参考答案) |
“逻辑推理类试题”主观题答题模板
题型概述:此类试题大多和法律与生活模块相结合,从一个具体的案例出发,让学生综合运用两个模块的知识进行分析论证。
第一步:必须明确所给命题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还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这是推理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步: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厘清材料的逻辑关系,分析前件与后件的关系,与教材理论进行对照,建立知识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得出结论,同时注意做到答案要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13 主观题题型突破 法律与生活中案例分析类主观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13 主观题题型突破 法律与生活中案例分析类主观题(含解析),共2页。
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12 主观题题型突破 国际政治与经济原因依据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12 主观题题型突破 国际政治与经济原因依据类(含解析),共2页。
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7 主观题题型突破 政治意义影响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7 主观题题型突破 政治意义影响类(含解析),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