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新)及答案(九科)
2022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上期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我国“嫦娥”系列探月卫星已经发射过3次。“嫦娥一号”进行了“撞月”试验。“嫦娥二号”绕月飞行任务完成后,已经飞向更深远的太空,离地球越来越远。“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实现了落月计划。“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在“嫦娥三号”发射成功后,“嫦娥四号”将不用再发射。“嫦娥五号”计划在2019年择机发射,它将从月面采两公斤样本返回。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属于恒星 B. 图中包含三级天体系统
C.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D. “嫦娥四号”是天体
2. 与月球相比,地球表面昼夜温差小,存在生命的温度条件更适宜,其主要原因有( )
①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③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3.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之一是( )
A. 月球较地球更接近太阳 B. 月面缺少大气调节作用
C. 月球没有自转和公转运动 D. 月面形态比较单一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月球是卫星,A错误。月球位于地月系、月球和探月卫星两级天体系统,B错误。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C正确。“嫦娥四号”没有发射,不是天体,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月球自转周期约1个月,而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为1天,自转周期较适中,这样使得白天温度不会太高,夜晚温度不会太低,①正确;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能吸附恰到好处的大气层,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使地表温度适宜,②正确;地球大气中具有臭氧层对昼夜温差影响不大,③错误;日地距离和日月距离相似,且与太阳的距离大小对昼夜温差影响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所以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月面的保温作用都很弱,导致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B正确。与月球及地球间距、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及月面形态比较单一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较适中,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范围。
我国“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面约343千米的轨道成功对接后绕地球高速运行。如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有几颗( )
A. 0颗 B. 2颗 C. 3颗 D. 5颗
5. 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
A. 温度相对较低 B. 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 出现在太阳内部 D. 以22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4~5题答案】
【答案】4. B 5. A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根据凌日现象的定义可知:当某一天体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时,对太阳造成遮挡叫做凌日。八大行星中水星和金星在地球公转轨道以内,会产生凌日现象。故选B。
【5题详解】
黑子其实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光球其他区域低,才在明亮的光球背景衬托下显得黑,A项正确;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B项错误;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属于太阳的大气层,C项错误;太阳活动平均以11年为周期,D项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的类型:(1)太阳黑子;太阳光球上经常出没的一些暗黑色斑点叫太阳黑子,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之一。由于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它周围光球的温度要低1500°K左右,因此在明亮的光球表面呈暗黑色斑点。(2)耀斑;是色球层中的太阳活动现象。由于某种原因,在短暂的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从而引起局部区域在瞬时出现加热、增亮以及各种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质子、电子、中子等)突然增强,这种突然爆发出的相当明亮的斑点叫做耀斑。(3)日珥;在色球层中,有时向外猛烈地喷射出火红色的气柱,这种突出在日面边缘部分的太阳活动现象叫日珥。(4)太阳风;从太阳的外层大气不断地发射出来的、稳定的粒子流,这种连续的粒子流好象是从太阳向外刮出的一股“风”,所以称为太阳风。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关于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近地面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保持一致
B. 分布呈由低纬向高纬均匀递减的规律
C. 此分布规律没有考虑大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D. 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不到北极地区的2倍
7. 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太阳辐射较强 B. 江南丘陵因多山地形,太阳辐射较弱
C. 西藏比云南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强 D. 四川盆地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
8. 下图中人类活动所利用的能源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 B.
C. D.
【6~8题答案】
【答案】6. C 7. A 8. D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随着纬度的增高,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逐渐减少,而 近地面太阳辐射的分布受大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故A错误;从图中可知,太阳辐射随着纬度的增高递减,但不是匀速递减,B错误; 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大气和地形因素的影响,故不考虑大气、地形因素,C正确。从图中可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大于12,而北极地区是6,赤道地区大于北极的2倍,D错误。故本题选C。
【7题详解】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太阳辐射较强,故A 正确;江南丘陵地区降水丰富,雨季长,太阳辐射较弱,故B错误;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弱,西藏比云南的太阳辐射强是因为地势更高,故C错误;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较弱,D错误。故本题选A。
【8题详解】
太阳能以及化石资源均来自太阳辐射,地热发电的能源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D正确,ABC错误,故本题选D。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白昼长短,纬度高度,地势高低,天气因素。
读图a“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和图b“地质年代表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9. 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生物是( )
A. 蓝藻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10. 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 O2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B. CO2的含量呈波动性上升
C. 植物的进化与O2含量成正相关 D. 寒武纪时O2含量达到顶峰
【9~10题答案】
【答案】9. A 10. C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蓝藻出现的时间最早,A正确。蕨类植物出现晚于蓝藻,裸子植物出现晚于蕨类植物,被子植物出现晚于裸子植物。故选A。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氧气的含量先呈现上升,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后期稳定,略有增长),A错。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波动性下降的趋势,B错。随着植物由低等级向高等级进化,氧气的含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后期稳定,略有增长),植物的进化与氧气的含量呈正相关,C正确。寒武纪时氧气含量低,D错。故选C。
【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
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
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 鱼类时代 → 两栖动物时代 → 爬行动物 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 早古生代、三叶虫 B. 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C. 前寒武纪、蓝细菌 D. 中生代、恐龙
12. 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 湿热的草原地区 B. 温暖广阔的浅海
C. 湿热的森林地区 D. 干旱的陆地环境
【11~12题答案】
【答案】11. D 12. C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阅读题干可知,由于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可以推断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此时期动物以爬行动物为主,推测最繁盛的动物应是恐龙,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
【12题详解】
由题干材料可知,该煤层形成时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异常茂盛,故排除A、B选项;森林的茂盛说明该时期、该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即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应该是湿热的森林地区,C正确,排除D。
【点睛】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总结如下:
下图为从山东青岛到西藏拉萨的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对比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甲曲线表示( )
A. 地球表面 B. 软流层 C. 莫霍界面 D. 古登堡界面
14. 下列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洋地壳在各处厚度一致 B. 地壳是地球软流层以上的固体外壳
C. 地壳的厚度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 D. 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13~14题答案】
【答案】13. C 14.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曲线在青藏高原地区深度可达60~70千米,在青岛附近则仅有30千米左右。由地球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可知,图中甲曲线为地壳和地幔分界面──莫霍面,C正确;从甲曲线所处的深度可知,其不可能代表地球表面、软流层和古登堡界面,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海底也有地形起伏,再加上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影响,海底地壳厚度并不均匀,A错误;软流层以上的固体外壳被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错误;一般来说,陆地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在陆地上,大范围地表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所以地壳的厚度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C错误;地壳可进一步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镁层密度比硅铝层大,硅铝层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是一个不连续圈层,D正确。故选D。
【点睛】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北京时间2020年6月4日16:49在印尼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2.88°N,128.26°E)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下图示意地球圈层部分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5. 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地震震源可能位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地震发生后,图中船只上的人员( )
A. 只感受到上下颠簸 B. 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感受到左右摇晃
C. 只感受到左右摇晃 D. 先感受到左右摇晃,后感受到上下颠簸
17. 图中所示的外部圈层共有( )
A. 1层 B. 2层 C. 3层 D. 4层
【15~17题答案】
【答案】15. D 16. A 17. C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①圈层为生物圈,②圈层为水圈;③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为地壳;④位于莫霍面以下,为地幔。震源不会在水圈和生物圈,AB错误。本次震源深度为100千米,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且海洋相对较薄,故排除③圈层,C错误。软流层深度在80~400km之间,而震源深度为100千米,故最可能位于④圈层,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地震后纵波到达水面后,使得船只上的人员只能受到纵波的影响,只感觉到上下颠簸,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主要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图中所示的外部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大气圈三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到里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之间为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间为古登堡面。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8.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18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和液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纵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上下颠簸,横波到达地表时会使物体左右摇摆,横波到达时建筑物容易倒塌。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A符合题意;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与“黄金12秒”关联度低,排除B、D;对于同一地点而言,同一个地震释放的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是相同的,不会形成“黄金12秒”,排除C。故选A。
【点睛】
美国空军试飞员基汀格曾在1960年乘坐氮气球飞到了3.1万米的高空,然后乘降落伞跳回了地面,创下的高空跳伞纪录。半个多世纪后奥地利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上空,乘气球升至约3.9万米的高空后,带着降落伞跳下并成功落地,打破了基汀格的高空跳伞世界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基汀格和鲍姆加特纳跳伞的位置分别位于地球大气的( )
A. 对流层 对流层 B. 平流层 平流层
C. 对流层 平流层 D.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0. 基汀格在跳伞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大气温度( )
A. 先降低后升高 B. 一直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一直升高
21. 鲍姆加特纳跳伞的位置所在大气层的主要特点是( )
A. 水汽、杂质含量大 B. 能反射无线电波
C. 厚度夏季大于冬季 D. 大气能见度较高
【19~21题答案】
【答案】19. B 20. A 21. D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基汀格3.1万米的高空乘降落伞跳回了地面,此时高度是31千米的高空,应位于平流层,AC错误。鲍姆加特纳跳伞的高度是3.9万米的高空,即39千米的高空,也处于平流层,B正确,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基汀格在跳伞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由平流层到达对流层,由于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平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上升而上升,所以温度应该是先降低后升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由第1题分析可知,鲍姆加特纳跳伞的位置位于平流层,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少,大气能见度较高,A错误,D正确。高层大气能反射无线电波,B错误。对流层的厚度夏季大于冬季,C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是天气变化最明显的大气层、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一般飞机在这层飞行,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假如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22. 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主要集中在(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宇宙空间
23. 关于地球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平流层大气中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2~23题答案】
【答案】22. A 23. C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因此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23题详解】
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再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①正确;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②错误;水汽和杂质集中在对流层中,③错误;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读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
城市
天气现象(白天/夜间)
最高温/最低温
北京
28℃/18℃
上海
25℃/19℃
哈尔滨
24℃/11℃
西宁
22℃/3℃
24. 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上图中能反映其产生原因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5. 据表及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日上海的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
B. 该日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
C. 该日哈尔滨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寒潮降温所致
D. 西宁昼夜温差最大与日落晚、日照时间长有直接关系
【24~25题答案】
【答案】24. C 25. A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上海,阴雨天气,白天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温度较低,晚上多云,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晚上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图中②表示云层的反射作用,④表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故C正确,①是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故ABD错。故选C。
【25题详解】
从气温可以判断,此时上海为夏季,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故A正确,一天的最高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不是12点,故B错,哈尔滨昼夜温差大,水汽易凝结,晴好天气又提供足够的扬尘颗粒,易形成大雾,故C错,西宁位于青藏高原上,因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与昼长时间没有直接关系,故D错。
【点睛】
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黑色尼龙网,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塑料大棚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
A. 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C.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D.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27. 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
A. 春季晚上 B. 夏季午后 C. 秋季早晨 D. 冬季傍晚
28. 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
A.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 B.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C.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D. 大气的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26~28题答案】
【答案】26. A 27. B 28. B
【解析】
【分析】
【26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穿过塑料大棚,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塑料大棚可以阻挡,起保温作用;黑色尼龙网可以阻挡太阳辐射,最大程度减少太阳辐射进及塑料大棚,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27题详解】
黑色尼龙网可以阻挡太阳辐射,最大程度减少太阳辐射进及塑料大棚。夏季午后,太阳辐射强,为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塑料大棚,使得棚内温度太高,影响作物生长,农民选择盖上黑色尼龙网,B正确;春季晚上,秋季早晨,冬季傍晚,都不需要盖上黑色尼龙网,ACD错误。所以选B。
【28题详解】
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因为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效果差,气温低,B正确;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好,气温较高,不易发生霜冻,A、C错误;大气的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说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大,那么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保温效果好,气温高,不易发生霜冻,D错误。所以选B。
【点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而近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则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变化比较缓和。云量越多,保温效果越好。
29. 在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便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菜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的缓解眼部的不适感。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应下图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 )
A. B.
C. D.
【29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点燃的蜡烛是一个热源,对空气加热,蜡烛处空气受热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上空形成高压;蜡烛的东西两侧相对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上空形成低压。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就形成热力环流,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热力环流的形过程:地表冷热不均→空气产生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起水平气流的运动。
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如果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夜晚M地的风向为( )
A. 西南风 B. 东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31. 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多少差异 B. 降水多少差异
C. 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D. 地势高低差异
【30~31题答案】
【答案】30. C 31. C
【解析】
【分析】
【30题详解】
如果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受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夜晚沙漠降温快,气温低,下沉气流为主,气压高,绿洲气温较高,上升气流为主,气压较低,因此M地的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由沙漠吹向绿洲,即由东指向西,受北半球指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一个锐角,从而形成东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1题详解】
前题分布可知,受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夜晚风主要由沙漠吹向绿洲,白天沙漠升温快,气温高,上升气流为主,气压比绿洲低,风主要由绿洲吹向沙漠,因此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下垫面(绿洲和沙漠)热力性质差异,C符合题意;沙漠和绿洲地区的太阳辐射、降水、地势并没有明显差异,不是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影响因素,排除ABD。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或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上升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下沉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空气的水平运动(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33. ③处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32~33题答案】
【答案】32. C 33. A
【解析】
【分析】
【32题详解】
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产生风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在等压线分布示意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疏密。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③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力最强,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3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③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大致是由北指南,题干信息表明,图示区域为北半球近地面地区,在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水平气流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一个锐角,从而形成东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在不受摩擦力时(如高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右,南半球指向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时(如低空大气),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顺着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读我国东南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图中水循环各个环节中,受跨流域调水影响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5. 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环节7月份水量最小 B. 东南风影响乙环节水量
C. 丙环节的季节变化较小 D. 丁环节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34~35题答案】
【答案】34. C 35. B
【解析】
【分析】
【34题详解】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输送四个主要环节,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图中丙表示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对其影响最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5题详解】
我国东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7月降水量最多,A错误;东南风影响乙环节的水汽输送量,B正确;我国降水的季风变化大,故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大,C错误;丁环节是地下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懂得水循环环节的判断。我国东南部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降水量少。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环节是径流。
二、综合题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时刻北半球海陆等压面示意图。下右图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
(1)读图,比较①、②、③、④数值大小并排序:气压:______,气温:______。
(2)此时滨海地区近地面的风向为______。
(3)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36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①>③>④ ②. ①>②>③>④
(2)西北风 (3)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某时刻北半球海陆等压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等压面、等温面的判断、风向的判断、热力环流的应用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同一高度处,高压等压面向高空凸,可判断出②>①,③>④;同一地区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①>③,综合判断②>①>③>④。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大气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气压①小于②,气温①>②,近地面①气温高,则高空③气温大于④,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因此为①>②>③>④。
【小问2详解】
图中①处等压面向低处凹,为低压;②处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水平方向风从高压吹向低压,由②吹向①,结合东西方向和地转偏向力可判断出,为西北风。
【小问3详解】
屋前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屋后林地比热容大,升温慢,形成高压;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点睛】
3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入汛以后,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内涝问题。雨水花园(下左图)是控制城市内涝的有益探索。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清华大学某处雨水花园的边界以石笼(右图)作为主要形式,利用废旧石材作为内部填充材料,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在相同降水条件下,快速城市化后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在雨水花园建设过程中,选择废旧石料作为雨水花园边界主要材料的原因。
(3)请提出三条可以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
【38题答案】
【答案】(1)快速城市化后建设用地增加,绿地、水域减少,降水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激增,形成涝灾。
(2)利用废旧石材作为材料,经济、环保;对雨水具有很好的渗透、过滤作用;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俱佳。
(3)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雨水花园为背景材料,涉及快速城市化后城市内涝增多的主要原因、废旧石料作为雨水花园边界主要材料的原因、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快速城市化后,植被遭到破坏,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快速城市化后建设用地增加,绿地、水域减少,降水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激增,容易形成涝灾,城市内涝增多。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利用废旧石材作为内部填充材料,利用废旧石材作为材料,经济、环保;石缝孔隙大,对雨水具有很好的渗透作用,还能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石缝积累一定量的土壤杂质后可自然生长植物,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俱佳。
【小问3详解】
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具体措施如: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拦洪蓄洪系统,拦截储存雨水;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可以回灌补给地下水,也可以用于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乌鲁木齐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PDF版含答案(可编辑),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上期期中高一地理试卷pdf、20212022学年上期期中高一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